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图片)

更新时间:2023-03-02 23:19:23 阅读: 评论:0

仲夏迎端午

文/孙宜峰

仲夏,端午近了,家乡高邮的大街小巷弥漫着粽箬散发的清香。

经不住香之诱惑,想去买粽箬包粽子。早晨,南门大街,不少老人蹲在路边卖粽箬。一把把粽叶青绿透亮、青翠欲滴,粽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分子间的吸引力,使粽叶上一些小水珠滚动结合成一个大水珠,好玩、惹人喜爱。粽叶绿油油的、水滴滴的,宽约5厘米、长约40—50厘米,一把2元,约4两,买6把,够了。

北方人包粽子主要是芦苇叶子,南方人则主要是用箬竹叶,一般称为粽箬。高邮位于长江以北,用的是芦苇叶子。小时候,妈妈有时采些芦苇叶子回来,称作“打粽箬”。十二三岁时,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去老家东边大约十里路远的芦苇荡“打粽箬”。每年四月,周巷东面的荡田芦苇蓬勃生长,那些长得比较肥大的芦叶可以采摘下来成为粽叶。打粽箬并不轻松。身高1.5米左右的我,钻在2米多高的芦苇荡里,分不清东南西北。想要不迷路,得有个好办法,我就以高大的树木为参照物,沿着一个方向直线前进几十米,然后按原路返回。有时七弯八拐的,走偏了,就寻找一个高坡,眺望参照物。打粽箬还需要一点技术。去找那些芦苇秆上大的叶子,既不能太嫩,又不能过老,一枝芦苇上有用的叶子也就只有那么几片。芦叶不是用刀割下来,而是用手“打”下来的。左手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芦叶的根部,右手捏住芦叶的中上部,用力向下一拽,“咔嚓”一声,叶子根部与苇秆分开了,叶子根部留下了黑色的半圆,原本是卡在苇秆上的,脆脆的。叶子不破为好,一片粽箬就“打”成了。仲夏时分,太阳已经很有劲了,且芦苇荡里密不透风,不一会儿,大汗淋漓,湿透了衣服,喘不过气来。好在没有任务、没有催促、没有压力,“打”一会儿歇一会儿。走出荡滩,有微风吹拂、有芦叶飘香、有干粮可吃、有劳动成果,倒也不觉得辛苦。

迎接端午的粽子古来有之,文化内涵也很丰富,唐宋尤盛。粽子最早称为角黍。有祭祖之说,或纪念屈原之说等等。描写粽子的名言佳句数不胜数。 “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唐代徐铉《和李秀才端午日风寄》写出了唐朝普通人端午的气氛,三角形的粽子,新鲜菖蒲勾兑的时令美酒。唐代元稹《表夏十首》中的诗句:“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彩丝、碧粽、白玉,让人赏心悦目,白瓤、色泽、清香,叫人垂涎欲滴。“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是唐玄宗李隆基端午节的气派,一串九只,有大有小,连吃带送,别致有趣。唐代姚合《夏夜宿江驿》:“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可见,当时端午佳节已经形成固定的风俗,诗人过着漂泊的端午,渔船上也少不了粽子的飘香。现在的粽子有白粽子、赤豆粽子、蜜枣粽子,还有鲜肉、咸肉、香肠粽子。品种繁多,独具匠心。不过,读了宋朝《 范成大重午》的“蜜粽冰团为谁好?丹符彩索聊自欺。”才知道宋朝的粽子馅里早就加了蜜饯,不用沾糖,甜甜的。更有甚者,是宋朝苏轼的《皇太后阁六首》:“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原以为宋朝人真会吃,粽子里包个蜜饯也就罢了,居然宫廷里过端午节,咬开雪白的粽子,里面不仅有珍贵的南方大枇杷,还有时令的南方水果杨梅。真是味道鲜美,口舌生津,吃出了惊讶,吃出了品味。

迎接端午的还有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好一个“出鸭”的“出”字,胜过“养”“多”“产”许多。传神。或是汪先生随笔,或是引用清代诗人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之“出”。别人说高邮代代出人才,脸上感到有光,别人说高邮年年只是出鸭蛋,心中觉得不悦。在清明前后,高邮好多人家都会自己腌制鸭蛋。清明前的蛋好,空头小。鸭蛋壳也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一般要挑淡青的。这几年,鸭蛋没有涨价,稳定在每斤8--10元。以前腌制,都是“打盐水”,将鸭蛋洗净,晾干,按10个蛋1两2钱盐的比例(淡一点,存放时间可以长一点),把盐放入开水中,凉透,鸭蛋小心翼翼淹在水中。三十多天,可以食用,方便。但是有一个坏了,其它的也就遭殃了,可谓“一坨鸡屎坏了一缸酱”。现在腌蛋,都是卖家代劳,用拌好盐的黄泥把蛋包裹起来,一个一个放进小塑料袋里,这样有一个坏了,其它的依然无恙。用精致的盒子包装起来,可以送人。每年,端午前夕,吃咸鸭蛋,都要对妻说一句汪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吃的时候,我也用筷子头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但没有听到“吱——”的声音,只是红油会溢出来,沾了蛋壳。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起沙,味道可口。带壳切开,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也不全是。五十多年前,生活条件一般,人多蛋少,一个咸蛋通常带壳切开四份,兄弟四人分而食之。小时候,也没有用囊萤映雪的方法读书,倒是用过大人吃了的鸭蛋壳来装水,一根火柴棒塞入蛋壳中,用线系着,拎在手上,优哉游哉,跑了半街。

