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日而食的寓意是(古代成语并日而食的寓意是)

更新时间:2023-03-02 18:57:16 阅读: 评论:0

婚姻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各个国家、民族的婚姻习俗也由此千差万别。具体到中国古代婚俗,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喝交杯酒”。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甚至尝试过喝交杯酒,但是,恐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交杯酒到底从何而来?在不同时代又有何不同?中国古人又为何执着于“交杯酒”,将其视作婚姻中的重要环节?

合卺:不“交杯”的上古“交杯酒”

现代大众熟知的交杯酒起源于先秦时期,但在一开始,饮用交杯酒并不交杯,具体名称也不相同,当时的交杯酒被称作“合卺”。

1.西周-隋:合卺不交杯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礼记·昏义》中记载,先秦时期:“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

夫妻两个进入婚房或婚礼场所后,首先做的是“共牢而食”,此处的“牢”特指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如太牢(牛、羊、豕三牲)、少牢(羊、豕)等。然后,新婚夫妇“合卺而酳(yin,第四声)”。

唐代孔颖达为《礼记》作注,写了《礼记正义》一书,其中就对新婚夫妇的合卺礼作了注释。他说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 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酳,故云合卺而酳”。

简单来说,就是新婚夫妇共用一个瓜瓢的两半,以此饮酒漱口,表示自此之后夫妻同心,相亲相爱。正如《礼记》所言,“合卺”的最终目的是“同尊卑,以亲之也”。

《仪礼·士昏礼》又记载,周代有“四爵合卺”之说。也就是说,四只爵再加上一个瓠瓜剖成的两只卺,一共六只酒器供新婚夫妇使用。

结合《仪礼》记载的“三酳”之礼记载,不难还原上古的合卺礼的主要流程,就是使用两只卺和四只爵分别漱口或饮酒三次,第三次用的便是卺,代表仪式的最终完成。

读了这些材料,我们不禁还想追问?到底什么是“卺”,卺就是瓜瓢吗?

幸运的是,现代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从现代考古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来看,不少墓葬出土了一种“双连杯”,如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凤形龙纹双连杯、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的朱雀衔环双连杯等。

这种双连杯是底座相连的一种饮酒杯,明代胡应麟《甲乙剩言》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

根据考古学者的考证,这种双连杯就是《礼记》中说的“卺”。也就是说,从材质上说,卺不仅仅是瓜瓢,它也可以是陶器、玉器等等。最为关键的是,卺的底部相连,将两个独立的酒器合而为一。

如此一来,我们便能直观地想象西周时期合卺礼的具体实行方式,即夫妻双方并肩站立,同时举杯饮用,否则酒就会洒出,这表达了一种双方平等和同甘共苦的思想。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是何种材质的“卺”,都没有“交杯”的说法,因为两个杯子是底部相连的,自然就用不着交杯。

2.唐-五代:从合卺到交杯

从现有材料看,直至隋代,文献所见合卺的记载都看不到有“交杯”环节的记载,都是使用分开两半的瓜瓢或双连杯。

如《魏书》记载:“又夫妇之始,王化所先,共食合瓢,足以成礼”。《魏书》编纂于北齐(550年-577年),由此可见,直到此时,时人眼中的合卺还是使用底座相连的酒杯饮酒,分别使用两只独立的酒杯交互饮酒的习俗尚未出现。

那么,交杯酒到底是何时登场的呢?

目前所见最早记载“交杯酒”的文献是唐代《宋之问集》中的一句诗(《寿阳王花烛图》):“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

这一句诗描写的是洞房花烛夜时的场景,在暧昧的烛光下,劝新人珍惜春宵,用“合欢杯”行合卺礼。

由此可见,此时的唐人已经出现用酒杯、交杯酒改进周代合卺礼的做法。

酒瓶装新酒:交杯酒成为合卺主要形式

如果说,在唐代,交杯酒还只是某些人或某一地区的婚俗,那么到了宋代,交杯酒进一步流行,在南宋时期最终改变了传统的合卺的形式。尽管,合卺作为专有名词保留了下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不再指上古合卺礼,而是指唐代兴起的交杯礼了。

1.宋代:交杯酒成为主流

现代的“交杯”一词最早便出现在宋代的笔记之中。如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彩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

