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教育评价事关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高校评价的根本标准,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实施办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的评价标准。高校教育评价,必须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设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点关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特色、创新和成效,推动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确立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依据何种评价标准开展高校教育评价工作,都需要从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
方向性原则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南针。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全面性原则是实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可或缺的原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过程具有动态性,不仅要从国家层面看指导政策,还要关注地域、学校和专业的差异性,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构建评价体系。
可操作性原则决定着评价的有效性。要严格依据评价目标的指向与评价标准的规则进行,重视整合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诸种因素,突出重点,全面兼顾,获得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避免主观性与专断性。
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按德智体美劳设定五个一级指标,各个一级指标中设定若干个二级指标。
一是德育评价指标。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的体现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情况,传承红色基因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情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情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情况,相关历史学习教育情况,学生法治教育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等。德育目标的细则,包括学生品行表现纪实制度建设及台账,评价学校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程度等。
二是学业评价指标。主要评价是否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包括是否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评价制度,把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情况纳入考查范围,是否开展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况等。
三是体育评价指标。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建立评价指标,考查高校是否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包括是否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修满体育学分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等情况。
四是美育评价指标。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建立评价指标,考查学校是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否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是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实行学分制管理;是否注重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等。
五是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建立评价指标,主要评价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劳动教育内容、劳动素养评价制度,考查是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是否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
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多元参与的德育评价方式;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的学业评价方法;采用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课程学分、课余训练与竞赛相结合的体育综合评价方式;运用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学分制的美育评价办法;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参与制定学生劳动清单和掌握生活技能情况的评价办法。
(作者系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41872108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