描写游记的优秀作文5篇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
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
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下面是
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游记的优秀作文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描写游记的优秀作文5篇(一)
绿博园游记
星期四,我们期盼已久的秋游终于到了。
在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就听说明天要去秋游了。当时我们欣喜若
狂,可是,又很紧张,这是为什么呢?哈哈!就让我来告诉你吧!那是因
为星期三我们期中考试。教室里一片混乱,同学们有的在紧张着,为
了考试;有的在欢呼雀跃,想飞到绿博园去……这时,只听“咚咚”的
脚步声,哦!原来是庄老师来了!庄老师说:“你们不要兴奋得太早,今
天考试没有考好的人不要去!”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到了下午,终于考完试了,我们开心极了,教室里沸腾起来了!
星期四,我们背着旅行包,带了一大包好吃的,乘坐汽车来到了
绿博园。一下车,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哇!”只见无数盆鲜花组
成了一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绿博园游乐场。游乐场简直就是孩子们的海
洋。我们坐上了魔天飞椅,那感觉就像小鸟在天上飞,好像飞到了太
空。
第二站,大摆棰。这个项目比较惊险,我们班有几个胆小鬼还不
敢玩呢,我还在偷偷地笑他们呢。轮到我玩的时候,我也有点紧张,
我慢慢地坐上大摆棰,启动后在上面大叫,因为它实在太厉害了,坐
在上面像要掉下来一样。
第三站,碰碰车,我和陈婉妮一辆车,我是小车手,一连碰了好
几辆车,我厉害吧!你行吗?快来试试吧!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中午。开饭啦!滕瑞、王洁,
我……一组。我们各自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同学吃。这时,男生把吃
的东西扔给我们,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吃完了午餐,我们去逛园子喽!我们去了姑苏园、中国台湾妈祖像、
中国石油化工厂……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拭苏园和中国石油化工厂了!
故苏园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它的优雅、宁静和安逸。它给人们
的是一种静中美,美中静的感受,仿佛让我置身于世外桃园的画中一
样。园中,有许多火红的枫树,在徐徐的秋风中舒展着它们的膀臂。
火焰般燃烧的红叶挂满了树枝头,像花一样拥簇着整个枫树。
中国石油工厂里满地都是金黄的树叶,一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
来,仿佛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哇!秋天真美!中国石油工厂里还有滑
滑梯,小动物们转转圈等游乐项目。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仿佛回到了幼儿园时的我们。快要出去的时候,我看到了孝顺竹,我
想,竹子都孝顺长辈,作为我们,更要尊重长辈,孝顺长辈了!
到了下午,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学校。
描写游记的优秀作文5篇(二)
游绍兴鲁迅故里
深冬,萧瑟的天气。走在喧嚣的大街上,身上却微微冒着点热气。
也许是因为激动,或许是别的什么,脚步总因此而显出一种轻盈与活
力。景区入口,人群麋集,大家都闹哄哄地往里去。正四下吵嚷着,
我突然感觉有那么一瞬间,人群倏地便静下来,宛如那湉湉的湖面,
静静地没有一丝涟漪。
顺着大家的视线,我抬起头,眼前一幅巨大的画像,那绘在景区
入口广场一侧墙壁上的半身人像,似乎带一点深沉地朝我凝视。那面
容是每一个步履匆匆的游人都需仰了头,深深膜拜的。只听一个小孩
子兴奋地叫喊着:“快看!那画在墙上的可是鲁迅啊!”
