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四大名著,中国人肯定都不陌生,甚至有很多人从小就读,熟知里面的人物故事。
其中的《水浒传》可能是最让人意难平的,梁山水泊108位好汉,各个身怀绝技,到最后却是走的走,散的散,死的死,几乎没有人有好下场。
让人闻风丧胆的黑旋风李逵大概是下场最为凄惨的好汉之一。他因寡不敌众,落入敌人手中,不仅被挑断手脚筋,还被人掐住脖子,如同待宰的野猪。
一个心思单纯、重情重义的好汉怎么就落到了如此地步呢?
01 生性好斗又好赌李逵天生皮肤黝黑,身材高大,愤怒之时,头发更是宛如铁刷子一样。
他的性子非常火爆,一言不合就跟人当众打架,加上能把一双斧头舞的虎虎生威,得了个外号“黑旋风”,更有一个诨名“铁牛”。
李逵的性格中最鲜明的两点就是孝和义,也是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性格乖张的李逵在一次斗殴中,武力值爆棚,一个不小心就把别人的小命给结果了,从此只能浪迹天涯,到处逃亡。
当时的信息比较闭塞,李逵逃到江州的时候结识了后来也是梁山好汉之一的戴宗,他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院长“神行太保”。
他认识李逵后,觉得这身武力浪费了太可惜,于是推荐他进了牢狱当狱警,也算是一个小吏。如果放到现在,分分钟就被抓回去了。
如果李逵不作妖,就这么好好过日子,大概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但李逵是那种安分守己的人吗?
当了小吏,身上有了两个钱,生活是更加的“豪放”。
在好斗的基础上有添了好赌的毛病,没事就出入赌场,进了赌场自然是十赌九输,于是他欠下很多赌债,日子也是一地鸡毛。
在手头吃紧的时候,他就找戴宗救济,对于李逵来说,这就是哥们儿义气,但对于戴宗来说却很是看不上他,只是不想浪费李逵这一身好武力。
02 结识好汉认兄长恰在此时,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到了江州,正好到了戴宗管辖的监狱中,两人因此结识。戴宗还将宋江介绍给了李逵认识。
李逵本就听说过“及时雨”宋江,对此人也是十分敬佩。
没想到初次见面,宋江就送了他十两银子去赌,这就让李逵对宋江更是五体投地,心甘情愿成了宋江最忠实的小弟,简直是死心塌地。
一次,宋江、李逵和戴宗三人在酒楼吃饭喝酒,买鱼辣烫醒酒。可鱼是头一天,不新鲜。
宋江想喝鲜鱼汤。哥哥要喝鲜鱼汤,李逵二话不说就去寻。
谁知李逵不懂行,去了江边后本想去抓船里的鱼,却拔了楔子,鱼不见了。又去另一条船上拔了楔子,就这样放跑了所有的鱼。
渔夫们很是生气,拿起长蒿要打他,但是他们怎么可能是李逵的对手,反而被他一个一个打下了水。
这时来了“浪里白条”张顺,两人扭打起来,张顺不敌。正好宋江和戴宗来了,才把他们劝住。
水浒里的兄弟们结识的一大形式就是“不打不相识”,这一打,认识了张顺,他们四人也成了好兄弟。
03 马首是瞻真性情宋江虽然是被发配到江州,但是因为有戴宗的照顾,加上“死忠粉”李逵的保护,日子过得也还不错。
但是他实在意难平,于是一次醉酒后在浔阳楼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被无为军在闲通判黄文炳解读为反诗,向江州蔡九知府蔡得章告发,宋江被打入大牢。
后来戴宗为了救宋江,传了一封梁山泊造的假信,被黄文炳识破。宋、戴二人被判死刑,押到法场待斩。
为救二人,梁山二十多位好汉赶到江州,劫法场。
李逵作为忠实迷弟,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任凭哥哥被砍头。
于是,虽然不知道有梁山好汉的行动,但却凭着侠肝义胆和一身的虎劲儿,单枪匹马就去劫法场了。梁山众人来了之后,他从预先藏身的楼上跳下,砍翻两个刽子手,与梁山众人同时在法场厮杀。
救出宋、戴二人后,李逵和梁山众人打入无为军,残杀黄文炳。
劫了法场自然不能再当普通百姓了,一众兄弟只好落草为寇,直奔梁山。
梁山的好汉越聚越多,慕名而来的、不得已来的、骗来的,什么样的都有。
这样一群无组织无纪律,又个个身怀绝技的人聚在一起是很难管理的。宋江也确实有几分本事。
再加上一旁的李逵总是虎视眈眈,但凡有人不服哥哥他就要冲杀出去,也打消了一些人的不服之心。
梁山上的李逵唯宋江马首是瞻,宋江做出的决定他第一个支持,宋江让他去做的事情他毫不犹豫。只要是哥哥说的都是对的,这种简单的真性情很对宋江胃口,也是因为这样的真性情,被宋江利用了个彻底。
04 为母报仇端虎窝话说众好汉到了梁山之后,宋江就接了自己的老父亲来。前文说到李逵此人两大特点,孝和义。
义字从他对待宋江就能看出来。孝主要是对他的老母亲。
见宋江接了老父亲,李逵就想起自己在家乡的老母亲,一时心中很是感触,想到年迈的母亲无人照顾,于是决定将自己母亲也接来。
可惜,李逵的母亲时运不济,还没有到梁山就被老虎给害了性命。李逵悲痛之下端了虎窝。也是因为这样,李逵被人认出是通缉犯,并被官府抓住。
朱贵得知李逵被抓,并准备由李云带兵押送时,决心在途中营救。
朱富就给他出主意说,李云武艺高强,只宜智取,不可强攻。两人在李云押解的途中截住他,先用迷药麻翻李云及众土兵,然后拿起朴刀冲着曹太公的庄客和看热闹的人就是一通乱砍,反应快的跑掉了,反应慢的就被砍死了。
救出李逵后,朱富不忍师父受到牵连惹官司,就劝他跟他们一起上山,过“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的快活生活。李云左思右想,走投无路,只好应允了。
05 假仁假义是宋江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用在宋江身上是再适合不过了,宋江委实是个伪君子。
话说朱贵兄弟和李云跟着李逵一起上了梁山。
