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平安夜,明天就是圣诞节。很多人虽然也凑热闹过节,但对圣诞的由来一知半解,因此笔者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圣诞节的真实由来。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是为了庆祝耶稣的出生而设立的,故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大部分基督教徒都将圣诞节的日期定为12月25日,圣诞节的前一天被定为平安夜。东正教因为使用儒略历,将每年的1月7日定为圣诞节。
那12月25日真的是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吗?为什么大家都过圣诞节呢?
圣诞节的真实来历
实际上,12月25日与耶稣的生日没有关系。圣经里从没有说过耶稣是在哪一天诞生的,没有人知道他降生的正确日期,基督徒们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早期的时候,基督徒只纪念耶稣基督为世人的罪钉死而复活这件事,从不庆祝耶稣的降生。
圣诞节的起源,是从罗马兴起的。在基督教(我们现在说的基督教常指新教,当时还没有分裂出新教,统称基督教)传入之前,古罗马人的宗教信仰是非常多元的。
君士坦丁一世(约280-337)统治时期,他宣布基督教合法并皈依了基督教,通过“米兰敕令”和其他各种政策大力扶植基督教。
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以1月6日作为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但当时耶路撒冷的教会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耶稣的受洗。
那时,罗马帝国东部还有很多人信仰源于波斯的密特拉教(Mithraism)的主神——太阳神密特拉(Mithra,印度–伊朗神话中的光明之神),特别是在军队中,大量的罗马士兵都信仰太阳神。
12月25日是太阳神密特拉的诞辰,也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可以算是罗马最大的节日。在这一天后白昼开始变长,崇拜太阳神的密特拉教徒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
为了更好地吸引密特拉教徒,也为了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一些教会将耶稣的生日也定在12月25日。
狄奥多西一世(345-395)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并颁布法令禁止其它宗教信仰,强迫所有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异教徒都洗归入罗马国政教会。
这样一来,12月25日就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因为在这天,基督徒可以对上帝进行敬拜,也不影响那些被迫加入基督教的异教徒纪念他们太阳神的诞辰。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
公元440年,罗马教廷官方认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1607年,许多教会领袖聚集在伯利恒,进一步确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圣诞节的装饰
古罗马人在农神节(12月17日)庆祝活动中常用欧洲冬青来做装饰,认为冬青象征太阳必定会再次回来;而古代北欧神话中槲寄生象征着“爱,和平,宽恕”,人们常在门上悬挂槲寄生来祈求好运。后来,基督徒用这两种他们认为神圣的植物来做圣诞装饰。
大约在十六世纪,德国人把长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摆设,将之称为圣诞树。19世纪,德国阿尔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和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结婚以后,将德国装饰常青树的传统带入了英国,维多利亚式圣诞树饰以亮闪闪的装饰品、蜡烛和自制的小饰品、糖果等,用缎带系在树枝上。1848年,英国皇室在高达40英尺的圣诞树旁合影的照片被刊登在杂志上,从此以后,装饰圣诞树、庆祝圣诞节就在普通人家里流行起来了。
圣诞节的食物
18世纪初,英国的乔治一世在他的第一次圣诞节皇家盛宴中要求有葡萄干布丁,从此圣诞布丁开始流行起来。
在古代欧洲冬至仪式中就有用到姜饼,因为当时像姜、肉豆蔻、肉桂和黑胡椒这样的香辛料是很昂贵的进口香料,只舍得在重要节庆时使用,后来,圣诞取代了冬至后,姜饼就成了与圣诞节关联的点心。
圣诞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的美国。欧洲人很喜欢吃烤鹅,在移民到美洲之后,发现美洲特产火鸡比鹅好吃,于是烤火鸡成了美国人的大菜,是象征丰收团圆的感恩大餐。由于感恩节与圣诞节临近,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鸡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诞节。
圣诞贺卡与拉炮
1843年,一位英国青年人的朋友去国外读书,他十分想念,就在12月24日拿了厚纸板做成卡片,上面画了一些图案,写上"圣诞节快乐",结果他的朋友很惊讶且高兴,圣诞卡片的做法就慢慢流行起来。而1860-1890的30年间是圣诞卡片最为流行的时期,新的印刷技术能够做出精巧美丽的卡片,深受大家欢迎。
顺便说一下情人节的来历,说有一年圣诞节后,一个卡片商印的很多圣诞贺卡没卖出去,他要求他的员工必须在一个半月之内把卡片卖掉,于是员工们从历史书上找到一个爱情故事开始炒作,说2月14是情人节,果然一下子卖掉了很多贺卡,后来商家们就将这个节日强化下来。
