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现在多大了(1997年现在多大了属什么命)

更新时间:2023-03-02 21:00:58 阅读: 评论:0

自从16岁离开故乡出国留学,邓小平全身心投入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他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更是全民敬仰的伟大领袖。

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祖国与人民,却常常忽略家人。邓小平是家里弟兄中的老大,弟弟邓垦说“哥哥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没有回过家啊。”邓垦与哥哥聚少离多,却深受哥哥影响,那么在哥哥的光环之下,邓垦又经历着怎样的人生?结局如何?

图|邓小平与家人在一起

邓氏一家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是位读书人,清末毕业于成都法政学校,回乡后在协兴场教过书,开过茶馆、饭馆,家中有田地,邓绍昌干脆雇佣长工种地。

邓绍昌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因为痛感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横行,他还参加了民间帮会组织,奔走呼号,很关注和热心社会事务。

他在1936年逝世,邓绍昌一生娶过4位妻子,儿女众多。

十几岁时,邓绍昌娶了张氏,不到两年,张氏就去世了,二人未育有子女;后来邓绍昌迎娶淡氏,淡氏为他生育了几个孩子,邓绍昌目光远大,树有望子成龙之心,给孩子们取名为:邓先烈、邓先圣、邓先修、邓先治、邓先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寓意。

邓先圣就是邓小平,而邓先修就是邓垦。

图|邓小平

淡氏病故后,邓绍昌娶了萧氏,萧氏为邓家生下儿子邓先清不久后,就因病逝世。

最后,邓绍昌又娶了夏伯根,夏伯根也是个命运悲苦的女人,丈夫逝世后留下孤儿寡母,之后便与邓绍昌结为父亲。夏伯根生了三个女儿:邓先芙、邓先蓉、邓先群。

解放后夏伯根跟着邓小平卓琳夫妇一起生活,她勤劳朴实,一家人的感情十分要好。

邓家兄弟姐妹众多,而作为弟弟,邓垦的一生深受大哥邓小平的影响。晚辈们说,他最像他的大哥。

图|邓小平

邓小平与胞弟邓垦

1911年邓垦出生时,大哥邓小平已经7岁,几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邓绍昌的家庭教育十分严格,尤其对长子邓小平更加苛求,在北山小学堂四年间,他就因一次生病耽误了几天功课而考了第二名,受到父亲责打。

辛亥革命前后,四川广安建立了革命军,正直的邓绍昌毅然加入革命军,当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领部下加入地方的“武装暴动”,邓绍昌在乡里很有威望,大家也都听他的话。

但邓绍昌也会被当地“乡匪”盯上,他们拉拢邓绍昌,要邓绍昌和他们一块压迫民众,邓绍昌刚正不阿,就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因此受到排挤,连在军队里的职位都保不住,邓绍昌没办法,只好紧急离开广安老家,前往重庆避难。

图|邓绍昌

邓绍昌离开了,妻儿还留在重庆,淡氏一个人照顾着几个孩子们,不仅要生活,孩子们还要在私塾读书,家中的日子很拮据。

淡氏带着邓垦去娘家,淡家是广安县望溪乡的名门望族,家道殷富,淡氏嫁到邓家时,娘家家业就比婆家家业大,如今家中渐无积蓄,生活困难,淡氏就想着回娘家看看,希望父母能帮扶一把。

母子俩在娘家坐了一会儿,临别前,淡氏主动提出带点肉回去,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她想带回去给孩子们吃,结果娘家父母直接给拒绝了。

淡氏牵着邓垦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是他唯一一次去外婆家,之后不管日子有多苦,淡氏都不回娘家求助。

图|邓小平与家人合影

那时邓家和一个姓刘的地主家有些来往,邓绍昌不在家时,家中偶尔有事情帮忙,淡氏也会请刘家帮忙。

春节时,淡氏拿着红纸去刘家,希望他们能帮忙写春联,因为淡氏、邓先烈都不识字,邓垦年纪又小,邓小平也还在念私塾,春联写好后,淡氏、邓先烈相互帮忙贴好春联。

等邓小平回来,发现春联上写的字其实是地主家挖苦他们的话,是不怀好意的,邓小平年纪虽然小,但和母亲一样有骨气,一把就将门上对联扯了下拉,随后自己给家里写了春联,一家人给贴好了。

邓垦晚年回忆此事时很感慨:

“哥哥发现后很生气,立即把春联撕掉,自己去买红纸重新写,那时他还很小啊,10岁上下的人。”

年纪挡不住他的魄力,作为家中长子,小小少年扛起担子,保护着家人。1915年,邓小平考上广安县的高小,这是全县唯一的高小,邓小平在校住宿,每周回一次家。

图|邓小平赴法勤工俭学时留影

1918年,邓小平14岁时从高小毕业,考进广安县中学,但是他在广安县中学念了没多久就离开了。

因为邓绍昌在重庆,听说要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邓绍昌接触过新思想,他知道要让孩子们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所以一听到这个消息,邓绍昌立刻捎话到家里去,让邓小平去重庆,进预备学校读书。

