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

更新时间:2023-03-02 13:31:05 阅读: 评论:0

珠光散粉-钢琴轻音乐

我的长征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卡片设计图案)

《我的长征》观后感(通用15篇)

《我的长征》观后感1

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当说是纪念长征

胜利80周年电视纪录片的力作。它完美地体现了历史纪录片的两个结合,即讲

事实与讲政治的辩证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并举。它既展示了长征是历史

的丰碑,又揭示了长征是伟大的精神,激励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

我们的军队,以长征的精神为永远长征的源动力,胜利的走过一代人的长征路。

从军事斗争史上说,长征的本身就是战争史上的奇观。大型文献纪录片《长

征》的第四集——《战史奇观》,主题旨在揭示长征中的作战奇观。

首先是集中描述和揭示党中央率领的中央红军的四渡赤水战役行动。要知

道,这是决定中央和中央红军命运的一搏,胜利了则“病树前头万木春”,失败

了则“无可奈何花落去”。可是,这是3万无后方、流动中的红军,与拥有国家

战争资源支持的国民党军40万重兵的对抗。本集《战史奇观》抓住了这个极不

对称的较量,揭示战争指导者毛泽东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划性相一致,以敌变

我变的巧妙应对,夺取了胜利。从而,体现了孙子兵法上所谓的用兵如神,回答

了毛泽东因何把这次战役,当成他在战争指导艺术上的得意之笔。它启示人们,

战争当然要力求优势,起码是要势均力敌,但在处于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更应当

发挥指导者的主观灵动作用,因势利导,在敌变我变中,以智取胜、以弱胜强。

本集中还摘取并剖析了长征中的独树镇战斗、西渡嘉陵江战役、飞夺泸定桥

和乌蒙山回旋战这4个典型战例。凸现了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上独树镇遭遇战,以

“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展示了红四方面军的争渡嘉陵江,横扫千军如卷席,

创造了红军史上大兵团强渡江河连续进攻作战的成功先例;特写了中央红军22

名勇士飞夺泸定桥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千古绝唱;解释了红二、红六军团,以己

之能走长处,克敌之不能走短处,用拖着强敌在大山中行军,而迫使强敌不得不

退出追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用兵上策。

《我的长征》观后感2

今天,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影片讲述了长征经历

者王瑞老人回忆在长征时与敌人进行的殊死拼搏的战斗历程。短短的一个多小时

的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影片中硝烟弥漫,腥风血雨的场面

让我受到深深的震撼;红军战士在征途中面对饥寒交迫,爬雪山,过草地的顽强

精神让我热血沸腾……

这部影片中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片段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战斗场面。红军要经过

桥面只剩十三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的泸定桥,他们不退缩;面对敌军的枪林弹

雨,他们不畏惧,凭着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铺开了前进的道路。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

吗?今天的我们,已成了笼中鸟,室中花,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畏缩,

甚至逃避。在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

我想,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再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

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

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

代的挑战。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向可敬可爱的革命先辈敬礼!

带着崇敬,带着感动,我走出了影院,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在我耳

边响起: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的长征》观后感3

一个老人,点燃了蜡烛,一双被泪水模糊了眼睛,久久凝视着一个蓝色碎花

的步包……重温七十年前的那段金戈交鸣的岁月,无不刺痛着王瑞的心。

一家四口人:父亲,他,他姐姐和姐夫都参加了长征,无情的炮火和子弹相

继夺取了3个亲人,残酷的战争给王瑞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可以想象,在炮

火中看到血淋淋的,奄奄一息的父亲,在一间黑屋子里看到死不暝目的姐姐,以

及看到姐夫挣扎在铁索桥边最后被汹涌的火光和浪花吞噬,王瑞的眼睛流不出泪

了,他的心在流血啊!精神快崩溃的王瑞被毛主席从深渊中拉起。于是,王瑞振

作了起来,他把满腔的怒火凝聚在抢口,一次战斗王瑞一下子就七个敌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革命的幼苗就在艰险的战场上成长着。这

颗幼苗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他终于明白:哪里胜利就往哪走,决不跟着错误走,

立志把敌人赶出乌苏里江!

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有些小挫折,就在悲叹自己的命运了,你难道没有见

到失去亲人的王瑞那极力悲伤的眸子吗?但后来王瑞不同样过来了吗,如今幸福

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无敌革命先辈的躯体已经作了我们幸福之路的铺路石我们

难道不珍惜幸福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我们没有理由以消极的处事态度

来面对幸福的生活!前人载树,后人乘凉。幸福是用前辈的鲜血换来的,未来将

由我们来创造!

