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相声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相声以说、学、逗、唱为主要形式,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
可就是有这样一位外国友人,对相声这种曲艺形式很感兴趣。
他就是“大山”,是中国第一个学习相声的外国友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山”来到中国,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大山”已经56岁了,他的太太原来是个重庆妹子,很漂亮。
大山与中国的缘分“大山”原名马克·亨利·罗斯韦尔,他与1965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市。
说起“大山”与中国的缘分,就得从他的爷爷开始说起。
上世纪二十年代,“大山”的爷爷作为一名外科大夫,来中国行医。
爷爷来中国的这段历程在幼小的大山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来到中国。
而“大山”萌发出学习中文的想法是在他高中毕业后的暑假。
当时,热爱摄影的“大山”来到了一个照相馆打工。
在这个照相馆中,他认识了一位加拿大华侨。
每次有华人来时,这位加拿大华侨就和当地的华人们沟通交流,“大山”的心里很是羡慕。
1984年,“大山”考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开始攻读中国研究。
在多伦多大学学了四年中文,1988年毕业后,“大山”远赴北京大学进修中文。
其实,一开始,“大山”并不叫“大山”。
最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老师按照音译的方式将他的英文名字翻译为中文名马克·陆士伟。
可是,他的父亲将他名字中的“士”字写成了“十”和“一”,结果读作“陆加减伟”。
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他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陆世伟”;而“大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源自于他扮演的一个小品的角色名。
1989年,23岁的“大山”有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元旦晚会。
晚会现场,他与一位巴西女留学生星海合作演绎了一个小品《夜归》。
这个小品选用的是北大汉语中心对外汉语教材高级班的一个教材,专门教留学生北京的方言土语。
其中,“盖了帽了”“饿过梭儿了”“我气管炎了”等方言土语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流行语言。
通过洋人说土话这种喜剧表演形式,引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
“大山”在这部小品中饰演的是一位名叫“许大山”的乡下人,他穿着军大衣,戴着雷锋帽,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刚一出场现场就掌声雷动。
小品中的台词“玉兰,开门啊,我是大山哪!”更是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小品《夜归》一炮而红,作品中的“许大山”形象也深入人心。
凭借着这一角色,亿万中国观众认识了“大山”这个洋面孔,也打开了他通向中国说唱艺术的大门。
之后,人们看到他,便亲切地呼喊他“大山,大山!”
他心里想,“大山”两个字加起来有六画,而“陆世伟”的“陆”就有七画,为什么不用简单一点的名字,舍去复杂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大山”这个名字更加中国化,也更富有中国乡土气息,无形之中拉近了自己与中国人民的距离。
于是,他便正式改名为“大山”。
说起“大山”这个名字,不得不提的一件事便是这个名字起初是北大一位厨师的名字,那位厨师的真实姓名就叫作“许大山”。
当时,小品《夜归》剧本中“许大山”这一名字就是借用了这个乡土气息较为浓厚的名字。
戏剧性的是,当时“大山”因《夜归》中“许大山”这一角色走红,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许多观众就给“大山”写信,信封上写着“北京大学留学生处——许大山收。”
结果,这一封封的信件就到了北大食堂那位厨师的手上。
由此可见,“大山”在中国已经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了,他成为继白求恩之后在中国最为出名的加拿大人。
二、大山在中国的发展有关大山身份的介绍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加拿大籍著名学者、主持人、相声演员。
而大山来到中国,他最主要的身份便是相声演员。
刚来到中国,他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相声这种曲艺表演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式带领大山进入相声艺术的便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
1989年底,大山拜姜昆为师,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隆重的拜师会。
拜师仪式十分浩大,北大校长、教授、留学生以及相声界的几代演员都在现场,大家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大会上,大山毕恭毕敬地给师傅、师娘三鞠躬,给师祖、师爷、师伯三鞠躬,正式地进入了师门。
在中国,学习相声并不算一件特别稀奇的事。
重要的是,大山是一位外国人,在那个年代,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都屈指可数,更别说会说对普通话要求非常严格的相声。
所以说,大山作为相声家谱里第一个外国人,更是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进入相声界的大门之后,大山更是执着于中国文化的学习,一刻也不曾懈怠。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山频繁地在中国各地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电视节目中表演相声和小品。
