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特拉达穆斯
诺斯特拉达穆斯,音译名,常用音译名为诺查丹玛斯,是一名法国籍犹太裔预言家,现实中的人物,1503年12月14日-1566年7月2日。
诺查丹玛斯(拉丁语名:Nostradamus,1503年12月14日-1566年7月2日)原名米歇尔·德·诺特达姆(法语:Michel de Nostredame),法国籍犹太裔预言家,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
留下以四行体诗写成的预言集《百诗集》(Les Propheties,1555年初版,“《诸世纪》”为误译)一部。
有研究者从这些短诗里“看到”对不少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希特勒的崛起)及重要发明(如飞机、原子弹)的预言。
人物争议
大多数学者认为诺斯特拉达姆士四行诗体预言模糊不清,预言的“应验”是它的描写太广泛,没有证据证明预言诗的准确性,也没有证据证明预言诗确实描述某一件事上。
然而,这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知名作品仍倍受重视,特别是在现今的媒体和流行文化中,经常同《圣经密码》等出名的预言作品相比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诺查丹玛斯
大预言家若查丹玛斯
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出生于1503年,在他写的书《诸世纪》中预言了未来世界上要发生的种种大事,并一一应验。下面是几个故事。
1、软弱无能的“妻管严”国王——路易十六
贪享安逸,原本得到的江山
却因过份的宽容和怠慢
在瞬间被夸
大轻信那看起来忠实的妻子
慈悲之心只能把她送上绝路
诗文描写的人物是个性格软弱、忧柔寡断、毫无魄力;听命于愚蠢粗俗的老婆,却又有着善慈悲等人性闪光点的可笑角色。诺查丹玛斯预言此人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江山”易主,王位轻易被夺。从整首诗中嘲讽的语调来看,预言家所指的,极有可能是在法国革命中失败的路易十六。他对他那身为奥国公主的妻子唯唯诺诺,听任摆布的可怜模样,在他们夫妻俩被判处死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巴黎人民街头巷尾闲聊时的笑料。
2、西班牙内乱与接连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旗摇憾在西班牙的内地
呐喊的队伍一角的边境传来
纷争通过了勒尼桥的附近
军团被群众击退
西班牙是西欧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农运动不断高涨;1936年2月,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并采取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是同年7月,一批反动军官在西班牙南部和北部的许多城市,发动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武装叛乱。西班牙人民坚决保卫自己的政权,支持政府军对付反动军官佛朗哥领导下的国民军,但是德、意法西斯却援助叛军搞内乱,插手西班牙内战并对政府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战争局势一步步扩大,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预言诗描写的就是上述情节。第三行的“勒尼”于法国中东部,曾一度被德国占领,最后一行中,写法国勒尼的群众击退占领军,来引喻西班牙内战以及二战中联合军(“群众”)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真是意味深长。
3、1982年,英国福克兰群岛纷争和帝国的没落
王族的领导者不得已也俯身低头
口中喷出鲜血,血流如柱
英国国教的支配者让王国喘息
如被砍断的树枝失去生命力
在突尼斯苟延残喘
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殖民国,称霸世界达200年之久,但是它也是最早走向衰落的国家。这首诗就是预言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没落衰败。从一至三行,都在描写英国失去昔日的辉煌和风光。领导者力不从心地苦持危局,在后来崛起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间接控制、干涉下,不得不听从山姆大叔的指挥棒的无奈惨状。但是在诗的最后部分,
作者又让我们看到希望:哪怕“苟延残喘”,说明英国仍不失有恢复它往日神勇咸严的可能,“突尼斯”在此处指代隔海之地,与此相符的就有1982年发生在与英国隔海相望的福克兰群岛的劳维纳斯争议。
4、1999年,恐怖大王从天而降!
