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自己的手(伸出自己的手排比句)

更新时间:2023-03-02 15:56:28 阅读: 评论:0

前言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大量平民和丧生,整个城市瞬间崩溃,沦为焦热的火海,浓烟腾空而起笼罩了全城。

此后,核武器的阴影便始终笼罩在人类的头上。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和苏联利用自己有核武器,曾经多次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威胁中国,以达到逼迫新中国妥协的目的。

但是,对于一个经历了百年屈辱历史、用无数先辈们的鲜血和牺牲才换来的新中国,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妥协的,这是中共中央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全体中国人民作出的选择。因此,在面对美苏的核威胁时,中国从未退缩,而是选择了正面对抗。

新中国多次受核威胁,中央决心要搞原子弹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美军直接介入作战,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更过分的是,美方甚至公然宣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此外,美军战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

10月19日晚,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10月25日,在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拉开了战争序幕。到11月5日,在中朝两国的共同努力作战下,朝鲜战局初步稳定,歼灭敌军1.5万余人,粉碎了美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发起反击,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歼敌3.6万多人,并迫使美军退回“三八线”以南。

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加入,仅仅两月时间,便从鸭绿江打到了三八线以南,并令其继续向南溃退。

朝鲜战场形势的突然转变,让美国当局十分意外,并感到恐慌,11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然在全球镜头前说出了一番震惊世界且无耻至极的话:“如果朝鲜战场的形势难以控制,美军的战场最高指挥官将负责对核武器的使用。”

记者会结束后,杜鲁门公然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当时,世界各大主流媒体普遍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军的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已经获得了杜鲁门的授权,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对中国投放原子弹,发起攻击。

当时,正值二战刚刚结束,西方国家都对美国如何使用核武器十分关注且极度敏感,它们都担心,如果美国再次使用核武器,将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许多西方国家对杜鲁门的言论十分不满。

英国、法国等国的报纸上出现了大量对美国试图扩大战争的谴责之声,同时,也有对美国没有事先与同盟国协商便擅自作出如此重大决定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在盟国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杜鲁门被迫作出了“不使用原子弹”的公开声明。

不过,他虽然是这样承诺的,但背地里仍然小动作不断,悄悄下令,将分解的核弹部件运至远东,放置在美国的航母上,一旦战局失去控制,便以此威胁中国。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集结兵力,准备发起春季攻势。为了助阵,苏联方面将大批潜艇部队部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萨哈林岛南部。这让美军惊慌不已,4月11日,杜鲁门继续向日本运输核武器部件,并在关岛部署了9架B-29轰炸机,随后,美军进行了核战演习,一时间,原子弹就像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朝鲜战局进行到最紧张时,B-29轰炸机组的飞行日志上甚至已经写有准备投弹的命令。

不过,美国的行径并没有对中国起到实质性的威慑,志愿军在朝鲜的地面战斗依旧在按计划进行中。

而杜鲁门在看到新中国态度如此强硬,绝不妥协后,自知核威胁无用,于是,他不得不下令将此前所运载至日本的核武器部件悄无声息地运回美国。

最后,曾经嚣张的美国也不得不选择坐在谈判桌前,与中朝两国进行停战谈判。尽管中国取得了胜利,打出了军威国威。但是,针对美国一言不合就搞核威慑的行径,新中国也深刻认识到了核武器对国防的重要性,因此,中共中央决定要搞自己的核武器。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驻守浙江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经过两天激烈交锋,一江山岛解放。

解放军的雷霆之势让老蒋和美国都感到了恐慌,为此,美国集结了大批海上力量,组成大规模舰队向浙江沿海方向驶来,借此威胁中国。

一直到2月16日,美国再次借原子弹威慑中国,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公开宣布:若是远东发生了战争,美国将可能使用“某些小型战术原子武器”,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核攻击的计划也正在制定中。

但是,和朝鲜战争时的情况一样,艾森豪威尔的言论遭到了国际舆论的反对,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谴责。最终,4月份时,艾森豪威尔放弃了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计划,并劝说蒋介石固守台湾。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蒋介石仗着有美国的支持,以金门、马祖为基地,不断炮击大陆东南沿海地区,酿下多桩惨案,并不断叫嚣“反攻大陆”。面对挑衅,解放军忍无可忍发起反击。

1958年,解放军奉命对驻守金门的国民党军实施了猛烈炮击,当时,与老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美军由于深陷黎巴嫩危机而暂时分身乏术。于是,美国再次有了一个危险念头:对中国实施核打击。

同年8月中旬,5架B-47战略轰炸机进入战备状态,准备飞往厦门做核打击准备,当时的美军内部甚至还出现了“要让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的声音。

不过,这一计划没能真正实施,一方面是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另一方面,苏联在这一年单方面宣布了停止任何核武器的试验,为取得主动权,美国也不得不终止了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

此后,解放军的警告性炮击打打停停,但已经达到了威慑蒋氏的目的,危机也暂时告一段落。

自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便遭到了美国三次明晃晃的核威胁,尽管美国最终未能如愿实施,但这让中国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核武器。为此,毛主席曾明确表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在中共中央毛主席坚定的战略决策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1955年至1964年,无数科研人员在研发原子弹上历经万难,无论是研制中途苏联撤走所有技术专家,还是核试验的无数次失败,最终,我们还是看到了新疆罗布泊上空升起的蘑菇云,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终于取得了成功。从此,美国能够肆意向新中国挥舞“核威胁”大棒的场景彻底成为了历史。

