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军军长(二十七军军长事件)

更新时间:2023-03-03 02:06:47 阅读: 评论:0

孙端夫的简介

(1911—1974)原名孙正谊。山东省曹县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法学院。一九三五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是北平法学院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大学毕业后任国民党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行政处少校总干事。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15日率政训处官兵参加组织领导了威海起义,任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队长, 是第二十七集团军前身部队的创始人之一。是年2月13日率队参加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此后任第三军交际处主任,蓬莱县县长,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司令员,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东海区专署专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北海区专署专员,领导抗日武装多次粉碎日、 伪军的“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任烟台市市长,胶东军区警备第三旅旅长,1946年9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三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八十一师师长,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1950年赴朝鲜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八十二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副军长。 在第五次战役中,歼灭李承晚军4个师,为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通电嘉奖。
1953年冬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后任代军长。1955年任第二十七军军长,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政委。1958年到高等军事院校进修。1960年任空军第一高炮指挥部副司令员,参加了军队的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的编写工作。1970年1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74年病逝。


阻挠解放军解放上海,汤恩伯煞费苦心,颁下杀气腾腾的“十杀令”

上海位于东海之滨,人口600万,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战略地位异常突出。郊区地形平坦,村庄稠密,河流沟渠纵横。守军以水泥地堡为核心,构筑大量集团工事,形成了面的防御体系,不便于大兵团机动和迫近作业。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以第21、第51、第52、第54、第75、第123军等6个军共20个师,配属坦克、装甲车,守备黄浦江以西市区及外围太仓、昆山、嘉兴、金山等地;以第12、第37军共5个师,守备黄浦江以东地区。除此之外,还有海军第1军区和驻上海空军协同防守。很明显敌人是要负隅顽抗,要想解放上海,困难重重。

汤恩伯为严肃军纪,颁布杀气腾腾的“战令”十条:一、违抗命令、临阵退缩者杀;二、意志不坚、通敌卖国者杀;三、未经许可、擅离职守者杀;四、放弃阵地、不能收复者杀;五、造谣惑众、扰乱军心者杀;六、不重保密、泄露军机者杀;七、坐观成败、不相互救援者杀;八、贻误通讯、致失联络者杀;九、不爱惜武器弹药及克扣军饷者杀;十、破坏军纪及懈怠疏忽者杀。

可以说,敌人精心准备,且武器精良。

第27军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进攻,虽然解放军战士勇敢顽强,但伤亡太巨大了。怎么办?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火炮威力极大,倒不失为最好的选择,火炮齐发,敌人的火力点将瞬间化为乌有。既能尽快解放上海,又减少队伍的伤亡。可火炮一旦轰响,就有可能让无辜百姓丧身战火。可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数次进攻受阻,有的战士已将榴弹炮拉到前沿,所有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已经对准了上海。战士们对敌人恨得牙根痒痒,纷纷请求聂凤智开炮。

可这炮不能开啊。看着自己的士兵在敌人的炮火下成片成片倒下,他何尝不心痛如割?可是他不能下命令开炮。他知道只要有一炮打响,就会万炮齐发。那时上海将会硝烟滚滚、火光冲天,无数的设施将毁于一旦,无数无辜的平民会被炸死。一想到老百姓四处逃命、小孩哭爹喊娘的场景,这位坚强如钢、勇猛如虎的将军内心痛苦不堪。

聂凤智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水,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衣衫。最后聂凤智斩钉截铁地说:炮弹一颗也不准打。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历史 将铭记这一刻的决定。

不能开炮,那么该怎么办呢?方法总比困难多。经过紧张的会议,前线指挥部做出决定:天黑后主力在西郊涉水过河,绕到敌人背后进行攻击。前后夹击,敌军必然大败。将领们体会到了聂凤智的良苦用心,全力以赴去执行命令了。在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解放军利用两只小船架起一座船桥,飞快地冲到了对岸,敌人惊慌失措、拔腿飞逃。解放军这一招,彻底打乱了对方的防守阵型,敌人苦心经营的防线就此坍塌。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国民党原计划坚守6个月的“大上海保卫战”,其豪言壮语仅仅维持了16天。更让世界吃惊的是,上海似乎没有受到战火的破坏,仍然保留了它十里洋场的繁荣。

上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一次相对独立的战役,从1949年5月12日发起,至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历时16天 。上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共被歼15.3万人。解放军官兵负伤2.3万余人。有7612名官兵和72名支前民工,以及100名上海地方各界革命志士牺牲。

