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酒醇依旧,茶香不断。每次在心底的过滤,都不是简单的流动,而是历久弥新的回味。
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作品。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既然是改编,考虑艺术性的视觉呈现,自然会在小说情节的画面构建上更具有夸张色彩和冲击力。比如诺顿监狱长吞枪自杀而不是自己辞职,比如汤米被枪杀灭口而不是转移去其他监狱,又比如瑞德和安迪重逢而不是各自安好…
所以的所有,在影片的完整呈现下,更在观影人的心头重重敲下了回响。
安迪何其珍贵啊!
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着像“安迪”的生命历程,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安迪”。
当生命陷入谷底,希望慢慢远离,我们逐渐进入自己的“监狱”。刚进去的时候,我们都无比痛恨周围的高墙,想要挣脱这种束缚。但是因为压力的不断累积,失望的不断叠加,我们开始变得适从,开始习惯了生活在高墙之中,最后你突然发现,你几乎不得不依靠它生存了,于是最后都长成了老布。
绝境中的个体,会因为觉得希望渺茫就不再探寻希望,然后开始适应绝境,忘记了绝境求生。
“我没法相信外面的东西怎么会跑那么快,我小时候就见过一次汽车,但现在这东西无处不在,全世界都他妈忙得不可开交。”这是老布刑满释放之后回到正常生活的独白台词。
他最后自杀了。因为适应了绝境的生存方式,不能接受正常的生活,所以在心灵破灭后,他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肉身。
老布是适应绝境生活的,而安迪不一样,安迪的存在意义就是打破体制。这种特质不仅与他自身的性格相关,更与他选择持续不断的输入有着巨大的联系。
安迪在监狱里是囚犯,是没有差异的受训对象,用将近20年的坚守和斗争才换取了自由。这是毅力与勇气的双重体现,是漫漫时光消磨下的初心坚守。而这两点,也恰恰是安迪能够向外接触的不竭动力。
有了目标,有了动力,选择为之努力的的路径就显得较为自由了。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脱离不开一个词——学习。
学习就意味着输入,输入就是为了更好的输出来转化价值。安迪收集信息,了解技能,依靠自己的学识和才华不断成长,不断接触外界的息息变化,那么他的成长就没有与世界脱节,而是一直在跟随前进着。
“我知道我身在监狱,但我深知我不能属于这里,我一直怀念着外面的世界。”
安迪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就是安迪,在绝境中坚守的安迪,在绝境中依旧向上的安迪,在绝境中铭记自己初心的安迪。从老布到安迪的距离,不在于一步半步,而却是要实实在在的思想上的根深蒂固。他的思想,来源于他的优秀;他的优秀,源于他的学识;他的学识,源于他的不断学习。
自然,能在肖申克监狱里开出花的,只有安迪。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8520107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肖申克救赎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肖申克救赎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