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家长在炫耀育儿经——
他提到自家儿子把一道数学题做错了,为了让儿子长记性,他罚儿子在外面阳台站了俩小时,美其名曰“吹吹冷风清醒清醒”。然后又准备了一套数学卷子,至少要做到90分,才能够进门。
而昨天,我们这边刚好大降温,我看着这位父亲拍的儿子站在阳台瑟瑟发抖的照片,再结合他下面满含骄傲的语气,顿时有些无语。
底下有好友评论,天气太冷没必要让孩子这么遭罪,换种合理的教育方式更好。结果这位父亲回复:这点苦算什么,想当初我也是这样被教大了,现在才能成功。
“因为我以前XX,所以你现在也要XX……”
这个逻辑是不是很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撕伞梗”。因为我当初淋过雨,所以也要撕烂你的伞,让你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你是“撕伞型”父母吗?关于“撕伞”的话题,想必很多冲浪达人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对于衍生出来的“撕伞型”父母,有两种解释——
一是“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例如当孩子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选择“反套路”,让孩子随便闹,妥协了算我输。二是“你经历过的也要让孩子经历。”比如,你小时候受过父母的苦,因为父母不正当的教育方式而产生心理阴影,可等到自己成为父母以后,又让孩子重复自己往日的痛苦。复刻父母的教育方式,要要求孩子也多吃吃苦。
像前者这样的“反套路”教育方式,其实也不失为一种还不错的教育方式。
因为其中藏着年轻父母们“平等、友爱、尊重”的处世哲学,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尝试着用平等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可如果父母抱着第二种教育心态,往往就可能毁掉孩子的人生。
“有毒”的父母,正在慢慢毁掉孩子的人生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科恩曾说:“我们惩罚孩子,是想用让孩子吃苦头的方式给他们一个教训,从此来改变他们未来的行为。”
而这种“有毒”的教育,从长远上来看,往往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破坏性的结果。
有些父母明明从小在父母那吃尽苦头,他们的童年充斥着父母的怒骂、讽刺、控制、冷暴力等,以至于后面的人生都过得无比压抑。
可到了自己真正成为父母时,却又忘记了伤疤,重复着父母当年的那一套,导致悲剧一代代延续。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撕掉了孩子的伞。”
这种逻辑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可很多父母却深陷其中,一不小心就掉入了循环陷阱中。
从心理学上分析,人都有“投射心理”,把自己身上存在的特征,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尤其是自己的童年经历,会重复让孩子体验。
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可能面临两种结局:
1、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正所谓“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如果孩子在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下长大,父母的言语、行为和思维模式,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
例如,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容易导致小孩也变得情绪化,未来遇上事情都通过暴力和发脾气来解决问题,没办法冷静思考;
如果父母经常冷暴力,孩子容易丧失安全感不说,个性也会变得逐渐冷漠封闭,社交能力有碍,情感、生活和事业都可能遭遇波折。
2、孩子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
何谓“习得性无助”?
百科上给出的解释为:经历多次失败或者惩罚后而造成的任人摆布的行为。
从心理学上去分析,就是在经历多次失败和无法达成目的后,人的心理就会出现一种所谓的“摆烂”状态,斗志全失,放弃自我挣扎。
而孩子相比于成人,他们的心智不够健全,自我意志力不够坚定,如果父母经常通过打击、否定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久而久之就能让他们内心压抑,习惯性否定自己。
教育专家苏珊·福沃德也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父母的冷嘲热讽,可能就会让他们的自我无法得到发展,在做什么事情前都会否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潜能受限。
【最后总结】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不该用“为他好”的教育方式来捆绑他们,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教育他们,自以为是的帮子女排除所谓的“错误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68711116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撕伞是什么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撕伞是什么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