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标建筑之一,不少介绍香港的旅游照片和新闻片段中出现。无论是在电视电影里,照片里等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去香港旅游必须接触到的钞票了,因为汇丰银行是货币发行银行之一.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汇丰银行总行大厦其实是第四代建筑.
第四代汇丰总行大厦
滙丰总行大厦(英语:HSBC Main Building)位于香港中环,属于香港上海滙丰银行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大厦夹在皇后大道中和德辅道中之间,邻近皇后像广场、渣打银行大厦,亦接近港铁中环站。其注册地址为“皇后大道中1号”;部分人误以为大厦面向皇后像广场铜狮所在德辅道入口是正门,真实正门为面向长江集团中心皇后大道中的入口。
历史汇丰银行由Thomas Sutherland创立,Thomas Sutherland是一名年轻的苏格兰人,在香港为一家大型航运公司工作。他自己从未开过银行账户,但在1864年沿着华南海岸航行时,他读了一篇关于苏格兰银行业的文章,这启发了他。在过去的几年里,香港以及中国和日本港口的本地和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萨瑟兰认识到企业需要更好的本地银行设施。
萨瑟兰决定成立一家在当地拥有和管理的银行,并支持国际贸易。因此,充满活力的苏格兰人创建了招股说明书,并利用他在香港商界的地位和人脉为该合资企业争取支持。截至招股说明书发布时,萨瑟兰拥有香港14家最大公司的支持。创始资本为500万港元,包括20,000股,每股250港元。这些股票卖得很快,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诞生了。
第一代滙丰总行大厦第一代
汇丰银行于1865年3月3日在香港开业,并成为发钞银行开始发钞,至今仍是香港发钞银行之一,一个月后在上海开业。它的第一个办公室位于香港中央区中心维多利亚市皇后大道1号的沃德利大厦。
1866年初,香港11家外国银行中有6家因银行挤兑而倒闭,担心的客户急于从账户中取款。汇丰银行幸存了下来,并赢得了韧性声誉。香港华人开始称汇丰银行为“Wayfoong”,意思是“大量汇款”或“财富焦点”。 同年,香港上海滙丰银行决定购入该地皮。第一代滙丰总行一直运作到1882年,然后预备第二代的重建。
第二代滙丰总行大厦第二代
国际贸易一直是汇丰银行业务的核心,到1875 年,滙豐已立足於橫跨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的七個國家/地區。銀行為中國茶葉和絲綢、印度棉花和黃麻、菲律賓砂糖以及越南稻米和絲綢的出口提供融資。为应对需要,第二代总行大厦于1886年落成,大楼前后部分的设计迥然不同,似由两幢风格不同的建筑物组成:面向皇后大道的一面以柱廊及八角形的圆拱屋顶为主,属维多利亚式设计;面向德辅道的一边则采用一系列拱形走廊为主。
第三代滙丰总行大厦第三代
第三代
1923年,汇丰在上海著名的海滨地区外滩开设了新办事处。其中包括威尼斯马赛克圆顶和汇丰银行的第一对著名狮子,这些狮子以这个时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字命名为Stephen和Stitt。上海分公司为当地茶叶和丝绸出口商提供资金,并为中国贸易商提供外汇服务和资金。
1929滙丰第一家“过海”开设的分行在尖沙咀的半岛酒店,成为香港第二家办事处。
1933年起,第二代大厦再进行重建,并使用了部分旧香港大会堂的原址,第三代大厦于1935年10月10日启用,在皇后大道中 1 号的总行入伙,成为当时香港最高,并且首幢设有冷气的建筑物。设计属芝加哥学派,并采用装饰艺术风格,设有高速升降机,大堂以欧洲大理石装潢,圆穹天花上马赛克拼图描述东西方工业与贸易往来。大厦楼高70米,共13层,而大厦的九楼是总司理的寓所,当时是远东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因位于港岛入口,据说按照风水先生意见,将电梯安放在大楼之内,并在楼顶放有一对石狮子头。据信按照总司理(A. G. Stephen)建议,仿上海汇丰银行大楼,也在门口首次摆放了两尊铜狮子。巴马丹拿建筑事务(Palmer & Turner)设计,五华人李浩如(连生建材公司)和魏标记(标记建筑公司)共同承建。魏标记造两首石狮头设于顶部外墙,张口聚气,俯瞰维多利亚港。
1941年,香港日占时期,大楼曾经被用作政府总部。 同年12月日本军队推进,包括香港的推进后,汇丰银行被迫关闭了其在亚洲的大部分网络。其员工经常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帮助客户获得现金或向国外汇款。许多英国工作人员被抓获并作为战俘关押,或被关押在平民营地。该银行于1941年12月16日将总部迁往伦敦。
