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考上了一所大专班,1978年4月20号入学,大学生活开始了,我上的是保定师专(原名: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师资专科班),也就是现在“”保定学院“的前身 。当时家中比较困难,学校不要学费,而且每月还有17元生活补贴,所以我从家走的时候只带着借来的5元零花钱。
好歹也是上大学,而且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学,心里有无限的憧憬。中文专业共两个班,80人,每班40人。当时我班同学中只有两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是大龄未婚,其余的同学都是拖儿带女,有家庭的人。抛家弃子来上这改变命运的大学,一个个都是非常拼命,这些人大都在县里当民办老师或代课老师,有些同学还是教我们的老师的同事。因为我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心中便有了针对性的学习需求,学习起来很是认真。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是从县中抽调上来的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教大学是他们的第一次。不敢说这些老师有多高深的知识底码,令人可敬的是他们刻苦的敬业精神。他们上课从来不称我们“同学们”,而是称呼“老师们!”,与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记得第一次见刘炳麟老师,是在图书馆里,报到的第二天,我奉命在图书馆帮忙,因为学生没有到齐,先到的同学就给安排了临时性服务工作。我很喜欢在图书馆的这个差事,没事时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么。
那天我正看书,他进来了,问我借书的手续,和新生报到的地方。我以为是来报到的同学,连忙热情招待,告诉他新生报到的地方在学生处,并问他是哪个班的。他含笑告诉我,他是教文学概论(文艺理论)的老师,今天刚来,想借一本有关文学理论的书。我很不好意思,也很尴尬,还是刘老师大度,问我是哪个班的,喜欢看什么书。简短的交流,让我认识了我来学校的第一位老师。
我们的班主任蒋树屏老师是我认识的第二位老师,我们报到后第一次在班里集合,他来了,中等个子,很精干的一个人,蒋老师开班会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像老朋友一样说:大家都不容易,有什么事和我打个招呼,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蒋老师教我们政治,《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他的课很棒,讲解深入浅出,从来不看教案,大家都挺佩服他。作为班主任也很有意思,记得那年麦收学校不放假,但要组织学生为郊区割麦子,时间是三天。这是个很好的回家的机会,可是学校不许班主任准假,我去请假时蒋老师告诉我:“我不能准假,但你要回家,你该回去就回去吧,我就当不知道你回去了。”多体谅学生的班主任啊!
随着正式开课,老师们一个一个亮相。教现代汉语的是刘文义老师,个子不高,平易近人,不仅知识严谨还写一手好字。刘广智老师教古代汉语,是一位和蔼谦逊知识广博的老师。柴昌文老师教古典文学,柴老师身体不好,但学识渊博,很受大家敬重。唐荣光老师教古典文学,一篇《雨霖玲》,用四川话讲了一周,讲得我们云山雾罩。另一位董旭升老师,讲《红楼梦》大加发挥,典型的褒钗贬黛派,很有意思。还有位王立群老师讲《外国文学》,一次讲《巴黎圣母院.》串到了莫泊桑,幸亏我和张力提醒,才书归正传。不过后来听说这位老师的外国文学讲得特别棒,深受后来学弟学妹欢迎。教现代文学的是赵清华老师和唯一的一位女教师宋同池老师,我们都不太喜欢现代文学,也不知道学它有什么用。孙颖川老师是一位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教我们写作。
我们上的是大课,两个班同时在一个教室里上。刚开学我们没有教材,都是老师讲我们记笔记。两节课连上,手因为记笔记都有点酸麻了。我们班的班长叫王占民,党支部书记孟宪志,学习委员郭发奋,发奋是最负责任的一个,给大家刻印了不少学习资料,《文言虚词解释》整整一本书,都出自他勤劳的双手。后来,大家通过各种渠道买到了教材,听课才变得轻松了。不过当时没有《文学概论》的书,刘老师的课我们一直是记笔记
大学生活有几个令我难忘的生活片段,至今记忆犹新。
刚到学校的第一周,我就被班里的女生整理了一下。我初进学校还是老家的头型,短发,扎一个左边的小辫,一副山妞的模样。第一个周日,同学们不顾我的反对,对我的头大加修理,剪成了不用扎小辫的齐耳短发,从此就改变了山妞的外表形象,略微带了城市味道。
中文系只有8名女生,都在我们一班,二班是清一色的老爷们。我们八位同学亲如姐妹,其中和我关系最好的是张力同学。她是北京知青,在内蒙插队,度过了一段非常艰苦甚至是几度生死的生活。她曾经含泪写过他们在内蒙插队放牧时,遭遇大风雪,同学被活活冻死的事情,我们读了都潸然泪下。
定兴的邵琪环,长得很漂亮,曾有一位物理系的已婚男生异想天开的想追求她,在我们大家的保护下,她成功的摆脱了哪位男生的纠缠。望都的王银先,长得很好看,文静而好学,说话都细声细气,很温柔的一个。博野的刘改花,看起来很有魄力。北京还有位女生李春,个子很高,上学不久就怀孕了,身体不好,所以没结业就回北京了。安国的赵彦巧,个子不高,踏实忠厚的一位女生,可惜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就因乳腺癌去世了。徐水的袁秀莲,一位大龄未婚女生,那时我们很为她的婚事操心,可又不敢和她公开探讨,听说她毕业后组织了幸福的家庭。
