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计 欲擒故纵
题解
欲擒故纵。欲:想、希望。擒:捉拿。故:故意。纵:放开、放松。为了要捉拿它,暂且先放开它,使它不加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暂且放松一步。军事上指要想使敌军失去战斗力,彻底瓦解,必须示以一线生路,让其抱有不战而求逃生的念头,这样会造成更有利于我方的战机。
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注释
反兵:回师反扑。走:逃走。势:气势。累:消耗。消:瓦解。兵:兵器。血刃:血染刀刃,即作战。需,有孚。光:语出《易·需》。需卦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
译文
逼得敌军太紧,对方就会回师反扑。如果让敌军逃跑,就可以削减其气势。追击敌人,只需紧随其后而不要过于靠近它,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待其斗志散漫时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这与《周易》需卦卦辞中“虽然刚健,但前面有险阻,不可贸然前进,应当等待,只要有信心,最后前途一片光明,可以亨通”的道理是一致的。
按语
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迫之而已。武侯之七擒七纵,即纵而蹑之;故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若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注释
穷寇勿追: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原为“穷寇勿迫”。穷,穷途,无路可走。穷寇,指陷于困境、绝境的敌人。勿迫,不可逼得太紧。盖:发语词。随:跟随。武侯: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蜀后主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挂武乡侯、领益州牧。蹑:跟随、追踪。展转:同“辗转”,反复。展转推进:迂回曲折地向前推进。不毛:不生长草木,指荒凉贫瘠或未开辟的地方。拓地:开辟、拓宽新地域。论战:从战争角度看。
译文
这里所说的“纵”,并不是说要将敌人放掉,而是说的要跟随他,只是稍许放松一些罢了。《孙子兵法》所讲的“穷寇勿追”,也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勿追”,并非说不必追赶了,只是说不要把敌人逼迫得太紧。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就是采取放了他而又跟踪他的办法。正因此,才需要迂回曲折地向前推进,一直跟踪孟获,进军到五谷不生的荒僻地方。诸葛亮的“七纵”孟获,本意在开辟和拓展蜀汉的地盘,因此需要借助蛮王孟获来收服南方各少数民族,严格地讲,并不属于兵法的范围。如果从战争角度讲,既然已经把敌人逮住了,就不能轻易放了他。
传世典故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公元225年(蜀后主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反蜀,建宁郡太守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郡太守高定相继投降,声势甚大。蜀丞相诸葛亮起兵五十万南征。在智破三郡叛军之后,大军继续向泸水(川滇边境)挺进。适逢马谡奉后主之命前来劳军。诸葛亮久闻马谡才智超群,便虚心问计。马谡说: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会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诸葛亮很赞同马谡的见地,更坚定了心服蛮王的决心。第一次两军对阵,孟获战败,为蜀将魏延活捉。诸葛亮问他是否心服?孟获说:“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你放我回去,整军再战,若再被擒,我便肯服。”诸葛亮当即下令放了他,并给他衣服、鞍马、酒食,派人送他上路。孟获回去不久就纠集残部围攻蜀军,却再次被生擒。如此这般被生擒六次又被放了六次。但孟获一直不肯投降,直到第六次被俘时对诸葛亮说:“这次是我等自来送死,不是你们的本领。如第七次被擒,则倾心归服,誓不再反。”孟获回去后,采纳族人的建议,从乌戈国请来三万刀箭不入、渡水不沉的藤甲兵,屯于桃花渡口。诸葛亮设疑兵,一步一步地将藤甲兵诱入预伏干柴、火药、地雷的盘蛇谷,堵住前后谷口,纵烈火将乌戈国的三万藤甲兵烧了,结果第七次生擒孟获。诸葛亮令人设酒食招待孟获夫妇及其宗室,叫孟获回去再招人马来决战。这一次,孟获却不走了,并说:“七擒七纵,自古未有。我等虽然是化外之人,也懂得礼义,难道就如此没有羞耻么?”于是领各部蛮民诚心归顺。诸葛亮七擒七纵,“纵”的是孟获其人,而最终“擒”得的是蛮王及蛮方百姓的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此蜀国有了一个巩固的南方,诸葛亮可全心致力于伐魏了。