那可不就是鲁迅么。我站在他面前,仰头去看他的眼睛。世界于
是安静了。街面的喧嚣,车铃的尖锐,游人的吵闹,似乎都听不见,
寻不着了。我眼前那双眼,那双深沉的带着些许悲悯的眼睛,怅然地
遥望着远方。我不明白,那流露出让全世界都驻足凝望的眼神的他,
究竟在想什么?我无法知道,也无从明白。只是当所有游人经过此地,
他们总会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观望——这是一位不得不使他们仰止
肃立的人。
鲁迅原姓周,名树人。自小便生活在绍兴。绍兴是一座水城,素
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在鲁迅故里的一条小巷中,便有一条曲曲
折折的河道,放眼望去,水清浅得很。岸边是几棵葱郁的树,难得的,
冬天也是这样芊眠的绿。而两边粉墙黛瓦的人家,供渔妇洗衣的水码
头,都伴着诗意一同织入那梦境中去。年少的鲁迅生长在这样的水城,
感受水乡的静谧与杨柳依依的风情。也许便是这水乡的灵气,滋哺了
鲁迅吧。
鲁迅少时家境还未衰落,周家的几座府邸便可看出周家兴盛时的
景况。周家老台门是周家在绍兴的第一座处所,后来又购得周家新台
门。鲁迅便是在新台门出生的。
我们先去拜访了老台门。沿景区大街向里走,不出几十米,就到
了老台门了。所谓“台门”,我似乎确凿曾听导游介绍过,不过却已
忘了。也许便是对府邸的称呼吧。
走进去,迎面的便是一道长长的廊。廊左边只是一溜儿空闲的屋
子,现在是已一并做了墙壁了。而右边的台阶下也仍是屋舍,不过其
中总漏下一段空隙,像是特为其中那些矮松或腊梅留下的。站在这边,
远远望去的也还是房屋,一时只感觉四处都是房屋在朝我挤压过来了。
也许童年的鲁迅在此玩耍,当他抬起头,看那终日都围立四周的建筑,
是否也会感到一丝压抑与烦闷呢?
周家老台门便是江南传统的官宅。不过很多堂前屋中的器皿摆设,
都因种种原因而一去不复返。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便是一幢空落落的
屋子罢了。
转过老台门,这便到了鲁迅故居,我们都称之为周家新台门。鲁
迅少年时的生活,便一幕幕像画卷一样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
新台门依旧很讲究,有厅有室。估计是受小学课本的影响吧,书
中出现的屋舍场景我格外关注感兴趣。眼前便是一间小小的昏暗的厨
房,这与刚刚在老台门所见的厨房似乎一般模样,不过便是小些了。
厨房,这般称呼似乎并不雅致,照旧时说法便呼之为“灶间”。厨房
西北角是一口三眼大灶,那热腾腾的饭菜便是从这三个圆坑中炒制的?
乡下爷爷家至今还用这样的灶烧饭。往往灶下是一堆引火用的麦秸,
等炉火旺了,铁铲在冒着热气的灶内翻炒几下其内的饭菜,菜肴便可
上桌了。我曾吞咽着爷爷用大灶煮的青菜炒饭,那青莹莹的菜叶和清
淡的香气,都是电饭煲煲不出的滋味。我叫着:“再来一碗!”那灶间
的三口大灶,更勾起了乡下菜饭的美好记忆。
就是多年前的一天罢,那个“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
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的闰土,便和当年的迅哥儿在这里相识。
两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刚刚碰头将是一幅多有趣的情形!我仿佛看见
圆脸的闰土从灶后探出脑袋,分外透澈的眼睛怯生生地看向鲁迅。也
许那日阳光正好,缎子般的日光从窗罅间筛下一嘟噜一嘟噜圆圆的光
影,点亮了灰暗的灶间,抹亮了所有的房内的一切,也映亮那一双黑
莹莹的眼。几声清朗的鸟啼,伴着庭间微微摇曳的老树的背影,一同
沉浸在那日如金的日光下——这或许仅仅只是一番想象罢了,但为何
眼前却真真切切出现他们被阳光照得透澈的笑颜?