为使安哥鲁莫亚王复活
恐怖大王将从天而落
届时前后玛尔斯将统治天下
说是为让人们获得幸福生活
对于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研究诺查丹玛斯预言的专家来说,最引人注目而倍感忧虑的是《诸世纪》中关于人类灭亡的预言。因为它是全部预言的中心。上面这首诗,就是这个人类关注的焦点。
预言最初是在诺查丹玛斯与亨利二世的对话中出现的,后来经过预言家的整理加工,写成诗句载进《诸世纪》中流传了下来。这是一首事关重大非同小可的预言诗,决不是作者突发奇想的信口开河和哗众取宠的耸人听闻,这首诗的基本思想看来在作者的年轻时代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熟完善,与亨利二世的谈话只不过是在那种场合下,为他提供了一个表达这个思想的机会,最后终于用诗的形式完整地阐述了他的预测。
这首诗所涉及到的事件的重要性,诺查丹玛斯早就充分认识到了。他的其它预言诗,不开玩笑的调侃式的语气随便说来,似乎是故意要让后人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猜测不休。但这“2 诺查丹玛斯大预言首诗”却是例外,其中预测事件发生的日期说得相当明确,使人没有任何其它解释的余地。可以认为,诺查丹玛斯在这首诗里,再也没有使用他那惯用的闪烁其词故意作弄人的手法。出于一位预言家的责任感,他这是在对我们这一代人做出极其慎重的警告。
诺查丹玛斯大预言
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出生于1503年,在他写的书<诸世纪>中预言了未来世界上要发生的种种大事,并一一应验。现节选几则,有的已经发生,有的尚未发生。就算看着玩吧。
1.软弱无能的“妻管严”国王——路易十六
贪享安逸,原本得到的江山
却因过份的宽容和怠慢
在瞬间被夸
大轻信那看起来忠实的妻子
慈悲之心只能把她送上绝路
诗文描写的人物是个性格软弱、忧柔寡断、毫无魄力;听命于愚蠢粗俗的老婆,却又有
着善慈悲等人性闪光点的可笑角色。诺查丹玛斯预言此人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江山”
易主,王位轻易被夺。从整首诗中嘲讽的语调来看,预言家所指的,极有可能是在法国革命
中失败的路易十六。他对他那身为奥国公主的妻子唯唯诺诺,听任摆布的可怜模样,在他们
夫妻俩被判处死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巴黎人民街头巷尾闲聊时的笑料。
2西班牙内乱与接连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旗摇憾在西班牙的内地
呐喊的队伍一角的边境传来
纷争通过了勒尼桥的附近
军团被群众击退
西班牙是西欧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工农运动不断高涨;1936年2月,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并采取了一
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是同年7月,一批反动军官在西班牙南部和北部的许多城市,发
动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武装叛乱。西班牙人民坚决保卫自己的政权,支持政府军对付反动军
官佛朗哥领导下的国民军,但是德、意法西斯却援助叛军搞内乱,插手西班牙内战并对政府
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战争局势一步步扩大,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预言诗描写的就是
上述情节。第三行的“勒尼”于法国中东部,曾一度被德国占领,最后一行中,写法国勒尼
的群众击退占领军,来引喻西班牙内战以及二战中联合军(“群众”)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同
盟,真是意味深长。
3。 1982年,英国福克兰群岛纷争和帝国的没落
王族的领导者不得已也俯身低头
口中喷出鲜血,血流如柱
英国国教的支配者让王国喘息
如被砍断的树枝失去生命力
在突尼斯苟延残喘
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殖民国,称霸世界达200年之久,但是它也是最早走
向衰落的国家。这首诗就是预言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没落衰败。从一至三行,都
在描写英国失去昔日的辉煌和风光。领导者力不从心地苦持危局,在后来崛起的超级大国美
国的间接控制、干涉下,不得不听从山姆大叔的指挥棒的无奈惨状。但是在诗的最后部分,
作者又让我们看到希望:哪怕“苟延残喘”,说明英国仍不失有恢复它往日神勇咸严的可
能,“突尼斯”在此处指代隔海之地,与此相符的就有1982年发生在与英国隔海相望的福克兰群岛的劳维纳斯争议。
4。1999年,恐怖大王从天而降!
1999年7月
为使安哥鲁莫亚王复活
恐怖大王将从天而落
届时前后玛尔斯将统治天下
说是为让人们获得幸福生活
对于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研究诺查丹玛斯预言的专家来说,最引人注目而倍感忧虑的是
《诸世纪》中关于人类灭亡的预言。因为它是全部预言的中心。上面这首诗,就是这个人类
关注的焦点。
预言最初是在诺查丹玛斯与亨利二世的对话中出现的,后来经过预言家的整理加工,写
成诗句载进《诸世纪》中流传了下来。这是一首事关重大非同小可的预言诗,决不是作者突
发奇想的信口开河和哗众取宠的耸人听闻,这首诗的基本思想看来在作者的年轻时代就已经
初步形成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熟完善,与亨利二世的谈话只不过是在那种场合
下,为他提供了一个表达这个思想的机会,最后终于用诗的形式完整地阐述了他的预测。
这首诗所涉及到的事件的重要性,诺查丹玛斯早就充分认识到了。他的其它预言诗,不
开玩笑的调侃式的语气随便说来,似乎是故意要让后人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猜测不休。但这
首诗却是例外,其中预测事件发生的日期说得相当明确,使人没有任何其它解释的余地。可
以认为,诺查丹玛斯在这首诗里,再也没有使用他那惯用的闪烁其词故意作弄人的手法。出
于一位预言家的责任感,他这是在对我们这一代人作出极其慎重的警告。
5。大七数是什么意思?
