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更新时间:2023-03-02 14:14:15 阅读: 评论:0

主讲:陈先云

记录:李苑桃

时间:2022年6月12-14日

一、语文课程革命文化内涵

二、统编语文教材革命文化内容选编特点

三、革命文化内容教学提示

一、 语文课程革命文化内涵

这次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1.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竞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课程内容。

2. 加强价值观引领,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

3. 积极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体现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

“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课程方案】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选文、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与策略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设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实践活动等栏目,将课程内容有效地转化为教材内容和学习活动,创新了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落实了课程方案的理念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教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选择素材:“项目”主要由选文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构成;单元语文要素是“任务”的主要表现形式。课文、思考练习题、相关栏目设置等是完成单元任务的载体。统编教材亮点之一,教材依托语文要素,全面有序地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以及每个项目地学习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学些什么,怎么学,做了具体地课程规划和内容系统安排,让教材变得精要有用,好教宜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出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将“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养首要的位置,突出语文学科以文化人,体现国家意志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语文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部分,将“革命文化”作为课程重要的组成内容。“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语文课程标准】

二、统编语文教材革命文化内容选编特点

语文教材是培根铸魂的核心课程,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承载着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传递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以及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它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互融互通,与课程内容、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1. 选编概括。

统编教材革命文化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领域:国家、政党、榜样和民族精神。国家,如国旗、国歌、国土等;政党,包含革命领袖,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榜样包含英雄、模范,如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张思德、雷锋等;民族精神,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选编了近40篇课文,不包括拼音单元中的儿歌、“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综合性学习活动”和鲁迅单元的选篇。

主要载体为选择反映革命领袖、革命家、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等人物事迹、故事;反映党领导人民革命的奋斗历程和重要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作品;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革命传统的文学作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诗歌。

2. 载体与呈现方式

呈现方式多元化。

一至三年级教材以选编单篇课文为主要形式。

四年级至五年级上册在前三个年级呈现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革命文化选篇在单位课文中的分量;从五年级下册开始,以革命文化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呈现单元内容,增强单元内容的整体性、关联性。

编排了“初始鲁迅单元”,安排了“奋斗的历程”革命文化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阅读链接”和“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中,推荐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

3. 主要特点。

革命文化内容的四个领域在各个年段,政党所占比利都最高,占了所有革命文化题材选篇的近一半。统编教材革命文化内容,随着年级升高所占比例也随之增加。这也表明,到了高年段,教材所选课文重点放在“人与社会”这一主题上,旨在将学生的视角从小我扩展到大我,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国家意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基本认识

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还要体现育人过程。教材编者意图、课文传达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思想都在影响、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准确把握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把理想信念,品德修养,渗透到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全过程,需要教师理解与执行教材编排意图,充分发挥语文交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三、革命文化内容教学提示

小学语文课堂上应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读课文,现在很少能够看到有老师舍得花时间领着学生一起好好读读课文。张志公先生这段话非常通俗地把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道理说得非常透彻:“办法必须是领着学生好好的读这片文章,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都读懂,把文章的安排组织都搞清楚,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统编教材的选文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让学生多读多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获得意义和启发,潜移默化,用不着老师去讲一番大道理。

第一, 吃透文本内容。读懂、吃透文本内容,准确把握作者思路,是较好这篇课文的前提。

在研读课文、读懂读透课文内容这方面,重视得不够,功夫下得还不够到位。叶圣陶先生指出:“文道统一之切实做到,我以为首要是教师之透彻理解课文。”

六年级最后一个单元安排综合性学习的原因:

一是考虑到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得语文学习生活,获得了语文关键能力,具备了综合语文能力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依托具体的情境任务,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全面提升“语言运用”核心素养。

三是进一步强化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开展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活动,需要明确语文学科该做的是对小学阶段获得的阅读与表达方法的交流总结,语文关键能力的迁移运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语文教学有“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习作训练……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的,全在过问教学的肩膀上。”落实课程方案提出的“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五次提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方面掌握的关键能力,如复述能力,分清文章的主次,把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需要获取信息;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到“阅读材料”或其他材料的阅读实践中。·

建议大家多读读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袁微子等语文界前辈的文章、著作。

语文教学“不要教成政治课者,不要从课文中抽出其政治道理而空讲之也。不要教成文学课者,不要从课文中概括若干文学概念文学术语而空讲之也。” 【叶圣陶教育文集】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7655107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pdf

标签:小学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