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排名就有着十分狂热的爱好。三国时期刘备的五虎上将,一定要排出12345,曹操的五子良将,也有老大老二之分。甚至,就连草寇出身的梁山好汉们,也从1到108,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十大将
所以,1955年新中国对于开国元勋们进行授衔之时,对于十大将和十大元帅,也有过排名。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总司令朱德,自然是十大元帅之首,而十大将之中,军事才华横溢、战功比之元帅也丝毫不弱的粟裕则当仁不让,排名十大将之首。
而在新中国的第1次授衔之中,不仅仅有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在元帅和大将之下,还有55名上将,175名中将以及798名少将。
既然有如此多的少将、中将和上将,自然,在公布名单时,也会有前后之分。而在55名开国上将之中,名单排名第1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萧克。
萧克在我军革命历史上拥有极高的资历,红军时代,他曾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资历之深比十大元帅中的大多数都丝毫不弱。
萧克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的萧克,依然是我军的高级将领之一。八年抗战时期,八路军有三个师长和三个副师长,一共6个师级干部,萧克正是其中之一。
而众所周知,1955年评衔时,衡量标准并非只有战功一项,对于革命的贡献,以及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职务和资历,也是极为重要因素之一。
再加上萧克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是红二方面军极重要的山头之一。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资历比之许多元帅都丝毫不弱的萧克,似乎都不应该“仅仅”被评为上将。
在这种情况之下,萧克被评为了上将,许多人一方面为萧克上将感到“委屈”,另一方面,也开始广泛流传起“萧克镇上将”的说法。
而且,这种说法传的还有鼻子有眼,颇为逼真,连时间,地点,人物都有。据说,授衔时,战功赫赫的传奇名将许世友知道自己被授予上将军衔时,十分生气,他觉得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自己都能评上大将,所以去找周总理讲理。
许世友
而周总理回复只有几个字:萧克也才是上将。听到这句话,许世友闻立刻闭嘴,无话可说。因为,他的资历虽深,但萧克的资历比他还老得多,萧克是上将,许世友自然也不可能越过他。
也正是因为这个不知真假的故事,让“萧克震上将”的说法流传得更加广泛。这个故事从逻辑上似乎也没有丝毫问题:先后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军军团长、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的萧克,资历确实比许世友深的多。
如果单纯资历上来讲,萧克甚至能够评上元帅,然而,他也“只是”被评为上将军衔。再加上公布的上将名单,萧克在名单的最前列。所以,“萧克镇上将”的说法流传的愈发广泛。
然而,关于萧克上将资历的说法虽然完全正确,萧克上将也确实高风亮节,但是,萧克镇上将的说法,却彻头彻尾是个谣言。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萧克在55名上将中排在第1位,并不是55名上将有过排名。事实上,除了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却有排名之外,萧克所在的上将名单,包括人数更多的中将和少将名单,都是没有排名的。
萧克
萧克之所以能够在上将名单中排在第1位,与资历、战功、职务通通没有关系,只是当时授衔时,按照排名的规则,恰巧位于第一罢了。
55名上将的名单是如何排名的?对于这个问题,当时负责评定军衔的干部们也十分头疼。因为,如果按照十大元帅和十大将那样,根据战功、资历、职务等诸多因素去排,且不说上千名将军排名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更关键的是,许多将军们的职务本身就是平级,而战斗的地方也截然不同,很难进行比较,无论谁排在前面都难以服众。所以,综合考虑之下,大家决定用一个简单且普遍认可的方式:按所在单位排序,从中央到地方。
按照这个规则,在中央工作的将军们自然会排在本级军衔的前面。那么,中央各机关部门又怎么排呢?
