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火星是一个死气沉沉的星球,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任何生命,但NASA最新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火星地震频发,在地质学上仍然是一颗“活”的星球。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洞察号”项目首席研究员布鲁斯·班纳特(Bruce Banerdt)在声明中表示,火星的地质活跃程度介于地球和月球之间,性质与地球构造板块边缘和变形区域发生的地震活动非常接近——这也是人类首次确认红色星球存在频繁的地质活动。
2018年11月,“洞察号”探测器在火星赤道附近着陆,开启为期两年的“聆听火星”任务。与之前探索火星的勇气号、机遇号和好奇号等漫游车不同,洞察号是一个固定式着陆器,主要依靠布置在附近的两套科研仪器——地震仪和热流探针完成探测任务。前者可以监听火星深处微小的震动,后者可以钻至地面以下3米深的地方,测量火星内部的温度。
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和《自然通讯》期刊的研究表明,洞察号在登陆火星的前10个月(235个火星日)内,共检测到174次地震事件,其中150次是震级微小的浅层地震,其振动主要在火星地壳内传播,还有24次地震起源于火星地幔各个区域,震级在3-4级之间。当然,火星地震的烈度无法和地球相比——在地球上只有5.5级以上的地震才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到目前为止,洞察号检测到的火星地震事件已经超过450次。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震动都不是由陨石撞击引起的。与地球上的构造板块地震不同,火星没有活跃的板块活动,地震主要由行星内核冷却导致的地壳破裂造成。“洞察号”项目研究员Sue Smrekar表示,火星深处的岩浆正在冷却,使岩浆房收缩,地壳变形,但火星地震的发生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除了确认火星频发外,洞察号还有其他重大发现。比如科学家曾经认为火星在数十亿年前就失去了全球磁场,但磁力仪却检测到霍姆斯特德地区存在奇怪的电磁脉冲信号,其强度比原先的预期值高10倍。此外,洞察号还获取了大量的火星气压和温度等气象数据。
洞察号探索火星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本该深入地下的绰号“鼹鼠”的热流探针因火星土壤摩擦力不足,一直停滞不前。任务团队已经制定多种方案,尝试用机械臂施加压力,使“鼹鼠”能够达到地面以下40厘米的深度,届时它将有望开始自行挖掘。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60382109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nasa检测火星地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nasa检测火星地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