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无烟校园倡议书(通用5篇)
无烟校园倡议书1
各位教职工,各位同学:
大家好!创建无烟学校,树立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是大势所趋,
从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到各级教育部门都有明确指令,相信禁烟戒烟也是我们每
个人心中美好的愿望。借助今天这个机会,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创建无
烟学校,树立文明新风;拒绝吸食香烟,让肺自由呼吸;打造清新校园,共享无
烟人生”。
烟草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
最新统计,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全球每年有五百万人死
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是最大的烟草消费国,目前有三十二亿烟民,且被动
吸烟者不计其数。据报道,一支香烟可以产生五百毫升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
氯氰酸等多种有害物质。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病变,直接削
弱心脏的收缩力并损害脑细胞,导致记忆衰退、头痛、失眠,长期吸烟还会使肺
癌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旺盛时期,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组
织还比较娇嫩,各种功能都还不够稳定,对外界的不利因素抵抗力较弱,因而吸
烟对青少年身心的损害更大,吸烟所致疾病,在青少年身上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
果。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危害更大。吸烟对自
己的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也对别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吸烟不仅是个习惯问
题,也是一个的道德问题,更是一个危害健康的问题。
“禁止吸烟,拒绝烟害”是世界的潮流,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为了提高校园
文明程度,保障教职工和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请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拒绝
吸烟。我们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德意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禁烟行动,努力争创文
明校园、绿色校园。
创建一个良好的无烟环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让人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使禁烟逐渐成为绝大多数人的
共识。
为此,全体老师、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干部、团
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做到不吸烟,接受监督,共
同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为创建优美、洁净、文明的和谐校园
而共同努力!
无烟校园倡议书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学校党总支、工会、团委联合向全校师生
发出“珍爱生命,绿色呼吸,共创无烟校园"的倡议,倡议全体师生共同营造一
个无烟的绿色校园。
一、凡进入我校的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吸烟。校长是学校
禁烟第一责任人,不但要率先垂范,还要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学校
治理,完善禁烟措施。要在校门口显眼处设立“无烟校园”或禁烟标志。学校不
设置吸烟区,不摆放烟具。学校小卖部不得销售烟草制品。要做好校外人员进入
校园时的禁烟解释和劝导工作。
二、牢固树立"消除烟害,人人有责"的观念。全体师生以身作则,主动控烟,
努力戒烟;拒吸第一支烟,不做吸烟的新一代,远离烟草危害。提倡树立吸烟危
害自己及他人健康的理念,努力营造不吸烟的育人环境。
三、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以及运动场等公共场
所禁止吸烟。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开展争创"无烟班级"、"无烟宿舍"、"无烟办公
室"、"无烟家庭"活动,在全校营造无烟环境。
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创建无烟校园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卫
生知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主动带头不吸烟,并劝阻他人不吸
烟。
老师们、同学们,健康是家庭的最大幸福,健康是送给朋友最好的礼物,为
了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为了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开创健康向上的美好
未来,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拒绝吸烟,拒吸"二手烟",让我们用坚强的毅力,自
觉地投身到"无烟"活动中去吧!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创建无烟校园、绿色文明校
园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无烟校园倡议书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为保护师生健康,减少烟草危害,提高师生员工的禁烟知识和禁烟参与意识,
努力营造环境优美、文明向上、清洁无烟的校园环境,树立和展现我校师生良好
的精神面貌,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创造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特
此向全校师生发出“无烟校园”的倡议。
众所周知,烟草是危害我们健康与生命的无形杀手,其带来的自身伤害以及
二手烟对身边人的伤害不容我们小觑。__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
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也有损于营造教书育
人的清新校园环境,要求学校建筑物内一律禁止吸烟,并且强调加强学校禁烟控
烟工作,对于建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整体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意
义。
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让大家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在此向全