肖永银的人物轶事

1917年6月,肖永银出生在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肖家湾,原名肖永寅。他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13岁时父亲肖治学参加革命,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误杀害。1930年4月,肖永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一军第一师三大队任勤务员,后任军部司号连班长。第二年春,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推行“左”倾错误路线,肖永银被捕入狱 。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反“围剿”失利,西征川陕,肖永银被罚进“苦工队”。他随队走完了三千里征程。1933年6月,他被释放,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司号员。在反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时,三十三团损失惨重,营、连指挥员也大多牺牲。团长张吉厚急得直嚷嚷。这时,肖永银走上前说:“团长,给我两个连,我以攻为守打下去,打不退川军,杀我的头!”
张吉厚看看机灵的小号兵,点头答应。肖永银挥起手枪,带着两个连队跃出战壕冲进敌群,来回几次拼杀,犹入无人之境,大有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张吉厚在山上见此高兴得跳了起来,挥部反击。川军先是惊愕,后是动摇、溃败,并一溃30余里。肖永银率部追击。突然,一颗冷弹击穿了他的前后胸,肺部被打了一个手指粗的洞,随着呼吸直冒血水。他被简单包扎一下抬上了担架。
部队要转移了,根据方面军总部的规定,重伤员就地安排。就地安排,意味着等待死亡。张吉厚实在舍不得这个小号兵,站在担架前拿不定主意。这时,红四军军长许世友走了过来,看到张吉厚为难的样子,问道:“怎么回事?”
“这小鬼太可爱了,实在舍不得。”
许世友挥挥大手:“舍不得抬上走嘛!
建国后,身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肖永银与司令员许世友谈及这段往事,许世友感慨地说:“没想到那小鬼就是你。”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1946年1月,春节即将来临,肖永银乘坐着在焦作战役中缴获的吉普车风尘仆仆赶往师部。邓小平政委一见面就说:“我和司令员有事现在就走,有什么意见就跟参谋长说。”
肖永银目送刘邓首长出门尚未反应过来,参谋长李达却在打车的主意,拐弯抹角地说:“唉!司令员年龄大了,眼睛也不好,也不能常骑马呦,到邢台治眼睛,也是坐牛车。”
肖永银十分机灵,早已明白了参谋长的意思,爽快地说:“好吧!我把车和驾驶员都留下了。”
肖永银搭乘秦基伟的邮车赶到永年走马上任。肖永银任十八旅旅长、李震任政委。 1947年4月,刘邓首长发起豫北战役。豫北重镇汤阴因出了民族英雄岳飞而蜚声海内外。此时,蛰伏在汤阴城里的不是抗日功臣,而是盗挖东陵的巨盗、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司令官孙殿英。孙已纠集部卒万余人,且多是些土匪、汉奸、兵痞,苦心经营汤阴多年,构筑了五道防线。
一个月过去了,仍没有破城,而且据悉蒋介石正在调兵增援。刘邓首长也着急了,下达了强攻的命令:“限三日之内破城!”
4月30日,强攻开始了,野战军集中所有重武器铺天盖地开始轰击。李德生指挥战士抱着高粱秆儿填平了壕沟,跃上了城墙。就在大炮轰击之时,孙殿英钻地道逃跑,被十八旅五十四团活捉。
旅长肖永银传达了刘邓首长的命令:“要活的,不准虐待。”当孙殿英被押进旅部,战士们看稀奇似地围了上来,“你就是孙大麻子?”
“兄弟多年了,兄弟多年了。”孙殿英四面鞠躬。肖永银白了说话的战士一眼。五十四团政委上前介绍说:“这是我们肖旅长。”孙殿英又连连哈腰:“久仰!久仰!”
孙殿英的卫兵提着两口大箱子,形影不离。肖永银让战士把他们带下去。这时刘邓首长来电话说:“孙殿英有两件宝贝,马上送到野司,这是国家文物!”
肖永银马上追到门外,叫回了孙殿英:“孙总司令,听说你有俩宝贝?”孙殿英圆胖的肉脸扭曲了:“兄弟献宝,只要不杀我。”
打开箱子,掀开一层层的丝绸,肖永银和战士们都惊呆了:传说中的玉石西瓜烁烁生辉,皮为绿玉,墨绿欲滴;瓤为红玉,鲜红可爱;籽为墨玉,粒粒可数,浑然一体,仿佛刚切开的西瓜,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另一口木箱中躺着一柄青铜古剑,剑身灰黑,发出铜绿色光,可以看出年代十分久远。孙殿英擦着脸上的汗珠,结结巴巴地介绍说:“这两件是稀世珍宝,每一件的价值都无可估量。这西瓜是外番进贡的贡品。这柄剑是三国时期名将赵子龙的佩剑,赵子龙凭它出入万军,过关斩将。这都是我从西太后墓中拿出来的。为了它,我也是几次险些丢命啊!” 1967年盛夏的一天,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接到驻在无锡的二十七军军长尤太忠的一个电话:“老肖,你好啊?你到我们这里玩玩吧?我们这里蛮不错哟!”他知道,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正在无锡“避难”,尤太忠打电话叫他去玩,肯定是许司令员有事找他。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果然,一到无锡,尤太忠一见他就说:“许司令找你!”许世友劈头就说:“抓部队!把部队稳住!”肖永银告诉他,坦克师稳如磐石,许世友粗黑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但眉心明显郁结着忧愁。肖永银耐心等待着,知道他“秘密召见”,必然有“特殊使命”。东拉西扯一阵后,许世友像是漫不经心地说道:“陶勇的孩子到处流浪呀,怎么办?你们是不是把他们收起来呀?”