我因为喜欢文学,开学后时间不长,就和几位爱好文学的同学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团”,我们还请了白洋淀的一位渔民诗人李永鸿前来讲课;邀请教文艺理论的刘老师做理论指导。当时印刷设备很简陋,我们出的刊物只能自己刻写和油印,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只记得当时比较活跃的一位二班的同学刘立哲,他很擅长写诗,文笔不错,一直到现在还在写,是中国诗歌论坛的一位坛主,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张力同学和我共同组织文学社,可是毕业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互相不知消息了。
学校新楼盖好后,我们的宿舍从原来的平房搬到了楼上,楼房是大房间,有八张床,床是上下铺,16个床位。大概学校为了节约房间,决定让化学系的4位女生和我们共住一个房间。我们先入住,当时不知化学系的也要住进来,大家都选择了下铺,等化学系的同学进来只剩了上铺,为此化学系的女生和我班的女生产生了矛盾。大家为床铺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化学系的女生一生气就不住了。我觉得为这事吵闹实在不值,就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先腾出了自己的下铺住到了张力的上铺上,又好说歹说的请另一位女生也腾出了下铺,给她们腾出来两张独立的床。我又到化学系同学的宿舍里把她们请回来,大家才相安无事了。这件事发生后,我当了班里的副生活委员,大概是班主任看到了我这和事佬的才能了吧。
1979年的春天,大约是4月份吧,有一天晚上睡得正香,忽然听楼里传出轰隆轰隆的声响,有人大喊:“地震了,地震了!”我们宿舍的女生顾不得穿好衣服,爬起来就往楼下跑。我爬起来,抓紧穿好衣服,也随即跑下楼来。我们楼下住的是老师,而且是男老师,这个楼是女生宿舍楼,一大群只穿着裤衩背心的女生云集在楼下,男老师都不好意思出门了。我是唯一衣服穿戴整齐的一个,我去了刘老师屋里,刘老师焦急地对我说:“哪有地震,灯都没晃动,快让大家回去穿衣服去。
”我跑出去招呼大家,说不是地震,快去穿衣服去吧,女生们才陆陆续续回宿舍穿衣服,一个个还心有余悸。原来我们楼的东北角有一座木楼,住着男生,大概有一个同学回去晚了,咚咚的脚步声,惊醒了一位同学的美梦,他感觉到了楼板的颤动,惊呼地震了,惊动了整个楼,而他们的行为又惊动了毗邻的女生楼,造成了一场大混乱,听说木楼还有两位同学从二楼跳下来伤了脚。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在人们的心里还有阴影,所以谈震色变,都成惊弓之鸟了。事后大家都觉得好笑,不过都称赞我不怕死,我笑着说:“我是怕死得难看,所以才不顾生死,先穿好衣服。”从容穿好衣服才下楼的还有张力,看来她也遇事镇定。这件事可能是大学生活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了。
刚来学校,带着浓浓的阜平音调,说话好多同学都听不懂,只好放慢说话的速度。尤其“郭发奋”的“fèn”叫成“fèng”,惹得同学窃笑不止,我很为难,就偷偷地模仿北京同学的发音,平时张力也经常纠正我的音调,到毕业的时候勉强能和大家沟通了。现在我们老同学见面,大家还拿我开玩笑,郭发奋同学就经常说,现在听你叫我的名字亲切多了。
大学生活是挺惬意,不再为繁琐的家务奔忙,远离丈夫和孩子,也无法为他们操心,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信条,沉下心来钻学问。那时也有期中期末考试,大家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可见来此学习的同学都很用功。上课时我和张力喜欢坐在最前面的座位上,下课后我们两也常常在一起复习功课,或一起找老师探讨问题。期间我曾带女儿来过学校,看到我已上三年级的女儿,大家都很惊奇,和我开玩笑说:是你妹妹吧?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上大学的那一年,我的儿子也上一年级了。女儿很乖,我上课时她就在宿舍里玩,而且很快和我的老师混熟了。一天下课回宿舍,发现女儿不见了,大吃一惊,正要去找,刘文义老师带她回来了,还给她买了一本带图画的书,我真是很感动。儿子来那次就不行了,他自己不好好在宿舍呆着,弄得我很狼狈,只好通知丈夫赶紧接回去。
离保定近的同学可以每周回家,我却不行,一是距离不允许,二是经济不允许,我大都是两个月回次家。每次回家都是用省吃俭用的饭费给孩子们买点点心之类的东西,回家住两个晚上,又匆匆离家返校。为了节约路费,常常是找蹭车。1978年的冬季,我和几位老乡同学搭乘一辆大货车返校,我们坐在车顶上,寒风刺骨,正好我带一张被子到学校,我们只好共同用这张被子盖在身上,才没被冻坏。可是被子拿到学校却弄得多处脏兮兮的,只好重新拆洗一遍。上学的那两年,不知我的孩子们是怎么过来的,没有妈妈的疼爱,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是不是留下了创伤,我不得而知……
上大学的两年,家中也很不容易,丈夫带着一双儿女非常辛苦;婆婆和小姑帮他们父子做饭洗衣,全家人用二十多天早晚时间到河滩里筛石子,卖了20元钱,给我买了一件棉大衣,那里面是全家人的关心和爱护。我能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全家人的付出。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83331030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生活作文8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生活作文800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