从这一记载来看,上古的合卺婚仪虽然得到了传承,但其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南宋时期正式出现了“交杯”这一仪式名称。

此时的交杯已经使用两个酒杯,酒杯底座没有相连,与上文说到的“双连杯”形制完全不同。酒杯的杯足或盏底,须用彩丝连接,有些彩丝还“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梦梁录》)。

至于饮酒的方法,更是与上古的合卺完全不同。此时饮交杯酒的方法是新婚夫妇交互传杯共饮。

南宋初期成书的《东京梦华录》中,也有交杯酒的记载,相关记载与《梦梁录》一致:“……然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 谓之交杯酒”。

相关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学者王得臣在《尘史·风俗》中的记述:“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采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

由此可见,交杯酒仪式在唐末五代以降已经颇为流行,并且,在北宋时期,相关仪式已经发展到颇为一致的地步。

不仅如此,这种旧俗新义的演变在宋代还逐渐得到了皇帝、士人和普通百姓的认可。

在北宋中叶,司马光编纂士人日常行用仪式著作《司马氏书仪》之时,对合卺的描述依旧承袭了《礼仪》、《仪礼》的记载。可见,尽管此时出现了不少用交杯取代古合卺的实际行为,但在士人心中尚未完全替代古礼。

时至南宋,交杯取代古合卺才在官方层面得到了承认。政和元年(1111)3月1日,宋徽宗为《政和五礼新仪》撰写序文时,使用常用酒器替代了古婚仪合卺所用的“四爵两卺”。

如此一来,在官方层面,这标志着合卺已经名正言顺地成为了“交杯”。此后,交杯酒进一步流行,在各类南宋笔记小说、诗词中反复出现。

2.交杯之变与女性桎梏:从合卺到交杯所见婚俗内涵变迁

上古到隋唐时期是合卺礼仪的盛行期,此时的婚礼多用各式各样的双连杯。宋代以降,交杯酒形式的出现影响了双连杯的使用,双连杯随之逐步退出日常婚仪式。

有趣的是,正是以宋代为分水岭,中国女性在婚姻乃至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出现了巨大变化。

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从合卺到交杯酒的变化,究竟象征着怎样的婚俗观念?人们在宋代以降,又为何执着于使用交杯酒,而抛弃了合卺形式呢?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宋代以前盛行门第婚姻,讲究夫妻双方的家族势力互帮互助。

曹魏明帝郭皇后就曾说道:“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三国志》)。《新唐书》中记载唐代“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 而上(尚)阀阅”。由此可见,此时的婚姻大抵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基于这个前提, 再来看合卺的流行,便不难发现,合卺与交杯最大的差异便在于酒杯是否在底部相连。

酒杯在底部相连又意味着什么呢?

众所周知,在门第婚姻时代,如若妻子出身大族,那么妻子的地位便固若金汤。双连杯便昭示着妻子在婚姻中与丈夫的平等地位。正如《礼记》所言,夫妻二人“同尊卑”。

这种平等地位在唐代法律中尤为突出,《唐律疏议》中明确记载了保护妇女地位和女方权益的条文,代表夫妻“合体同尊卑”的双连杯也在这一时期颇为流行。

在宋代理学逐步发达之后,这种同尊卑的概念显然不再被接受,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显著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夫为妻纲的理念。

如此一来,夫妻地位的转变间接地使得双连杯、古合卺礼这种表面上具有平等意义的器物、仪式退出实用场合,交杯酒在婚礼上占据了主要地位。

时至明清,对女性的桎梏进一步加强,女性彻底依附于男性,古合卺礼也彻底被世人淡忘。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等小说中都不再追溯古合卺的渊源,直接描述新婚夫妻“行合卺礼,饮交杯酒”。

总结

上古时期的“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象征着夫妻双方的平等共尊,这与上古时期刚刚走出氏族社会,女性社会地位较高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

直至隋唐,这种古合卺的主要流程并无多大变化。但是,在宋代以降,随着理学的逐步发达,夫妻同尊的思想被抛弃,女性日益依附于男性,强调夫妻交杯,缔结姻缘的交杯酒礼取代了古合卺礼,淡化了婚姻中“夫妻同尊”的理念。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54636107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并日而食的寓意是(古代成语并日而食的寓意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并日而食的寓意是(古代成语并日而食的寓意是).pdf

标签:并日而食   寓意   成语   古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