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是几年几月几日(日本投降是在几年几月几日)

更新时间:2023-03-02 21:36:14 阅读: 评论:0

8月15日中午,战士们都在平静地享用着午餐。突然电台里传来了裕仁天皇的声音,紧接着电台用中、英、俄三种语言宣布:“裕仁天皇颁布《终战诏书》,中国境内的全体日军就近向中国军队投降。”

消息一传出,欢呼声响彻整个神州大地,人们纷纷撂下手里的碗筷,跑出门外大喊:“鬼子投降了!鬼子投降了!抗战胜利了!”

大街小巷瞬间挤满了人,大家相互拥抱。部队的战士们也纷纷朝天鸣枪,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与日本人进行了十四年的斗争,中国付出了三千万人伤亡的代价,中国已经等待这一天太久。

日本境内一片哭声,随着裕仁天皇宣读完《终战诏书》,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之梦也随之破灭,好多日本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现实,当场切腹自尽。

9月2日,在东京湾举行了投降书签字仪式,徐永昌将军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这一仪式。这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日本明明8月15日投降,而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什么定在了9月3号呢?

日本在二战末期已经无路可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了尾声,德国于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基本已经平定。

此时,法西斯阵营只剩下了日本还在做困兽之斗。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郊区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发表了对日本最后通牒,督促日本马上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遭到盟军的联合打击。

蒋介石虽说并没有参加会议,但是《波茨坦公告》在发表前经过了蒋介石的同意。该公告一经发出,日本人却不以为然。甚至扬言与盟军在本土决战,已经做好了“一亿人玉碎”的准备。

美军早已将日本的海空军消灭,B29轰炸机群日夜不停的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在李梅的指挥下,美军对日本使用了大量的燃烧弹,大部分建筑都已经化成灰烬,日本本土早已是一片焦土。

但是美军经历了硫磺岛、冲绳岛等战役之后,也见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对于在本土登陆,持悲观态度,保守估计也要有100万美国人丧命。

于是美国在广岛、长崎两座城市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几乎将这两座城市抹平。原子弹的威力虽说让日本人感到非常震惊,但是这还并不是导致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还有一张底牌。

这张底牌就是伪满洲国,自从日本占领东北后,就一直大力扶持这一傀儡政权,日本人一直以来都是把东北当做自己国土来经营的。

日本本土已经是一片焦土,但是中国东北毫发无损,日本天皇甚至已经做好了本土居民全部移居中国东北的打算。

当时东北有70万关东军,被称为“陆军之花”,还足以抵抗盟军一段时间。为此日本甚至还和苏联保持暧昧关系,与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所以站在日本角度看,当时举国移居东北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但是令日本没有想到的是,雅尔塔会议中,苏军早就已经与盟军达成协议,欧洲战场平定之后,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帮助中国消灭日本关东军,代价是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美英等国以出卖中国利益为代价,换取了苏联对日宣战。

日本外交官当时还经常与苏联人保持密切联系,直到有一天,苏联人突然把宣战书寄给了日本大使馆。这让日本人猝不及防,拿出当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强烈谴责苏联的背信弃义,战争年代,所谓的条约只不过是一张废纸,德国还和苏联签订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呢。

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多年,其装甲部队、空军、步兵之间的协同已经炉火纯青。加上日本人对苏联人的进攻准备不足,关东军在苏联红军的打击下,接连溃败。日本天皇得知此消息后大惊失色,慌忙与内阁商议对策,但是没人能拯救当下的日本。

日本的最后一张底牌也被苏联打没了,此时的日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无条件投降。日本学者长谷川毅曾经说过:“苏联出兵东北才是导致日本投降的最主要原因。而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只不过是追求政治上的主动性,军事上意义不大。”

裕仁天皇的“文字游戏”

