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简介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生平作者佚名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
约为梁宋之游。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
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
到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
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
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
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
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
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
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死。
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
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
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
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
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
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
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
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
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
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
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
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
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
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
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
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的生活,但却写了《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家庭成员作者佚名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
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
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
后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
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
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
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
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
但不久又被诏回。
父母
杜甫的父亲为杜审言长子杜闲,生母为清河东武城人,但在其出生后不久就
去世,父亲续娶卢氏。
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
杜甫有兄长,早夭,三个同父异母弟及一同父异母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及他
们。
但杜甫极少提到继母。
妻子
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
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
之女为妻。
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
妻子小他十多岁。
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为爱妻立传,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多
处提及她。
儿女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一女凤儿。
典故愤斥奢靡无耻的皇亲国戚作者佚名
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
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
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
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
韩休等忠心爱国者为丞相,大力整顿相应弊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
国力大增,以至被后世称之为开元盛世。
然而,玄宗后来居然任用了奸诈成性的李林甫为相,政治便开始出现腐败的
苗头。
天宝四年745年,他在封杨玉环为贵妃后,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遂越
发腐败了。
此后他还依次封赠玉环的姊妹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及秦国夫人。
她们出入宫廷,肆无忌惮,可以想见她们那势倾天下的吓人权力了。
而杨玉环的堂兄杨钊也由于杨贵妃的得势而平步青云,在他担任御史时就被
玄宗赐名国忠,以示恩宠。
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死后,原本是武则天面首张易之的儿子而其后却
冒姓杨的杨国忠,居然做上了丞相;而玄宗也竟然把全国的军政事务交给杨国忠
处理。
此时的杨家,由于他们兄妹势倾天下,遂开始了结党营私,专干些非法的事
情,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终于导致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
之乱的发生。
正像所有腐败现象的前期一样,杨家兄妹之间不但花天酒地,而且杨国忠还
毫无廉耻地跟虢国夫人通奸。
他们如此淫乱的生活,居然也得到了玄宗皇帝的纵容;而老百姓则固然是有
苦难言。
古历三月三日这个作为传统节日的上巳节,人们为了除去不祥气氛,便又到
水边去修禊。
天宝十二年,杨家一帮人不但去参加了这样的活动,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到曲
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闹异常。
大诗人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这些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7:3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49778110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杜甫资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杜甫资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