用计锦囊
此计的最早表达是在《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辨证思想。后世对此多有发挥。 《鬼谷子》指出:“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太平天国·文书》说:“欲擒先纵,欲急姑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欲擒故纵,亦写作“欲擒姑纵”,意思是为了捉住敌人,事先要放纵敌人。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他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含义
运用此计要铭记以下三点:
一、跑累了再抓。在敌人觉得有一线生的希望时,它就会拼命地逃走。在惊慌恐惧中拼命逃跑,既是体力上的消耗,也是精神上的消耗,这时他也就丧失了反抗能力,我们便可手到擒来。如果不是在他跑累的时候擒拿他,因为他仍有反抗的能力,很可能会挣个鱼死网破。
二、吹大了再扎。要想把皮球扎破,放掉里面的气,可以先向球里吹气,待球鼓大,把皮撑薄时,再来扎它,就更容易了。由于球皮变薄,有时还会自己破裂,不须别人费力。对待敌人也是这样,有时我们故意退让,骄纵敌人,使其自我膨胀,士气松懈,丧失警惕,我们便可轻而易举地将其攻破。
三、放长线钓大鱼。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是大鱼都在水深浪急之处,要舍得投以长线、大饵才行,浅处只有小鱼小虾。对待敌人也是这样,我们可以放纵他,使其积累更多的错误,我们处理它就更加容易了。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对策
对欲擒故纵之计应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一、及时脱离险境。我们一旦发现自己已经处于被动地位,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时,就应及时脱离险境,主动撤退,远离是非之地。如果我们继续恋战,敌人密密层层地包围上来,那时我们想走就困难了。
二、时刻保持警惕。如发现敌人是要消磨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放松警惕,那我们一定要识破敌人的阴谋,伺机突然袭击,打它个措手不及。所以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旺盛的斗志,不因敌人的暂时放松而麻痹大意,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
三、尽快重整旗鼓。受到挫折不能灰心丧气,消极逃遁,因这还不是最终的胜负。要反过来利用敌人放纵我们的机会,尽快地重整旗鼓,恢复和壮大自己的力量,或选择有利的地势来对抗敌人。
用计范例
晏子欲擒故纵博上位
春秋时齐景公派晏子去治理东阿。三年后,有人向景公说晏子的坏话,景公十分不悦,于是召晏子入朝,欲罢其官。晏子恳切地说:“臣已知错,请让臣再治理东阿三年,到那时若无人说我的好话再罢我的官也不迟。”景公答应了晏子的请求,又派他去治理东阿。三年又过去了,人们果然说了晏子不少好话。这下景公很高兴,又召晏子入朝,要重重赏他,但被晏子拒绝了。景公问其故,晏子回答说:“前三年我到东阿,让人修筑道路,出钱出力者责怪我;我力主节俭勤劳,惩治作奸犯科的人,懒汉刁民怨恨我;权贵横行乡里,仗势欺人,我不宽恕,他们就忌恨我;周围的人求我办事,我不答应,他们就反对我;于是您就听到了别人说我的坏话。后三年我改变了做法:我不让人修路,有钱有力气的人开心了;我轻视节俭勤劳,姑息犯罪的人,懒汉刁民高兴了;权贵为所欲为,我装作不知,他们对我十分满意;周围的人求我办事,我有求必应,甚至不惜假公济私,他们对我赞不绝口。于是,关于我的好话就传到了您的耳中。现在您要封赏我,我认为应该惩罚我。这就是我不能接受您的封赏的原因。”景公至此才恍然大悟,知道晏子是一个贤臣,就把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他。只用了三年时间,齐国实力大增,跻身于强国之列。晏子为了达到劝服景公的目的,宁肯做违反自己原则的事,用后三年的不贤反衬前三年的贤良,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终于使晏子赢得了景公的信任。“众口铄金”,一人之力,自然难敌百人之口。莫如顺众人之意,然后指出其害,明君自然会更容易接受真相。以晏子之才,即使舌战百官也未必逊色,然而那样效果并不比姑息养奸然后指出其害好。一路披荆斩棘固然是英豪,但能因势利导,以迂为直亦是上智。