吵闹声渐渐远了,闭了眼,向后仰去,想起了鲁迅笔下那一切美
的人和美的事。也许便是童年的这段回忆,如一阵渺远的琴声般浮现
于鲁迅的记忆之上,于是在他笔下,诸如闰土、捕雀等那些渺小的人
渺小的事才得以展现否?鲁迅的回忆类文章有童年的味道。
紧跟着是窄小的过廊。廊尽处,便得一室,室有小门,仿佛若有
光。复前行,原来是间极素雅朴实的卧室。室内中央置一红木雕花床,
靠床的墙壁上,挂一张鲁迅的相片,不难看出这间卧室的主人。靠南
面的窗下设一桌一椅,鲁迅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便是在此写就。
写作并不需太多铺垫,也许只要一支笔,一张纸,足以开始一场旅行。
鲁迅的写作历程,或许便是从这极普通的长桌上开始的呢。我凝视着
他,如同面对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几十年了,这老桌就静静搁在这
一方小室。
这台门,曾是鲁迅儿时的一整个世界。所以当鲁迅先生晚年时,
仍对这乐园深深地眷念。每一位到此游访的旅人,大概都读过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就是这篇小让一个普通的荒芜小园誉满
全世界,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心中朝拜的圣地。观了鲁迅卧室,再向宅
深处走去,便就是百草园了。
百草园,仍是带着冬日的空旷与疏朗的。它的出现并没有让我感
到一丝的惊艳,甚至我第一眼瞥见它时,都听到心中的深沉的叹息。
几个旅客带着麻木的神色从我身边走过去,他们有些解嘲似的看着对
方,感叹一声:“百草园不过就是个菜园子了。”
的确,冬天的百草园确实比较乏味无趣,灰冷的青石板为这个园
铺上一层冷意。园中几棵高大的皂荚树,似乎也是没精打采地支棱着
满树萧萧的叶。只有园中几块菜地,满种着那油绿的菜叶,它们密密
匝匝挤作一团,乍看一幅闹哄哄的模样。但百草园呐朴之态,宁静之
美,似乎就都被那群聒噪的菜群给破坏了。游人们只顾着在此照个相,
留张影,似乎谁也不曾理会那寂寂的百草园。那肥胖的黄蜂呢?那唱歌
的云雀呢?紫红的桑葚和攒成小珠的覆盆子?我寻觅不到它们的踪迹。
但就如阴沉的天幕撕开一道口子,阳光漏出来般,我听见了一个
极动听的声音,像是有魔力般,将那枯燥无味的园子缀上一点奇妙的
色彩。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似乎将整个园在我眼中都变
了样: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
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
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导游阿姨轻柔地低声念道。
她看着这百草园的一切,眼里盛满阳光。她的眼是亮盈盈的,像金甲
虫,飞在花丛里五月的夜。
于是我眼中,再看不见那被我称之无味的真实的百草园了。我只
看见两株肩并着肩,手牵着手的皂荚树,它们的树荫参差如夏云头。
我只看见那轻盈的鸟儿,从菜地这边窜到菜地那边去了,只听其婉转
的鸣啭,却不识那菜叶间蹦跳的身影。而菜田里那些新鲜的蔬菜们,
也并不使人厌烦,它们在阳光下似有千条万条的鱼儿在其间漫游。那
熟透了的桑葚和覆盆子,挂在枝叶间,像玛瑙,像星星,还一闪一闪
地发着亮。
嗬,这才是我记忆中的百草园!
我终于寻觅到了那真正的百草园。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梦幻的,尽
管它只是个菜园子,它都因鲁迅笔下那朴实却又神奇的文字而与众不
同;一篇文章,竟使得这个湮没在市井之中的小园又有了生机,有了别
样的情怀。
停留良久,不舍辞去。
出了新台门,对面街道的一侧便是一条清浅鲜活的小河。两岸边
连起排儿的是人家的屋舍。那是一派粉墙黛瓦之景,竟与那飞檐翘壁、
檐牙高啄的徽派建筑颇有几分相似。大概房子很古旧了,墙上斑斑驳
驳尽显古态。这老屋的典雅质朴正是我所喜爱的,像一个眉眼慈祥的
老太太,一身朴素。古朴却不失庄重,安详中透出几分轻盈与生动。
树木阴翳的影子描在白墙头上,如画幅上画着的一般。有水,有树,
还有老屋,衬着天空的瓦灰,正像一幅宁静的古画。即便此刻身处闹
市,也不觉喧闹。
我们打算乘了那乌篷船,沿着流水荡悠悠往前去。乌篷船原逝绍
兴城当地的交通工具,现成了游客来绍兴必玩的项目。乌篷船窄小细
长,精致小巧,不宽的河道也只容得下两只小船前行,刚合适,再没
法容第三只小船,是这样小的小船。一位戴顶黑毡帽的老者,大概六
十多岁了吧,坐在小船的一头悠闲地哼着歌儿,手中的浆一声一声地
敲击在水面。
我们登上了这摇晃着的小船。河水便在襟袖之间,带着微微的醉
人的绿轻轻摇荡。那醉人的绿哟!宛如一块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
色,但却看不透它!在澄碧的河水中,倒映着的是粉墙的老屋,屋后洗
衣择菜的水码头、树木、盆栽的绿汪汪的植物,它们在水中都闪闪烁
烁,阳光为它们镀上了参差的金色边框。随着驾船老者的每一次打浆,
那水中错落的景致便扩散开来,随涟漪一圈圈地兀自荡开去。间或又
织进别一个什么景致中,互相缠络着,织出一片清凉的梦境。
闭了眼,靠在船沿上,耳边是一阵微微的风。那个总闭着眼的行
船老者,此刻却精神起来,悠悠的歌声也被水洗过一般,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乐声似的,疏朗清远。我听见爸爸饶有兴致地问那位老者:
“您老身子骨可真硬朗。您有六十岁了吧?!”