孙子小王子出生后,妻早早就买回来百索、虎花,买回了艾草、菖蒲,迎接端午的到来。系百索、戴虎花是家乡端午的一个风俗。男孩系百索的多,女孩戴虎花的多,亦可两者兼有。卖百索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生意,端午前夕,老小店的老人家才拿出来,2元钱可以买2米长的五色的丝棉线。端午早上,拧成小绳,系在孙子的手腕上及脚踝上。丝棉线还有点掉色,洗手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早上,还为小王子挂“鸭蛋络子”。“鸭蛋络子”买的现成的,是用彩色丝线打好的络子。络子里放一个秀气点的、淡青壳的、淡淡咸味的鸭蛋。鸭蛋性凉,不上火,不起燥,小孩子白嘴吃,很好。“六月六,虎花、百索扔上屋”,小王子戴过的虎花、百索放在家中,待到农历六月六,扔到19层楼顶上。我按传统做了,不解其意。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中唐诗人沈亚之告知人们,迎接端午应该有古楚风味的竹筒粽,还应该有像刀剑一样笔直苍翠、绿意盎然的菖蒲。“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宋代就有专卖菖蒲、艾叶来迎接端午的。端午临近,高邮的家家户户都会买几小把菖蒲、艾草挂与门楣或放在门前。一小把菖蒲、艾草有三五根,卖2元,买5把,不多。菖蒲生于水边、沼泽地,味辛、苦而温,含有多种挥发油,能杀虫、抑菌,艾草更具有这种功效。家中的菖蒲、艾草放置数日,自然晾干,切段备用。盛夏,煮水给孙子小王子泡澡,可以连续煮三天,浓味、清爽、止痒。管用。

迎接端午的重头戏是端午节中午的“十二红”。汪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中还写到:“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现在,高邮的河虾有点贵,较大一点的籽虾(籽虾是散籽的母虾,钳子小,公虾钳子大,不划算),1斤大约80--100元,多数人家可能吃不起了。端午当日,肯定要买的,那就少买一点,6两即可,应个时节。我把端午节中午的十二红菜谱编成了顺口溜:“端午节,十二红,供君参考情意浓。首当其冲盐水虾,个大钳小买籽虾。第二当数炒长鱼,韭菜洋葱皆可以。百页结、红烧肉,价廉物美都接受。清蒸鳜鱼或扁鱼,热油生抽两相宜,拌凉粉、煮鸭蛋,白里透红真好看。雪里葓、炒肉丝,生粉小盐先打理。红苋菜,不可少,大火多油炒一炒。盐水鹅、炝黄瓜,有荤有素人人夸。十一买个小龙虾,颜色通红味道佳。十二蕃茄鸡蛋汤,汤清犹红润肺肠。端午烧好十二红,色香味全气氛浓。”

端午大早,去菜场买菜,买菜自然辛苦也较烦人,但也有一番乐趣。我喜欢逛逛菜场,主要是知晓物品,了解价格。现在买菜也不兴还价,四时八节拣新鲜的、时令的、有寓意的、喜欢吃的,买一点即可,不浪费就行。一等价钱一等货,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其中,拌凉粉、盐水鹅、小龙虾是现成的,盐水虾、煮鸭蛋、炝黄瓜、蕃茄汤制作很简单,清蒸鳜鱼、洋葱炒长鱼是拿手好戏,百页结红烧肉、雪里葓炒肉丝、炒红苋菜更是家常便饭。中午,十二红上桌,红彤彤的,好看。十二红上桌,有荤有素,有凉菜有热炒,开胃。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大鼓,包粽子、挂菖蒲,大家一起跳个舞”。仲夏,迎接端午到来的不仅仅有粽子的香、菖蒲的翠、鸭蛋的油、中午的十二红,更有孙子小王子朗朗上口的儿歌。

2022.05.13

【作者简介】

孙宜峰,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教师,扬州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教学余暇,喜欢看看书,写写字,写过一些诗歌在报刊上发表,写过几篇文章在“汪迷部落”中交流。四时八节,也喜欢做几个传统小菜。淡墨浅语,自娱自乐。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03631169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端午节的顺口溜儿歌图片).pdf

标签:顺口溜   端午节   儿歌   图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