尤太忠和肖永银两人会意地相互看了一眼。海军中将陶勇,原名张道庸。陈毅爱其骁勇善战,为其更名“陶勇”。中国海军建立之初,陶勇受命指挥中国三大舰队之一——东海舰队。在张春桥、王洪文等人的“铁腕”之下,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文化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东海舰队司令陶勇在被“打倒”之后不久,突然溺水身亡。陶勇的夫人也在劫难逃,以施“美人计”和进行敌特活动等罪名被关押起来,后屈打成招,跳楼自杀。“陶宅”被查封,东海舰队司令的儿女们被逐出家门,流浪露宿于上海街头……陶勇的孩子们流浪街头,深深地刺痛着许世友的心,许世友于“避难”中关注着东海舰队司令的遗孤(东海舰队归南京军区建制)。
听到许世友这么一问,肖永银和尤太忠像当年并肩攻城略地一样,相当严肃认真地商量起来。最后商定,由离上海近的尤太忠派人把陶勇的孩子收起来,再转送南京肖永银处,由肖永银安排。
肖永银回到南京,很快,东海舰队司令的3个遗孤由尤太忠秘密转送给他。孩子们从大到小排成一排站在他面前,衣衫褴褛,面色蜡黄,最小的才13岁。肖永银鼻子一酸,摸着陶勇幼子的头说:“当兵吧。”
由陶勇的孩子开始,便发生了以后被人称作“招兵买马”的事件。各地被“打倒”的军队干部,很快便获悉了这么一块净土,于是从四面八方送来了自己已力不能保的爱子娇儿:被“火烧”的云南军区后勤部长的儿子,官贬河南某农场、原六纵司令员王近山的几个孩子,乘火车的,坐轮船的,步行的,纷纷投奔而来。肖永银无法拒绝这些昔日战场上的“战神”们的后代,下了一道命令:“男的,只要是军队上、地方上干部的子弟,家庭不行的,就收起来。”于是南京军区装甲兵的营房,倏忽间来了许多“娃娃兵”,大的十六七岁,小的十三四岁。
然而,尽管收容是在极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造反派们仍旧嗅到了蛛丝马迹,通过内线情报传递,弄清了“狗崽子们”的藏身之地,几个造反派组织准备联合行动,到南京军区装甲兵军营去抓人。这些将军的后代听到消息后,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与来犯者拼个你死我活!
肖永银眉头紧锁。他必须制止这场流血,他是受他们父辈之托保护这些孩子们的,他必须对得起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他打算连夜秘密把孩子们送过江去,在长江以北,有一片荒野山地,是装甲兵的训练基地,对外属军事禁地,一旦转移到那里,孩子们也就进入了安全之境。
“给我两条船,夜晚用一下。”他进了军区作战部,开门见山地说。对方怪异地看着他:“船么?一条也不能给!非军事目的不能随便动用。”装甲司令火了,一拍桌子:“我渡长江时,百万雄师就是坐木船来的!不给船,照样能过江去!”当晚,肖永银派人找了两条民用小木船,把孩子们送到了装甲兵训练基地。
第二天,造反派们意外顺利地长驱直入,然而兵营里已经没有了一个小孩子。造反派恼羞成怒,一状告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那里。
几天以后,一个长途电话打到了南京军区,总理办公室查问有无此事。军区其他负责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就此问题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有人忿忿地说:“找肖永银来!祸是他惹的,兵是他招的,让他自己来回答。”
肖永银应召而来。听了总理办公室的电话内容,他却轻松地笑笑:“总理问嘛,如实报告情况!我签名!如果总理找我去,当着群众的面,发脾气,甚至打我两耳光,我没意见!总理那么忙,我不应该给总理找麻烦!可是,如果我们两个人,门一关,我就要说:‘总理啊,这是后代哟!’”说完,肖永银草拟了一份电报,如实地向总理报告了“招兵买马”的情况。
周总理似乎默许了装甲司令的“招兵买马”,此后再未过问此事。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一天,在军区司令部里,一位首长脸上带着不冷不热的表情扔下一句话:“我到了北京,上级问我收了多少兵,我说不知道。”炮兵司令扯扯肖永银的袖子,不解地问道:“他这是什么意思?”肖永银心里明白,首长是反对这件事,他微微一笑,话里有话地对蒙在鼓里的炮兵司令员大声说道:“他的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炮兵司令摇摇头,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哑迷。这时,又有一个领导说话了:“不像样子!收的兵不够格,弄几百小孩子,干脆办‘儿童团’算了!”会后,某领导就此事发电报上告,副总参谋长亲自过问此事。总参谋部来电:你们装甲兵招了多少新兵?查查。够格的留下,不够格的清退回去。