开国元勋授衔
大家将不属于军队系统但拥有十分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国防部,排在了第1位。新中国的第一任国防部长是彭德怀元帅,而副部长中被评为上将军衔的一共有两人,分别为萧克和李达。
所以,正是因为当时身在中央、又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萧克就顺理成章地排在了上将名单的第1名,而第2名,则是同样是担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李达。
之后53名上将的排名,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排下去的。也正是因为按照这个规则,许多职位和资历深厚的上将排在了后面,而许多资历稍浅的上将名列前茅。
其次,萧克在红军时代的资历虽深,但其实无法与曾担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元帅、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大将相媲美。
红军时代,萧克确实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一举成为红军三大方面军之一的领导人。然而,成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其实是机缘巧合的结果,而且,萧克实际指挥的兵力并不多。
红军三大方面军长征
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的萧克,经历与林彪其实颇为类似。两个人都是1907年出生,都曾在黄埔军校学习。毕业之后,也都进入国民革命军成为一名连长。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之后,两个人又同时参加了起义。
随起义军南下后并最终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之后,萧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红一方面军中任职。他历任支队长、纵队参谋长、纵队司令员、红12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等职务。
直到1934年7月,萧克才被任命为红六军团军团长。而且,红六军团本身就是一个因第5次反围剿不利情况下,新组建的新军团。
红6军团成立后,不但没有满编,总兵力只有五六千人,而且,相当一部分军队来源还是地方部队。无论是武器装备、人数还是战斗力,比之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林彪的红一军团都相距甚远。
所以,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得出来,萧克在红军红一方面军中的资历虽然深厚,但比之早在1932年就担任红军主力军团长的林彪,还有一定的差距。
萧克
而且,他所担任军团长的红六军团只是一个架子军团,部队始终没有机会满编,最多时,全军团也只有两个师约6000余人兵力。西征之后,因为频繁作战,红六军团更一度缩编为三个团3300余人,实际上只是一个师级的规模。
同时期,无论是红一方面军的几个主力军团,还是位于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5个军,兵力都在2万人左右,远高于萧克的红六军团。
而萧克资历最深的职务——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职务确实高,但是,红二方面军巅峰时期的兵力也只有2万余人,大约只相当于红一方面军一个主力军团或红四方面军一个军。
其规模和实际兵力,在红军三大方面军中都是最少的。而且,红二方面军是由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以及萧克的红六军团整合而来的,比之巅峰时期兵力近10万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差了一个数量级。
八路军时期的萧克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比之林彪、粟裕、徐向前等战功赫赫的元帅大将们,萧克某种程度上算得上高开低走,在革命生涯的中后期缺乏过硬的战功。
且不说红军时代,以时间最长的八年抗战为例,当时,八路军的三个副师长分别为129师副师长徐向前,115师副师长聂荣臻,以及120师副师长萧克。
三个八路军的副师长均独当一面,然而,从实际成果看,徐向前和聂荣臻的功绩高于萧克。1937年11月,聂荣臻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3000人在五台山区创建了我党在敌后的第1个抗日根据地。
仅有3000人的兵力,却用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晋察冀根据地发展成一个拥有1200多万人口、72个县城、10万主力部队的模范根据地。成为八路军在敌后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
毛主席就曾因此赞誉: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可以说,模范根据地晋察冀的开辟,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聂帅的功绩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抗日敌后根据地
而徐向前元帅更不用多说,且不说徐向前元帅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深厚资历。抗战时期,徐向前元帅不仅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还挥兵进入山东,开创性地打开了山东抗日的新局面,并因此奠定了山东根据地的雏形。
到了解放战争,在解放山西的战役之中,徐向前元帅先是以大部分为新组建部队的六万兵力,以少胜多,歼灭阎锡山十万余人,取得晋中战役的胜利。而后,更是在生病的情况下,组织太原战役,一举攻克太原,彻底解放山西。
而同时期担任120师副师长的萧克,在八路军发展最为迅猛的1937~1940年间,并没有十分突出的表现,既没有如聂荣臻、徐向前一般开创我军在敌后的大的根据地,也未曾取得对日作战多么辉煌的胜利。
甚至,被毛主席寄予厚望的平西挺进军,也就是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行动中,也未能如计划那样开辟冀热察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的萧克,虽然在第四野战军之中担任重要职务,且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毕竟已经不是独挡一面的大将,比之徐向前、聂荣臻等老帅,相差还是较为悬殊的。
萧克
所以,综合平定之下,在土地革命时期资历雄厚的萧克被评为上将,显然是十分公允的,不低也不高,既考虑到萧克的资历,也考虑到战功,甚至包括德行等诸多方面。至于萧克镇上将、萧克是第一上将等说法,则完全是无稽之谈。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59662109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军衔等级(关于中国的军衔等级,你了解了多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军衔等级(关于中国的军衔等级,你了解了多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