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
作者:侯耀宗(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我是一个“90后”。曾经,在我的记忆里,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个字,背——背重点、背考点,背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背得越熟分数越高。
2013年,带着这样的印象,我迈入大学校门。接触中我渐渐发现,自己“错怪”了思政课。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枯燥说教——思政课,变样了!
思政课,更活了,它有了形式多样的载体,有了贴近年轻人的打开方式。讲百年党史,老师们会组织红色歌曲演唱、史实解说、听歌猜曲、党史竞答等活动,提升课堂感染力;讲抗疫,老师会组织我们寻找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改编,拍摄微电影作品,自编自导自演中,对责任与担当的感触愈发深刻。
思政课,更大了,它开在了田间地头,开在了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还记得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社会实践作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受近代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与生动实践。我选择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当看到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听到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我流泪了。我把现场的所观所感汇聚成一份深刻的调研报告,走上讲台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也在心底深深种下了爱国奋斗的种子。
思政课,更深刻了,它能在困惑时为我们答疑,迷茫时为我们指路。2020年寒假,因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延迟开学的我“宅”在家里。每天,我的脑子里都充满了许多个问号:武汉封城,以巨大的经济为代价来阻断病毒传播,值不值?疫情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怎么转变为治理效能……迷茫间,学校组织我们在线上观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四位思政课“大咖”教授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感人故事,也将必胜的信念和青春的担当传递到学子心中。课后,我毅然投身到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中,每天准时上岗,给进出的居民测量体温、查验相关证件,监督外出居民佩戴好口罩。
生动、务实、有用——晚上熄灯后宿舍里的“卧谈会”,我们经常会讨论在这样的大思政课上的收获。大家都觉得,也许课上讲授的具体事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忘,但其中传导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却是一把人生的标尺,时刻提醒我们有意义的人生该怎样度过。
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如今,我考入南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我希望自己能像曾经在课堂上点燃我人生激情的“大先生”、好老师们一样,做一个播种阳光、播种信仰的“引路人”,把一堂堂精彩的大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里。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8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45219104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思政大课心得体会(思政大课心得体会8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思政大课心得体会(思政大课心得体会800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