“肖司令,我看事情难办呐,”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满面愁容地说,“即使我们想留,怕也不能全留下。真可惜,这些娃娃有的是太小了”
“娃娃嘛,总会长大。我们这么大的装甲兵,养几百个娃娃算什么?过几年就是一条六尺男儿。要当兵并不是反革命,红军时代得一个兵不易呢!不能清退回去,退回去,他们好多人家已经没有了。”
“可怎么办呢?”参谋长拍拍桌子上的电报。
肖永银一字字,一行行,翻来覆去,看了半天。“嗨,有了!你来看,核心是不是这几个字?”他用手点着“够格”“不够格”:“我们全都合格,不就完了!”
装甲兵很快起草了一个报告:共招新兵多少名,经过半年的严格训练,考试及格多少名,在此期间,共发展党员多少名,团员多少名,多少名经过训练已补充部队,多少名还在继续训练。报告有鼻子有眼,完整详尽,无懈可击。果然,上面在接到这份报告以后,再没有“继续追查”。
“黑兵”风波过去一段时间后,许世友从大别山回到了南京。“哎呀,许司令,真难呀!我死顶呀!”肖永银一见许世友,连连跌足长叹。许世友哈哈一笑:“你顶,就顶住啦!”
1968年初的一天,在南京的肖永银接待了两位特殊客人。客人来自河南,上前递上一张盖有大红印鉴的介绍信:河南项城县农场革命委员会,要求外调“走资派”王近山的问题。
肖永银突然感到心头一阵酸楚。王近山是他的老首长,两人同年加入红四方面军,又同时在刘伯承、邓小平领导下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是六纵的司令员,肖永银是六纵第十八旅旅长,后来,王近山是十二军军长,肖永银是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解放战争后期,王近山家庭闹“改组”,喜欢上了自己妻子的嫡亲二妹,闹起了离婚,兵团政治部查下来,肖永银作为唯一在家的军领导参加了陪审大会,没想到两人因此产生误会,远在川东受到“缺席审判”的王近山以为这一切都是肖永银让他难堪,此后的20年内两人一直疙疙瘩瘩,一切都公事公办,形同路人。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两人就再也没见过面,但是肖永银还是听说了王近山的一些事情:“改组”事件最后闹到毛主席那里,王近山由中将降为大校,由北京军区司令员降为河南某农场副场长。外调人员开口便说:“王近山是我们农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希望你能揭发他的历史问题。”
肖永银勃然大怒,嘿嘿冷笑两声:“你那个农场,万把人吧?王近山当个副场长,你们觉得官儿够大了吧?要我看来,王近山是解甲归田了!王近山政治上无错误,历史上从不反党反毛主席,你们没有理由去揪他,斗他!”
那些造反派在当时的小报上刊登了《访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一文,落魄中的王近山看了大恸,随即让二儿子来看望肖永银。王近山的二儿子对肖永银说:“肖叔,我有两件事:一是我想当兵,二是父亲的问题能否向上反映一下,重新处理。”肖永银当即表态:“你当兵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想办法解决。”对于第二个问题,肖永银沉思了一会儿,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回去,替我带三句话给你爸。第一句话,我问候他;第二句话,叫他不要参加造反派,要是参加了,将来新账旧账一起算,对他不利;第三句话,他的问题是中央定的,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中央,等时机成熟,直接致书毛泽东。”至于给毛主席信的内容,肖永银出主意道:“第一,自己有错误应该检讨;第二,没有的问题要讲清楚;第三,说一说想法,自己年龄不大,还想为党工作,请批准回部队继续作点贡献。党的‘九大’即将召开,恰是一个好机会,信可由许世友司令直接面呈毛主席。”二儿子回去把肖永银的嘱咐说了,王近山听了,也信了。
1969年春,中共中央“九大”即将在京举行,王近山写了3封信,让人捎给肖永银。一封给毛泽东,一封给许世友,一封给肖永银。3封内容一样的信掂在肖永银的手中,第一句话是:“我叫王近山,今年53……”肖永银拿着信就去找许世友:“许司令,王近山给你写了封信,另一封是给毛主席的,只有你能见到主席。”许世友立刻说:“好,我把它直接交给毛主席。”许世友没有食言,王近山的信没有经过“二传手”直接到了毛泽东手里。
“九大”会议期间,一天休息时,毛泽东心情极佳,面带着微笑把许世友召到自己身边:“许世友哇,你不是要王近山吗?”许世友立即点头称是:“是哇,我要,如果主席同意的话。”毛主席爽快地说:“那就把王近山给你吧!”就在这谈笑声中,挥手之间,王近山的命运决定了。
远在河南农场的王近山闻知详情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一连数日,他喃喃自语:“党中央毛主席,还有这么好的老战友,都没有忘记我‘王疯子’啊!”
