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多年前,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不仅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地区的文化经济往来,对西汉及后世的对外开放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张骞因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为“开通大道”,张骞被后世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陕西汉中城固县张骞纪念馆 张利军 摄
张骞,陕西汉中城固人,逝世后,归葬故里。2014年6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遗产大会表决通过,张骞墓成功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城固县张骞纪念馆,正是依托张骞墓而建的一处陵园式人文景观。
张骞纪念馆仿汉阙楼 张利军 摄
张骞纪念馆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纪念馆大门前,一幅鎏金楹联映入眼帘:“探险促交融诸邦始列大宛传,凿通开丝路千秋高扬博望魂。”拾级而上,一座仿汉阙楼显得古朴而厚重,阙门两侧悬挂着这样一幅对联:“汉武帝北征匈奴广募贤能兴王业古今无二主,博望侯西访月氏智克奇险凿丝路中外第一人”。两幅楹联精准地歌颂了博望侯张骞建立的奇功伟绩。
在张骞纪念馆的众多展览资料里,《张骞出行图》尤其引人注目,这幅画作实际上是根据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内壁画临摹的。
张骞第67代后裔张利军介绍,《张骞出行图》共有5个故事情节和画面,为初唐时期绘制,是最早的一幅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画作。
张骞雕像 张利军 摄
楚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大肆扩张,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月氏民族被迫西迁,匈奴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
西汉初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依托,经常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西汉王朝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连通西域的重要性。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俘虏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
张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张骞墓 张利军 摄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陇西出发前往西域。自月氏人西迁后,河西走廊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张骞一行刚出陇西,就被匈奴骑兵抓获。
匈奴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张骞一行被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了软化、拉拢张骞,使用了各种手段,但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张骞趁匈奴的监视有所放松,带领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他们穿戈壁、过雪原,经车师(今吐鲁番西北)、焉耆、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最后到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库车是古代龟兹语,意为“龟兹人的城”,乃丝绸之路重镇 杨文远 摄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程。茫茫戈壁,热浪滚滚,巍巍葱岭,冰雪皑皑,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一行人风餐露宿,尝尽艰辛,不少随从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大宛国王早就听说汉朝的强大富庶,遂派人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康居王知道来意后,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张骞如愿到达目的地,但征服了大夏国并在此安居乐业的月氏人已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随访了周边城邦,用尽了各种方法,一直未能说服月氏与汉朝联盟,遂决定回国。
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动身返回。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地,张骞计划改道从莎车(今新疆莎车县),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但他事先并不知道,羌人此时也已被匈奴控制,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
库车铜厂河沿途,曾经的丝路古道。杨文远 摄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部因为争夺王位发生了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共历13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到长安时仅剩下两人。
这次西域之行,虽然与大月氏结盟的目的并未达到,但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探查研究,并将见闻给汉武帝做了详细报告。汉王朝对葱岭东西诸邦、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有了准确的了解,这些内容后来被司马迁收录于《史记·大宛列传》中。
张骞出使,使得中原的影响力第一次直达葱岭以西,至此之后,西域与中原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西域的盟友体系开始建立,进而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于南亚的直接交往逐渐增多。
河西走廊张掖扁都口,古丝绸之路要道。王振武 摄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王朝已夺取河西走廊,早已畅通与西域的交通。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大量珍宝、丝绸以及牛羊等,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十分顺利,到乌孙国后,张骞还派随员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从此,汉朝与西域各国正式建立了友好关系。
通过张骞凿空,一条贯穿中亚、联结欧洲及北非的丝路干线畅通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序幕拉开了。
乌鲁木齐二道桥巴扎丝绸之路步行街 杨文远 摄
往来于这条大道上的,有不惜劳顿之苦的商队,有矢志传教的僧侣,有出使友邦的各国使节,有保障交通畅顺的将士,也有往来穿梭的文学家、艺术家。
在张骞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内,这条丝路要道,荟萃印度、波斯、希腊和中国文化,成为一条引人注目的世界性文化纽带。
张骞不曾意识到,他架设了一座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金桥。
张骞更不曾意识到,他开辟了一个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伟大时代。
自此以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连绵不断。
中国精美绝伦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踏着张骞的足迹,西出阳关,源源西进,西方的皮毛、瓜果、香料等则纷至东来。
阳关烽燧 王承栋 摄
伴随着丝路古道上佛教文化的传入,中亚的风俗习惯、服饰器物对中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带来了新鲜内容。
西方的文学、医学、天文、音乐、美术甚至生活习俗等文化因子,成为壮大中华文化的涓涓细流。汉武帝时代的大音乐家李延年“因胡曲更适声二十八解”,异域的箜篌、琵琶等乐器与中原音乐融为一体。
乌鲁木齐二道桥巴扎内,店主正在向客人展示乐器。杨文远 摄
希腊、罗马式图案和中国式图案的表现技法相结合,共同体现在汉代的毛织品上。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西域考古记》中写道:“一块地毯残片,很奇怪地反映着中国同西方美术混合的影响”。
此外,汉代的石雕画像、建筑装饰,也多有借鉴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这条丝路通道上,汉武帝、帖木儿、亚历山大、屋大维、李世民等,一个个虎踞龙盘,运筹帷幄。
在这条丝路通道上,班超、甘英、法显、玄奘、鸠摩罗什、慧超、耶律楚材、马可波罗等人东来西去,实现着他们的人生梦想。
在这条通道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碰撞交融,异彩纷呈。
在这条通道上,世界文明爆发出了震撼寰宇的巨响,放射出光耀人类的火花。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评价道:“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之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
著名学者沈福伟在其所著《中西文化交流史》一书中,这样评价张骞凿空之功:“汉代西域交通的畅通,和张骞不顾艰险,再接再厉的凿空精神是不能分开的,他所开通的道路,在他以后的千秋万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迄今为人称颂的丝绸之路,从张骞的时代起,就成为中国和向西各国的友谊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初,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共同探讨人类进入21世纪的走向问题,大会发出宣言:“光明来自东方。人类要进入21世纪,应该回头看一看2000多年前的中国,去弘扬以张骞为代表的开拓精神。”
图文来源|凤凰网甘肃/杨文远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69118111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丝绸之路开拓者(丝绸之路开拓者是什么地方的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丝绸之路开拓者(丝绸之路开拓者是什么地方的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