世界形势风云变化,70年代的大国外交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后,开始寻求与中国的接触,70年代初,中共中央毛主席也从中美苏三国关系的战略角度出发,发出了愿与美国接触的信号。

就这样,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终于迎来了新的历史时刻。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落地北京,舱门打开,尼克松和夫人走下舷梯,就在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便迫不及待早早地伸出了双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后来,在谈到自己为何会有如此积极的举动和低姿态时,尼克松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作出过直白的解释: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因此,不少人将尼克松主动伸手的这一细节解读为两个含义,一是表达了美国想要积极接触中国,促进两国关系转变的意思,二是对美国过去十几年间的无礼表示歉意。

与周总理握手后,尼克松高兴地说道:“我十分开心能够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周总理也对尼克松说道:“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已经有25年没有交往了。”

尼克松访华对世界格局的重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巨大。不过,尽管中美关系迎来的改善的机会,但过程却不简单。由于两国之间长期的对抗,在双方内部都存在有大量反对的声音。因此,在尼克松访华过程中,双方也存在暗暗较劲的情况,尤其是谈到台湾问题和中国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等问题时。

尼克松不断与周总理拉扯,但同时他也不愿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得太过决绝,与此同时,周总理也坚决表示,不管什么情况下,美国首先都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当然,周总理在表明态度后也继续补充道,美国在某些措辞中说得稍微委婉一些,中国是不会介意的。

到了晚宴时间,尼克松和周总理相谈甚欢,顺便还品尝了许多中国美食,也许是兴奋过了头,或许也是故意,当话题在不小心引到原子弹的问题上时,尼克松颇为得意地跟周总理炫耀道:“美国所拥有的原子弹足以摧毁地球十几次!”

话音刚落,宴会现场便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氛围中,尼克松也马上意识到,自己说了一句很扫兴的话。当时,全球都处于美苏两国的核威慑下,人人谈核色变,许多人不愿触及核武器这一敏感的话题。现在,尼克松却当面对周总理说出这番话来,好像便有了威胁中国的意味。但是,尼克松深知,如果自己开口解释,一定会越描越黑,想到此处,他便索性看向周总理,想听听周总理会如何应对。

只见周总理满脸从容,看着尼克松,笑着说道:“相比之下,中国的原子弹就没有那么多了,只够摧毁地球一次。”话音刚落,原本尴尬的宴会现场顿时又热闹起来,尼克松像无事发生般端起酒杯向周总理敬酒,但他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在这一次的语言交锋中落了下风。

实际上,在尼克松访华前,为了能够在谈判中占得先机,他曾叫来一众与毛主席、周总理曾有过接触交流的人询问情况。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在提起周总理时说:“他是一个高明的谈判家”。

“我知道周总理负责中国的外交事务,若把他与斯大林时期的外交官莫洛托夫作比较,谁更难对付呢?”尼克松问道。

“莫洛托夫对周总理曾有过这样一番评价:‘如果你们觉得我是个不好打交道的人,那么,等你们遇到周总理的时候再来看吧。’”

对周总理的这些描述让他心中大致有了一些准备,但尽管如此,他还是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格深深震撼到了。无论是宴会上言笑晏晏、风度翩翩的周总理,还是谈判桌上思维敏捷、底线明晰的周总理,他的确是不好对付的,但奇怪的是,周总理又总是给人一种温和儒雅、文质彬彬的印象。

周总理经典妙语,以幽默给出最好的回应

在周总理的几十年外交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对手,被问道什么样的问题,他总能应对自如,不让对方占到一点便宜。这一点,从几件小事中便能窥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有一位美国官员满脸不屑,对周总理正面发难道:“中国人总是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总是抬着头走路的。”

带有明显嘲讽意味的话语,令在场的人都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周总理不慌不忙,微笑地回答称:“实际上,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总是喜欢走下坡路。”

短短一句话轻松化解了危机,令美方官员掩面羞愧不已。在外交场合中,既不能严厉斥责对方无力,失了气量,但又不能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羞辱。周总理幽默回应将尴尬还给了美国人,用智慧展示了中国人的外交风采。

曾经,有一位记者在采访周总理时,问道:“在中国,你们为什么要将人走的路称作马路呢?”这个记者心怀恶意,暗指中国人是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若是从“马路”的由来作答,即使正确也没有了意义。

但周总理却给出了一个完美的无可挑剔的答案:“因为我们走的路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马克思主义令这位记者始料未及,不仅没能达到羞辱中国的目的,还让人戳破了他的险恶用心。

还有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时,突然瞥见总理的办公桌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有些洋洋得意地问道:“周总理,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先是转头看了一眼桌上的钢笔,又回头看了看这位记者,说道:“这支钢笔,说来话长呀,这是我的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将这支笔作为礼物送给了我,原本被我拒绝了,后来,朝鲜朋友说让我留下来做个纪念,我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思来想去,这才留下了贵国生产的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听完后,脸色唰的一下变红了,张了张嘴,还想继续问些问题,但最终没能问完便草草结束了这次采访。

历史已经证明,周总理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特别有能力的中国外交家,在他执掌中国外交的26年间,中国先后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在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正常化道路中,更离不开周总理的努力。

此外,“弱国无外交”这个道理,每一位中国人也对此深有同感,只有拳头足够硬、腰杆子够挺,才能拥有和别人平等对话的机会。

面对美国多次动辄叫嚣核威胁,对中国投放核武器的举动,中国在绝不屈服的同时,加紧研制核武器,这便是为了争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平等对话的机会。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43788108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伸出自己的手(伸出自己的手排比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伸出自己的手(伸出自己的手排比句).pdf

标签:自己的   排比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