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班超,班彪三人是什么关系?
班超是东汉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是历史学和文学上名家。班固继父志仿照司马迁《史记》体而作《汉书》。班固死,东汉和帝命班昭辑校并续成该书共一百二十卷。在班氏门中班超独以武功名于后世。他曾经驰骋于西域三十一年,平定西域五十余国。他曾亲历天山南北路的许多地方,东西六千多里南北一千多里,到处都有他的足迹。张骞向西越过葱岭,班超本人没有张骞走得远,但班超所派遣的部将甘英却远远超过张骞的足迹,而一直
走到南部俄罗斯的黑海边上。
西元62年,即东汉明帝永平 5年。班超跟他的哥哥班固奉母至洛阳。因家贫,班超常常替官府书写文件赚钱维持家计。他讨厌这种没出息的工作。有一天,他投笔叹息说:“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从此就抛弃掉笔墨生涯,投身戎伍 。
汉武帝时被击败的匈奴,到东汉时又来侵扰。西元73年,班超跟窦固出击匈奴,领兵攻伊吾,战于蒲类海。班超以战功为窦固所赏赐,被派跟从郭恂出使西域各国。
班超等一行人先至鄯善国王起初待他们很殷勤,后来忽然冷淡起来。班超心知其中必有缘故,查悉原来有匈奴使者来做说客,所以鄯善王犹豫起来,不晓得从汉好还是从匈奴好。班超背着庸懦的郭恂,召集自己的部属36人暗商对策,他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话,勉励大家,乘黑夜以计攻杀匈奴使者一行百三十余人,于是鄯善国王慑服,归附汉朝。
这时,天山南路的于阗国,和天山北路的龟兹国,都跟匈奴相勾结,侵扰邻国,班超先设计攻于阗,再对付龟兹。龟兹当时有将近七千户人家,人口有八万多,兵丁有二千多,在西域诸国中势力最大。班超联络疏勒于阗等国打败龟兹。这些小国当时被夹在汉朝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谁对它的压力大便依附谁,所以当时汉人就说他们反覆和狡诈。战事反复延续了多年,班超先后把龟兹、疏勒、姑墨、莎车、月氏、焉耆、危须、尉犁等国平定,入贡汉朝的天山南北国家大小五十五国。这时东汉明帝早已驾崩,明帝的儿子章帝也死了。章帝的儿子和帝在位。班超受封为定远侯。
班超于40岁左右出使西域,初只以36人来去各国间。后来朝廷拨援兵给他, 但估计最多时亦不出二千人。这样驰骋了31年,他年纪老了,上书请求归国。这时他的妹妹班昭亦以才名出入朝廷,她亦代为请愿。和帝永元14年,即西元 102年,班超获准归国。归后不及一月,即病死
班固与班超什么关系
班固是班超的哥哥,两人是兄弟。
一、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人。班固九岁属文,诵读诗赋。十六岁,选入太学,博览群书。
汉元元年(89年),跟从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出任中护军、左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撰下《封燕然山铭》。永元四年,受累于窦宪谋反,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二、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扩展资料
一、班固的主要成就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对这两种新兴诗体持认同态度, 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班固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都以叙事为主,写得质实朴素。
其五言诗《咏史》,虽“质木无文”, 却是现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也是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开启“咏史”这一诗题。
二、班超的主要成就
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超
班超与班固是什么关系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
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
班固和班超是兄弟关系,他们的父亲是班彪。
班彪是大学问家,他有两个儿子班固和班超,一个女儿班昭。这二男一女从小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他们都很有学问。
班固就是中国著名史书《汉书》的编写者。开始班超跟哥哥一起作抄写工作,可是班超和班固的性格不同,不愿老伏在案头上写东西。当他听到匈奴骚扰边境时,就再也抄写不下去了。他站起来,扔掉手中的笔,说:“男子汉应该像张骞那样到塞外立功,怎么能老死在笔砚之间呢。”他决心从军。成语中的“投笔从戎”就是这么来的。
班固写了 汉书 吗?班超和班固有什么关系?