一个月后,南京火车站。从郑州开往南京的硬座车厢里,走出一对身穿褪色军装、像是进城走亲戚的乡下夫妇。年老的丈夫一手拎着旧皮箱,一手拎着竹篮子,竹篮子里装着几只老母鸡和地瓜、玉米等杂物。年轻一些的妻子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可他们一下车,3名军职干部就已躬身迎候在站台上。他们是27军军长尤太忠、60军军长李德生、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老部下们见到这位老农装束的老头,立即“啪”地一下敬礼。这位老农装束的人正是原六纵主帅王近山。
王近山看到了肖永银等人,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他拉着肖永银的手,说:“过去,我错怪你了!”肖永银一听,眼泪也跟着出来了。他扶着王近山找了个地方坐下,很动情地说:“不要再提过去,你清楚就行了。你现在的问题,首先不是当官,是解决党籍。我已经给你想好了,你先到江苏建设兵团去,当个副参谋长,那儿上上下下我都打招呼了,你在那儿恢复党籍。”按照肖永银的安排,几个月后,重新恢复党籍的王近山回到了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此时,肖永银已调任军区参谋长,成了老上级的直接上级。 1971年9月13日夜,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事,那就是毛泽东的法定接班人林彪叛逃。许世友在半夜用电话叫醒了得力助手肖永银。许世友的大门永远为肖永银敞开。除此,谁也不行,并规定了联络暗号,只有警卫战士知道。
许世友听到汽车喇叭声,快步走出卧室迎接:“刚才中央办公厅来电话,说中央跑了个大飞机,要我们严密监视。所有的飞机不准上天,所有的军舰不准出港!今晚我俩值班。”
肖永银望望年老的许司令:“你休息,我值班!”军舰不出港好办,一个人开不走,需集体作业。飞机可不保险,那是一个人的事。于是他抓起电话要通了所有的飞机场,都是一个命令:“所有机场派驻一个步兵营,把汽车都放在跑道上!”他又要通了所有的军港:“把军舰全部控制起来!”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也就是14日上午,周恩来总理亲自要通了许世友卧室的红色专用电话。一番密谈后,许世友走出来对肖永银说:“林彪跑了,那个飞机摔在了温都尔汗!”
善后事宜比较麻烦,林彪的死党大多在上海,且手握兵权,于是擒拿他们的重任落在了许、肖的肩上。9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密召许世友入京,并关切地指示他弃飞机而乘专用火车。凌晨两点,许世友又回到南京,一切都是在极为秘密中进行。十几分钟后,肖永银已坐在了许世友的卧室。“主席叫我们把‘三国四方’抓起来。你愿带谁去就带谁,立即行动!”
肖永银只带了5个人:军区保卫部长、保卫科长、保卫干事、秘书、警卫员。当天就乘火车抵达上海。
“三国”是指南京、上海、杭州,“四方”是指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江腾蛟、空四军政委王维国、空五军政委陈励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周建平。
肖永银一行6人便衣抵达上海。清晨,肖永银要通了上海警备司令部的电话,讲得很简单:“我来了,派个破吉普车,不要好车!调两个师进来,把上海控制起来,不准空四军通行!立即调一个连来,占领延安饭店。如果有进攻,至少给我抵抗四个小时!”
当时在上海的警备力量有3个师,林彪死党控制了一个师约5000多人。
上午10点,上海市革委会主任王洪文也接到中央的通知:找肖副司令联系。两人商量好在锦江饭店解决!
于是,王洪文抓起电话要通了王维国:“中央有个指示,请你到锦江饭店10楼来看一下。”王维国走进10楼,王洪文迎了上去。王维国一步跨进门,看到屋子正中端坐的肖永银,惊呆了。与此同时,保卫部长、科长的两支枪同时抵住了他的腰。王维国束手就擒。
刚刚抓获王维国,许世友的电话就来了:“你不要到杭州去了,去不得!他们连主席的专列都敢炸,何况你一个副司令,他们会把你扣起来!你想办法让陈励耘到上海来嘛!”
擒陈励耘颇费了一点周折。当时二十军政委南萍兼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陈励耘兼第二书记,如果仅通知陈到上海会引起怀疑,因此也通知南萍,让南萍陪同前来。谁知南萍的夫人也要到上海来,走进饭店,南夫人一眼望到保卫科长的背影就瘫在地上差点叫出声。保卫科长原是许世友的警卫战士,她认识。只听肖永银冷冷地宣布:“陈励耘!你被捕了!”而后向南萍作了解释。顺利地解决了王维国、陈励耘,王洪文算是开了眼,领教了肖永银的机智和指挥才能。因此,他提议由上海作东,请肖副司令吃饭。庆贺完毕,肖永银向许世友报告:“那两个东西都搞到手了。”回南京时,王洪文为肖永银派了两部好车,外加南京路上好八连护驾。
回到南京,他来不及休息就让秘书要通了军区空军司令部的电话:“周副司令吗?肖副司令让你来一下,有事找你!”
周建平来到了设在原国民党国防部旧址的军区大院。对周建平,肖永银比较客气,煮熟的鸭子飞不了,另外也都是熟人。周建平走进屋内,肖永银客气地点点头:“老周啊,请坐!”
“老周,我问你个事。听说上海巨鹿路有个小型会议,你参加了没有?“
周建平犹如五雷轰顶,顿时傻了眼,知道事情已经暴露,双手抱头痛哭流涕。肖永银摆摆手,周建平被押了下去。
肖永银“平三国,灭四方”已经几天没有睡觉,劳苦功高。因此,许世友特设家宴招待这位得力的助手和老乡。