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自觉抵制烟草,远离烟毒危害,从自身出发,做健康青年学生。
2.全校师生员工自觉形成戒烟、拒烟、劝阻吸烟的良好氛围,努力达到无烟
校园的标准,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推行创建“无烟办公室”、“无烟会议室”、“无烟公寓”、“无烟教室”
等活动,利用校园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吸烟有害的宣传教育活动。
4.如果看到他人吸烟,请及时对其进行友好的提醒和劝诫。
5.利用世界无烟日、新生入学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课堂、讲座、党团活动
等对学生开展禁烟教育,讲透吸烟的危害性。
6.投身禁烟活动,积极参与宣传吸烟的危害,让你的亲人和身边的朋友了解
吸烟的危害,自觉远离烟草。
老师、同学们,生命仅有一次。每当吸烟时,点燃的是香烟,熄灭的却是生
命。劝阻吸烟,拒绝二手烟,让吸烟者自觉戒烟成为时尚,本着对个人、对家庭、
对学校、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禁烟工作看作是阻止公共健康危害、提高全
民族健康素质的伟大公益事业,同心同德、克服困难,使我们美丽的校园早日成
为环境清新的“无烟校园”。
无烟校园倡议书4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烟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
织已将烟草流行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列入重点控制领域。吸烟有害
健康,它会严重影响我们身体的正常发育,降低身体免疫力,致使我们的思维能
力减退,行为反应能力变迟钝。在校园公共场所吸烟,不仅不利于广大青年学生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有损于清新校园环境的营造。5月31日,是第
二十七个世界无烟日。为维护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教育部、湖北省委
办公厅等相关部门关于公共场所禁烟文件精神,我们特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
议:
1、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营造无烟校园环境。在寝室、教室、图
书馆、会议室等校园公众场所,自觉远离烟草,倡导健康生活;
2、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诱惑。坚决不接受敬烟,提倡互不敬烟,
拒绝吸二手烟,鼓励帮助吸烟的同学戒烟、禁烟;
3、如果看到他人吸烟,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请对其进行友好的提醒和
劝诫;
4、老师不在教学区、校园内等公共场所及学生面前吸烟,并带头戒烟,做
戒烟先锋;
5、积极主动地开展无烟校园创建宣传活动,深入了解“吸烟有害健康”的
科学知识。鼓励各院推出以“禁烟”为主题的展报,各班开展有关班会,让学生
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无烟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学校是文明建设的窗口,师生是文明精神的传播者,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
重托,更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让我们行动起来,使教室、寝室、食
堂、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不再“乌烟瘴气”;让烟蒂、烟盒在校园销声匿迹。拒绝
烟草,珍爱生命,倡导文明,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无烟校园!
无烟校园倡议书5
各位教职员工:
“吸烟有害健康”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每
年因吸烟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00万,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已达到200万。
现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群中,大约有2亿吸烟者,而其中至少有5000万人将
最终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
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
不吸烟的人要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
倍。
学校是青少年聚集场所,是传播文明塑造人格,培养祖国接班人的场所。贯
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响应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开展创建无
烟学校的通知精神,营造良好健康环境,保护学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不吸烟,
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对民族体质的增强和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
提高以及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教师中吸烟者占据一定比例,有部分教师对自己
缺乏约束力,夹着香烟走进教室,给学生、家长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还有少数
教师烟头随手乱扔,影响了校园环境。为了我们的健康和长寿,为了无愧于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为了多一份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感染和熏陶,我
们现面向全体吸烟的教职员工发出如下倡议:
1、在学校工作期间尽量控制吸烟(不吸烟或少吸烟)
2、不在校园内吸游烟(吸烟者夹着烟在校园内边走边吸)
3、不在教室、课堂内吸烟
4、不在校园内乱扔烟头(吸烟者要自备封闭式小烟筒,并随身携带,定期
清理)。
全体教职员工们,为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凭借良知和
毅力,自觉地投身到本次活动中去吧!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创无烟学校,把“无
烟校园,清新一片”作为学校控烟的目标,劝止吸烟,努力戒烟,使我校成为名
副其实的无烟学校。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2:1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807711198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无烟学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无烟学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