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
小心深海里的光。
前两天,英国《镜报》报道,智利阿里卡市的渔民近日捕获了一条体长超16英尺(约4.9米)的皇带鱼,因体型巨大,它被起重机吊上岸。
这条皇带鱼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围观,一时间,这条皇带鱼成了“网红鱼”,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条可怕的鱼:“皇带鱼生活在深海,据说当它们浮出水面时,说明地壳板块在活动。”
皇带鱼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一般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大概1000米左右,偶尔会到200米左右游荡;
这种身上没有鳞片,没有可见牙齿的细长的鱼,游泳时都是45°角仰望天空的姿态,自带神圣的光环,难怪东南亚一带会叫它龙王,并且会把它当做灾难的象征。
面对异常和未知,人类总会脑补出一些神秘的东西,面对海洋更是如此,因为人类
对海洋,实在知之甚少。
我们征服地球最高峰,探索地底,踏上月球,接近火星,更有韦伯望远镜带来了最闪耀的宇宙星海,却偏偏对覆盖了地球70%的海洋几乎不了解。
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对海洋仅仅开发了5%,剩下的95%依旧是谜团重重。
而阻碍我们继续探索海洋深处的两个最主要的困难是——水压和低温。
作为人类难以克服的难题,对很多生活在深海的鱼类来说,却都是小事儿,它们活的怡然自得,连长相都任性起来了,大概就是“又看不见,就随便长长吧。”
这个随便长长可不是丑那么简单,当我们越走越深,藏在海洋的黑暗中的那一张张可怕的脸,绝对称得上丑的十分“凶险”了,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鬼怪,那么大概都是从这些“妖魔”里找到灵感的吧。
今天,我们就潜入深海,会会这群奇形怪状的生物,看看你能坚持看到第几层?
海底100米
艳红香肠嘴?会爬的大头?异化的螃蟹?
这位来自海底的烈焰红唇—红唇蝙蝠鱼,是你看一眼,就难以忘怀的喜感长相,就像是一个头宽大平扁的大哥,非要涂个大红唇,彰显自己非凡的个性;
因为脸和头占比大,所以更像是一颗有四条腿,会爬行的大头,红唇蝙蝠鱼大多生活在100米左右的海面下,或是在120米深的珊瑚礁附近行走。
这张脸长得实在是和海洋不搭,这么红的嘴唇,还没动估计就把食物都给吓跑了,所以红唇蝙蝠鱼只能另想办法。
成年红唇蝙蝠鱼的背鳍会变成一个棘状突起,科学家推测,这里有诱捕猎物的功能。
要是饿极了,也会直接用吻触手捕猎,毕竟这么奇怪的造型,游泳的时候更滑稽,而且也确实会影响速度。
所以,人们最常看到的,还是在海底用鳍行走的一条涂满红唇的大头鱼。
海底200米
海底200米,是开启不同的海洋之旅的起点。
这里以上是我们常见的,温暖的,充满活力的海洋生态,而200米以下,阳光就止步了,这里离开了光合作用带,是另一片天地——
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一直到1000米深的地方,都属于海洋中层带。
一只“大海怪”就潜伏在这一片暗无天日的区域内。
远看这个身形,是一条鳗鱼没错,但是一转头,这獠牙搭配着凹凸不平的方形头部,这哪是鳗鱼?简直就是鳗鱼界的狼人,难怪叫狼鳗。
每条狼鳗拥有不同的斑纹,体色有蓝色、绿色、红色、褐色等色型,具有成对的鳃裂和胸鳍,没有腹鳍,一般藏在珊瑚礁的洞中,时常把头部露出洞外观察动静伏击猎物,属于冷水性肉食鱼类。
见到这个海怪的人,都无法忽视它那一排整齐的8颗门牙,长度可达2-5厘米,加上强硬的臼齿和有力的双颚,可以轻易咬碎甲壳动物,颚上厚厚的嘴唇,保护它们在进食海胆和贝类时不会被刺伤。
所以,海胆一口闷,螃蟹嘎嘣脆,海螺、海星更是不在话下,即使被砍断了头,依然存在不凡的咬合力。
往海底才深了100米,就从妖艳红唇变成了獠牙鳗鱼,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恐怖的东西等着我们?
