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是谁(望梅止渴是谁说的)

更新时间:2023-03-03 01:54:55 阅读: 评论:0

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是谁?

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是:曹操。

出自于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非常口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后,嘴里的口水都流了出来,曹操利用这个办法促使部队尽快赶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酸的条件反射,克服了士兵因干渴而产生的困难,成功地走出旱地。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侯,不要害怕,可以用成功来激励自己,这样就会有勇气去战胜困难。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曹操率兵攻打张绣。当时正是盛夏,一路上非常辛苦。此时,曹操的军队已经行走了很多天,大家都十分疲乏。而且路上都是荒山秃岭,没有水源。将士们因为没有水喝,再加上天气炎热,嘴唇都干裂的不成样子,有不少人因中暑死去。

曹操看到这样的情况,十分焦虑,他努力寻找水源,但都没有找到。如果再这样下去,一定会损失更多的将士。

于是他灵机一动,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对将士们说道“前方有一大片梅林,大家只要坚持到那里就可以吃梅子解渴了。”将士们听到后,想到梅子的酸味,顿时口里分泌了不少口水,于是振作起来。最后,走到有水的地方了。


望梅止渴是谁的主人公

望梅止渴主人公是曹操。

“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

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从本文中可看出,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的人。



望梅止渴的故事是: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就是,荒原百里,没有水源,将士们都干渴难忍,有的体弱的士兵,都被干渴的晕倒了,曹操看到这样的情形觉得非常难办。

于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头,查看前方的状况,当登上山头的时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没有人烟,哪来的水源,不过,一个灵机一动,曹操想到了办法。

他回过头,对正处于干渴中的士兵说:“将士们,翻过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们一听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于是,士兵们突然都有了力气,奋力向前前进。后来,他们终于到达了有水的地方,但是发现根本就没有梅子林。

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百度知道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翻译:

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三军都渴,于是命令说:‘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口水都流出来,乘此得以和前源。”

扩展资料:

故事详情:《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九年(214年),“秋七月,公征孙权。冬十月,公自合肥还”。

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吴,七月天气炎热,行军途经安徽省含山县梅山村,士兵口渴难熬,曹操站在山道上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

“前有大梅林”,士兵争先恐后地前进,其实此山过去十几里是濡须河中游,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士兵们虽然被骗依然很高兴,这就是大家耳熟能祥的“望梅止渴”成语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三国志》中记载了望梅止渴典故的由来,当时曹操带兵伐吴,士兵们在走到半道上的时候因为口渴,曹操就告诉他们前方有梅林,士兵听后,心中充满了斗志和希望,一时之间也就不觉得渴了。

望梅止渴的意思是:梅子发酸,人们脑海中想吃梅子的时候就会流口水出来。那么,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详细内容 01

关于曹操望梅止渴历史上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一种智慧,也有人说这是曹操奸诈之处。许多文人因探寻 “望梅止渴”的历史来到含山县梅山村,留下了不同看法的诗篇。

02

《舆地纪胜》卷四十八和州载“王安石诗云:‘’将军马上设良谋,遥望青山指梅树。日往月来时已久,万古千秋名未朽”。明代诗人戴重的《梅山梅花》写道:“千里吴江春水深,许君饮马望江浔,空山花树无人迹,枉被曹瞒指到今”。

03

清康熙赵灿(含山县志修撰者)有《怀梅山古迹》诗云:“人望影婆娑,扶筇叹未过。睛云穿斗汉,萧寺结烟萝,色泛金尊满,分光绿野多。当年消渴处,到此渴消么”。清和州太守扬继芳《梅山》:“鸟啼带雨㲹烟树,云是曹阿瞒止渴处。白草黄梅成古今,青山碧水自朝暮”。清知府许畅《登楼望梅山》:“此地曾经魏武过,雄风仿佛寄层峦”。

04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05

多年以来含山县文化研究会,含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对本县望梅止渴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历史研究,整理出一篇《含山县三国文化遗址调查》论文,2017年提交给“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经专家反复对史料验证核实,论文编入由“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诸葛亮研究会”编著的论文集中,《诸葛亮与三国文化(九)》第150页,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京东商城及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曹操生于155年,本名吉利,字孟德。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行军途中,天气非常炎热,一时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衣服都湿透了,还有士兵晕倒,导致行军速度变慢,曹操非常着急。

  这个时候曹操想了个办法,他快速赶到队伍的前端,然后指着前方说: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仿佛梅子已经吃到了嘴里,都纷纷流出了口水,暂时止住了口渴。曹操就用这个方法,带领大家找到了有水源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意思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出自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原意是说人们想到梅子的时候就会觉得酸,从而流口水止渴,后来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望梅止渴是谁的典故 望梅止渴典故说的是谁

1、望梅止渴说的是曹操。

2、(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3、望梅止渴解释为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等。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96951145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望梅止渴是谁(望梅止渴是谁说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望梅止渴是谁(望梅止渴是谁说的).pdf

标签:望梅止渴   谁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