楚国故意示弱灭庸国
战国时期,楚国为了称霸,出兵攻打庸国。庸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终于赶走了楚军,并且活捉了楚军将领子扬窗。但是由于看守不慎,被囚禁的子扬窗在被押三天之后就越狱逃回了楚国。子扬窗一回国,立即受到国王召见。“爱将受苦了,快说说庸国的情况。”楚王急切要报仇。“大王容禀,我看到庸国军队人马强壮,蛮人们都集中在城里,好像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现在攻打恐怕要吃亏,不如等我们把所有的军队也都集合齐后,再去攻打。凭我们的实力,吸取上次的教训,一鼓作气,就能拿下庸国。”子扬窗答道。“我以为不可,必须现在马上就去攻打庸国,而且只许战败,不许战胜。”另一位楚军将领师叔接过子扬窗的话,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师将军,现在我们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本应休整一些时日再战。如果现在继续交战也应想办法打胜,以鼓舞士气才对,为什么要故意打败呢?”其他的将领反问师叔。“说的是,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赢。”不少将领也随声附和。师叔说:“敌人刚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但也非常容易骄傲。我们现在进攻,敌人必然乘胜击我。我们再故意打败,敌人必然会认为我们战斗力已经衰弱;再连续战败几次,敌人就会认为我们已经不堪一击。敌人骄傲,必然疏于防范,我们乘机发动真正的进攻,定能取胜。”“此计确实高妙,就由你来具体部署吧”听这么一说,楚王十分高兴地接受了师叔的建议,其他人也连声称好。于是,楚军分别以多股兵马轮番与庸国军队交战,每次都是交手不久,便“落荒”而退。这样三日之内楚军一连和庸军打了七仗,一仗比一仗败得“惨”,不少马匹、枪械还被庸军缴获,还抓了少部分楚军“俘虏”。庸军感到,楚军已经精疲力竭,不堪一击了,便不再设防,士兵也不再集中了,只剩下部分岗哨。楚军见庸军已麻痹大意,立即抓住时机,分两路军队开始攻打庸国。时同楚军联合的秦军、巴军也跟随楚军一同包围了庸国。庸军一看这次楚军来势凶猛,不禁大惊失色,原来为庸军助战的蛮人们首先纷纷主动归顺了楚国。庸军孤立无援,又没有设防,很快被楚军消灭。楚军轻而易举灭了庸国。
张仪智破楚齐联盟
公元前313年,秦国企图攻打齐国,但又顾虑齐国与楚国合纵亲善,秦惠王于是想到诡谋家张仪,想让他出面楚怀王,破坏齐楚之盟。秦惠王先免去张仪的宰相之职,然后派遣他出使楚国面见楚怀王。楚怀王是个好大喜功、愿听奉承之人,张仪便尽可能拣好听的说,投其所好,纵其心智。他说:“我们秦王最喜欢的人莫过于你楚怀王,我们秦王最憎恶的人莫过于齐王。但是大王你却和齐国亲善友好,因此我们秦王不能够支持你楚怀王,我也不能为你效劳。如果你能听我的话,跟齐国断绝关系,你即可派使者跟我到秦国去,收回秦王过去从楚国兼并的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这样,齐国就变弱了。你这样做削弱了北面的齐国,施恩于西面的秦国,自己又得了六百多里的商于之地。同时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你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姻,永远结为兄弟之邦,这是一举三得四利的美事。”楚怀王听了眉开眼笑,忘乎所以,不知中计,反而把宰相的印信交给了张仪,把张仪视为功臣,又重赏张仪,随后下令与齐国断交毁约,派一名将领随张仪前往秦国接受土地。张仪回到秦国,假装喝醉了从车上跌下来,托辞养病,三个月不出门,转让土地一事束之高阁。楚怀王知道后,说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坚决?”于是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把象征着和好的楚国兵符也折断了,同时降低身份与秦国修好。秦、齐两国修好后,张仪才上朝露面,见到跟随来的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宽广一共六里。”楚使说:“我奉命接受的是六百里,不是六里。”于是使者愤怒地回国向楚怀王报告。