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我眼中的传统文化800字)

更新时间:2023-03-02 13:44:56 阅读: 评论:0

中华传统文化的缺陷和不足需要认真鉴别和扬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连绵不绝,从无断流,强大的内生力量,昂扬勃发的内在气质、注重内在道德约束是我们文明强大的内在原因。文明之初,先人就为我们注入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坤刚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强大基因。既要奋发有为,又要约束自己。由此形成了我们文化传统中非常健康积极的一面,从而在发展中虽遭挫折打击,却能越发强大。

说中华文化的缺点和不足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其实谈缺点,不影响主流文化的健康清澈。还是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只有深刻认识不足,才能分清优劣,吸收精华,弃其糟粕,更好地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稳步前行。这才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的理性而客观的态度。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封建帝制的压迫、集权专治的影响、腐朽糟粕的积累、过于尊孔尊儒的羁绊,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根本的一点就是受到封建帝王专制的影响,要为封建皇权统治服务,不能违反这个原则,这就打上了深深的皇权烙印,带有歧视、等级、迷信、崇拜等糟粕思想。

在中国近代,儒家“五常”伦理思想被列为纲常名教,是众多资产阶级派别思想家批判与否定的重点对象。首先,资产阶级维新派揭露了传统封建纲常名教的腐朽,纷纷拿起西方思想武器,即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以此来批判封建礼教,认为传统的“三纲五常”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发展,是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思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于封建文化的糟粕,在维新变法运动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就予以批判过;在新文化和“五四”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先驱人物更是给予猛烈的抨击。“打倒孔家店”并非全盘否定儒学的一切和历史作用。但是,产生于奴隶社会未期封建社会初期的儒学,不可能不深深地刻上奴隶和封建制度的烙印。特别是经过汉初大儒董仲舒修改后的儒学理论,大肆宣扬“君权神授”,宣扬的对统治者无保留的愚忠和等级制度的道德伦理观,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以致汉武大帝要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学”的国策。儒学中的这些理论已经成为麻痹和奴役中国人民灵魂的精修鸦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只有批判儒学,才能打倒封建统治的根基,才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才能建立自由民主的人民共和国,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儒家思想等级观念较强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等级观念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在我国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造成了人格的不平等。全社会人群又分为“士、农、工、商”,造成了等级森严、男尊女卑。个人受到礼教和宗法、国家和家族机器的强力压制,几无自由可言。皇帝可以随意杀死臣民,父母可打骂孩子。至于父母棒打鸳鸯、干涉婚姻,在古人眼中那是正常现象!儒家的伦理道德严重摧残了人性。在古代百姓见了官员要磕头,官员见了皇帝要自称奴才。“刑不上大夫”,造成了法律上的不平等。

儒家思想过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轻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造,缺乏科学精神。我国古代关心的是人伦和社会而不是自然界。“四书五经”不谈科学,科举考试也不考科学知识。道家产生的一些科学成果不过是追求长生术的副产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古代不可能出现系统的科学理论。四大发明只是技术成果,而缺少科学逻辑的论证和推理。再加上一定时期内,封建皇权甚至对人民爱搞愚民政策,不希望普通百姓读书明理,限制民间自由往来和交流,如满清时期汉人不得入山海关,三亿多人仅仅三百万人会读书认字。文盲多就容易迷信,迷信就容易形成皇权崇拜、神仙崇拜。这些导致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一直非常缓慢。

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轻视工商业发展。儒家思想认为“君子不器”“正其义不谋其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君子应该读书入仕,才是正道。全社会歧视工商业,导致我国古代不重视工商业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经商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处于萌芽状态,极不发达。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徽商,赚钱之后还是买地捐官建庄园,而不是扩大再生产,而近代科学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科学的产生又推动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工商业发展具有相互推动的关系。

儒家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修养,比较崇尚空谈。魏晋时即出现了“玄学”,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玄远旷达为宗旨;宋代出现了程朱理学讲究格物致知、空谈心性。明朝出现了阳明心学,阳明先生认为:“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每个人生活的世界是由内心决定的,倡导用心修炼,自我向内修炼,导致很多管员只空谈没有治国安邦的真本事,“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谢君王”的事件一再出现。清朝朝廷上也出现了清流派,崇尚空谈道德修养,不干实事。这种文化传统也造成了很多读书人孜孜以求功名利禄却又把道德挂在最高位置,像范进中举后几近癫狂,难以掩饰虚伪本质。由于古代功名极少,考个秀才都非常难得,很多读书人读书到老,一无所获,因而“百无一用是书生”,像孔乙己一样一无所长、沦为乞丐。这种比较务虚的、华而不实的文化传统也是代代流传、遗害非浅。

在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在国家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其他思想文化流派都是处于次要地位。道家思想更多地强调“道法自然”“清净无为”,修心养性。佛教思想强调“四大皆空”,鼓励人们出家礼佛,难以对社会发展起到正面的主导推动作用。

儒家文化在汉朝以后被封建统治者加以改造利用,产生了许多不好的方面,封建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肯定是受到皇权统治的控制和主导,这个早已超出了孔夫子创建儒学的初衷,也是孔子所不能左右的。这个需要我们现在认真加以鉴别和扬弃,留下好的方面。事实上,经过一百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洗礼,社会早已沧桑巨变,进入二十一的新中国的人民群众,等级观念、重农抑商、空谈心性、轻视科学等封建文化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民主、平等、科学、和谐、讲究实际事功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氛围。但是,一个没有深厚文化传承的民族就像在孤儿院里长大没有家庭抚育的孩子一样没有心灵皈依、情感皈依、价值皈依。在新的时代,以新的视角新的姿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仍然必不可少。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是在历史传承中磨练、积淀,是全民族的智慧、精神和美德,具有人类共性的永久价值,值得我们继续学习、传承。

“世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家文化是中国大一统和中国文化的基础。没有儒家文化的繁盛,就没有现代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一统的中国。儒家文化就像黄河之于中国。孔子创立的儒学就像黄河的上游清澈干净、生机勃勃;经过董仲舒和朱熹改造后的儒学就像黄河的中游,经过千里奔腾难免泥沙俱下、含有大量的杂质;在当今的现代社会,儒学经过激浊扬清就像黄河的下游,结过小浪底水库的积蓄沉淀,留下污浊,一河清水奔腾不息、滚滚向前。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5896106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我眼中的传统文化8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我眼中的传统文化800字).pdf

标签:传统文化   眼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