1804年左右,糖果店老板汤姆·史密斯(Tom Smith)首次发明了圣诞拉炮,到1860年代,史密斯将圣诞拉炮完善,使这种糖果形状的拉炮能发出“砰”的一声爆炸响,圣诞拉炮逐渐成为圣诞节主打产品。
圣诞老人的由来
相传公元三世纪罗马基督教中有一位主教叫尼古拉斯,他是一个会帮助穷人的好心老人,经常派送礼物给小朋友与贫穷人家,欧洲各地都有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国家还有传统的“圣尼古拉斯日”(12月6日),人们在那天模仿他送礼物。后来,人们把这一传统融入圣诞假期的庆祝里,而尼古拉斯也就相应的被传说成为圣诞老人了。
早期圣诞老人的外貌和穿着并没有统一标准,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穿红衣的憨厚圣诞老人,是可口可乐公司在1931年设计出来增强公司形象的圣诞广告画中的形象。
圣诞节与商业
十九世纪初发展至中叶,整个欧洲、美洲开始过起了圣诞节,并衍生出了相应的圣诞文化。
进入到20世纪,圣诞节不仅仅是民俗和假期了,而是一年中商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在城市里不少商家在圣诞假期的交易能占到全年交易的一半左右。
早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厂家和店主就已经开始做圣诞节主题装饰,以促使消费者更多的进行消费。圣诞卡片、圣诞拉炮等圣诞商品的出现和商家的大力推销,也促生了圣诞节日气氛的高涨。
后来,在商业持续驱动下,圣诞节逐渐成为商家借机促销的购物狂欢节,圣诞节的相关形象也在商家的一次次广告和营销中被固定下来。
圣诞节在中国
在十九世纪中叶,圣诞节传播到亚洲,日本、韩国、中国等都受到了圣诞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最早只有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外国侨民过圣诞。后来,随着教会在圣诞节前后举办演出、派送礼物,以及各大商家借机促销,中国人很快就爱上了圣诞节。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圣诞节在上海等地已经成为最热闹的狂欢节日,形成了以逛百货、通宵跳舞、吃大菜为主的娱乐狂欢活动。到了40年代,从上海、香港、桂林到重庆,到处都洋溢着欢度圣诞的喜庆气氛。
当然,抵制圣诞节的人大有人在。在1922年到1927年之间,廖仲恺、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政要名流,都发表过抵制圣诞节的言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圣诞节有将近30年的时间无人问津。直到1979年,深圳、广州、福州、上海等地的一些教堂和大饭店才重新办起了庆祝活动。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比如平安夜吃苹果,取意平平安安的意思,发展日趋成熟。
现在,年轻人将圣诞节改造成了“吃喝玩乐节”、“购物节”和“恋人节”。
关于抵制洋节
这两年,国内关于“过不过洋节”的争议此起彼伏,很多人认为把洋节过的比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过还要热闹,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甚至还有消息说政府禁止过“洋节”,包括圣诞节,但其实,那份网传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全文没有一个字提到禁止过洋节。
然而,今年确实有个别地方和一些学校和单位出了与圣诞节有关的禁令通知。
12月19日,衡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市城区社会管理严禁在圣诞节”期间占道狂欢的通知》。不过这个通知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由于安全隐患。近几年来,衡阳市城区部分市民在“圣诞节”期间自发上路进行狂欢活动,造成了交通堵塞和市容环境破坏,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反对。因此,今年衡阳下了“狠招”,严禁市民平安夜占道狂欢,党员干部尤其不得参加。
这种禁令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几十万人聚集狂欢确实容易出事,毕竟现在连春节大部分地方都不准燃放烟花爆竹了不是,还是安全最重要。当然衡阳市民在非公共场所进行圣诞狂欢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网上有人反馈说一些学校和单位也发了内部通知禁止搞圣诞节庆祝活动,当然,真正发通知禁止的也是少数。
结语
圣诞节并不是耶稣诞生的日子,不过是多种文化、传说和习俗融合逐渐碰撞融合的产物,因为有商业的推动才得以持续传承。
中国人过圣诞节,大多数人不过是凑凑热闹而已,没多少人真正关心背后的文化和宗教。圣诞节对大部分中国年轻人的意义,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可以维系朋友感情的时机,在这一天,可以和朋友们聚会、狂欢,或者相互赠送礼物,表达友情、爱情。
个人认为,只要没有给他人造成影响,想过什么节是个人自由。不愿过圣诞的不过就是,没必要要求别人也不过;想过圣诞的文明过节就好,不要随意狂欢扰乱公共秩序。
最后,祝想过节的朋友圣诞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66941111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圣诞节的由来真实来历(平安夜圣诞节的由来真实来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圣诞节的由来真实来历(平安夜圣诞节的由来真实来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