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在哪里
中国四大无人区分布于罗布泊、阿尔金、可可西里、西藏羌塘。
无人区是一个长期空置的土地或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这个词最初是用来定义一个有争议的领土。它最初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形容敌对双方战壕之间的地方,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对方进入的区域。或者是担心被敌人攻击的而控制的。
中国四大无人区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以及新疆地区,由于人烟稀少,神秘莫测,成为民众特别喜爱探险的地方,多支探险队已经成功穿越四大无人区。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海拔780米, 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阿尔金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金山南部东昆仑山北部,西起若羌和且末两县分界线,东至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北到阿尔金山南部的祁曼塔格,南为新疆与西藏分界的东昆仑山脉,东西长360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总面积为44940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地区和阿里地区,,总面积2980万公顷,为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9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高原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在羌塘无人区,有一种最危险的动物,它就是落单的野牦牛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总面积约298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平均海拔5000 米左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它有各种濒危的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雪豹、藏野驴、藏原羚、黑颈鹤等等,绝对会刷新你对动物种类的认知,堪称天然的野生动物园;它有总面积超过两万五千平方公里的湖泊,如星罗棋布,是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湖面最高的高原湖区;它还被发现有近500种的种子植物,其中的50多种是药用植物;它有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羌塘高原现代冰川、唐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等众多山系现代冰川,是中国高原现代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蔚为高原奇观。
野牦牛,隶属于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牛属,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胸腹部的毛极长。凶猛善战,性极耐苦、耐寒、耐饥、耐渴,是典型的高寒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在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目前中国野牦牛种群数量在3-5万头左右。一半以上分布于羌塘地区。
我们来看一下野牦牛与家牦牛的区别。
野牦牛与家牦牛都是牦牛,但是它们的生存环境不同、外形不同、性情不同。野牦牛生长于野生环境中,角更加锋利,体型更加矫健,性情凶猛善战,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家牦牛生长于人类圈养的环境中,角没有野牦牛的锋利,体型没有野牦牛的矫健,性情比较温顺,不属于保护动物。
家牦牛体重200-400千克,体长2米左右,肩高1.6米左右。
野牦牛体型比家牦牛大,成年雄性一般体重400-800千克,最大可超过1吨。体长2-2.6米,肩高1.6-1.8米,是亚洲中部体型最大的野生动物。
野牦牛体型上比家牦牛大一倍多。 简单来说,一个是大号的,一个是迷你的。 我们看下面的对比照片。
野牦牛性格暴躁,攻击性极强,除了狼群和马熊之外,没有任何野生动物能对它造成威胁。雄性野牦牛会为了争夺交配权而激烈战斗,战败的雄性甚至会靠近家养牦牛群,试图拐走雌性家牦牛。
野牦牛四肢强壮,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藏族司机说,遇到落单的野牦牛一定要尽快远离,据说受到伤害的野牦牛不论雌雄,都会拼命攻击敌害,直到力竭死亡。
体型特征:
野牦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有14对肋骨,较其他牛类多一对;额下没有肉垂,肩部中央有凸起的隆肉,四肢短矮,腹部宽大。
牛角: 牦牛雌、雄个体均有角,角形相似。但雄体的角明显比雌性的角大而粗壮。头上的角为圆锥形,表面光滑,先向头的两侧伸出,然后向上、向后弯曲,角尖略向后弯曲,如同月牙一般。角的长度通常为40~50厘米,最长的角将近1米,两角之间的距离较宽。
毛色: 毛色绝大多数呈通体褐黑色,仅吻周、嘴唇、脸面及脊背一带显霜状的灰白色,老年雄体的脊背往往有微红色。尾色纯黑,也有个别褐色的个体。
生活习性:
食性: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是食草动物,喜欢吃柔软的邦扎草,夏季里用牙啃,冬天就用舌头舔。主要在夜间和清晨出来觅食,食物以针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为主,白天则进入荒山的峭壁上,站立反刍,或者躺卧休息、睡眠。
活动方式: 野牦牛通常20~30只在草原上游荡、觅食,有时也会结成200~300头结成大群活动。野牦牛的嗅觉十分敏锐,有危险时,雄兽必首当其冲,护卫群体,而将幼仔安置在群体中间。
在严寒的冬季,由于植物被冰雪覆盖,因而野牦牛常在较大范围内做短距离的迁移。善奔跑,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主要天敌是狼群,成群的野牦牛会主动逃避敌害,遇到人或 汽车 也会跑开。 而性情凶狠暴戾的孤牛则恰恰相反,常会主动攻击在它面前经过的各种对象,能将行驶中的吉普车顶翻。 受到伤害的野牦牛不论雌雄,都会拼命攻击敌害,直到力竭死亡。发情期为9-11月,期间雄性变得异常凶猛,经常发出求偶叫声,争偶现象十分激烈。
四大无人区是哪几个
羌塘自然保护区有哪些生物,为何被人们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这里有四十多种被列入一、二级的保护动物,还有许多别的小动物,目前自然生态平衡。
一、二级保护动物有藏羚羊、黑颈鹤、藏原羚、野牦牛、藏野驴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生长着一种金色的野牦牛,群体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还被藏族人奉为神牛。估计这些金色野牦牛之所以现在还存活,也许是跟羌塘自然保护区保护有力外加它的皮毛没啥价值,再加上人为偷猎少的缘故。否则,地球上又会多了一种灭绝生物。
