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扉页引用了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中的一句拉丁文,翻译成中文是:“如果不能上震天庭,那么我将下撼地狱。”
弗洛伊德借用这句拉丁文意在表明潜意识的力量。
如果潜意识不被看见,就会在暗处爆发毁灭性的力量。
而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潜意识的反映。我们在做梦时常常会感觉梦里的场景似曾相识,或者感觉梦太过真实,就像真实发生过一样的,这样的情况心理学上是怎么解释的呢?
梦使用的素材是来自于现实生活远古时期的人认为,梦是一种超自然现象,和神鬼启示人类有关,有着“众占非一,而梦为大”的“占梦”说法。
他们将梦分为有启示意义的梦和无意义的梦,并且认为只有神职人员才能解梦。
现代科学对于人在睡眠时的大脑活动作了检测,发现了活跃的脑电波,并且将睡眠分为了四个阶段,而梦正是大脑在睡眠状态大脑活跃的结果。
根据这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梦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梦有其特定的意义。
弗洛伊德对于梦境的理解是这样的,他将个体心理模型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遵循理想自我原则,也就是道德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和超我会压抑本我,而在梦境中表现自我和超我被本我压制,弗洛伊德的超我说法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梦境的特征。
人们在做梦的时候自我意识水平比较低。
比如,在梦境里别人追赶你,你会本能地逃跑,即使你的大脑编织一个荒谬的被追赶的理由,你也会相信。
相反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够分辨荒谬的理由,也不会任由自己被恐惧支配。
我们在生活中看的书、看见的人、经历的事情,不是被我们彻底遗忘了,因为在合适的刺激和引导下,我们就会想起这些事情。因此这些东西都被储存在了潜意识里这个说法也是合理的。
潜意识储存了我们经历的所有事情和见过的所有人,在潜意识编织梦境的时候,它就会使用这些素材。
但是梦境是潜意识加工的产物,比如说有些梦中出现了你在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人脸,这是潜意识从你认识的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不同的人身上组合出来的产物。
之所以说梦境是你经历过的,第一个原因是梦境完全取材于你的现实生活,只不过是再加工的产物。
梦是愿望的实现梦是愿望的实现是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的观点,梦的材料来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近期印象和没有关联的印象,第二类是孩童时期的经验,第三类是生理层面的刺激。
在第一类中,比如一个经常玩绝地求生的人,在白天玩过之后,晚上梦见了绝地求生,但是梦里的绝地求生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这些没有关联的现实生活场景和白天的近期印象在潜意识的编织下组成了一个共同的梦。
在第二类中,儿童对于童年的记忆往往容易遗忘,所以在梦境中出现了陌生场景有可能是童年记忆的产物。当然,也有可能是潜意识对生活中不同场景的特征组合出的陌生场景。
无论如何,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过的场景的。
在第三类中,生理刺激分为外物引起的感官刺激和身体内部器官的状态引发的刺激,比如说口渴的人梦见喝水。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都是愿望的实现,美梦很好解释,那么噩梦这种现象应该怎么解释呢?
梦见妻子出轨、家人逝世这样的场景到底是为什么?
这显然不是希望妻子出轨或者家人逝世,而是自己疏于和妻子、家人建立关系,反映了自己想要投入家庭的更多精力的心愿。
梦见被追杀,这是现实生活中未处理好的焦虑,反映了个人想要克服焦虑的心态。
像被追杀这样的梦是反映了个人在现实中的焦虑一样,之所以说梦在现实中你都“经历”过,是因为梦里形象的场景是为了表达现实生活中个人抽象的情绪。
梦里经历的恐惧、焦虑,是现实生活中经历的恐惧和焦虑。
海马效应海马效应指的是既视感,指的是过去没有经历过的画面和事情,在当下遇到这样的画面和事情的时候,突然感觉似曾相识,仿佛曾经经历过。
既视感这个术语是19世纪的时候心理学家埃米尔.波拉克提出的。
物理学家解释既视感产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们认为大脑传递信息的速度比光速快,而光速是时间单位,因此时间发生了扭曲。
但是这样的观点难以证实,毕竟大脑传递信息的速度难以测量,也难以解释为什么既视感不是普遍现象,而是特定现象。
另外一些物理学家采用了平行宇宙的理论,认为平行宇宙的短暂错乱导致了既视感的发生,这是一个很美的理论,但是是否真实也难以证明。
用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的论述很好解释这一点,我们的潜意识不论信息来源的好坏,都会储备到潜意识里。
而我们的意识就像门卫,会严格筛选进入我们意识领域的信息。
潜意识不强调信息的来源,就算是我们看的电影、曾经做过的梦这样的非现实生活信息的来源也会储存在潜意识里。
当我们在经历这些场景时,这些场景只要符合我们记忆的部分特征,我们的大脑就会误判是曾经经历过的。
大脑会自动想象画面、补全画面,房间里的黑猩猩这个案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大脑颞叶是负责处理人体记忆的器官,我们在外部接收的信息会传送到颞叶进行与记忆的对比,如果相似,就会被判断为曾经经历过的,也就是说颞叶功能受损的人特别容易产生既视感现象。
而颞叶功能因为本身外部信息和内部记忆的相似性,在颞叶功能正常的人群也可能发生既视感现象。
既视感现实是大脑的误判,梦境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57517113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似曾相识的感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似曾相识的感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