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母校的作文(感谢母校的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03-02 14:17:21 阅读: 评论:0

图片来源于作者投稿

始料未及的相遇是最好的安排

“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这是我在开学典礼上听到最浪漫且最真挚的说辞,也是校史馆里刻在铜塑上的名言。坐落于黄浦江畔的优越地理位置为上海理工大学注入一丝庄严而神秘的色彩,这所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为近现代工程类教育培养了诸多人才,被誉为“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

我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起初怀着不满与不甘来到上海理工大学,对周遭的一切抱有无故的偏见,唯独音乐堂令我心驰神往。音乐堂是一座与教学楼相邻的哥特式建筑,一层为单间琴房,二层是表演厅,并不对外开放。这栋精致的洋房如避风港,庇护我“逃避”陌生环境与负面情绪。久而久之,我在“逃避”中收获充实和安宁,逐渐坦然接受高考的结果。在我心态转变的过程中,带给我安慰与动力的,是音乐的力量,也是时间的力量。

当校园在我心里有了温度,也便觉得她处处可爱。我身处的军工路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部,夜晚在宿舍楼顶层的阳台上眺望,目之所及,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耀眼的灯辉;清晨踏上五食堂旁边的望江台,又可以看到朝阳金色的光束散落在黄浦江的滚滚浪涛。在这里,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上海这座城市的交融。

漫步校园里,橙红色系的建筑与葱茏的草木交相呼应,溢满青春活力的色彩。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和复兴路校区现存1906年至1948年间建造的各类建筑物40余幢,拥有上海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校区风景亮丽,欧式建筑林立,所以受到许多影视剧组青睐。上海理工大学一度被学子戏称“上海拍戏大学”,比如北欧大草坪附近的小洋房成为《觉醒年代》中早稻田大学的取景地,《港囧》《深夜前的五分钟》等电影及许多青春校园剧都曾来此拍摄。一次次见证着搭好又拆下的影棚后,我心中暗笑,深感自己上了“别人家的大学”。

理工院校孕育文学梦想

若要将我心中的母校拟人化,这位以机械、电气专业见长的理工院校应当是一位冷静而睿智的学者,而文科出身的我在她身上也寻到了饱含人文魅力的浪漫情怀。也许这听起来有些反差,但实事求是地讲,上海理工大学称不上是文科教学的沃土,但于我而言,这里孕育着我的文学梦想。

上海理工大学并未单独设立文学院,由沪江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文史类选修课程。我通过选修诗词鉴赏课程,认识了沪江学院的王老师。正巧那个学期,王老师首次筹办“沪江杯诗词大赛”,鼓励大家踊跃报名。素来喜欢诗词的我经过从紧张上阵的初赛笔试到从容应对决赛比拼,最终取得二等奖。次年,第二届“沪江杯诗词大赛”如期举办,我毫不犹豫地再度参赛,并取得一等奖,也因此得到王老师的赏识。

彼时,她正策划收集全体上海理工大学学子的文学作品,择优编制成书。她向我约稿时,我既惊喜又忐忑,惊喜是因为我一向热爱写作,很感激王老师给我展示文字的机会;忐忑是因为自己高考后便很少再提笔,害怕作品达不到预期效果。本着尝试的心态,我投递了关于诗词鉴赏的稿件,很荣幸得到王老师的认可。收到400元稿费和那本蓝色封面的《上海理工大学学生作品集》时,我心中似有一粒火种开始萌芽。

这一年我大二,开始正式向文学杂志投稿,我不再将课余时光全部灌注于音乐堂,图书馆成了我的新“阵营”,借阅书籍,查找资料,静心写作,经历了20余篇稿件纷纷石沉大海之后,我终于迎来第一次过稿。如今想来,在看不到希望的三个月漫长时光里,支撑着我依然坚持写作的,大抵是王老师的那句“你有在文学期刊发表文章的潜力,去试试吧”!

后来,我发觉能够坚持热爱是难得且值得骄傲的事情,除了图书馆,综合楼的教室里、宿舍的小床上,还有北欧大草坪与操场上,都曾收留过我对着屏幕敲下文字的身影。如今,我加入作家协会,也踏入出版传媒行业,那些最初在母校为梦想发光发热、小心探索的画面便成为我的记忆宝藏。

当年,主修会计专业的我按部就班地考研、结课、答辩、毕业,虽然未来工作方向与会计无关,我依然感谢母校四年来对我的锤炼,她带给我的收获不仅是管理学与经济学的知识,还在于我对自己的认知,我在她柔软的怀抱里自省、尝试、突破,逐渐探明人生方向。

分别不短不长,重逢已是更好的模样

与母校分别后,我奔赴了人生的新旅程。我考入上海大学读研,虽然依然在上海,但是从上海大学到上海理工大学需要乘坐两个多小时的地铁。很多时候,我也想回母校看望老师,或是再吃一碗校门口的辣肉面,可是想到漫长的车程,这36千米的距离始终没有跨越。

研二,我开始实习,巧合的是,公司就在上海理工大学附近的商区。面试那天,对周遭环境的熟悉感舒缓了我紧张的心情。如今,我每日走在熟悉的道路上,偶尔会产生时空错位的奇妙感觉——从前来此是无忧无虑地玩乐,如今则是初入职场的奋斗。某日下班后,我并未匆匆回家,而是决定绕路去看一眼母校。

随着59路公交车上那句“下一站:军工路控江路——上海理工大学”熟悉的报站声,车窗外久违的景象渐次映入眼帘,挂着“老田烧烤”招牌的烧烤店正热闹营业,熟悉的阿姨站在插满糖葫芦的稻草靶子旁热情叫卖,继而是刻着校名的校门。在这只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许多记忆在我脑海中激荡。比如,我曾和室友在这条路上骑行,上海莫测的天气突然晴转暴雨,我们浑身湿透,却一路欢声笑语。

一样是在九月,一样是晴朗的天气。五年前的九月于我而言,是开学季,是我与上海理工大学的相遇;如今的九月于我而言,是求职季,是探索,是播种,是期许。每日我都会贴近上海理工大学,虽然不在她身边,但是好像能感受到她无声的支持。

“信义勤爱,思学志远”这八字校训我早已牢记。亲爱的母校,好久不见。下次再见。

(作者:牛之越)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会计专业2017级毕业生)

审核:谢胜瑜

核发:张旭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7841107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感谢母校的作文(感谢母校的作文4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感谢母校的作文(感谢母校的作文400字).pdf

标签:母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