当时的滙丰主管 Sir Vandeleur Grayburn 被日军俘虏,据报他曾协助于赤柱军营的员工偷运金钱以购买粮食及医疗物资,最后于 1943 年 8 月在狱中因病逝世。
二次大战日军投降后香港光复,滙丰于 1946 年将总部迁回香港,并为香港战后的制造业发展,向商家提供借款服务,香港因而处处出现棉厂纱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而于二次大战期间,滙丰曾被迫签署未发行的钞票;滙丰银行高级职员在日军威迫下签署的钞票,被称为“逼签钞票”。英国政府在逼签钞票推出市面后不久,宣布不承认其为香港的法定货币。
战后百废待兴,要解决逼签钞票的问题和尽快恢复港元的信誉;英国政府和滙丰银行最终决定承认逼签钞票的价值,逐渐收回及销毁,以维持货币在香港以至其他华南地区的信心和地位。双方协议滙丰先填补100万英镑,相等于1,600万港元,余额再在外汇基金收益垫支填补。这个解决逼签钞票的行动奠定了港元在货币发行和金融管理上的地区领导地位,也令滙丰银行变成港元的代名词。
1950 年代,滙丰开始在全球进行收购其他银行的行动,包括 1965 年收购恒生银行,因此大家现在看到滙丰银行和恒生银行使用公用的提款机网络。
第四代滙丰总行大厦(至今)第四代至今
第四代至今
随着战后经济发展,不敷应用,于1981年7月拆卸,1983年1月重建开始。1985年5月20日由英国著名建筑师Norman Foster 设计的新滙丰总行大楼落成全面落成。11月入伙,时任港督尤德爵士于1986年4月7日主持开幕礼。
由于施工期间经历香港前途问题,地产市道低迷,汇丰总行的工程却异常超支(1983年曾有报道指建造费达100亿港币),因此汇丰曾打算把40%的楼面出租,可是当时汇丰唯恐分散办公会影响到进一步发展,才决定完全自用,而在施工期间,总行则暂迁往怡安华人行,并购入海富中心若干楼面及附近商厦作临时办公室,直至总行分阶段启用,才分批卖掉相关物业。这座第四代的总行大厦耗资52亿港元重建,是当时全球最昂贵的建筑物及首幢耗资10亿美元的大楼.
1991年,滙丰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后,初期仍然以该总行大厦作为滙丰集团总管理处,直到1993年,滙丰控股将集团总管理处迁往英国伦敦为止。
第四代香港滙丰总行大厦是由著名建筑师霍朗明(Norman Foster)设计,由构思到落成需时7年时间。整座建筑物高180米,共有46层楼面及4层地库,使用了30,000公吨钢及4,500公吨铝建成,同时整项工程以避免影响港铁港岛线(第二期)为原则。
第四代兴建中
大厦建造时广泛采用预制组件,是继60年代福来邨及牛头角下邨后,全港第三个广泛采用此技术兴建的高层楼宇项目,比大埔太和邨还要早四年。结构用钢件在英国制造,玻璃、铝制外壳以及地板在美国制造,服务设施组件在日本制造。
整个设计的特色在于内部并无任何支撑结构,可自由拆卸。所有支撑结构均设于建筑物外部,使楼面实用空间更大。而且玻璃幕墙的设计,能够善用天然光;地下大堂门向着正南正北,冬夏都能保持大堂凉爽,节省不少冷气费。加上其设计灵活,可按实际需要轻易进行扩建工程而不影响原有楼层。楼内还有一部文件运输带,可每天自由传送数吨重的文件。
建筑重点是“衣架计划”的设计方案。整个地上建筑用四个构架支撑,每个构架包含两根桅杆,分别在五个楼层支撑悬吊式桁架。桁架所形成的双高度空间,成为每一群楼层的焦点,同时还包含了流通和社交的空间。每根桅杆是由四根钢管组合而成,在每层楼使用矩形托梁相互连接。这种布局使桅杆达到最大承载力,同时把桅杆的平面面积降到最小。
既然从大楼的外侧可以看见构架,设计团队自然想干脆把基本结构暴露出来。不过基于耐久性和抵抗力的需要,还是必须加上一层保护,因此自然得做某种形式的覆面。
2014年9月起,为庆祝滙丰成立150周年,大厦地下广场围封进行翻新。工程在2015年1月29日完成,地板上加设中环1910年历史街道图,亦设有展览展示香港的发展及滙丰的重要历史时刻。原设在第三代滙丰总行大厦上的两个花岗岩狮子头装饰亦重见天日,放置面向皇后大道中的HSBC
狮子的故事汇丰银行也叫“狮子银行”,源起门口的一对狮子而来.放置在香港滙丰银行总行门前的两头雄性铜狮子,原来是仿照上海滙丰银行大楼门前的两只铜狮子铸造的装饰。这对铜狮在抗日战争时曾被掠走送到大坂,差点被熔炼作军事材料。战后1946年取回及被运返香港,交回滙丰银行。上世纪80年代,滙丰银行重建,铜狮曾经暂移皇后像广场,直至1985年,新建的滙丰总行落成后再重返原址。2020年10月下旬,两头铜狮在经历2020年初的损坏后完成首阶段修复,并重新对外展示。
这两头滙丰铜狮 HSBC Lions 放置在总部门前,加强了“铜狮不仅守护滙丰,亦守护这座城市”的品牌形象。滙丰铜狮还出现在其发行的港元钞票上,也是银行信用卡、提款卡上设计内容。