除了相声和小品之外,大山还不断拓宽自己的领域。
他学习中国的历史和诗词,出演话剧,打快板,评书等等。
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他的汉语水平已经十分流利,他对中国文化也已经非常熟悉,他本人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中国通”了。
距离大山刚来中国,已经有34个年头了。
他在中国的数十年中,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同时,大山作为“中加文化大使”,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的媒体曾这样评价大山,“大山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于这位有着洋面孔的外国人可是高度认可的。
他虽然在长相上与我们迥然不同,但是在情感上,大家更多的是将他看成一位中国人来看待。
大山也曾在节目中央视春晚相声《同喜同乐》中调侃,台上的四位外国人中,要说与中国感情最深的就属自己了,因为他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所以晚会现场在座的各位中国人都是自己的娘家人。
说起大山与太太的缘分,就得从1990年开始说起。
当时,大山和一个美国乐队在辽宁演出,期间他认识了一个负责乐队接待工作的女孩,这个女孩就叫甘霖。
两人认识不久便相互有了好感,常常一起约会。
到了1993年1月21日,两人顺利成婚,共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甘霖是一位重庆女孩,长相甜美。
她的五官十分标致,大眼睛、高鼻梁、樱桃小嘴、巴掌大的脸,十分符合中国人眼中的美女形象。
当然,在外国人大山眼中,她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婚后大山继续着之前的工作,妻子甘霖负责幕后。
甘霖的性格十分温婉,行为处事也十分低调。
虽然大山是公众人物,但是妻子甘霖不愿在媒体上曝光,所以他们结婚的消息外界知道的人十分少。
他们夫妻两人在北京街头闲逛的时候,会保持两米的安全距离,如果有粉丝朋友认出了大山,让大山给签名、合影,妻子甘霖就会在一旁耐心等待,直到大山忙完之后跟上来再继续往前走。
就这样,他们夫妻两人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
也正是由于他们太过于低调,以至于大家将和大山合作的张凯丽当成是大山的妻子。
当时两人在春晚合作节目《常回家看看》,导演希望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带来。
大山想让儿子感受一下春晚现场的氛围,便将儿子带了过来。
但是到现场才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带了孩子。
在表演节目期间,身为演员的张凯丽一下子入戏,她马上过来扶住大山,宛如日常夫妻。
大山的儿子位于大山和张凯丽之间,于是大家纷纷猜测张凯丽就是大山的妻子。
这件事情当时在网上传得是有板有眼,导致许多人都信以为真。
但是大山并没有将网上传的不实消息澄清,在他看来,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分界应该明确。
大山和妻子甘霖共育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
其中儿子出生于1995年,女儿出生于1998年。
大山的儿子本来在北京的一所学校上小学,可是由于孩子是混血儿模样,加之大山在当时名气很大,所以每次到学校接儿子放学时,周围便会有许多人来围观。
大山和妻子认为,这样的成长环境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为了避免外界对家庭生活的打扰,大山将家人安置在加拿大,孩子也在加拿大上学。
于是,大山便当起了“空中飞人”,往返于中国和加拿大,他花一半时间在中国忙事业,另外一半时间在加拿大陪家人。
三、再度回归的大山在上世纪90年代,大山在中国可谓是红极一时,事业爱情双丰收。
可是,就在他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大山却离开中国,回到了加拿大。
他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就是在中加两国文化交流活动或晚会上以主持人的身份亮相。
为什么在事业大好的时候,大山选择离开中国?
一方面,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山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西方一些文化传入中国,引起许多中国人们的兴趣,大家反倒是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关注度不够。
而当时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并不多,这时大山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说中文,这带给了人们一种新鲜感,引起了中国人们浓厚的兴趣。
同样,当时一大批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西方的文化,相声等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一个低潮期。
这时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传统曲艺文化,也给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一些心理安慰。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然而,这时的中国并不缺少像大山一样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外国人,所以人们的新鲜感逐渐降低,大山在中国日后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
另一方面,这是大山自己的选择。
对于大山在中国赢得一众观众喜爱的原因,大山的心里也是十分清楚。
要论说相声的技艺,他自然比不上他的师傅姜昆等人。
但他却能在中国大火,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外国人身份,这个身份给了中国人许多新鲜感。
然而,新鲜感过后,大山应该何去何从?
