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节事小饿死事大(失节事小饿死事大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02 18:26:32 阅读: 评论:0

有人说: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在《坛经》,五祖弘忍大师也讲,即: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由此可见,生死确实是人生的第一等大事。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认知也渐渐开始有了变化,如宋代的《程氏遗书》就曾提出一个比“生死”更大的事情,那就是“失节”,即: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意思是说,“失节”这个事要比生死要大得多。

为什么?

我们先看原文,即:

“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以上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说法的由来,大意是说男性娶寡妇,女性丧夫再嫁,都是一种比“生死”更大的失节。

当然,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程氏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不只是针对女性,也强调男性应当守节,否则,其严重性就要比“生死”还要大。

那么,“失节”为什么比“生死”还要大呢?

其实关于“生死”,古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另一种是死后一了百了。

因此,人的生命固然仅有一次,但是,生死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事。

道家的庄子,甚至把“生死”当成生命当中必然需要经历的两个节点,跟睡觉醒来一样平常,没有大不了的。

而“失节”则不一样,所谓“失节”,所强调的是人不能因为苟活于世而有损于人格、气节。

而不完整的人格与气节,当然要比“生死”之事要大得多。

由此可见,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一套在古代根本行不通。

当年文天祥赴死,也曾大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强调的也正是“失去人格与气节”要比“生死”残酷得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人的伦理观其实非常残酷,甚至残酷到“饿死”都是小事的程度。

当然,程氏提出“饿死事小,生死事大”这一说法,不过是针对自己家族之内,本质上就是自己的人生经验的总结,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是,这一说法,后来被宋代另一名理学家朱熹单独抽出来解读,并在明清之后,得以发扬光大,一个最为残酷的伦理观就此形成。

为什么说最为残酷呢?

因为“饿死事小,生死事大”,在朱熹解读之后,已经演变成是主要针对女性了,即对于女人来说,只要不“失节”,就算是饿死,也可以立贞节牌坊,这时程氏所提出的这一家训,事实上已经演变成某些人禁锢女性思想的工具了。

当然,这种演变本身,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否则,单凭一两个人或一个理论推动,根本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换句话说,古人伦理之残酷,其实并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整个权力关系和结构转换的产物,程氏的理论以及朱熹的解读,不过是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导致古人伦理观念之残酷,其实并不是某个人的能力可以办到,而是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的“权力”与人群的推动下,最终才演变成人人都要遵守的“真理”。

而这其也是人性之中有恶或者黑暗一面的明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华严经》《王阳明全集》《程氏遗书》《朱子大全》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52792107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失节事小饿死事大(失节事小饿死事大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失节事小饿死事大(失节事小饿死事大什么意思).pdf

标签: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