六十?今年七十了。”老人爽朗地笑着,“这地方我呆了七十年啦。
景好,水好,每天来回划也不觉得闷。”
“绍兴出人才啊。鲁迅可是绍兴的骄傲。”爸爸感叹。
老人没做声儿,但在那张写满沧桑的脸上,分明是现出骄傲的神
气的。
一路闲谈中,船不觉就靠了岸。等我回头看方才行过的曲曲折折
的河巷,那只小小的乌篷船呵,乌黑的船顶也许刚油漆过,发出闪闪
的动人的光泽。那乌篷船漂啊漂,像游入了那精致古朴的画中去。
在大街上闲逛一阵,不知觉又溜达到新台门。从新台门走几分钟,
便可到寿家老台门。鲁迅的启蒙恩师寿镜吾老先生一百年前就在此坐
馆教书。这台门内的书塾——三味书屋大概每一位游客都是熟识的。
我们便乘了兴去访问三味书屋。
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寿家台门了。第三
进厅子便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一间不算太大的厅室,进门正面墙
上,上题匾曰:三味书屋。所谓三味,大概便是指五谷、蔬菜和点心,
也许屋主人是以为书与这对人必不可少的食粮同样重要吧。书屋正中
央是一幅古画,记得那画上画着一只肥胖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歇息。
当年的私塾内似乎总得设孔子牌位让人祭拜,但三味书屋是没有的,
于是学生们便先向着呐画上的梅花鹿作揖行礼,再对先生行礼。
书屋正中设一张八仙桌及四张高背椅。寿镜吾老先生常坐此授课
讲学。老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也是鲁迅最为敬佩的恩师。鲁迅在
文中称其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我想寿镜吾老先生
教给少年鲁迅的不仅只是知识,其方正严谨的品行也给鲁迅留下深刻
的记忆。没有寿老先生的指点与教诲,怎可成就一代文豪?
寿老先生的四周便是学生们的桌椅,鲁迅的座位设于书屋的东北
角,正是同窗们的打闹也影响不到的清静地儿。鲁迅在此读书、习字,
也曾在先生读书正兴之时,带着儿童特有的狡猾偷偷在桌下影描绣像。
便如鲁迅回忆时戏言,自己书没读成,画却不少了。其实,鲁迅读书
乃是用功至极,并不像他所言如此的顽皮与淘气。我们参观鲁迅博物
馆时,展厅内有他幼年读过的很多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
《聊斋志异》《论语》等,还有我们以深奥为由从未涉足的《红楼
梦》,都在鲁迅的书单内。是啊,所读书物越多越杂,才能得以使眼
界更为开阔,所得知识更为丰富,思想也会日趋成熟。幼年深厚的读
书基础培养了鲁迅丰实的文学底蕴与人文情怀。在鲁迅的一生中,读
书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但试想和当年鲁迅年纪相仿的我们,却到底为
何而奔波?时间的匆忙,浮躁的心灵使我们无法静下心品一本好书。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不过相较百草园要小得多。课后闲余,
同窗们便相伴着到小园玩耍。小园四面的墙已被厚厚的苔藓染上了斑
绿,眯起眼,那白墙上的线线绿意像丝锦上错综复杂的纹理。园内有
一株老梅,此时已开出星星点点的腊梅花了,尽管天气仍有些凛冽,
看着这明黄的腊梅闹哄哄地举在半空,却总觉得春天来了。这腊梅开
得这样早,便是早早地庆祝春天的到来吧。
鲁迅的书桌上也刻着一个这样的“早”字。
鲁迅父亲生病卧床,鲁迅每日都需拿了东西去当铺换些钱来,再
去药铺给他久病的父亲买药去。一日未寻着医生所开药方中的一味药
引,鲁迅急得各处奔走。等他赶回三味书屋,一向准时的鲁迅迟到了。
寿镜吾老先生很严厉地与鲁迅道:“以后要早到!”鲁迅并没有为自己
