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最讨厌的三种家长(老师最讨厌的三种家长图片)

更新时间:2023-03-02 23:58:30 阅读: 评论:0

作者:豆包妈

听过一句谚语:

成为天使还是魔鬼?看一个人的青春期怎么过。

这句话说的是,青春期这这个重要的转折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这个时期的孩子,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情感丰富,可以说是最美好的时期。

但青春期也是最危险的时期。

孩子的身体、周围环境经历着巨大变化,这种陌生感常常会让他们陷入迷茫。

同时自我意识的飞跃和强烈的荷尔蒙分泌,更让孩子变得叛逆又脆弱。

可以说青春期这三个字,就像一颗随时会被引爆的“定时炸弹”。

你不知道哪句话就会点燃他的怒火,哪个动作就会逼得他歇斯底里。

面对孩子的叛逆、挑衅,父母一旦做错,走进了误区,不管从前你和孩子关系有多好,青春期的疾风暴雨,都会立马把你击打得无所适从,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那今天我们先来看看,父母跟青春期孩子相处,最容易走进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放手太早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先感受到的就是:被嫌弃。

很多父母都会感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那扇原来向自己敞开的门一下子关上了。

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黏着你,不再什么事都跟你说,也不会再对你言听计从。

所以很多父母就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孩子既然长大了没那么需要我了,那我干脆就放手让他早一点独立,早一点适应社会。

但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远比他们表现出来的更加需要你。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飞速发展,他们总是迫切地想要改变点什么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于是,孩子用沉默或者叛逆来推开父母,其实是在给自己找定位。

但同时他们的心理发育并不成熟,看待世界和处理事情的方式都还要依赖父母。

如果你真的放手了,就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要么变得缩手缩脚,要么变得更叛逆,以此来掩饰自己的脆弱。

这种心理就像你在游乐园坐过山车。

在过山车启动之前,你总是要把压竿反复按压,拽来拽去。

你回忆一下那一刻的感觉,你这些举动真的是希望把压竿弄断吗?

正好相反,你比谁都希望这根压杆能固定住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过山车激烈地翻滚中保证你的安全。

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态度。

一方面,他们激烈地推开你,挑衅你,变着法儿地惹你生气。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需要你的爱和支持。

所以你一定不能被孩子轻易的推开,甚至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他、陪伴他。

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重新去推开那扇他关上的门。

因为,仅凭孩子一个人,他是很难顺利度过狂风暴雨般的青春期的。

父母一定要紧紧抓住孩子的手,让孩子在青春期的疾风暴雨里,获得站稳脚跟的力量。

第二个误区:管太多

父母在跟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时候,更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管得太多。

有的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学坏或者出事儿,恨不得把孩子紧紧地攥在手里。

小到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大到在学校跟谁交了朋友,都必须事无巨细的跟父母报告。

孩子跟同学闹了点矛盾,自己还没怎么着,你就先坐不住了,跑到家长群里挨个追问事情原委。

这些过度控制的做法,一方面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离开父母,我根本活不下去。

让孩子养成过度依赖的心态,慢慢失去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长成巨婴。

另一方面,会让孩子在控制中,不断压抑,然后爆发,更加叛逆。

我们就接过一个很典型的咨询。

一个13岁的男孩,妈妈总是替他打点一切,他自己什么心也不用操,也一点主意都没有。

等待男孩上初中,开始寄宿,妈妈没有办法再陪着他了,男孩生活立刻变得一团糟。

男孩不光跟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像洗衣服这类小事也搞不定。

久而久之,男孩变得孤独又自卑,成绩也一落千丈。

父母的出发点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也需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就像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所说:

为人父母,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放手孩子独立。

孩子从童年进入青春期,这就意味着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父母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做法,学会和孩子分离,帮助他去独立。

那么,跟青春期孩子相处,管和不管的平衡点在哪呢?

其实你只要转换一下角色,就不难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的角色就像是空中管制员,全权管理他们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吃什么、去哪里、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东西不能碰。

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你就得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角色调整为教练了。

你的作用是让孩子明白规则,在事前帮助孩子演练。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一件事情做失败了,你就可以找合适的时机跟孩子聊一聊。

他觉得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还不够好,有没有改进的办法、需不需要你的帮助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跟孩子一起复盘,不等于教孩子怎么做,你的责任只是抛出问题,孩子才是负责找答案的那个人。

把话语权交给孩子,在他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提点一下就可以了。

把选择权也交给孩子,在他需要帮助时,积极伸出援手即可。

第三个误区:迷信权威

所谓迷信权威,就是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权威的样子,给孩子制造一种父母什么都会且永远不会犯错的感觉。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父母在孩子面前出错或者示弱,好像是件丢人的事儿。

所以,有的父母就会在孩子面前不懂装懂。

比如当孩子提出一个有关天文的问题时,你虽然不了解,但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就随口编个答案来应付孩子,这一招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勉强有用。

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她们很容易从同学、老师或者网上得到真正的答案。

这不仅会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大打折扣,还会把这种承认自己错误是可耻的态度传递给孩子。

让孩子因为怕出错而拒绝挑战,停留在舒适区里不敢走出来,甚至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不断撒谎。

另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小孩在12岁前有一个心理特征,会把家长理想化,甚至神化。

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就是权威,什么都对、什么都行,爸爸妈妈伟大光荣且正确。

等到了12岁,孩子的大脑进一步成熟,开始有了逻辑思辨能力,小时候的那种简单天真逐渐消失。

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观点,有价值判断的能力了,看父母的视角就完全不一样了。

父母权威消失,孩子不再迷信父母权威。

如果此时,你还表现的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听我的,就会引来孩子的激烈碰撞,后果极其糟糕。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亲就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以至于,在我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很多时候我会为了去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会不断挑衅他,和父亲的关系一度破裂。

其实,一个会示弱的父母,更容易获得青春期孩子的好感。

这里的逻辑特别清楚,就是你强他弱,你弱他强。

你的示弱,会让孩子感觉他可以。

你的示弱,会为孩子去腾出发挥他能力、潜能的空间。

-END-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27101175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师最讨厌的三种家长(老师最讨厌的三种家长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师最讨厌的三种家长(老师最讨厌的三种家长图片).pdf

标签:三种   最讨厌   家长   老师   图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