宋江在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没有安慰李逵一句,甚至知道他差点被抓走都没有多关注他一下,反而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跟他一起来的朱贵兄弟和李云身上。
甚至还哈哈大笑,说李逵虽痛失至亲,但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老母亲没有被老虎分食,李逵就不会杀虎,也不会为梁山再招来两只“老虎”。
李逵当时心里怎么想的读者不知,作者也没有描绘。但是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个人都会生气,至少感到很心寒。
自己把对方当亲哥哥,又是劫法场又是当炮灰,但是对方却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一切都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大计,利用而已。
但李逵是谁?李逵是宋江的骨灰级粉丝,就这样他还是对宋江忠心耿耿。真不愧是“铁牛“,认定了一件事,死也不回头。
但宋江是有自己的算盘的,从一开始他就野心勃勃,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小的“押司”,朝堂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的“及时雨”下得目的性极强,成就了他后来梁山老大的位子。
06 被哄服毒惨下线宋江当了梁山的老大之后,数次接到朝廷招安的诏书。第一次接到招安诏书时,李逵当场撕烂了诏书。
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最敬重爱戴的哥哥,带着他对抗朝廷的哥哥,其实也是最想被招安的人。
大势所趋,加上对哥哥的信任,最终他也跟梁山的其他好汉一样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被招安后,宋江终于可以混迹朝堂,算是圆他的朝堂梦,但是他的这个梦是用兄弟们的鲜血和性命换来的。
可是即使接受了招安,梁山众好汉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早已习惯了无约无束的生活,兼之他们曾经落草为寇,经常被人瞧不起,于是少不了跟人产生冲突。
而且他们也不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刚招安封了官职就被派往战场。像李逵就参加了征讨辽国、田虎、方腊等战役。几年下来,梁山好汉们也是死的死、伤的伤。
在攻打完方腊回来以后,很多好汉便在回来的路上离开了,比如入云龙、公孙胜、武松以及张顺等,随宋江回朝的人寥寥无几,李逵就是那个一直死心塌地跟着宋江的一个人。
朝廷见梁山好汉也已折损大半,也是时候卸磨杀驴了,于是一杯毒酒解决了宋江的性命。
正常人在这个时候都要把自己的小弟叫过来,然后让小弟一定要为自己报仇,说自己死不瞑目之类的,但宋江的脑回路偏偏跟别人不一样。
他是把李逵叫来之后,哄骗他也喝了毒酒。
因为宋江担心自己死了之后,李逵会发疯,为自己报仇,搅乱当时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
李逵的愚忠也是“感天动地”,临死前他说:“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为了宋江甘心死在他的手里,这就是《水浒传》中李逵的结局,令人唏嘘。
07 不同结局更悲壮对于每个人,都是存在一个两面性,前面说道,李逵的忠心与孝心,无人出其右,但他这个人,就只是对他有恩或者他自己的亲人才会那么重视,如果是其他人,则是漠不关心。在余万春的《荡寇志》中对李逵又有了一个新的讲解。
在该书中写道,李逵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虽然有那么一点义气与孝心,但是他残暴的一面确实无法掩盖的。
在汶河渡一战,李逵一人敌三人,最终寡不敌众,被召圻、高梁、唐猛所擒。
这三人忌惮李逵的勇猛,怕有疏忽时李逵逃跑,就命人挑断了他的手筋和脚筋,剧烈的疼痛让李逵倒在地上不停地抽搐,他们把李逵踩在脚下折磨,李逵强忍疼痛一言不发,伴随着粗重的喘气声。
而这还不算完,《荡寇志》中写道:“押赴京城凌迟处死”,说明李逵经过这一番的折磨还不够,最后死于“凌迟”,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小结李逵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汉,他的性格是极为简单之人,他的头脑里没有阴谋诡计,只有兄弟义气。
哥哥有难不遗余力,哥哥让死共赴黄泉,如此“单纯”的人设,结局却是格外的悲惨,而在《荡寇志》中的结局更是惨不忍睹,经过一番屈辱的折磨之后死于凌迟。
有人认为在《荡寇志》中的结局太惨,但也有人认为,再惨也是肉体上的折磨,比起死在自己最敬重的哥哥手中还是要好一点。
无论如何,李逵确实是个令人唏嘘感慨的人物。
也许李逵的出现就注定着悲剧的下场,朝堂也好、江湖也罢,都是充满着算计,而李逵是唯一一个没有头脑之人,单纯地盲目崇拜哥哥宋江。
在宋江这样会算计之人的手下效力,最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而像鲁智深、武松也是孔武有力之人,但人家还有主观思想,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5712113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逵怎么死的(李逵为何而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逵怎么死的(李逵为何而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