是的,班固写了《汉书》,班超是班固的弟弟。
《汉书》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八表完成,班昭便卒。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剩下的“天文志”。
班超(32年~102年),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扩展资料:
永平五年(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召入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一同迁居至雒阳。班超家境贫寒,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
班固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班固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后来班固无罪开释,汉明帝赐给了班家一些钱财,帮助二人写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超
班超的生平简介
班超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班超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班超的生平简介
班超,字仲升,是东汉时期著名的 军事 家,外交家,曾出使西域。班超的父亲是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的祖父是汉成帝的妃子、西汉女作家班婕妤的兄弟。可是说班超是出生于汉代显贵之家的,但是到了班超这辈,班家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经常替官府抄书用以维持生计。
班超这个人胸有大志,不拘小节,但是他勤俭持家、对长辈很孝顺、对兄长很恭敬。班超的 口才 很好,经常拿《公羊春秋阅读》。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召入京成为校书郎,班超与母亲一起跟着哥哥去了洛阳,以为官府抄书为生。公元73年开始,班超随军北征,因窦固欣赏班超,所以班超被派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用自己的谋略使鄯善王归附汉朝,此后汉明帝开始重用班超,班超继续出使西域,两次出仕西域的班超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个王国归附汉朝,直到汉明帝去世,经历汉章帝、汉和帝,班超在西域31年,使西域50多个国家先后归附了汉朝,后来在公元100年的时候,班超年迈,日益思念故国,所以请求汉和帝让他回国,班超回到洛阳是在公元102年,当时已经是8月了,班超被封为射声校尉,但是此时的班超已生病多年,最后在9月的时候在洛阳去世,享年71岁。
班超的西域传奇
东汉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夏末,一个孤独而清瘦的老头在洛阳繁华的街市上踽踽独行。无知的顽童指着他笑曰:“胡人!”老头蓦然停下脚步,神情迷惘而困顿。日本作家井上靖在其短篇小说《异域人》里这样写道:“三十年的异域生活使他变得更像一个老胡人。大漠的黄尘改变了他皮肤和眼睛的颜色,孤独的岁月夺去了他身上汉人固有的从容和稳重。”
井上靖笔下的“异域人”即是三十年前“投笔从戎”的班超。此时的他已是七十一岁的老者,回到京城洛阳十多天后便与世长辞。
班超出生于一个史学世家,其父班彪以治史闻名;其兄班固更是著名史学作品《汉书》的作者;其妹班昭也富有才华,在班固去世后为其续作《汉书》。本身也从事文书工作的班超却发出感慨:“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在四十二岁时那年,班超投笔从戎,随东汉征讨匈奴的大军远赴西域。
班超告老归国的 故事
班超一直都在西域生存,年岁渐渐大了,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班超向皇帝上了一封奏折,哀求道,他已经不指望能够有机会回到酒泉,但至少希望能够在活着的时候踏入玉门关。班超也向皇帝表示他派遣自己的儿子跟随外邦的贡品一起到汉朝,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见到中原的大好河山。
班超的奏折寄出了很久,朝廷都没有给他回信。班昭是班超的妹妹,是个女性 历史 学家,在当时是女性的典范,享有盛誉。班昭也向皇帝上书说,蛮夷人还没有开化,不像大汉人那般知礼节。班超年岁渐渐大了,早晚有天会死,到时候朝中一时之间找不到替代班超的人,西域恐怕会乱作一团。班昭又继续劝说皇帝,现在的士大夫都只想着现在,而不考虑长远的计划。如果西域真的发生了战乱,班超因为年龄太大力不从心,到时候会伤害大汉朝苦心经营西域的功业。班超自己也会非常遗憾,感到对不起边境百姓。百姓们真的失去了和平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所以班超在万里之外也向朝廷衷心恳求归国,讲诉了自己的烦恼。可是朝廷这么久以来都没有给班超回复。
班昭继续说道,古时候十五岁参军,在花甲之年也应该可以回来了。班昭最后总结道,她现在甘愿冒着得罪皇帝的危险为自己的哥哥请求,让他能够在临死的时候返回自己的家乡。让她这个做妹妹的能够在朝堂上看到她。班昭哀求陛下能够体恤班超这个年迈的老人。皇帝被班昭的话深深感动了,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