彭德清的大事年表

1911年(宣统三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县翔风里彭厝村。(现在为厦门翔安区新店镇彭厝村)
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部长,泉州市特委书记。后任晋(江)南(安)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南)靖(平)和(漳)浦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同安县委书记,闽南第二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任闽南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大队长。
1938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连政治指导员,教导总队第二大队政治教导员,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四团政治处主任。后任苏北指挥部第五团政治委员,第三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七团政治委员兼团长,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率部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多次击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1945年,任苏中军区三旅旅长。
1946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二十三军副军长。
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军军长。
1950年11月,率二十七军参加抗美援朝的多次重大战役。
1954年,调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1965年,调国家交通部任副部长。
1968年,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但是粟裕大将和周恩来总理为其辩护,使得反革命集团无可奈何。
1977年,他领导“阿波丸”沉船的打捞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了求助打捞事业的迅猛发展。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业区的决策者之一,对深圳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
1981年任交通部部长,兼任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
1983年彭德清退居二线,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仍然关注国家和交通战线的大事,频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写出多篇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对指导现实工作具有重要参考。
1999年6月10日病逝于北京。


二战时期希特勒手下的大将有哪些

二战纳粹德国陆军大将简历(不含党卫军)
1、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 Johannes Blaskowitz 1883—1948
1939年9月时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0月1日晋升为大将;10月5日任第二集团军司令,10月23日任东线总司令,1940年5月14日改任第九集团军司令。5月30日任陆军战略预备队总司令。10月25日任第一集团军司令,驻防法国;1944年5月12日任G集团军集群司令,9月21日被撤职,12月24日,再次任G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29日任H集团军群司令,3月21日任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4月7日任荷兰要塞司令,5月5日向盟军投降。1948年2月5日作为战犯在纽伦堡等待美国军事法庭受审时跳楼自杀。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弗朗茨•哈尔德 Franz Halder 1884—1972
1938年8月起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炮兵上将,1939年9月计划、指挥波兰战役;1940年5月计划、指挥法兰西战役,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4月计划、指挥的巴尔干战役,6月后计划、指挥了苏德战争。1942年9月24日因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希特勒意见不和被解职并退役。1944年因“七•二O”事件而被捕,囚于集中营。1945年4月被美军俘虏,战后被释放。获骑士铁十字勋章。著有《军事领袖希特勒》、《军事日记》。
3、弗德里希•多尔曼 Friedrich Dollmann 1882—1944
1939年8月时任第七集团军司令,炮兵上将;驻守马其诺防线;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其后长期驻守法国,1944年6月28日因诺曼底防线失守,自杀身亡。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4、阿道夫•施特劳斯 Adolf Strauss 1879—1973
1939年9月时任第二军军长,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6月率部参加苏德战争;1942年1月因病辞职。获铁十字骑士勋章。
5、海因茨•古德里安 Heinz Guderian 1888—1954
1939年9月时任第十九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0年11月任第二装甲集群司令,参加苏德战争,10月6日改称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12月25日因在莫斯科战役中下令撤退,被希特勒解除职务。1943年2月21日任装甲兵总监,1944年7月20日任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3月28日被解职。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创建者,获橡叶铁十字骑士勋章。著有回忆录《闪击英雄》。
6、赫尔曼•霍特 Hermann Hoth 1885—1971
1939年9月时任第十五装甲军军长,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6月任第三装甲集群司令,参加苏德战争;10月8日任第十七集团军司令,1942年6月1日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1943年11月被解职。是德军久负盛名德军装甲战专家。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著有回忆录《装甲作战》。
7、埃里希•赫普纳 Erich Hoepner 1886—1944
1939年9月时任第十六装甲军军长,骑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6月任第四装甲集群司令,1942年1月1日改称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1月8日在莫斯科战役中因自作主张下令撤退,被希特勒撤职并剥夺军阶,1943年6月退役。1944年因参与“七•二O”事件,被捕入狱,于8月8日被处以绞刑。获铁十字骑士勋章。