怀王勃然大怒,于是发兵讨伐秦国。公元前312年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斩杀,七十多名将领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怀王闻讯更加怒不可遏,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听说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地。楚国听说了,只好回军自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韩信水淹齐军
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了临淄以后,马上向东追赶齐王田广。项羽派龙且为统帅,号称二十万大军,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宾客中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决一死战,它的锋芒锐不可当。而齐、楚两军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士兵容易逃散。最好的办法是修筑深沟、高垒固守,让齐王派他的心腹大臣们去招抚已经丢失的城邑。已丧汉军之手的城邑听说自己的君王还健在,楚军已经前来救援的消息,必定都会反叛汉军。汉军客居在远离本土二千里的齐地,如果齐国的城邑全起来反叛它,汉军势必无处得到粮草,这样就可以不用战斗就使他们投降了。”龙且说:“我十分了解韩信的为人,他容易对付得很他曾依赖漂洗丝绵的老太太分给他饭吃,甚至无法养活自己;他还曾蒙受从人胯下爬过去的耻辱,根本就没有盖过他人的勇力。这样的人实在不值得害怕。况且现在援救齐国,如果不打一仗便由汉军主动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啊我要与他交战并打败他,半个齐国就可以归我了。”十一月,齐、楚两国军队隔潍水排开战阵。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在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进攻龙且,交战不久就假装战败,往回奔逃。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如鼠嘛”于是渡潍水追击韩信。韩信迅速派人搬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韩信迅速组织反击,杀了龙且。被阻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开始四散奔逃,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随即追逐败兵到了城阳,俘获了田广。汉军将领灌婴这时也捉住了齐国首相田光,进军到博阳。田横听说齐王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回头抗击灌婴的队伍。灌婴在嬴城下打败了田横的军队。田横逃往梁地,投降了彭越。灌婴接着又进军到千乘攻打齐将田吸,曹参则在胶东进攻田既,将田吸、田既都杀掉了,齐地全部被平定了。
冒顿单于灭东胡
汉初,北方的胡国,听说匈奴的冒顿杀父自立,就派使臣到匈奴去,试探匈奴态度,先是要冒顿送胡国一匹千里马。冒顿已知其来意,便问群臣,群臣齐声说:“我国只有一匹千里马,乃是先王遗下的,怎可轻易送给人呢?”冒顿微笑,摇头说:“我与东胡为邻,不能为了一匹马失了友谊,送给他好了。”即叫人把马牵出来,交给使者带回去。过了十多日,东胡使者又来了,递上国书,却要冒顿把老婆送给他。冒顿将信传给左右,左右皆义愤填膺,怒冲冲地说:“东胡国王恁般无礼,连我国皇后都想要,这还了得,发兵进讨!”冒顿又摇头说:“他既喜欢我的老婆,给他算了,岂可为了一位女子,失去邻国?”立刻又把皇后交给使者带回去。东胡国王得冒顿的良马、美人,认为对方畏惧自己的势力,所以从心里轻视,日夜荒淫,毫不戒备。过了几个月,东胡又遣使到匈奴,索取两国交界的空地。冒顿又召集群臣计议,有主张给的,有的持反对态度的,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冒顿却勃然起立,说:“土地乃国家根本,怎能给人?”喝令把来使和赞成给与的臣子一齐绑起来,全部斩首;接着,立刻披上战袍,一声令下,扬声击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东胡杀去。东胡的军队猝不及防,慌得不知所措,连战连败,顷刻全军覆没。冒顿直奔宫廷杀了东胡王,尽灭其国。从这个故事看,行欲擒故纵计必须有过人的忍耐力,表面上做得不动声色,暗地里却要磨刀霍霍!