母亲淡氏很不舍,但邓绍昌很坚持这一点,最后在父亲的极力坚持下邓小平终于走出小山村,也走上一条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他离开家乡,先考入重庆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之后又赴法国,边打工,边学习,同期去法国的还有陈毅、聂荣臻、周恩来、蔡和森、陈延年、陈乔年等人,这些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在我国的革命史册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邓小平离开家以后没几年,母亲就去世了。1926年淡氏病故,邓垦几个孩子以儿子们的名义给母亲立了墓碑,上面还很细心刻上了大哥邓小平的名字,只是那时远在异国他乡的邓小平根本不知道立碑的事情。

邓绍昌后来娶的夏伯根是个淳朴善良的妇女,她对邓垦也很好,夏伯根成为邓家的顶梁柱,操持着家里的各种事情,即使生活拮据,夏伯根也极力满足邓垦想读书的愿望,一直供养邓垦读书。

图|彭德怀、朱德、彭雪枫、萧克、邓小平

1931年,邓垦来到上海求学。这一年邓小平早已回到国内,并且投身革命,开辟革命根据地,1931年2月,邓小平根据前委决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

邓垦与大哥邓小平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没有相见了,自当年离开家乡,大哥再也没有回来,而且,他记忆中的大哥还叫“邓希圣”,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为掩护共产党员的身份,邓小平才改了自己的名字。

邓垦唯一知道的是,曾经和邓小平一同前往法国的一位远方亲戚胡伦给邓家捎过口信,说邓小平可能在上海。

父亲邓绍昌交待,希望邓垦在上海能找到哥哥。虽然邓绍昌当时是支持儿子赴法求学,学习新思想新知识的,但离家这么多年,杳无音讯,他心中满腹思念,如今此子也离家,两个儿子纷纷离家,邓绍昌便不愿其他的孩子离开家乡了。

邓垦在上海人生地不熟,还不会说上海话,整个人都充满了迷茫,如今时局混乱,他一直在思索,怎么才能找到大哥?

邓垦很聪明,他注意到报纸上几乎每天都会刊登“寻人启事”,邓垦决定,自己也要登上一则寻人启事,期盼大哥能看见。

图|邓小平与家人

1931年5月1日的《时事新报》上,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寻人启事”:

“邓希贤兄鉴,弟已来沪,希见报速至法租界萨坡赛路辣裴德路口普庆里五十七号一晤,弟先修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是革命环境尤其严峻的一段时期,自从1927年蒋介石背信弃义,公然叛变革命后,国民党特务就开始到处搜寻共产党人的踪迹,大肆抓捕共产党,很多革命在那段时期都壮烈牺牲。

为搜寻共产党人,国民党特务惯用的一个手法就是:冒充共产党人的名义,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等对方找上门来,他们立刻实施抓捕。

国民党特务利用共产党人的爱家之心,用这种可恶的手段实施恶行,确该谴责!但邓垦并不了解这样的情况,他在报纸上刊登的寻人启事也正好被国民党特务注意到了。

国民党特务去邓垦留在报纸上的地址附近,到处询问“有没有四川人在这里读书?”、“其中是不是有个叫邓先修的?”“邓希贤来找他了吗?”

邓垦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多大的危险,内心还在期盼着这种办法能找到哥哥。

有一天,邓垦在他的住处,与几个老乡聊天,突然来了一个人,身穿长衫,戴着礼帽,脚上穿着皮鞋,俨然一幅文化人的模样。他低着头,一进来就问:“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邓先修的?”

这个人究竟是国民党特务?还是他思念已久的大哥?

图|邓小平(左一)

邓垦走上前去,仔细打量着来人的样貌,那个面孔他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已经与大哥这么多年没见,他的气质变了;熟悉的是,大哥的轮廓完全没变。邓垦并没有看清礼帽下藏着的那张脸,可他已经肯定:眼前的人就是大哥!

