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竹子的诗句

更新时间:2023-03-02 13:28:40 阅读: 评论:0

质量安全标语-解约书

描写竹子的诗句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福建福州市)

关于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五首】

【篇一】关于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

画竹歌

朝代:唐朝|:白居易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人。

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惋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赏析/鉴赏

竹子挺立秀立,生命力强,加之有志向高洁,卓然不群的象征之意,

历来是文人墨客丹青画手乐以歌咏描绘的对象。白居易这首《画竹歌》,

通过对好友萧悦所画竹枝的再现与评价,赞扬了画家的超群技艺,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思想。

协律郎:官名,正八品上,属太常寺,掌管音律。萧悦:兰陵(今山

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善画竹。在杭州住过一段时期,与白居易过从

甚密。

诗的开头四句落笔平直,首先告知读者,竹子是最难以描绘的一种植

物,古往今来,多少丹青妙手为此耗尽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却鲜有画得和

真竹相像者。而协律郎萧悦却独能下笔逼真,可谓绘竹第一人。以此设置

悬念,激发读者阅读下文探求萧悦独得画竹之秘缘由的奇怪心。

接着,诗人从三个方面表现萧画的非凡不俗之处:一是将萧画与他人

所画作比照,从而表现萧氏所画生气勃勃,枝活叶动,秀拔屹立;而他人

所画竹身粗大,臃肿不堪,枝叶萎靡,毫无生气。这是从侧面,以他人之

画的拙劣来衬托萧画的非凡。其二是正面描写萧画竹子的环境、神态。野

塘水边,埼曲岸侧,森森然有竹两丛,挺立秀立。所谓“野塘水边埼岸侧”,

是竭力表现画面的野趣、奇趣。由于野塘曲岸,更简单形成一种远离人间

烟火、超越世俗的气氛,与人格化的竹枝更相吻合。下文“婵娟不失筠粉

态,萧飒尽得风烟情”是从画面的细处描写,是画中竹枝的特写镜头。婵

娟是形容竹子神态的秀美,左思《吴都赋》:“其竹则檀栾婵娟,玉润碧鲜。”

不失筠粉态,是指其逼肖真竹,说明图画连青嫩带粉的鲜态及在风惊烟锁

的特别环境中,摇曳多姿、萧潇洒俗的婀娜神态都毕现无遗。由于画得如

此逼真,竟使诗人疑心这不是画,而是真实的生长于泥土之中的竹子了,

他回忆起在天竺寺前、湘妃庙里曾经见到过这样的竹子。这是第三层描写。

“低耳静听疑有声”堪称是诗人的神来之笔,由于只有现实中的竹子才会

在风吹之下发出婆娑之声。萧氏所画竟能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看来“丹

青以来人”之誉诚非虚言。

诗的最终一局部是感慨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

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一番。然而岁月难驻,时间易逝,身怀绝技的

画家已是手颤眼花,满头华发的老人了。这幅画便是他的绝笔之作。自此

以后,再想求得他的画已是难乎其难了。言语之间布满了对画家的珍惜之

情,无形中也抬高了这幅画竹的价值。

诗的开头曾评价萧氏画竹能够“下笔独逼真”,诗中通过萧画与别人

所画的比照,萧画本身的神态和真实的竹子三个方面对“逼真”二字作了

详细描述,可谓层层递进,构造严谨。关于“逼真”的好处,朱自清先生

认为,“这个‘真’当然指食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

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

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逼真’

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论

逼真与如画》)宋人苏轼也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

定非知诗人。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也就是说,只追求形似并缺乏奇,写活,传神,有幽姿远韵,才是逼真的