智斩楼兰王
公元前77年,楼兰国王去世。匈奴最先得到这个消息,便把在匈奴当人质的楼兰国王之子安归送回国,使安归当上了国王。汉朝派使臣去楼兰国传达汉昭帝的诏令,命新即位的楼兰王来长安朝见,楼兰王拒绝前往。楼兰国位于西域的最东部,靠近汉朝,中部隔着白龙堆沙漠。这里缺乏水源、草场,以往楼兰国经常派出向导,并命人背水担粮,迎送汉朝的使臣,后因多次受到汉朝官吏和兵卒的欺负,便对汉朝产生了怨戒之心,不再与汉朝来往;后来,又受了匈奴的挑拨,多次拦杀汉朝使臣。楼兰王安归的弟弟尉屠耆投降汉朝,把这些事情都报告了汉朝。担任骏马监的北地人傅介子出使大宛,汉昭帝下诏命其顺路指责楼兰、龟兹两国。傅介子来到楼兰和龟兹,责问两国国王为何背叛汉朝,两国都对汉朝表示了歉意与顺从。傅介子从大宛回来,又到龟兹,正好匈奴使臣从乌孙回来,也在龟兹,于是傅介子率其随从人员杀掉了匈奴使臣。回国后,傅介子向汉昭帝报告了此事,诏帝封傅介子为中郎,迁任平乐监。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两国反复无常,如不加以诛杀,就不能显示我国对他们的惩治。”于是霍光禀告了汉昭帝。汉昭帝就派傅介子去刺杀楼兰国王。傅介子率领卫士,携带金银财宝,声称要赏赐给外国,以此为名来到楼兰。楼兰王不肯亲近他。傅介子假装到楼兰的西部边界去,让翻译去对楼兰国王说:“汉朝使者携带黄金、绸缎等赏赐各国,大王如不接受,他们就要到西边国家去了。”并拿出黄金、财宝等给翻译看。翻译回去向楼兰王报告,楼兰王贪图汉朝财物,便前来面见汉使。傅介子与楼兰王共坐饮酒,故意将金银财宝陈列出来。喝到大家都醉了,傅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天子派我来,告诉您一件秘事。”于是楼兰王起身随傅介子进入后帐,屏退侍从人员密谈。突然,两名壮士从背后用利刃刺向楼兰王,穿胸而过,楼兰王立即死亡。楼兰国的亲贵大臣、侍从人员等都逃走了。傅介子宣布楼兰王背叛汉朝之罪,说: “汉天子派我诛杀楼兰王,改立其现在汉朝的弟弟尉屠耆为王。汉军立即就到,都不许动,否则自取灭国之难”傅介子将楼兰王安归的首级割下,用驿马送至长安,悬于未央宫北门之外。楼兰从此归顺了汉朝。
石勒欲擒故纵除王浚
西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样一来,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刘渊称帝,授石勒持节、平东大将军。石勒率军溃邺、攻赵、中丘,又被封为安东大将军、开府、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他继续进军,攻巨鹿、常山等地,陷冀州郡县百余壁垒,兵力增加到10余万人。他注意拢络怀才不遇的人为其服务,聚集为“君子营”。这些士人同石勒等少数民族一样痛恨西晋统治者,都愿意竭尽全力效劳。石勒对士人的敬重和任用正显示了他政治上的成熟和远见。石勒兵服河北后,于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挥兵南下,不断收编江淮小股义兵,攻陷江西壁垒30余处,萌发了以江汉为根据地的想法。但谋士张宾不同意,建议北还,但石勒不听,结果因军粮不济、水土不服导致军士死疫大半,不得已北还,途中渡沔口、攻江夏、进新蔡、陷许昌,攻无不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四月石勒在苦县击溃了王衍率领的晋军主力,焚烧了司马越的灵枢,声称为天下人报仇,以宣泄对司马氏统治者的愤恨。石勒敬重王衍的清辩才智,佩服襄阳王司马范的不屈精神,不以兵刃加之,而使人夜里推墙填杀之。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四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2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516161113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欲擒故纵什么意思(欲擒故纵什么意思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欲擒故纵什么意思(欲擒故纵什么意思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