人的一生就是一次长征,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应

该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这样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我的长征》观后感4

今天的富足生活不知是多少血肉换来的,今天宁静的和平不知是多少的生命

换来的——有时,真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过得太恍惚却又不知足了。或许我

们的思想真的是需要洗礼了,而今天观赏的这部《我的长征》足够让我们心灵得

到震撼。

隆隆的枪炮声中,红军战士接二连三地倒下;瓢泼的暴风雨中,红军战士跋

山涉水;泸定桥上,红军战士奋不顾身……

耳畔炮声隆隆,心中热血沸腾……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壮丽史诗。70年岁月流逝,但红军

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依然让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澎

湃,激励着我们进行新的长征。伴随着感人的画面,我的心灵中分明感受到一种

震撼。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是什么让他们坦然

面对死亡的威胁;是什么让他们不断成长,走向胜利?“革命理想大于天”,正

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

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惨烈的战斗磨砺了红军的意志,亲人的牺牲、战斗的胜利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主人公王瑞由一名胆小、幼稚的伢子成长为有着坚定意志的共产党员。这其间,

“跟着走”是一直激励着他成长的航标,由起初的盲目跟着走到最后的坚定地跟

着党走,跟着胜利走。这似乎在启迪着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坎坷,会有

迷茫,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心中有一盏明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伟

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征程。新时代我们不需要面临枪林弹

雨,我们不必忍饥挨饿,但挑战依然存在,我们同样需要清楚航向,心中有指引

的明灯,明确“跟着走”的方向。

《我的长征》观后感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我听说我们要观看影片《我的长

征》时,我不由想起了毛主席的这首诗词。一连串的问题也涌入了我的脑海;红

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一路上有怎么感人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的红军战士,回忆起当年长征的故事。那年他才16岁,

就参加了红军,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瑞纳子”。在渡桥的时候,敌人的炸弹无情

地夺去了他爸爸的生命。在长征的路上他摔倒了,毛主席还亲自把他给扶了起来。

一路上,大家互帮互助,一包豆子还分着吃;寒冷的冬天,大家紧紧地围着火堆

取暖······想想我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确不懂谦让,真的很惭愧。

一路上,瑞纳子还结识了少数民族青年达尔伙,他用那颗真挚善良的心打动

了达尔伙,使红军和少数民族兄弟成了亲密的伙伴。最使我感动的是,连长为了

救瑞纳子,自己不幸掉进了无底的深渊。瑞纳子在长征的途中还失去了他最亲的

亲人与朋友;爸爸,姐姐,姐夫和达尔伙,看到这里我不禁地流下了眼泪。我想

同时失去了最亲的亲人和朋友,内心一定是非常地痛吧!

看完了之后,我的心还是久久难以平静。红军在长征前出发时还有30万人,

而到了终点却只剩下2万人,28万人永远地倒在长征的途中。我觉得,我们应

该好好学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效我们的祖国。如果没有了革命战士,就没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用无

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珍惜。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

努力拼搏,去追求金色的理想和灿烂的明天!

《我的长征》观后感6

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星期三下午我们学校高年级学生观看了影片《我

的长征》,仅仅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却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的精神得到了洗礼。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东方神话。红军战士们面对

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着高山悬崖、冰雪雨雾,湍急的

河流,莫测的风暴,灼热的沙漠,无底的沼泽,饥寒交迫,刀山火海……

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的

胜利是不可想象。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

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

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柱。

少年红军战士瑞伢子被残酷的战争相继夺去了父亲、姐姐和姐夫的生命,痛

苦与艰险刺痛并磨砺着少年的身心,可是瑞伢子在炮火和硝烟中真正的成长了起

来。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刚刚开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

竖起了一座万事瞩目的丰碑,英雄们斗争精神也将靠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去继承和

发扬,我们只有从现在起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的人,长大后才能肩负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目前,再也不需要我们去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

河,但是在和平的建设年代,特别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现在我作

为一名小学生,要以长征精神鼓励自己,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珍惜现在所拥有

的一切,珍惜朋友,珍惜亲人,珍惜先辈们为我们铸造的幸福生活,我们的明天

一定会更加美好,长征的精神一定会得到发扬光大。

《我的长征》观后感7

今天,我观看《我的长征》,整部电影让我高兴,让我悲戚,让我激动。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红军长征,主角是年仅十六岁的王瑞,王瑞他们一家四口