要求。白居易这首诗在描述萧悦的创作过程时曾说:“不根而生从意生”,

也就是说萧氏事先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将个人意趣与大自然融而为一,

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也是文艺创作的根本规律之一。

【篇二】关于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

新竹

朝代:清朝|: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赏析/鉴赏

比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气的成长又须老一代乐观扶持。前

两句是回忆,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

后代不忘前辈扶持教育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气将更好更

强大。

【篇三】关于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

水仙子·咏竹

朝代:元朝|:马谦斋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

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

文湖州是个知音。

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

舞闲阶碎影筛金。

赏析/鉴赏

《咏竹》是一首咏竹的佳作。第一二句写竹子不因风霜的侵凌而变色、

仍保持其亭亭直节,比方人因世俗苦难的熬煎而不转变其高风亮节。竹之

“节”即人之“节”。接下来几句写竹的盛产之地、花开引凤、画家文湖

州等,连续丰富竹的形象意蕴,最终几句写竹的潇洒风姿,说明心中所追

求的人格标准。将竹的品行与人的坚贞和刚直的性格,相融相汇,颇为感

人。不在竹的形貌上多作描述,却毕现竹的神韵。

【篇四】关于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

朝代:唐朝|: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赏析/鉴赏

这首五言律诗是吟咏竹子的,但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依据诗意,

所咏之竹当实有所指,这须待读完全诗才能明白。

诗的前四句摹写竹之外形,但写的角度却极富于变化:一、二句一俯

一仰,一是下写竹子入水之态,一是上写竹笋抽空之影,这是直接写竹;

三、四句写笋径露华、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衬竹,是间接写竹。但是不

管是直接写还是间接写,都并非出于悬空虚拟,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景和境

地,是诗人置身其间的观看、摹写。他低头观察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

斑驳得意;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

气。这好像是一个清爽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

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多么幽

雅的境地!多么得意的翠竹!这是诗人所熟识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

谷(今属河南宜阳)的竹子。据河南宜阳县委宣传部《李贺故里调查》报告

上说,“今昌谷村名虽无”,但这一带的村子大都“绿竹成园,较大之竹园

即有一百多亩”(转引自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由此可以想见当地竹

林盛况,李贺自己也在诗中屡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书字”(《南园》)、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柳缀长

缥带,篁掉短笛吹。”(《昌谷诗》)而且,除了这首《竹》诗外,还有一

组诗——《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专咏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

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这都

可以证明这首《竹》诗所吟咏的为昌谷之竹无疑,由于在这里,李贺才更

可能如此沉着安闲地去观赏它。“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立上长的状态,

也就是《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中所说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

篁拔玉青”之意。“霜根”,并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

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里“腻香春粉黑离离”的“春

粉”。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

诗的后四句又换了一种笔法,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感慨:“织可承

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

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锦鳞”)。但这还是普一般通的用

途,算不得奇怪,最值得夸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采纳,制作贤冠上的横梁。

《周书》载:“成王(姬诵)将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

《舆服志杂注》:“天子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梁”指帽

子里面硬的横衬,以竹为之。这似为此诗末二句之所本。很明显诗人是有

所寄兴的。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这些怎能不

令诗人歆羡和感慨呢?诗人怀不世之才,常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终其一生,

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虽曾官奉礼郎,但位不过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

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亦不过是“臣妾气态间,惟欲承箕帚”而已,终无能

为。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于吟物之中连类而及,也是很自然

的了。

李贺之诗,虽然笼统地说,其光怪陆离、虚荒谬幻,是深得楚骚之真

传,但细致说来,又有所区分,大抵长篇歌行,近于楚骚和汉魏乐府歌诗,

而五言律绝,则更类似于齐梁间诗,显得鲜艳浓丽。此诗亦是如此,尤其

是五、六句,活脱脱齐梁口吻。但李贺此诗并不止于咏物,而是将自己的

情志编织于其中,因此与齐梁诗那种无聊至极的香艳软媚不同,这也该是

李贺此诗的胜利之处吧。

【篇五】关于赞美竹子最经典的古诗

朝代:唐朝|:韩溉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到处多闲地,正好移阴覆翠苔。

赏析/鉴赏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个人理解也许意思应为“竹

子忍受着风霜的摧残,仍旧矢志不移地保持高洁的操守,然而却没人去留

意它,终年累月虚怀若谷,也只为了等待凤凰的到来。”意在以竹喻人。

“凌霜”,忍受官场世道的重重压力。霜,应暗指不公正的社会、世道、

官场。“尽节”,尽守气节、操守。“无人见”,尽管顶着各种邪恶势力的重

压,仍旧坚守着高尚的气节和操守,但是根本就没人看的见你。表现了诗

人怀才不遇的失落和无奈。“终日”,经年累月,始终如一。“虚心”,谦逊,

虚怀若谷。“待凤来”,这里的“凤”从字面看秀挺青翠的竹子像梧桐树一

样在等待着凤凰的到来,但内中蕴含着盼望总有一天会有像伯乐一样的

“凤”能来发觉、赏识和重用自己,只要急躁等待,那一天终究会到来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3:2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4920106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竹子的诗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竹子的诗句.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