8、欧根•里特尔•冯•朔贝特 Eugen Ritter Von Schobert 1883—1941 1939年9月时任第七军军长,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0年10月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参加苏德战争,1941年9月12日在前线视察时触雷身亡。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9、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 Nikolaus Von Falkenhorst 1885—1968 1939年9月时任第二十一军军长,步兵上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4月任第二十一集群司令,指挥入侵挪威,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1年6月任挪威集团军司令,参加苏德战争。1942年任驻挪威国防军司令。1944年被解职。战后被英国挪威混合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后减为无期徒刑。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0、库特•海斯 Kurt Haa 1881-1943
1940年5月时为第三军军长,炮兵上将。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大将;后任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第十七集团军司令、C集团军群参谋长。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1、弗德里希•弗罗姆 Friedrich Fromm 1888—1945
1939年任德国国防军国内驻防军(后备军)司令,炮兵上将。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参与“七•二O”事件,在得知刺杀希特勒未遂后,镇压参与者,但仍在第二天被撤职被捕入狱,于1945年3月被处决。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2、汉斯•莱因哈特 Hans Reinhardt 1887—1963
1939年9月时任第4装甲师师长,中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时任第四十一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参加法兰西战役、1941年4月巴尔干战役、1941年6月苏德战争;1941年10月8日任第三装甲集群司令;1942年1月1日晋升为大将并改称第三装甲集团军司令,1944年8月17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26日被解职。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3、鲁道夫•施密特 Rudolf Schmidt 1886-1957
1939年9月时任第1装甲师师长,中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 年5月时任第三十九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参加法兰西战役、1940年6月苏德战争,1941年12月25日任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1942年1月1日晋升为大将,1943年7 月10日被解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4、里夏德•鲁奥夫 Richard Ruoff 1883—1967
1941年6月时任第五军军长,步兵上将;1942年1月8日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4月1日晋升为大将;6月1日任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鲁奥夫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7月被解职。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5、爱德华•迪特尔 Eduard Dietl 1890—1944
1940年4月任第3山地师师长,少将;率部在挪威纳尔维克作战,战后晋升为中将。1941年6月任挪威山地军军长,晋升为山地兵上将,参加苏德战争,11月任拉伯兰集团军司令,1942年6月1日晋升大将,任第二十山地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23日因飞机失事罹难。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6、格奥尔格•林德曼 Georg Lindemann 1884—1963
1940年5月时为第36师师长,中将;1941年6月时任第五十军军长,晋升为骑兵上将;1942年1月15日任第十八集团军司令,7月3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3月30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4日被解职。1945年4月任驻丹麦国防军司令,5月向盟军投降。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17、汉斯•于尔根•冯•阿尼姆 Hans Juergen Von Arnim 1889—1962
1939年9月时任第52师师长,1940年6月时任第17装甲师师长,1941年12月任第三十九装甲军军长,晋升为装甲兵上将;1942年12月3日晋升为大将,12月9日任第五装甲集团军司令, 1943年3月9日任非洲集团军群司令,指挥突尼斯战役,5月13日向盟军投降。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8、汉斯•冯•扎尔穆特 Hans Von Salmuth 1888—1962
1939年9月时任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中将;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5月时任B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法兰西战役,后晋升为步兵上将;1941年6月任第三十军军长,参加苏德战争,1942年7月13日任第二集团军司令, 1943年1月1日晋升为大将;2月解职,8月1日任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驻守诺曼底地区,1944年8月25日被解职。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19、戈特哈德•海因里希 Gotthard Heinrici 1886—1971
1939年9月时任第十二军军长,中将,1940年5月参加法兰西战役,6月1日晋升为步兵上将;1941年6月任第四十三军军长,1942年1月20日任第四集团军司令,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8月16日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 1945年3月22日任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4月28日被解职。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0、卡尔•施特雷克尔 Karl Strecker 1884—1973
1941年6月时任第79师师长,中将;后任第十一军军长,晋升为步兵上将;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包围,1943年1月31日晋升为大将,2月2日向苏军投降。获骑士铁十字勋章。
21、瓦尔特•海茨 Walter Heitz 1878—1944
1941年6月时任第八军军长,炮兵上将;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包围,1943年1月31日晋升为大将,2月1日被苏军俘虏。1944年于苏军监狱死亡。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2、埃贝哈德•冯•马肯森 Eberhard Von Mackenn 1889—1969
1941年6月时任第三装甲军军长,骑兵上将;1942年11月22日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1943年6月6日晋升大将;10月30日解职;11月21日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1944年6月被解职。著有回忆录《从突出部到高加索》。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3、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廷霍夫-谢尔