8月15日中午,走投无路的裕仁天皇终于宣布了《终战诏书》,这里要注意,是“终战”,并非是“投降”。即便到了穷途末路,日本人依然在恬不知耻地玩着“文字游戏”。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与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从《终战诏书》的第一话就能看出,日本用了“接受”一词,换句话说,这并不像是在投降,更像是与盟军的一种谈判。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这一句更是不能被世界接受。日军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其口中的“大东亚共荣圈”不过是吸亚洲其他国家的“血”来支持他本国的对外扩张。裕仁天皇居然将“侵略”美化成了“解放东亚”,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如果将以上两句理解为裕仁天皇美化侵略战争,那么《终战诏书》结尾则再次表明了日本的野心。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权利于将来之建设。”从此句不难看出,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并未死心,还在做着“神州之不灭”的春秋大梦。假如元气恢复,日军必然会卷土重来,再次给世界带来灾难。

“今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而等臣民之钟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这句话听上去多少给人有点卧薪尝胆的感觉,卧薪尝胆之后呢?是不是要“三千越甲可吞吴”了?

其实这部《终战诏书》早在5天前就已经被草拟出来了,日首相铃木贯太郎和一众大臣对其内容和措辞进行了多次修改。

整个诏书,没有一处提到“投降”,没有一处提到“败”,更没有提到“侵华战争”。所以现在看来,日本当时根本就没认为自己败了,还在想着和盟军讨价还价,既想停战,又想不失体面。

日本天皇在日本人的心里,具有很高的地位。日本的头号战犯东条英机以曾经说过:“我这一生,只违背过一次天皇陛下的意愿,关于这场战争,是我和我主导的内阁逼迫陛下作出的决定。”

其实这明显说不通,日本人民甚至将天皇看为是“神”,内阁虽说控制着军队,但是没有日本天皇的同意,日军想调动军队依然很困难。日本天皇才是决定战争打与不打的关键,不存在胁迫一说。

东条英机这番话其实也是对裕仁人天皇的保护,头号战犯为什么要把罪责全部揽下,以保全日本天皇,我想并不仅仅是忠诚吧,或许他还寄希望于天皇带领日本东山再起。

除此之外,《终战诏书》中的一些细节也严重脱离实际。“然交战已阅四载”,自从1931年开始,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抵抗日本的侵略,所以这显然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并且这也表明裕仁天皇对中国的无视,很明显他是把1941年袭击珍珠港当做自己发动战争的开始,在这之前,日本人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超过10年。

这份《终战诏书》的日文版本里,将中国称之为“支那”,翻译成中文版本之后,又变成了“中国”,不知这是故意为之还是因为疏忽。

“地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所有日本人都享受着侵略战争带来的红利,他们在本土从事生产,供养着前线的部队,部队再将掠夺的财富回馈给他们,那个时代的日本平民也都是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何来无辜?如果他们无辜,那么南京的30万冤魂是否无辜呢?

这份《终战诏书》处处是文字游戏,就连美国都不认可,更别提中国了。苏联人更是对此表示无视,始终在忙于清剿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直到8月末,日本关东军才被彻底消灭。

好多驻扎在中国华北、西南的日军也并没有在8月15日当天就向中国军队投降,还在进行着零星的抵抗。

所以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并不能代表日本无条件投降,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协议,并且没有得到反法西斯联盟的认可,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重新拟定《诏书》

日本天皇在8月15日对外公开的《终战诏书》引来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爱好者的谴责。在盟军总部的逼迫下日本天皇再次拟定了投降诏书。

这一次日本人总算承认了自己战败这一事实,并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虽说是无条件投降,但是现在看来还是有条件的。

由于当时日本人大部分都相信“君权神授”,依然将天皇视为“神”,如果废除日本天皇,可能会引起日本民众的不满,不利于战后对日本的统治。美国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保留日本天皇,日本人心中有精神寄托,更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1945年9月2日,东京湾非常热闹,将要在美国海军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进行隆重的受降仪式。