--他、爸爸、姐姐和姐夫都参加了红军的长征,成了光荣的红军战士。一次敌军

的突然袭击中,打败好多的红军,王瑞也被身旁的炮弹打趴在了地上,关键时候

毛泽东主席赶快把他拉了起来,逃过了一死。回到了营地,看着大夫为一个伤员

做手术,手术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有几个人抬着担架,说“说有人受重伤了”,

再不治疗的话可能就要死亡了。王瑞往担架上一看竟是他的爸爸,霎时悲痛万分。

之前做手术的伤员愿意让王瑞的爸爸先做手术,可王瑞的爸爸却好意拒绝道:“我

快不行了,做手术可能也来不及了。”说完后,王瑞的爸爸便牺牲了。王瑞伤痛

的失去了一个亲人。接着,他的姐姐也被土匪了,当打败土匪时,他的姐姐

也已经死亡了,王瑞所在连的连长,拿出一只草做的拖鞋对王瑞的姐姐说:“女

,你还要穿着这鞋子去赶路呢,我来帮你穿上吧!”说罢,他便把鞋给王瑞

的姐姐穿上了。

可惜这些都还不是最残忍的,他姐夫也为夺泸定桥时被敌人击中掉入河中,

生死不明。就连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了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伴在把

弹痕累累的红军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头上那绺“天菩萨”长发随

风轻飘、轻飘……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此时

的王瑞是悲痛万分,因为他的朋友,甚至是亲人全部都阵亡了。毛泽东自然也知

道王瑞的心情,轻轻地为“瑞伢子”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到“有

红军这样大无畏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红军呢?”

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重新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长征之路。可怜的

王瑞呀,他的亲人在他十六岁就飘然离去。可是我们呢?整天享受着无忧无虑的

生活,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吃零食。同学们啊!放下你们手中的手机,让

长征精神世世相传,造就中华民族世纪的辉煌吧!

《我的长征》观后感8

电影《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

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

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

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不禁思考红军凭借了什么力量,才能克服种种不利

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留了中国革命珍贵的

火种?

影片并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从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

古、李德对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滞留在湘江桥,几

天几夜也没有能够完全通过湘江。这时,敌人的飞机狂轰烂炸,前面有蒋介石布

置拦截的防线,后面有几十万敌人的追兵。面对红军长征的第一道难关,幸亏红

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

间,否则后果则不堪设想。

我认为,红军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

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喘息的

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

不可能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更不要说军队的发展壮大,以致最后消灭蒋介石反

动政府、建立新中国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如果部队乱成一团,没有凝聚力,没

有众志成城的决心,同样也不会取得长征的胜利。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具备了这些

优良的素质,终于使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们要汲取经验教训,发扬红军的精神,克服困难,不怕牺牲,众志成城,

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将无往而不胜。

《我的长征》观后感9

今天的富足生活不知是多少血肉换来的,今天宁静和平不知是多少的生命换

来的——有时,真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过得太恍惚却又不知足。而今天看了

的这部《我的长征》之后让我恍然大悟。

这部影片记载了,当时在遵义(贵州),开了一个名叫遵义会议的会。正好那

时,瑞呀子(王瑞)正好来送面条。这时,毛主席把门打开以后,生气地说:“不

吃!你这个人来的真不是时候,拿回去、拿回去。”说完,便重重地把门关上了。

接着,会议室里传出一阵争吵声。

最精彩的还不是这个,还有一段飞夺泸定桥的片断。

这是我觉得最惊心动魄的一段,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战斗场面。因为红军要

经过桥面只剩十三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泸定桥离水面只有十几米高。红褐色

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3米多高的浪

花,水声震耳欲聋。对面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而守城的

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看,这么危险的环境,红军到底能否战胜

呢?看到这里,我真为他们捏了把汗呀!

就是因为他们不退缩;面对敌军的枪林弹雨,他们不畏惧,凭着勇敢顽强的

拼搏精神铺开了前进的道路。

长征,是情与情的交融;亲情,面对生命逝去的悲嚎;友情,用自己的生命

从悬崖边换回小战士的生命;民族情,红军以真诚和严格的纪律,使之与山区百

姓融为一家;爱国情,飞夺卢定桥的英雄们,万尺高桥坠落的生命,谱写了爱国

赞歌。红军是一支穷人的队伍,但也是溢满宝贵精神的情感之源。

《我的长征》观后感10

隆隆的炮声中,红军战士接二连三的倒下;瓢泼的暴风雨中,红军战士跋山

涉水;铁索连接的泸定桥上,红军战士奋不顾身……耳畔炮声隆隆,眼际战火连

连,心中的热血在沸腾……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壮丽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

迹,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东方神话。70年岁月流逝,但红军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

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依然让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澎湃。伴随着感人的画面,

我的心灵中分明感受着一种震撼。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战士勇

往直前?是什么让他们坦然面对死亡的威胁?是什么让他们不断成长,走向胜利?