辩护——尽管他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原因。他默默回到座位上,在
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我们仍可从鲁迅的书桌上辨别出这有点歪
歪扭扭,稍显稚嫩但不失刚毅的字。尽管岁月的侵蚀已使字迹模糊不
堪,但那个勤奋的少年的影子,似乎仍可略窥其端倪。至此往后,鲁
迅从未迟到,那小小的“早”字,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
生,也鼓舞了千千万万大众。
滞留园中,浮想联翩。顽童们趁寿老先生不留意,便相约着溜进
后园玩耍。在那个狭小的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是新鲜而有趣的。攀上
梅树折一枝儿腊梅,捉一只苍蝇用其喂蚂蚁,都是极快活的乐事儿。
就算是蜷在花坛一隅,痴痴地望天空,心境也是舒畅与明朗的。只是
诸多的同伴涌进园内,难免会被先生察觉,于是屋内传来寿镜吾老先
生的吆喝:“人都到哪里去了?”倘若是一个晴明的下午,微微的阳光
下,竟连这吆喝也是有意境的。孩子们便一个个低着头走进去,继而
又是一阵读书声,像风吹竹林般沙沙地响,也许隔了街道也能听得出
的。但如巨石沉入水底中去,荡开阵阵涟漪,那波纹一圈圈缩小开去,
缩小开去,渐渐便没了声响。读书声低弱下去,儿童用狡猾的眼光瞧
着读到兴致的先生,便在课桌下忙活开了。这又是另一幅景象。只是
那生机勃勃的书塾终于冷清了,那屋内院外也许再不会有淘气打闹的
声响了。
后园那株腊梅,摇曳着近乎透明的群花。微风起时,点点随风摇散,
伴沁沁的香。阳光爬满整处院落,抬首仰望,眼前一片金光闪闪,恰
如一个不真实的梦。
描写游记的优秀作文5篇(三)
游登月湖
暑假里,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晴空万里,我和妈妈跟随着舅舅一
家以及姨父、姨妈、外公、外婆十个人,分乘两辆轿车,去仪征登月
湖游玩。
初到登月茶场
汽车一进入仪征月塘乡,宽阔的登月湖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帘。我
们沿着弯弯曲曲、狭小的环湖路向前开,这条路只能容得两辆小车行
驶,一般的游客是不会走这条路的。一路上,我看见湖边长着一片片
芦苇,水面上布满菱盘,一群群鸭子在湖面上嬉戏,三三两两的水牛
在湖边悠闲的吃草。远处,一幢尖尖的屋顶、盖着红瓦的房子,很是
醒目,我也不知道这是哪里,非常好奇,很想去看个究竟。路的另一
边,是连绵不断的丘陵,上面长满了茶树,采茶的人们在忙碌的采摘
鲜茶,这里大概就是万亩茶园了吧。
汽车开了大约半小时才到达登月茶场,一下车,我就看见了两排
楼房之间树立着一座雕塑,下面是一口井,井的上面是用三根水泥柱
子支撑着的、一个大约有三、四米高的架子,架子上面是一个紫铜色
的茶壶,壶身上刻着一个金色的“茶”字,我想,这恐怕是个最好不
过的广告了。路的西边,是一座院落,前后有两排厂房,这就是生产
茶叶的地方。空地上,到处长着紫葡萄和马奶葡萄,天气虽然很热,
但是这里却很风凉,空气清新、没有污染、依山傍水,真是个好地方。
一顿“农家饭”
这里是农村,没有高档的酒店和饭馆,我们在茶场底楼的一间餐
厅吃了一顿“农家饭”。
几个凉菜当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盘咸鸭蛋,它不像酒店里把蛋
切成一瓣一瓣的,而是十个整蛋,剥开蛋壳,只见蛋黄发红,红得可
爱,用筷子一挖,就流出一滴滴黄油。我想:他们腌咸鸭蛋的技术太
棒了!姨父说:这里的鸭蛋是在湖里放养的鸭子生的,蛋是茶场自己加
工的,比超市卖的高邮咸蛋还要好,我接连吃了三个蛋黄,味道美极
了!