邓垦表明自己的身份,对方说:“好,好,登了报我们知道了,你快收拾收拾,马上跟我走。”

邓垦依照吩咐,迅速了点东西后,跟他走了。邓小平把他带到一个很隐蔽的地方,这才向邓垦说明自己的情况,他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如今正为了革命奋战,邓小平也牵挂着家里,很着急地询问邓垦家人的情况。

由于时间紧迫,邓小平交待邓垦:“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你赶快回去,立刻搬家,越快越好。不仅你自己要搬,而且你的几个同学都要搬,全部离开这个地方。”

就这样,邓垦与大哥邓小平匆匆见了一面,就不得已分开。

好在有这一面,家人们都知道邓小平很平安,1931年8月,邓小平离开上海,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之后又参加长征,他跟随革命队伍南征北战,有家难归。1936年父亲邓绍昌逝世,邓小平依然无法守在父亲身旁。

图|邓小平、卓琳(左二)、舅父淡以兴(左三)、舅母(右二)、夏伯根(右一)

邓垦受到大哥的影响,同样踏上革命道路,1935年邓垦加入共青团,1937年加入共产党,他去了延安这个革命圣地。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是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他与师长刘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区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

邓垦从不借大哥的光环,他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图书馆干事、延安解放日报社编辑。直到1945年七大召开,邓垦与大哥邓小平阔别14年后,才再次相逢。

建国后邓小平是国家领袖,为人民事业殚精竭虑;邓垦则先后任四川泸州专署专员,重庆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重庆市副市长等职,兄弟俩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

他很少与人道自己与邓小平的关系,只是同样作为人民公仆,他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邓家是个温暖的家庭,氛围和谐,一大家子彼此关心,有时候邓小平顺路,或者出差,会去他家里看看,邓垦很珍惜能与大哥相处的时光。

邓垦的愿望

一直以来,邓垦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与大哥邓小平能一起回一趟邓家老宅,看看过去一起玩耍的地方,找找过去的回忆。

但邓小平日理万机,根本无暇回家。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京逝世。邓垦听到噩耗,悲痛不已,这漫漫一生他与大哥能在一块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他的心愿再也无法实现了。

图|邓小平晚年

临终前,邓小平对自己的后事做出交代;

“第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第二、追悼会在火化后举行;

第三、家中不设灵堂;

第四、捐献眼角膜;

第五、不留骨灰。”

邓小平去世后,妻子卓琳致信组织,说明了邓小平的愿望。考虑到大家想送别邓小平的愿望,解放军总医院为他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送别仪式,这位伟大的领袖用自己最后的生命为人民做出贡献。

关于大哥,邓垦最大的遗憾就是聚少离多的日子太久了,以至于他都没有机会和大哥说很多知心话。如今大哥与世长辞,他也只能在心里思念着大哥。

图|邓小平与胞弟邓垦

邓垦的晚年与大哥邓小平有很多共同点,两位老人都很自律,都喜欢和小孩子们在一起,含饴弄孙。

邓垦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围着家里的院子边跑步锻炼,边收听新闻,锻炼结束后他来到阳台,摆弄中的花花草草。吃过早饭,邓垦坐下来读书、看报、写字,偶尔会看看戏剧、电视剧。

他有三个孩子,合家团圆是他最喜欢的时刻,邓垦喜欢孙子们都围绕在自己身边,那是他无比幸福时刻,邓小平晚年时亦是如此。有时候孩子们不在,邓垦总是在身上揣着全家福、以及孙子照片,想念时,他就拿出来看看,哪怕是看着照片,他都能高兴地开怀大笑。

图|邓垦老人

2017年,106岁的邓垦老人去世了。

邓垦临终前的交待与大哥邓小平的遗愿几乎是一模一样:

“第一,家中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

第二,不安排遗体告别;

第三,在深圳火化后海葬。”

按照遗嘱,邓垦的夫人丁华、以及子女们,带着他的骨灰,乘坐轮船总珠江码头出发,将邓垦的骨灰撒向大海,他的夫人丁华含泪说道:“老邓,你的心愿终于能够实现了!”

在邓榕撰写的书籍《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她如此形容二叔邓垦:

“小时候,我们觉得他最不像他的大哥,因为他个子又高,人又英俊。可现在,当他和父亲在一起时,我们又觉得,他最像他的大哥,只不过一个高点,一个矮点。”

邓小平、邓垦这对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大概会在另一片天地重逢,以弥补那些年缺失的亲情时光,这些都是他们为革命做的贡献!

图|邓小平与家人在一起

除了邓绍昌,邓家的其他兄弟姐妹们也都是自力更生,没有人依靠邓小平的特殊照顾,这是邓家一身正气,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

邓先烈嫁给唐惠民,过着平凡简单的家庭生活。

邓先治(后改名为“邓蜀平”)一直留守广安老家,两个哥哥都走出去,父亲邓绍昌希望儿子留在身边,建国后进入西南革命大学学习,后来在贵州和广西交界处的偏远山区县的一个小镇工作,多年后担任副县长。

邓先珍,10岁是因病去世。

邓先清幼年丧母,身体虚弱,一直在四川做工作。

邓先芙建国后进入西南军政学校学习,毕业后从事机关的机要工作,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

邓先蓉于战争年代劳累过度不幸病倒,英年早逝。

邓先群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在军队工作,1992年起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部长。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邓先群是解放军中少有的几个女少将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620581144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1997年现在多大了(1997年现在多大了属什么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1997年现在多大了(1997年现在多大了属什么命).pdf

标签:多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