在羌塘自然保护区里,还生活着一种岩羊,它们能在陡峭的悬崖上走得稳稳的,让人叹为观止。有岩羊的地方,自然也有它的天敌,雪豹就经常会在岩羊出没的地方盘桓寻找猎物。在这里,动物们自然生息,上演着一幕一幕”弱肉强食“和”顽强生活“的场景。
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它被称为“北方的高地”。这里平均海拔是50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它还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可能是因为地球上的南极和北极也拥有丰富又独特的生物种群,但是气候独特,没有大量的人类定居。而羌塘自然保护区跟南北极这三点很相似,所以被称为地球第三极。
我觉得,像羌塘自然保护区就不需要对外开放,这里的生态平衡本身就很脆弱,一旦受到来自人类世界的污染,也许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就让它成为西藏高原上的一片净土,给所有生活在这里的动物们一个纯净的家园。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了。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经常在保护区内开展巡护执法行动,很好的保护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西藏无人区有哪些地方?
西藏500公里无人区由可可西里、罗布泊、阿尔金和西藏羌塘组成。
可可西里: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昆仑山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至省界。保护区西接西藏自治区,南接格尔木唐古拉乡,北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接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
西藏羌塘:羌塘是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的交汇处。长江北源水系以楚玛河为主,以雨水为主,地下水供应,水量小,河流常为季节性河流。西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外部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107个湖泊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7个湖泊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的乌兰乌拉湖最大。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地区和阿里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自然保护区。尽管该地区动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动物种群较多,属于青藏高原。例如,藏羚羊约4万只,羌塘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独特,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因为它的特殊性和生态脆弱,所以有很大的保护价值。
阿尔金:阿尔金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金山南部东昆仑山北部,周围是高山。现代冰川、高原湖泊、高原沙漠、藏羚羊、野牦牛、野骆驼、黑颈鹤、藏雪鸡、白肩雕刻、玉带海雕等珍稀动物与241种野生植物一起成为高原奇观。受第四纪冰川影响,阿尔金山岩溶地貌形成了静扫群山、突兀撑青空的角峰。保护区貌覆盖冰川地貌,悬崖奇崖,深谷,冰川悬挂,气象万千。
罗布泊:罗布泊在若羌县的东北,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以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而闻名。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西北真的有500公里无人区吗用
西北真的有500公里无人区。西北指的是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或自治区。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治区有:
1、罗布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海拔780米, 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道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2、阿尔金:
阿尔金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金山南部东昆仑山北部,西起若羌和且末两县分界线,东至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北到阿尔金山南部的祁曼塔格,南为新疆与西藏分界的东昆仑山脉,东西长360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总面积为44940平方公里。
阿尔金山保护区内,四周高山环绕。现代冰川、高原湖泊和高原沙漠与种类繁多的藏野驴、藏羚、野牦牛、野骆驼及黑颈鹤、藏雪鸡、白肩雕、玉带海雕等珍禽异兽,连同241种野生植物,蔚为高原奇观。
3、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25'~94˚05΄,北纬34˚19'~36˚16˚。
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4、西藏羌塘: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地区和阿里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79°42’-91°,北纬32°10’-36°32’,总面积2980万公顷。
为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9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高原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扩展资料: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
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中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就在人们对罗布泊一个个未解之谜争论不休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
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
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四大无人区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82371141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有哪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有哪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