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均全面领先的秦国,在雄才伟略的秦王政(也即后来的秦始皇)的带领下发动了统一战争,前后仅用了十年时间便依次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东方六国,使得分割了800年之久的中原大地重归统一,从而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秦王朝。秦始皇的统一战争虽然给中原大地带来了生灵涂炭、烽火遍野的惨烈景象,但却消灭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华夏一统,从根子上杜绝了诸侯割据与纷争,其正面作用尤为显著。
自古而来,战争的一大忌讳便是两面作战,如此将会导致顾此失彼、狼狈不堪,败亡必然不可避免。历史上的楚国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秦国著名外交家张仪出使楚国,以奉献商於六百里土地这一空头支票拆散了楚国与齐国的同盟关系。楚怀王上当后大怒,大兴师伐秦。出师不利后楚怀王破釜沉舟,竟悉发国之兵全面伐秦。
正在气头上的楚怀王哪里料到他正在犯一个严重错误:军队悉数调走何以卫国?国家空虚必然引得他国来攻,从而陷入两面作战之危险局面。果然,正当楚国伐秦正酣时,魏国很不厚道地趁火打劫——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后院起火不得不罢兵回救,匆忙班师,这场战争以楚国的狼狈失败而告终。
楚国之所以败仗连连,很重要一个原因便是楚国国君怀王不懂军事,兴兵打仗全凭个人好恶。对于军事强国秦国而言,显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因为在发动战争之前,秦国便优先考虑到了如何避免他国趁火打劫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并由此诞生了很重要的一个外交政策——远交近攻战略,即对距离近的国家实行攻打,伺机吞并,而对距离远的国家则和平往来、约为朋友。
如此胡萝卜加大棒远近齐手,不仅逐一完成了吞并他国、扫灭六国的动作,而且此过程甚是顺利,秦国在蚕食吞并过程中,确实没有受到别国的趁火打劫,因此仅用了十年时间便完成了统一步伐。由于韩国距离秦国最近,而且实力又最弱小,因此很不幸成了秦国第一个磨刀霍霍、垂涎欲滴的猎物。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曾有一位令秦始皇由衷仰慕之人,也正是因为这份深沉的仰慕之情,秦始皇产生了占有欲,于是急令军队攻韩,迫使韩王派此人充当使节出使韩国。谁知韩王此举不仅没能换来和平,反倒越陷越深,留下了韩国设计陷害秦国的口实,最终这位秦始皇极其仰慕之人不仅被迫服毒自杀,而且更加深了秦始皇对韩国的恨意。因此秦始皇将韩国列为第一个攻打目标,除了地理上的考虑外,不得不说,此人也是一导火索,因此可下如此结论:秦始皇首攻韩国,也跟这位秦始皇仰慕之人有关。
这位秦始皇仰慕的人便是韩非。秦始皇对其仰慕之情来源于他的两部著作:《孤愤》、《五蠹》。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经记载这样一史实:秦始皇看到《孤愤》、《五蠹》两部书之后,由衷赞叹道:“寡人要是能与这两本书的作者见上一面,促膝而谈,就是死也无憾了。”一旁的李斯听闻忙回答道:“这是韩非写的书。”韩非生于韩国贵族家庭,是个很有思想之人,他总结提炼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精华,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中央集权的法治理论,被誉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性格刚戾的秦始皇一听,二话不说立命军队攻韩。对于这么一位打心眼里仰慕的学者,秦始皇不仅没有善待他的国家,以博其好感,反倒是通过军事进攻的手段胁迫他的祖国交出韩非,此举与土匪抢亲别无二致,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处世态度——绝对的单凭实力说话,也侧面反映出秦始皇对韩非的仰慕也仅浮于表面。
这种毫无感情可言的处世态度从一开始便为韩非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当秦始皇“历经艰辛”终于见到了韩非时,二者却没有擦出令人期盼的火花。秦始皇虽然对韩非的理论非常欣赏,但却没有重用韩非的意思,反倒是一旁的李斯,这位韩非的昔日同窗害怕失宠便诬告韩非是韩国奸细。这使得秦始皇勃然大怒,于是将韩非下狱,并迁怒于韩国。韩国的弱小此时“恰到好处”扮演了“任人欺”的角色,不仅没能辩解,反倒忍气吞声地任秦国宰割,最终成为了秦国第一个被灭的对象。
由此可见,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中,韩国之所以被秦始皇选中为第一个被灭的对象,除了地理上的“优势”外,这位令秦始皇仰慕的韩非,也是秦始皇首攻韩国的导火索。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70245116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顺口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顺口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