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一个地方,一年里气温高于35度的时间在100天以上,夏天的极端高温达到50度,地表温度多在70度以上,甚至创下过82.3度的纪录。而且全年几乎不下雨,平均年降雨量只有1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这里就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虽然极度干燥,人送外号“火洲”,却是瓜果飘香,孕育了一片片绿洲,生命的源泉从何而来呢?这一切都与古代超级水利工程坎儿井密不可分。
坎儿井
坎儿井并不是真正的水井,它的真实身份是人工开凿的地下暗河,可以把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其主要分布于新疆,一共约有1800条,其中有1200多条都位于吐鲁番盆地,总长度高达5000公里,规模非常庞大。因此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也被称为地下长城。
吐鲁番地势北高南低,四面环山,气候干燥无比,每到夏季,炎热的天气就可以融化天山的冰雪,源源不断地流向盆地。但不幸的是,当水流出山口后,大量的水就很快渗入戈壁,成为地下水,长久积聚,戈壁下面的地下水就不断增多。因此,虽然吐鲁番的地面水流很少,但地下水的储量非常大,如何将这些水用于灌溉呢?两千年前的新疆人民,就用勤劳和智慧,研发出了这一款古代超级水利工程——坎儿井。
坎儿井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从需要用水的村庄逆向往高处挖暗渠,类似于地道战使用的地道,为了方便施工,每隔20~50米,还需要挖一个向下的竖井,为挖掘暗渠运输泥土,通风供氧。当暗渠不断接近山体时,就可以连通地下水暗流,形成一个引水通道,大量渗入戈壁的冰雪融水就通过这样的通道,流向用水的村庄,到达村庄以后再通过明渠接入蓄水的涝坝,供灌溉和生活使用。
坎儿井组成结构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纳闷,这也太简单了吧,还不如现在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复杂。没错,坎儿井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取水方式,也正是如此,才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坎儿井最长的暗渠长达25公里,竖井深达100米,在成百上千年以前,可没有先进的挖掘机械,都是使用铁锹、锄头、箩筐等原始工具,挖掘难度也是不小。
就拿如何挖掘暗渠,直线连接两个竖井来说,劳动人民想到的办法是在暗渠的中央放一盏油灯,人背对油灯对着自己的影子往前挖,学过小学物理的都知道,借助光线的直线传播原理,就可以挖出笔直的暗渠了,同时还可以用油灯判断地下的氧气含量。其实挖掘坎儿井还用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办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地下暗渠
那在地底下挖暗渠难道不会塌方吗?大自然是相当照顾了,吐鲁番的土壤属于钙质黏土,强度很高,十分坚固,很适宜挖掘地下洞穴。在土壤松软的地方,可以用木头等材料进行特殊加固。即使个别地方出现垮塌,通过密集的竖井也能快速检修。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直接在需要灌溉的地方打水井呢?和直接打水井灌溉相比,坎儿井可以利用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在没有抽水机械的古代,避免了人工抽取地下水的复杂过程。在吐鲁番这样极度干旱的地方,坎儿井采用的暗渠形式,还可以避免沙尘掩埋,也大大降低了水流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蒸发带来的损失,以最大程度保存水量,其灌溉面积曾高达到吐鲁番总灌溉面积的70%。一旦有了水,吐鲁番的极端气候便成了这里的优势,高时长的日照,孕育了一个瓜果之乡,吐鲁番的葡萄也因此享誉全球。
时至今日,不少坎儿井仍然在灌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下面我要说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今的坎儿井正在慢慢地离开我们。1957年吐鲁番盆地有水坎儿井的数量为1237条,2010年减少至103条,减少了90%多,大量坎儿井干涸甚至消失,平均每20天就要消失一条,如果继续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在将来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坎儿井将全部干涸。
正在消失的坎儿井
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呢?主要就是人口的扩张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加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大量利用现代机井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比较浅的坎儿井也就没有了水源。其次就是水源补给下降,大量修建的水库和防渗渠,截获了上游本应下渗水量,没有水补充,坎儿井自然也就干涸了。坎儿井的大量消失,正在不断地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保护坎儿井的呼声也越发强烈。
2006年,坎儿井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有机会去到吐鲁番,大家可以近距离参观一下。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这种古老的灌溉手段还有没有必要保留呢?留给大家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23001174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坎儿井的原理(坎儿井的原理动画演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坎儿井的原理(坎儿井的原理动画演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