海底500-1000米
到了这儿,过渡层结束了,我们正式进入了深海层。
这里彻底黑了,鱼类自己进化出了便携式照明设备,它们把小灯笼挂在头上,或是把排灯安在身上,让深黑色的海洋,突然就闪耀起来了。
在这里遇到的提着小灯笼的,就不是可爱的小女孩了,而是深海鮟鱇鱼。
(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谨慎观看)
深海同款的巨大而扁平的头,嘴巴又扁又阔,嘴周边缘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就这么张着嘴呲着牙,两只眼睛长在头背上,视野更宽了,腮孔也比较大,整个身体都没有鳞。
鮟鱇鱼因为长得实在是太丑了,被山东老乡叫做丑鱼,捕捞过的人说,它会发出像老人咳嗽的声音(好吓人啊),所以在河北沿海也管它叫老头鱼。
又是丑鱼,又是老头鱼,却提着一个和这个长相格格不入的小灯笼,这个从鮟鱇鱼的第一背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东西是它的捕猎神器。
小灯笼的前段像钓竿一样,末端膨大形成“诱饵”。在灯笼内具有腺细胞,能够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
而深海中有很多鱼都有趋光性,于是小灯笼就成了鮟鱇鱼食物的有利武器。
(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谨慎观看)
从上到下依次是:黄鮟鱇下颌齿多2行,口内白色,臂鳍条8~11根;黑鮟鱇下颌齿多3行,口内有黑白圆形斑纹,臂鳍条6~7根;隐棘拟鮟鱇第一背鳍鳍棘3,肩棘发达,仅分布于南海600米以上深海区。
深海区亮闪闪的“杀手”中,只有一个小灯笼算简单的造型了,这一位可是把灯安在身上,拥有一排灯的“星光鱼”。
千万别被这个名字给骗了,看看这张脸,吓得我差点原地去世。
(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谨慎观看)
深海恐怖片啊!
这大眼,大嘴,獠牙,在满身星光照耀下更加吓人,不过幸好,它最大也就能长到10厘米左右,这位食肉的小选手虽然长得太吓人,好歹人类遇到它也不会太致命,不过就是被吓跑了而已。
在深海带,不要相信任何光亮,那里可能藏着一个满嘴獠牙的杀手。
海底1500米
1000米左右的杀手,长相上丑的杀伤力大于实际的捕猎能力,而来到了1500米左右,那可都是黑暗中的大型捕食者了。
这个外形像鳗,却实际拥有300颗、超过25排的锐利牙齿的鲨鱼——褶皱鲨,可谓是资历最老的杀手了;
它是鲨鱼中最原始的一种,无亚种分化,有“活化石”之称。身体两侧有六条鳃裂,鳃间隔延长而褶皱,且相互覆盖,所以命名为皱鳃鲨。
皱鳃鲨的鳃裂之所以比其他鲨鱼多,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大多栖息于深海环境,而深海环境的氧气浓度比较低,所以需要比较多的鳃裂来进行气体交换。
(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谨慎观看)
褶皱鲨利用身体的侧线和触觉来导航和感知海底的轮廓,它们对声音和长途振动十分敏感,并能通过它们的肌肉释放出电脉冲。同时,通过检测水的压力来分辨上下变化。
褶皱鲨鳗鱼状的身体有强壮的肌肉,可以像蛇一样发起突然攻击,长长的身体可以容纳更多食物。
褶皱鲨能够称霸深海成为顶级捕食者,靠的是身体的感知和敏捷的攻击,而既有这个能力,还加了亮灯buff的深海龙鱼,显然比它吃的更开。
看看这大嘴,它也叫巨口鱼,嘴里大量又长又尖的獠牙,它有一个发光器钓饵长在下颌,不断闪烁,前后摆动,以此来诱惑猎物,等猎物近了之后就用尖牙利齿一口咬定。
(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谨慎观看)
它的身体两侧还有两排发光器,这些发光器可以在交配中向其它巨口鱼发信号,也可以模仿从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从而误导那些来自下方深处的捕食性鱼类。
巨口鱼中的黑巨口鱼和其它种类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眼睛特化成筒状,在大型水晶体下面密布感光细胞,眼睛下方还有一对发光器,在幽深的海洋深处搜索猎物时可以起探照灯的作用。
又能捕食,又能照明,深海龙鱼可真是把灯玩明白了。
海底2000米
假如海底也有地狱,那么死神撒旦应该是什么样儿?