Heinrich-Gottried Von Vietinghoff-Scheel 1887-1952
1940年5月时为第十三军军长,1941年6月时任第四十六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1943年8月任第十集团军司令,9月1日晋升为大将,参加意大利战役;1944年10月曾代理C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26日任库尔兰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3月10日任C集团军群司令,5月2日在意大利向盟军投降。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4、卡尔•霍利特 Karl Hollidt 1891-1985
曾任第十七军军长,步兵上将;1942年11月任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司令,1943年3月任新建的第六集团军司令,9月1日晋升为大将。1944年4月被解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5、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Alfred Jodl 1890—1946
1939年8月起任德国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少将;直接参与策划和制定了德军的各种作战计划和行动,签发屠杀战俘的军令,1940年7月19日擢升为炮兵上将;1944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1945年5月7日受邓尼兹指派,代表德军在兰斯向盟军签署无条件投降书。5月23日被捕,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判处绞刑,于1946年10月6日执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6、库特•蔡茨勒 Kurt Zeitzer 1895—1963
1939年9月时任第二十二军参谋长,中校;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任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参谋长,上校,参加法兰西战役;1941年4月任第一装甲集群参谋长,参加巴尔干战役、苏德战争,10月改称第一装甲集团军参谋长;1942年4月任D集团军群参谋长,晋升少将;9月24日任陆军总参谋长;擢升为步兵上将;制定1943年的“堡垒”战役计划,1944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7月20日离职,1945年1月退役。获铁十字骑士勋章。
27、瓦尔特•魏斯 Walter Weip 1890—1967
曾任第二十七军军长,步兵上将;1943年2月4日任第二集团军司令,1944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1945年3月12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4月2日该集团军群解散时解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28、埃尔温•耶内克 Erwin Jaenccke 1890—1960
1942年9月任第四军军长,工兵上将;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调回,1943年7月任第十七集团军司令,1944年1月30日晋升为大将,5月被解职。获铁十字骑士勋章。
29、约瑟夫•哈尔佩 Jof Harpe 1887—1968
曾任第四十一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1944年4月1日晋升为大将并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8月16日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9月改称A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被解职。3月任第五装甲集团军司令,4月在鲁尔合围圈中被盟军俘虏。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30、洛塔尔•伦杜利希 Lothar Rendulic 1884—1971
1940年6月15日代理第14步兵师师长,少将; 11月5日任第52步兵师师长,参加苏德战争,1941年12月1日晋升中将;1942年11月1日任第三十五军军长,12月1日晋升步兵上将;1943年4月15日离任转任预备役。1943年8月14日任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驻防巴尔干;1944年4月1日晋升为大将;6月25日任第二十山地集团军司令,防守芬兰;1945年1月26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3月12日任库尔兰集团军群司令,4月7日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5月改称厄斯马克集团军群司令,5月9日后率部向苏军投降。获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著有回忆录《满怀信心的反击》。
31、汉斯•瓦伦丁•胡贝 Hans Valentin Hube 1890—1944
1939年10月18日任第3步兵团团长,上校。1940年5月4日任第16摩托化装甲师师长,6月1日晋升为少将;1941年6月参加苏德战争;1942年4月1日晋升为中将,1942年9月15日任第十四装甲军军长,10月1日晋升为装甲兵上将,由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调回,1943年10月30日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1944年4月20日晋升为大将。4月21日因飞机失事罹难。获钻石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32、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Johannes Friessner 1892—1971
1942年5月1日任第102步兵师师长,少将。10月1日晋升中将。1943年1月19日任第二十三军军长,4月1日晋升为步兵上将。1944年2月23日任纳尔瓦集群司令,7月1日晋升为大将;7月4日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月24日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9月改称南方集团军群司令,12月22日被解职。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著有回忆录《被出卖的战役》。
33、艾哈德•劳斯 Eriedrich Raus 1889—1956
曾任第6装甲师师长、中将;第四十七装甲军军长,装甲兵上将;1943年11月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1944年4月任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8月15日晋升为大将;8月17日,任第三装甲集团军司令,1945年3月被解职。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34、卡尔•希尔佩特 Karl Hilpert 1888-1947
1944年9月任第十八集团军司令,1945年4月7日任库尔兰集团军群司令,5月1日晋升为大将,5月10日向苏军投降。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80406114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十七军军长(二十七军军长事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十七军军长(二十七军军长事件).pdf

标签:军长   二十七   事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