他们的精神震撼着我们,心中的疑问让我更加钦佩他们。

惨烈的战斗磨砺了红军的意志,亲人的'牺牲,战斗的胜利激发了他们的'

斗志。主人公王瑞由一名胆小、幼稚的伢子成长为有着坚定意志的共产党员。这

其间,“跟着走”是一直激励着他成长的航标,由起初盲目地“跟着走”到最后

坚定地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这似乎在启迪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

坎坷,会有迷茫,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心中有一盏明灯。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不

需要面临枪林弹雨,我们不必忍饥挨饿,但挑战依然存在,学习中的困惑、矛盾,

前进中的失败,预设目标的偏离……

的确,现在再也不需要我们去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长征路,但是在和

平的建设年代,特别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

我们要以长征精神鼓励自己,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困

难摆在眼前,我们同样需要清楚航向,心中要有指引的明灯,明确“跟着走”的

方向,“想想长征二万五,想想革命老前辈!”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洗涤,我们也

会走向胜利!

《我的长征》观后感11

观看完《我的长征》后,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又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长征精

神不仅让人感动,还在鼓舞着现代人继续奋勇前进,为人民,为国家,为党的事

业不懈奋斗。

影片《我的长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亲情,军民心连

心,共同克服长征中的种。种困难。主人公瑞伢子与姐姐,父亲以及姐夫在长征

中经历的生离死别让人感动不已。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长征的

艰辛,长征的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用众多人民的鲜血换回来的。是在血和肉的顽

强奋战中,我们的同胞们为我们夺回了胜利,而他们却永远地失去了挚爱的亲人,

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

《我的长征》告诉我们应该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方针,不能跟着错误走。在遵

义会议前,有由于错误的领导方针使得我军损失惨重。红军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

标,只是盲目地"跟着走"。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里,勇于推翻错误的指导方针,

提出正确的领导方针才是红军的长征局面得到了扭转。红军心中也知道带跟着往

哪里走了。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台词"跟着走"是由原来的漫无目标转为了有明确的

方向的。这也在强调我们在新时期期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的目标来指导我们

的实践,要敢于和错误的观点做斗争。我们青年学生更是要竖立人生的明确目标,

只有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们才能不断地沿着目标不断前进,进步。

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在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复杂多变,

面临的"敌人"更多。长征精神会鼓舞我们一代代人去为人民,为国家,为党的事

业继续不懈奋斗。我们应该坚持党的正确指导方针,密切联系群众,不畏艰难险

阻,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我的长征》观后感12

10月24日,我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大一学生,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

《我的长征》讲述的是一个大题材、一个小人物的故事。长征,不仅有领袖

和伟人,也有千千万万普通的红军战士和支持革命的人民群众。以前的各种长征

题材的影片都用许多镜头聚焦在领袖人物身上,而这部影片则将目光凝聚在一个

16岁的小红军战士王瑞的身上,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感

人肺腑的大角色。观看电影时,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

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

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

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

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

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我不禁在想,纪念长征,如果耽于纪念日的隆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应

该思索:以什么样的纪念让这段历史完好的保存下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更

充分的汲取其中的价值,以什么样的途径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与具体生活结合起

来。作为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做

的不仅仅是传播、宣传,而且要身体力行,刻苦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发

扬。正如所言:"开始于80年前的长征还远未结束,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民族

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中国地图上,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在我们心里,长征永

远是起点。"

《我的长征》观后感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去观看电影《我的长征》的路上,

我不由想起了毛主席的这首诗词。一连串的问题涌入我的脑海:红军为什么要进

行长征,一路上又有什麽样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的红军战士,回忆起当年长征的故事。那年他才16岁,