席间,还有香喷喷的老葱炖蛋、有鲜美的毛豆米烧鸡,有可口的
红烧老鹅,有诱人的剁椒鲢鱼头,还有喷香的萝卜老鸭汤……大家边吃
边议论,这里虽然没有酒店、饭馆的设施豪华,菜肴的花样多,但是
这儿的菜却比酒店的新鲜、味美、实惠。服务员看见我喜欢爱喝老鸭
汤,还特别帮我添了一大碗。我吃饱了才放下筷子,我也不知道今天
为啥吃这么多,这么香,大概是这些鸡、鸭、鹅、鱼、蔬菜都是登月
湖土生土长的、新鲜的、没有污染的缘故吧。
看茶艺表演
饭后,人家邀请我们去南面二楼上看茶艺表演。表演是在大厅进
行的,大厅很宽敞,很整齐地摆放着很多张桌椅,大约可以坐五十多
个观众,四周墙壁上还布置着各级领导干部来茶场视察的照片和题词。
我们落座以后,服务员就给我们每人送上一杯茶场的特产—热气腾腾
的绿茶。我们坐在很舒适的藤圈椅上,喝着绿茶,观看表演。表演在
音乐声中开始,首先,是由三名演员穿着宫廷的服装表演的“宫廷月
芽茶”,接着,是穿着宗教服装的三名演员表演“禅茶”,第三个是
由两个丫环抬着新娘上场,两个丫环又把沏茶的茶具拿上来,新娘就
洗杯子,放上桂花和白糖,加上热开水,最后,让丫环把这些茶送到
游客手中,我喝了一口“喜庆桂花茶”,又香又甜,真好喝!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表演,台下的游客一边喝着茶,一边看表演,
一边在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不时发出欢笑声,大家都称赞“月芽茶”
真好,一根根芽尖竖在杯中,又青又绿,一股清香沁人心脾,真美啊!
浏览风景区
看完茶艺表演,我们又乘车去了登月湖风景区,我和舅舅一下子
进了唐图迷宫,里面有好多条路,但它只能让你选择一条正确的路走。
我和舅舅不一会儿就走出来了。后来,我还带外公走了一次,也没被
迷住,哥哥竟然上次来玩的时候被迷住了。我想:迷宫只能迷那些被
迷住的人。后来,我们又到了“瞧!我像杨利伟吗?”这个景点,于是,
我就上去拍照片,可是,我个子矮,够不着,外婆就把我抱起来,由
于用力过猛,身体向前一倾,差点跌下去,那下真成了杨利伟是上天
的英雄,我成了“入地的英雄”了。
接着,我们游览了十二生肖,我找到了龙的石刻,上面刻着活灵
活现的五爪金龙,下面刻着鼠年出生的年份,20xx年刻在第一排,这
下我乐了,属龙的当中,我年龄最小,可我的年份却在最上面。然后,
我们又观看了曹冲称象、空城计等景点,还和姨父、舅舅玩了晃桥……。
最后,我们就坐在石凳上等船准备游湖,由于风大,看见人家穿着桔
红色的救生
衣,坐在竹筏上,由拖船用绳子拖着走,突然绳子断了,幸亏来
了一位开快艇的师傅帮忙把绳子接好,才脱险。有些人看见此情此景,
考虑到安全起见,就不想坐船了,我心里有点着急,自言自语地说,
这下完了,都盼了很长时间居然还有人想打退堂鼓。但最终还是坐上
了大游船,我们在游船上听着音乐,看着湖上的风景,真是心旷神怡
啊!风越刮越大,浪也越来越高,游船迎着风浪在湖面上转了一圈。最
后,在白墙红瓦、尖屋顶的房子处靠了岸,我这才知道,原来这里是
沙滩浴场。上了岸,歇了一会儿,我就和妈妈、姨妈、姨父、舅舅一
起下了水,我跟舅舅“打水仗”,玩得很开心。由于没有带泳衣和救
生圈,“水上滑梯”没有玩,真扫兴。
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登月湖,但是,我对登月湖里的风
景流连忘返,总希望有机会能再来一次。
描写游记的优秀作文5篇(四)
青天河游记
于四月十六日,华林初二年级一日春游正式开幕,一百三十多名“有
为——初中学生”兴高采烈,动身前往目的地——青天河。
环青天河皆山也。四周山峰秀丽,但又险峻奇异。远望之,幽深
而秀丽者,青天河也。山行数未知里,渐见青天河大门,门乃仿古式
建筑也,实为奇异。入之,则有心旷神怡般的感觉,实为奇妙。树皆
姿态怪异也,山也如此。
沿小道走数十里,则有“青天河大坝”也,甚为壮观,实为秀丽。
坝与水面相距甚远。
复行数百步,则进入山边小道(栈道),小道沿山而建,周围乃水也,
一不小心,则长眠于此。水那边还为山也,即两山夹一水,风景甚为
秀丽。于是乎,乃拍照数十张,留作纪念。
小道约长数十公里,走约数小时,实为累。于是乎,停下休息,
坐看云起时,秀丽风景入我心,实为轻爽。
不知不觉,行到水穷处,只剩山也,山间树丛密集,实为幽静,
而又显秀丽也。
行到半山腰,时间不知不觉飞逝而逃了。吾身无分文,则未达山
顶,未欣赏那美丽景色,未到那玉皇殿去一睹风采。而在半山腰沿原
路折回。此乃此次春游之大憾也。
原路折回,则又将风景看了一遍。温故而知新也,看过的风景再
看一遍,又发现不少秀丽景色,且甚为优美。