对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他静下心后想了想,认为自己应该尝试转型,跳出相声这个圈子。
之后,他便减少了在公众面前露面,潜心钻研如何实现创新突破。
时隔多年,大山重返电视舞台。
此时的大山,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年轻小伙。
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印记,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位中年大叔。
他将东方的相声与西方的单口喜剧结合,推出《大山侃大山》栏目。
这个节目是一次全新尝试,既有相声元素,又有脱口秀色彩,是东西方文化的有效结合。
大山再次回归剧场,也引来一批观众朋友们的追捧。
这些人大多都是大山老师之前的忠实听众,他们纷纷在大山的评论区进行评论。
评论最多的便是“大山老师,噢!那可是我童年的回忆,岁月不饶人啊!”“大山老师,您老了。”等等。
当然,这些人对于大山老师并无恶意,只是没想到时间一晃而过,当时的帅小伙已经变成了大叔,大家都在感慨时间过得飞快。
对于大山的这次回归,他自己也调侃道,大家看到他时,第一时间是拿起手机进行比对,看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大山。
“大家看屏幕看习惯了,看到真人不适应了。”大山老师打趣道。
大山老师的忠实听众有70后、80后,也有一批90后。
看到中国的90后,大山老师表现得异常兴奋。
他表示,自己就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打交道,同时还开玩笑地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比你们都早。你们现在还适应吗,中餐还吃得习惯吗?”
作为相声演员的大山,一如之前的幽默风趣。
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爆火,大山也追随时代的脚步,进行短视频创作。
他的短视频中除了一小部分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绝大多数视频是分享中国的传统诗词与古文。
大山老师对中国的诗词文化有着较为深厚的研究,他的诗词朗诵字正腔圆,情感充沛,不少网友纷纷在视频底下留言,“大山老师更像是一位中国人。”“大山老师,您可以教我普通话吗?”“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个外国人。”
大山老师所分享的视频中,视频的点赞量高达几十万,少则也有几千。
2021年中秋节前夕,大山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特别活动,通过朗诵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及为观众定制中秋祝福短视频,给中秋节无法团聚的人们送上温暖。
教师节前一天,大山老师通过视频分享了唐代学者韩愈《师说》中的一个片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山老师借《师说》之中圣人与愚人的对比告诫我们要不耻于师,要虚心学习。
2022年春节,大山老师也推出了诗词朗诵以及专属的个性化节日祝福,共同来庆祝春节的到来。
母亲节快到的时候,大山老师推出了母亲节特别优惠活动:将大山亲情朗诵的唐诗《游子吟》加上量身定制的祝福送给敬爱的母亲。
这几年由于疫情的传播,许多人不能团聚,大山老师借这个活动传递爱心,呼吁大家向母亲表达感恩之心。
除了上述诗词和古文朗诵之外,大山老师还朗诵过一系列作品,如崔护《题都城南庄》、李商隐《夜雨寄北》、王翰《凉州词》等等。
今年春节,大山的师傅姜昆可谓是站在了风口浪尖。
起因是央视春晚上相声演员姜昆和戴志诚的相声《欢乐方言》被网友指出与大山2019年在多伦多“海外春晚”上演出的作品《大山侃大山:北京人说不了广东话》十分相似。
2月9日,徒弟大山对于春晚抄袭门事件作出了回应。
他指出《欢乐方言》是1987年以来反响较为热烈的保留节目,这个作品经过了台上20多年的磨练后,在今年春晚再次展现出来。
而自己在2019年“海外春晚”中表演的《大山侃大山:北京人说不了广东话》是师傅姜昆教给自己的。
大山表示,师傅姜昆并没有抄袭,只能说自己的表演节目特别像师傅,这便是相声的传承。
虽然许多人仍然认为姜昆老师今年的相声表演毫无新意,应该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新人。
但是对于大山对春晚抄袭门的解释,大家纷纷表示大山是一位重情义的人。
时光飞逝,在这几十年中,虽然大山的容颜已经改变,但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从未改变。
从他来中国至今,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
他曾经说过,自己感受最深的便是大家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人们之间的沟通也更加便利。
他希望,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可以更加密切。
这就是大山,中国人最喜爱的外国人之一。
参考文献:《加拿大“洋笑星”——大山》 ;《 轻松走遍加拿大 英汉对照典藏版》 ;2010年07月
《大山:洋人相声演员》 ;《美名 现代名人名字趣谈 下》 ;2016年12月
《大山》 ;《星河漫话》 ;2000年09月
《大山:中国相声界“洋面孔”如何笑贯中西?》 ;《光明网》 ;2021年12月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5396118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重庆最漂亮的女孩图片(重庆最漂亮的女孩图片高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重庆最漂亮的女孩图片(重庆最漂亮的女孩图片高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