大七数轮回完结之时
相互残杀发生了
它发生在这一千年开始不久
那时地下的死人将破墓而出
在关于1999年人类灭亡的预言之后,作者又安排了这样一首诗,似乎在对大劫难作一
个概括性的总结。灾难降临之后,幸存的人是如何苟延残喘的呢?这首诗被认为描述了这一
情景。
这首诗的语言看上去十分显浅,然而其意思并不容易破译。首先,第一行“大七数”就
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迷。
关于1999年的诗就在此诗前面,而且这首诗使用了“它”这一指定代词,很显然这个
“它”指的是21至30世纪之间的一千年,“一千年开始不久”的意思可以解释为“进入
21世纪后不几年的时间内”,这样是非常顺理成章的。因此,“大七数”假如指的是年号
的话,则为2007年或2070年,最多也是2700年。但是仅仅在年号上做文章显然是得不到
多少有意义的东西的。我们应该放开眼光,从另一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抛开时间不想,从
人类方面着手,“大七”可否指的是“7亿人”呢?假如这种分析正确的话,诗意就可以解
释:大劫难后,全世界还剩下7亿人(或许是7000万,也可能是700万),“轮回完结之
时”,即当人们为了生存进行了一番挣扎努力之后,却遭到了“残杀”。这里的“残杀”一
词,原意是“一百头牛被砸死”,并不是什么大的战争,也不是古代式的战争,而是指一种
未开化的野蛮的屠杀。于是我们把它解释为同类相食和群体间的疯狂的相互残杀,这种观点
不无道理。
最后一句:“地下的死人将破墓而出”,这只能解释为幽灵出来了,即世上的人都灭
绝。这句话在《圣经》中也有记载,它说的是“上帝惩罚的最终完结”,即生者全部被惩罚
之后,死人却被上帝唤醒,上帝根据他们的生前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信上帝者,上帝将之
送往天堂,一类是不信上帝者,上帝将之打入地狱,永不超生。
诺查丹玛斯用这句话作为一个暗示,其用意告诉我们,残存的人类还会遭到更为悲惨的
折磨,1999年幸免于难的人类的子孙到了诗中描述的时代,仍会生不如死,最后,一个不
剩全部灭绝。
6.世纪末大异变之后“神的时代”将来造访
古老的道路将被极好改善
他们奔赴类似曼斐斯的大地
海格立斯的圣墨丘利,百合花
大地、海洋、异国震憾
看完诺查丹玛斯前面那首世纪末人类灭亡的恐怖预言之后,你的胸口是否还在因紧张、
透不过气而郁闷着,砰砰直跳?忧心重重的你在焦虑、担忧着自己未来命运之余,有没有设
想过地球在那场劫难之后的前途?一切毁灭丧尽过后,地球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一些问题在
上面的四行诗中就能找到答案。
地震、战争、外星人、“恐怖大王”等等在肆虐地球造成全球毁灭的巨大灾难之后,世
界灭日的恐慌过去之日,代表着善良、正义的。‘神族”会造就地球。世纪末的异变如果说
是对人类的惩罚的话,那么让人类尝到应有的报应之后,摧毁的一切又会重新复苏,开始。
“古老的道路将被很好地改善”,预示地球上的建筑物、工程会慢慢被重新建立起来。不仅
如此,我们还可理解为一种新的制度,新的文明,或是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都会
在异变之后由新的生命建立起来。“海格立斯”是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英雄,墨丘利意味
着神圣的贤人,曼斐斯是古埃及曾一度繁荣的城市,预言家通过它们在告诉后人:在人类生
存的时代毁于一旦的地球,会被后来出现的另一种代表着贤德、仁和、善良的生命修复重
建。这些新的开拓者,远远比人类优秀,他们会用他们的智慧、力量创建出一片新的乐土、
繁荣昌盛。
看到这一副末日之后的美景图,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有幸逃脱世纪末的大劫难,去亲身体
会一下“神族”们的生活啊!但是扪心自问,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有资格去享受那种没有丑
恶,只有真、善、美的世外桃源生活吗?灾难不会饶恕每一个伤害过地球的人的!