此次春游只留下一丝遗憾,甚为不太兴奋。但此次春游风景的美
丽与不可名状的心情将永存吾心间,作为初中的纪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吾等归而同学从也。”春游结束,
吾等仍浸在快意之中,人之乐也。
时20xx年四月二十三日。
描写游记的优秀作文5篇(五)
杭州游记
杭州,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千年历史文化。俗话说:“杭
州之美,美在西湖”。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
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
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明珠。
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长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明珠
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就派天兵天将把明珠抢走。玉龙和金凤去索珠,
王母娘娘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执。王母娘娘一不小心,手一松,宝
珠掉落人间,变成了西湖。
我们来到西湖断桥,足有几里长。走在桥上,两岸的垂柳郁郁葱
葱,深绿色的湖水碧波荡漾,时不时有小鱼跃出水面。简易的木栈道,
每走一段路就会有一个小亭子。天空己经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清凉
的雨丝在毫无防备的人们身上乱扑。在小亭子里休息片刻,就会发现
雨中的西湖格外有一番意境。蒙蒙的雨丝好像给西湖笼上一层若有若
无的白纱。杭州,这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好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岸
边的垂柳变成了淡淡的绿色,平静的湖面在碧波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祥
和,远处的山峰看上去更加遥远。这层轻纱仿佛净化了都市,隔离了
单调的生活。人们,仿佛在这场轻纱的笼罩下,返璞归真了。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停驻了。阵阵清风带着香甜的气味
悄悄掠过。等雨下完,夕阳的余晖已经遍布大地,仿佛给美丽的西湖
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纱。此时正售看西湖景点――雷峰夕照的最佳时机。
我们坐在雷峰塔的附近,静静地等待这奇异景色的降临。
一轮红日慢慢下沉,最后,余晖慢慢地照到雷峰塔上。“出现了,
大家快来看呐,雷峰夕照出现了!”同行中的人忍不住大叫起来。他的
声音没有破坏这和谐,这难得的寂静。但也没有人再说话,因为没有
人再愿意破坏这难得的寂静。余晖最终遍满了雷峰搭,古老的雷峰塔
变得美丽,圣洁,如在神话中一般。西湖的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夕阳,
倒映着它最后的辉煌,岸边的垂柳同样也镀上一层金色。雷峰夕照,
这一美丽的景色让我无法用什么词汇来形容。
夕阳慢慢下沉,月亮缓缓升起。美丽的西湖倒映着皎洁的圆月。
杭州,拉开了夜的序幕。我,踏上了归途。我轻轻地挥手,告别了这
美丽的西湖,美丽的杭州。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了
一路月色。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3:0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8389825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篇游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篇游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