大概就是冥河水母的模样,它也有深海“摄魂怪”之称,你看看这近11米长的触手,像极了摄魂怪破烂的衣服,它被认为是深海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无脊椎食肉动物之一。
这种大型水母,主要生活在500到2000米左右的深海,而且其分布较广,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都有发现,但是我们关于这种水母的生活习性的研究却十分欠缺。
因为冥河水母十分罕见,自一百多年前发现以来,人类只在大洋中只见过它114次。最近一次是2021年11月,美国科学家在加州蒙特利湾的深海里拍到的。
目前发现的冥河水母最大个体伞径约1.4米,在嘴的周围有四条十分发达的口腕。伞缘的褶皱很多,伞下的纵肌很发达,人类对它的了解也仅仅是这些信息了。
所以,通过冥河水母的英文名字,也不难看出人们对这种神秘生物充满了幻想。
Stygiomedusa gigantea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前者stygio在古希腊语中有“被水环绕的地下世界”的意思,其词源styx译为斯提克斯,是希腊神话中通往冥界的九条河流之一,同时也是掌管着斯提克斯的女神的名字,英语中stygian则直译为冥河。
属名的后半部分medusa则是指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蛇发女妖美杜莎,不过在英语中此词语也可代指水母。
冥河水母本来是我们以为能够生存的海底最深处的生物了,而且这个形象也已经是我们能够承受的最恐怖神秘的存在,可万万没想到,伟大的生命还在带着我们继续下潜。
海底8000米
海底6000米就已经进入了海洋的超深渊水层带,这里常年的水温是0-1摄氏度,水压极高,人类在这里感受到的压力,相当于北京地铁最挤状态的10万倍。
而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生物,居然还能潜入到更深的海底——欢迎来自8143米深处的马里亚纳狮子鱼登场。
这是人类在2014年发现的新品种鱼类,它也刷新了鱼类生存最深海域的记录。
这种鱼名字的由来与马里亚纳海沟有关,这里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沟,最大深度为海下1.1万米,相当于能够装下整座倒扣的珠穆朗玛峰。
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科学家发现的这种半透明的、没有鳞片的小型鱼类,居然高度适应了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深海环境。
马里亚纳海沟示意图。
图片Wikimedia Commons
因为再往海沟更深的地方走,就不会有任何鱼了,海下8200米左右是鱼类能承受压强的极限。
华盛顿大学专家Mackenzie Gerringer说,在海沟里,生命是有限制的,但马里亚纳狮子鱼能承受相当于1600头大象重量的压力,它们已经进化出适应这种环境的能力。
这种鱼的不寻常之处,不仅是能承受别人承受不了的压力,而且长相实在是——
太清秀了!
它没有鱼鳞、没有牙齿,也不像很多深海生物可以进行生物发光,娇小的身躯,鳗鱼一样的尾巴和翅膀一样宽大伸展的鱼鳍在游动的时候仿佛少女的裙摆。
在我国的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就能一睹这位深海精灵的样子。
这还是那个深海定律 “反正谁也看不见谁,就随便长长”的鱼类世界吗?
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展出的一只马里亚纳狮子鱼。
马里亚纳狮子鱼对抗深海恶劣环境的方法,不仅是靠长得美,而且身体机能也非常神奇。
它为了降低身体密度,拥有更细小的骨骼,肌肉组织也少,身体含水量却很高,所以肉质像果冻一样,十分柔软,这些都是为了为它在深海中游动时提供浮力的。
仅仅是这些当然还不够,在对马里亚纳狮子鱼基因组的研究中,我国深渊科考队发现,其骨骼的钙化过程因相关基因的突变而提前终止,导致头骨没有一个封闭的空腔;
同时,一些细胞膜和蛋白质稳定有关的基因也发生了特异性突变,更增强了狮子鱼在分子层面的抗压能力。
马里亚纳狮子鱼头骨的不完整与相关基因的过早终止有关。
能坚持看到这儿,说明你对深海的喜爱和好奇,已经帮你战胜了对丑怪生物的恐惧。
那真正的海底10000米到底有什么?
大概是……海绵宝宝吧。
-END-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0858112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底是什么样的(真正的海底是什么样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底是什么样的(真正的海底是什么样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