大预言家若查丹玛斯
根据他后来的著作推测,其间他
经常旅行在洛林、威尼西亚、西西里等地,在各地结识了不少的药剂师,并为他们鉴定药品
的优劣。他还将菲利普斯的一些伦理学与哲学的论文集由希腊语译成了法语。
社会上流传诺查丹玛斯有着非凡的预言能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在意大利滞留期间,他
与曾经养过猪的年轻修道士有过交往。当时诺查丹玛斯曾突然跪于地面喊道:“啊,尊敬的
教主!”年轻的修道士佩里特终于在诺查丹玛斯去世后的1535年成为塞克斯托恩五世教主……
弗罗朗比尔是一位领主,当他与诺查丹玛斯谈到有关预言问题时,随意指着院子中的两
头小猪仔说:“请你占一占它们的命运,让我看看你的预言能力/诺查丹玛斯当即回答道:
“那只黑色的猪仔将会成为你的盘中餐,而那只白色的猪仔将会被狼吃掉”。弗罗朗比尔立
即去厨房下命令杀掉白猪,用作晚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领主的家臣养的一只小狼仔趁人不注意时,竟然将猪肉偷食一空。
下人只好自作主张将黑猪仔杀了作成菜肴端上了餐桌。弗罗朗比尔十分得意地对诺查丹玛斯
说:“那头白猪已经在餐桌上了!”可诺查丹玛斯则坚持说:“那一定是头黑猪”。双方争
执不下,只好把下人叫来询问,下人无奈,向主人道出了事情的原因。
1554年,诺查丹玛斯定居马赛。同年11月,普罗旺斯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
污水与被污染的人畜的尸骸更加重了各种疫疾的迅速蔓延。诺查丹玛斯不知疲倦地展开了医
疗活动。而多数医生却与尚未染病的市民们争先恐后地逃往外地,这就使得疫情加重,感染
范围不断扩散。
根据当时的记录,疫情最为严重的是普罗旺斯的首府埃克斯。5月1日,市政当局请求诺
查丹玛斯前往救援。他孤军奋战,在传染病的旋涡中与死神搏斗。他告诫百姓不要使用被污
染过的水,不要生活在污浊的空气与环境中。当他刚踏上普罗旺斯的首府埃克斯这片土地时,
其绝望感简直无法形容。他亲眼目睹了患病者为自己缝制死后所穿的衣服,他们担心他们死
后没人会顾得上自己……
疫情缓解后,诺查丹玛斯离开埃克斯前往萨朗。他觉得萨朗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打算
以后在此永久定居。然而,当他还没喘过气来时,里昂又发生了黑死病的灾情。他又马不停
蹄地前去里昂救援。当时流行的大概是百日咳,在诺查丹玛斯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控制,
当地的居民深深地感谢诺查丹玛斯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纷纷献出珍贵的礼物以表达他们的谢
意。诺查丹玛斯再次载誉而归。临行前,他把所得到的礼物分发给贫困的人们使用,人们无
不为他的精神所感纫。
有关诺查丹玛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故事,很难区别哪些是传说,哪些是事实。但我
们可以认为,这些故事大体上都是有事实根据的。
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真的可以预言人类未来的命运吗?
并不能预言人类未来的命运,所谓的“预言”,不过是后世的人类主动牵强附会,往上靠拢而已。我们都知道,尽管目前的科技水平可谓是日新月异,科学理论和科技手段都在不断的“突飞猛进”,但是还有很多我们人类目前无法认识和观测的事物,比如说时间和空间。有很多人因为我们的“无知”,就更加努力的去主动探索;但也有很多人认识到了“无知”,就开始迷信一些玄学和“道术”,从而往宗教的层面上靠拢。传闻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曾经对人类未来做过预言,这靠谱吗?