两头雄狮,张嘴吼叫的是“史提芬”(Stephen),此名得自1920年-1924年的香港总行总司理史提芬(Alexander G. Stephen),而铸造铜狮也来自他的倡议。另一头铜狮称为“施迪”(Stitt),是当时以1921年上海司理施迪(Gordon H. Stitt)的名字命名。
“施迪”(Stitt)
“史提芬”(Stephen)
第三代香港滙丰总行大厦于1935年落成时,滙丰仿照上海滙丰银行大楼门前也摆放两尊铜狮,与上海的表亲一样,香港的狮子也是由韦斯达(William Wagstaff)设计,并由周燕翔(Chou Yin Hsiang)以铜铸造,更与上海的铜狮一样命名为史提芬和施迪。在1942年日军攻占香港后因物资紧张,日军曾试图将港沪两地的铜狮运至日本回炉取铜。香港的两尊铜狮于是连同维多利亚女王铜像及香港上海滙丰银行大班昃臣爵士(Sir Thomas Jackson)的铜像一起被运至日本,准备熔为军火材料。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一名美国海军水手跑进香港滙丰大堂,告诉工作人员原来幸免于难,并说他曾在日本大坂川崎船坞见到它们的踪影。同年10月,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铜狮终于回到香港,但身上留有弹痕。当第三代总行于1981年7月拆卸重建时,两只铜狮被安排摆放在对面的皇后像广场,直至1984年滙丰高层找来堪舆学家蔡伯励商讨安置两只铜狮的安排,终于选定1985年6月8日清晨迁回第四代总行。
原件“史提芬”在上海外滩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内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中展览。另外一只“施迪”则存放在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在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3月24日期间,上海把“施迪”借予香港历史博物馆来举行专题展览“从钱庄到现代银行:沪港银行业发展”。
在2019年反修例风波中,滙丰被指打压反修例示威者,在2020年香港元旦大游行中铜狮子被人破坏,包括喷上红漆,贴上符号和标语,以至放火焚烧。事后用木板围封狮身,经过逾9个月的维修,到10月22日重新对外展示。滙丰举行简单揭幕仪式,由滙丰银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冬胜,以及香港区行政总裁施颖茵主持。御用风水师龙师傅也为铜狮子进行祈福仪式。滙丰表示会继续聘请专家,为铜狮子进行全面修复。
狮子复制品和铸件以下是现存各地汇丰银行铜狮的青铜复制品和铸件:
香港第二代(1935年):仿照于第一代原品仿制,每只重2250磅;置放在香港滙丰总行大厦门前
第五代(2015年):为庆祝滙丰成立150周年,滙丰仿照香港总行的一对复制,并安放在位于西九龙大角咀的后勤总部滙丰中心地下大堂。
英国第三代(2001年):仿照于第二代香港铜狮制作,在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 London)的滙丰集团新总部大厦门前。
第六代(2018年):滙丰再仿照香港滙丰总行的一对复制,并安放在位于伯明翰的英国滙丰银行总部大楼外。
中国第一代(1923年):现存放在上海市银行博物馆。仿制品(1997年):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1997年获得前上海滙丰银行大楼的使用权后,照第一代原样铸造了两尊新铜狮置放在原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曾希望将原品从上海博物馆移回银行大门前,后经协商,由银行方面出资重新铸造,在仿铸造过程中,出于对历史的尊敬,原日军破坏的锯痕也一并保留呈现。
第四代(2009年):选用香港滙丰总行大厦外的一对作蓝本,这对铜狮现在按照传统安放在滙丰中国总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滙丰银行大楼外。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57979108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香港汇丰银行总部(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地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香港汇丰银行总部(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地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