就参加了红军,大家情切地叫他“瑞纳子”。在渡桥的时候,敌人的炸弹夺去了

他爸爸的生命。在长征路上他摔倒了,是毛主席亲自扶起了他。一路上,大家互

相帮助,一包豆子还分着吃;寒冷的冬天,大家紧紧地围着火堆取暖……想想我

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确不懂得谦让,真的很惭愧。毛主席的妻子在长征

路上生下了一个孩子,可部队要打仗,怎么能把他带在身边呢?他们只能狠狠心,

把孩子留在一间房子里,希望能被好心人收养。

一路上,瑞纳子还结识了少数民族青年达尔伙,他用那颗真挚善良的心打动

了达尔伙,使红军和少数民族兄弟结成了亲密的伙伴。最使我感动的是,连长为

了救瑞纳子,自己却跌入了无底的深渊。瑞纳子在长征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爸

爸、姐姐、姐夫和新朋友达尔伙,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回程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有30万人,而到达

终点只剩下了2万人,28万人永远倒在了长征途中。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怀着

一颗感恩的心报效我们的祖国。没有革命战士,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哪有我

们美好的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

惜。

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求金色的理想和灿烂的明天。

《我的长征》观后感14

一个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的电影。看完后,我思绪万千,剧中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瞬间时常拂过脑海,那

一句“跟着走”时时萦绕耳畔……

电影以长征亲历者王瑞老人回忆的方式展开。当年年仅16岁的王瑞跟着父

亲、姐姐、姐夫参加了红军长征。途中,王瑞的亲人先后牺牲,在巨大的悲痛中,

他牢记父亲的话“跟着走”,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

跟着什么走?湘江之战中,昏暗的古城,拥挤的人群,血染的江水……但混

乱中,始终有一面鲜红的党旗迎着炮火飘摇,指引着王瑞和红军战士们向前走。

跟着什么走?飞夺泸定桥时,面对国民党军的前后夹击,面对仅剩的13根

光溜溜的铁索,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红军战士义无反顾,毫不畏惧。突击队员

用血肉之躯为后续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看到一个个战士坠落于滚滚江水之中,

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当看到刚入伍二十几天的彝族小伙把红旗插上桥

头堡时,我瞬时热血沸腾起来。炮火硝烟中的一抹红,是希望,是英雄长存的精

神,是指引我们“跟着走”的旗帜!

跟着什么走?跟着旗帜走!红军万里长征,漫漫征途,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

又有多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白

雪皑皑的雪山上有老军需处长永远的丰碑;漫漫无边的草地上有倔强的小红军;

泸定桥下有当年牺牲的战士们的白骨……我知道,他们心中必定有一面旗帜,这

旗帜历经了血与火的洗礼,显得愈发鲜艳!

《我的长征》观后感15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人民心中无穷精神力量的________。观

看了电影《我的长征》后,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那些红军战士宁愿牺牲自己也

要解放全中国的精神,足以成为后人心目中永远的人民英雄。

电影《我的长征》讲述了王瑞老人重访故地,回忆年轻时参加红军长征的故

事。16岁的王瑞,参加了长征,他一家四口人全部是红军。在湘江之战中,他

的父亲被无情的炮火夺去了生命,他的姐姐和姐夫也在强渡大渡河中壮烈牺牲。

王瑞并没有因为失去亲人而退出长征。他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走完了两万五千多

里的长征。王瑞16岁就参军,跟敌人斗争,时刻有生命危险。我们现在生活多

么美好,不愁吃不愁穿,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跟王

瑞比起来,我们不是更应该好好学习吗?

过去,我只在书本上读过《飞夺泸定桥》这篇__,我十分佩服红军英勇顽强

忘我牺牲的精神。如今,我终于亲眼目睹这壮观的场面,我更加为之震撼。一座

只有13根铁索的铁索桥,下面是湍急的长江水,对面是敌军的炮火。十几个红

军战士匍匐前进,他随时可能掉进长江水,牺牲在敌人的弹火下,但他们仍头也

不回地前进,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紧跟上来,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前仆后继”,

为了将那面红旗插在桥头,牺牲了多少战士的生命,是多少鲜血铺筑砀这座生命

桥,是多少鲜血染成了这面鲜红的旗。

红军是英勇的,是伟大的,是了不起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红军战士为了求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从开始十万多人去,到长征结束

仅剩下两万多人归,那八万多人全部牺牲在爬雪山、过草地、吃苦根、咽树木的

长征路上。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多少血肉之躯换来的。都说长征精神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我们要把这伟大的长征永远铭刻在心中,要像红军一样为

祖国贡献一份力量,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人民英雄——红军,更不能忘记战争史上

的奇迹——长征。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3:31: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50651062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的长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的长征.pdf

标签:我的长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