所谓的诺查丹玛斯预言,就是他曾经在十五世纪撰写的《创世纪》,我们翻开这部书,就能发现它并没有什么令人震惊的言论,无非是一部“诗集”罢了。我们再去搜索一下他的“应验”的地方,比如说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于九一一事件,在和原著当中的四行诗进行对比,就能发现这根本就是“牵强附会”,换句话说,你怎么说都可以。这个法国的《创世纪》,就像国内的《推背图》一样,虽然分别出自西方和东方,但都是一部分人用来满足自己迷信欲望的道具而已。
这部诗集本来就是相当晦涩的一部书,创作的文学手法也用了很多隐喻,甚至“含糊其辞”的手段,所以这才给了很多人借机“附会”的可乘之机。我们查阅一下诸多解读者对文章进行的解释,就能发现他们不光对其中的内容和现实事件进行对比,甚至还“随意联想”,想到放飞自我的地方,就对一些词语和内容进行删改,对标点符号进行挪用。可以说,哄骗一下那些知识水平不高的朋友还可以,有着完整世界观的朋友,是不可能被这种伎俩蒙骗的。
综上所述,诺查丹玛斯并不能预言人类未来的命运。
世界最著名的预言家叫什么名字?
可以很明白的说,世界上最伟大的预言家是 诺查丹玛斯 。你也许会很轻蔑的说:“世界上哪里有预言这回事?”但是,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诗可以证明这一切。 天才的诞生 1939年秋,德国向欧洲宣战后不久,约瑟夫·保罗· 戈培尔 博士夫人躺在床上,专心致志地阅读着一本晦涩而神秘的书籍。这是一本1568年出版的文学作品,其中引用了一位名叫诺查丹玛斯的人所写的若干则预言。丈夫约瑟夫·保罗·戈培尔已经入睡,然而,妻子为其所读到的几则预言兴奋不已,以致于不得不叫醒丈夫,与其共同仔细研读书中的神秘文字。约瑟夫·保罗·戈培尔亦为之震惊。他随即命令宣传部雇来一位名叫 恩斯特 · 克拉夫特 的瑞士藉占星术师,命其利用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资料,对所占领的欧洲战区展开心理扰乱战。 法国中世纪的一介无名游医,何以能令约瑟夫·保罗·戈培尔博士夫妇,不,何以能令鲁道夫· 希特勒 的决策官僚机构为之愕然?而诺查丹玛斯其人,竟如何使得英国的谍报机关花去了近8万英磅的巨额报复性反 宣传费用 ? 诺查丹玛斯本名叫 米歇尔 ·德·诺斯特罗达姆,而人们所熟知的却是诺查丹玛斯这一拉丁语风格的名字。 他于1503年12月14日出生在 普罗旺斯 。人们通常认为其家族是在宫廷内侍奉过勒内家庭的犹太系意大利医生,其实,这一家族只不过是来自 阿维尼翁 附近的极其平凡的庶民而已。祖父 佩罗 与粮商的女儿弗朗莎私订终身,并生下一子,取名叫儒姆,这就是诺查丹玛斯的父亲。1495年,诺查丹玛斯的父亲放弃家业,移居到圣勒米,与祖父曾经当过医生的尼艾尔结婚,并在当地谋求到一份税官的职业。 诺查丹玛斯一家原本奉信 犹太教 。当诺查丹玛斯 9岁时,全家 皈依 天主教。1512年,诺查丹玛斯的父母又改信基督教,并加入了新基督教教会。诺查丹玛斯从小就深深地受到了犹太神秘文学的影响。所以在今后读解他的预言时,我们不得不时时注意“犹太”这一重要因素。 诺查丹玛斯是长子。他有四个弟弟,有关前面三个弟弟的情况,人们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最小的弟弟曾经发表过许多普罗旺斯风格的低俗的歌曲及 杂文 ,最后在普罗旺斯最高法院任检察官。 诺查丹玛斯的非凡才能从他幼小的时候起就十分引人注目。他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他的祖父, 拉丁语 、希腊语、 希伯来语 、数学,以及被称之为天体学的占星术等,无所不学,无所不通。祖父去世后,他回到住在巴里大街的父母身边,继续接受外祖父对他的教育。不久,诺查丹玛斯被送到阿维尼翁去学习,与居住在当地的几位表兄弟住在了一起。 诺查丹玛斯对占星术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同学们中间,有关占星术的讨论常常成为共同的话题。他支持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天体论学说,这使得他的父母常常担忧他会不会被当成异端分子而受到镇压,因为他们毕竟曾经是犹太教的信徒。 1522年,为了让他改学医学,他被送到了 蒙彼利埃 ,当时他已经19岁,在蒙彼利埃,他结识了几位进步的医学人士,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3 年之后,他轻轻松松地获得了学士学位。当他拿到开业许可证后,他决定离开大学返回故里,全心全意地去救助可怜的传染病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