“密苏里”号上的所有水兵都急忙抢占视野良好的位置,想要目睹这一历史时刻。上午9点,乐队奏起了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各国代表纷纷来到了现场,其中包括麦克阿瑟、尼米兹、徐永昌等。随后重光葵、梅津美治郎也走上了甲板,向麦克阿瑟将军敬礼,但是麦克阿瑟并没有回礼。

重光葵的右腿在战争中被炸断,只能依靠拐棍行走。在投降仪式中,重光葵丑态百出,拐棍几次掉落,他都艰难地捡起来。

梅津美治郎同样面色暗淡,想当初他与何应钦签订“何梅协定”这一卖国条约的时候是何等的微风。真是风水轮流转,当年有多威风,如今就有多狼狈。

随后,麦克阿瑟大声的宣读了日军的投降文件,然后庄严的宣布:“现在我命令,日本帝国政府和日本总司令代表,在投降书的指定位置签字。”随后盟军各个代表也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代表徐永昌在商震将军的陪同下代表中国签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这份投降文件于9月3日正式生效。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都是以战败国签署投降书的第二天为胜利纪念日。

就拿欧洲战场为例,德国于1945年5月7日正式向盟军投降,并签署投降书,从此5月8日被定为了“欧洲胜利日”。

5月8日,德国与苏联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所以苏联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为5月9日。

1945年9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社宣布:“我国‘庆祝胜利日’,从9月3日起,全国悬旗庆祝3天,并于9月3日放假一天。”

当时还在重庆的蒋介石下令:“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庆祝的第一日,这一天上午9点,全国需要鸣放警报10分钟,鸣放礼炮101响。”

1946年4月,国民党召开中常会议,会议中决定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爆发了内战,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被逐渐淡化。

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举行了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该法中规定国家纪念日,包括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等,均不放假。

因此,我国就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定了8月15日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胜利日也由9月3日转变为了8月15日。

胜利日重回“9月3日”

由于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当时的国际形势也越来越复杂,美苏争霸已经拉开了序幕。当时中国与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非常仇视新中国政权,对中国采取了全面封锁的政策。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战争,非常贫弱,非常依赖苏联的扶持。

前文也提到,苏联红军在二战后期出兵中国东北,当时消灭了大批东北的日军,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8月下旬,关东军基本已经被苏联红军消灭,9月2日,日军便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所以彰显出苏联在抗日这件事上的贡献,有助于促进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

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曾经向中央政府宣传部提议:“是否将胜利日从8月15日改为9月3日。”

1951年7月24日,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乔木将“修改胜利日日期”一事上报党中央,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应该将胜利日改为9月3日,以此对苏联出兵东北表示感谢。

毛主席对这件事进行了批示:“请胡乔木另拟一电,采用‘九三’纪念。”

8月2日,胡乔木再次草拟了一份电报,并将电报发给了东北局、中央局、各分局、各军区:“统一规定九月三日为全国统一的战胜日本纪念日,除了东北在此日庆祝解放外,全国军民民报纸均应于此日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

1951年8月13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和周恩来的签署,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修正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具体日期的通告。从此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再次回到了九月三日。

日本中国近代史中给中国带来伤害最多的国家,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付出了3000万人伤亡的代价。

中国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在民族仇恨面前,他们放弃党派之争,全国人民都将抗击日寇当成首要目标。

由于当时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在对抗装备精良的日军时,显得非常艰难,但是中国依然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肉体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

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如彭德怀、李宗仁、孙立人、白崇禧,好多英勇的将领面对日本人的炮火,亲自上前线带领士兵冲锋,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等人为国捐躯。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阅兵中,曾经的抗日英雄乘坐花车驶过天安门广场,人民向他们致意崇高的敬意。

他们所创下的丰功伟绩不应该被遗忘。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641741102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日本投降是几年几月几日(日本投降是在几年几月几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日本投降是几年几月几日(日本投降是在几年几月几日).pdf

标签:几年   几日   几月   是在   日本投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