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是谁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
2012年诺贝尔奖各领域的获得者分别是哪些人?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
2012年诺贝尔奖的各奖得主
10月11日电 11日下午17时,诺贝尔奖五个奖项中最具悬念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11日颁出。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该奖,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此前村上春树得诺奖的呼声很高,甚至传出了正在准备新闻发布会的传闻,日媒也将文学奖视为囊中之物,认为必将归属村上春树。
评委会给莫言的授奖词是: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本年度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授予
艾文·E·罗斯(Alvin E. Roth),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商学院经济与商业管理教授。
劳埃德·S·夏普利(Lloyd S. Shapley),美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稳定分配理论和市场设计中的实践
for the theory of stable allocations and the practice of market design.
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了一个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如何尽可能恰当地匹配不同的市场主体。比如,学生必须与学校相匹配,人体器官的捐献者必须同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相匹配。这样的匹配如何才能尽可能有效地完成?什么样的方法对什么样的团体有益?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的这两位学者,分别从稳定匹配的抽象理论和市场制度的实际设计这两个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劳埃德·S·夏普利(Lloyd S. Shapley)使用合作博弈的方法来研究和比对不同的匹配方法。关键问题在于保证一个配对是稳定的;所谓稳定,指的是不存在这样两个市场主体,他们都更中意于彼此、胜过他们当前的另一半。
夏普利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个叫做GS算法(Gale-Shapley algorithm)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确保匹配是稳定的。这些方法同时也限制了市场主体操纵匹配过程的动机。夏普利设计的方法能够系统性地对两个市场主体其中一方有利。
阿尔文·罗斯(Alvin Roth)意识到了夏普利的理论计算结果可以让实践中重要市场的运作方式变得更清晰。在一系列的经验性研究中,罗斯和他的同事展示,为了理解某个特定市场制度为何成功,研究其稳定性是关键。罗斯后来成功地通过系统性的实验室实验支持了这个结论。
他还帮助重新设计了现存的制度,帮助医生和医院、学生和学校、器官捐赠者和病人之间进行配对。这些改良全部是基于GS算法的,并做了各种修正,考虑到了特殊环境要求和伦理道德限制,比如排除转移支付的场景。
尽管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是各自独立完成的,但夏普利的基础理论与罗斯的经验性调查一经结合,各类实验和实际设计已经产生出了一个繁荣的研究领域,改善了许多种市场的表现。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了经济工程领域的一项杰出实例。
2012年是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扩展资料: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
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
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88401193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陈慧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201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陈慧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