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常见的小鹦鹉,似乎人们并没有过多去考虑过这个品种及品系的划分是怎样的,因而多数玩家总停留在迷茫的印象中,在这里我仅代表个人整理一下牡丹鹦鹉的系统分类和品系分类大纲:(为便于说明,我将按照完整生物学分类的,界、门、纲、目、科、族、属、种之后,另增加亚种及品系来进行说明。)
牡丹鹦鹉 agapornis roicollis
拉丁文名称:Agapornis roicollis
英文名称: Peachface Lovebirds
牡丹鹦鹉又称情侣鹦鹉、蜡嘴鹦鹉、爱情鸟。属鸟纲,鹦形目,鹦鹉科,非洲鹦鹉族,情侣鹦鹉属,共计有9个品种,均产于非洲。牡丹鹦鹉是所有鹦鹉品种中个体最小的品种之一,寿命约为10—15年,身长约13—17厘米,重40—60克,孵化期19-23天,42天羽毛长成。
野生的牡丹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当地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浆果为食。在非洲南部,该鸟种常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驱赶。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也常被捕捉饲养、贩卖,致使野生数量及种群越来越少。
在野外, 它们多数以十几只为一小族群,是最多产的鸟类, 雌雄鸟非常有家庭观念。而以人工繁殖方法哺育的牡丹鹦鹉, 则十分亲近人; 喜欢让人挠痒,又喜欢站在人的手、膊和头上。它们个性活泼,对新的事物十分好奇。惟领域性特别强,难以与其他族群和平共处。
只有一部分的情侣鹦鹉是雌雄二型的(即雌雄的外形有明显的差异),包括黑领情侣鹦鹉、灰头情侣鹦鹉。其余品种都不能够从外表分辨性别。牡丹鹦鹉除一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之外,其余8种则分布于非洲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每个野外品种都受地理所分隔。情侣鹦鹉往往小群聚居,主要食用果实、蔬菜、一些草及种子。黑领情侣鹦鹉亦会食无花果。
这九种原始种情侣鹦鹉分别是:
1.灰头情侣鹦鹉 Agap0rnis canus 该种也是唯一一种分布于非洲大陆以外马达加斯加群岛的种类。
2.费氏情侣鹦鹉 Agap0rnis fischeri 该种即为平时最常见的棕头牡丹。
3.尼亚萨湖情侣鹦鹉 Agap0rnis lilianae 该种是外形最类似费氏牡丹的种类。
4.黑脸情侣鹦鹉 Agap0rnis nigrigenis 有别于黑头牡丹,该种数量日趋稀少。
5.面罩情侣鹦鹉 Agap0rnis personatus 即为黑头情侣牡丹原种。
6.红脸情侣鹦鹉 Agap0rnis pullarius 相对于其他种类饲养稍有难度,国内市场非常稀少。
7.桃脸情侣鹦鹉 Agap0rnis roicollis 即为平时较常见的桃脸牡丹原种
8.黑领情侣鹦鹉 Agap0rnis swindernianus 该种外形最类似红脸牡丹,但体形略大,国内数量较为稀少。
9.黑翅情侣鹦鹉 Agap0rnis taranta 相貌较其他牡丹较为丑陋,国内似乎还没有玩家饲养
1.灰头情侣鹦鹉【物种名称】 灰头情侣鹦鹉
【别名】 灰头爱情鸟、马达加斯加爱情鸟、加南情侣鹦鹉。
【拉丁学名】 Agapornis canus
【英文名称】 Grey-headed Lovebird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
【整体概述】 亚种:目前有两种已知亚种,即指名亚种(Agapornis canus canus)和灰蓝亚种(Agapornis canus ablectanea)。
外型:小型鹦鹉。全长约14厘米,体重25-28克。体羽以绿色为主,上体草绿色。头顶部铅灰色;后颈和颈侧有一铜绿色领环,眼睑及贯眼纹近蓝黑色,颊下有一黑带。另一亚种体羽为绿色,头部、胸部和颈部为浅灰色,腹部、身体两侧和尾巴内侧覆羽黄绿色,翅膀内侧覆羽为黑色,鸟喙灰白色,虹膜棕色。母鸟的头部和翅膀覆羽均为绿色。幼鸟和成鸟的体色很类似,年幼的公鸟颈部带有绿色,偶尔会像母鸟那样全部皆为绿色,鸟喙则为灰黑底。其雄鸟头部以及脖子背部与胸部为灰色,绿色的体毛在翅膀和后部变深绿色,羽下后翅变为黑色,亮灰白色的喙和浅灰色的脚爪,雌鸟与雄鸟的不同在于全部是绿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灰头爱情鸟主要栖息于开阔的乡村地区、灌木丛地区、森林的边缘地带和开垦过的地区;也会前往刺丛平原、干燥草地以及农耕区活动;偶尔会前往郊外的花园或是公园活动。在繁殖季他们会组成5到20只左右的群体,偶尔会高达80只;在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鸣叫,相当显而易见;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地面上觅食,非常谨慎小心且难以接近;平时大多和雀科鸟类一起集结活动,如果受到惊扰或是有掠食者逼近,他们会发出尖声的鸣叫然后赶快飞离;平时偏好栖息于树木最高的枝干上,有时候甚至会栖息於电线杆上。
食物:灰头爱情鸟主要以地面上的草类种子、从路上行驶的农作物运输车上掉下来的的谷粒和黍粒等为食;也会在郊外或是村落捡拾干燥的米粒进食。
【地理分布】栖息地:马达加斯加低地和沿海地区,曾经引进马斯卡瑞尼(Mascarene)和科摩洛群岛(Comoro)、席赛尔群岛、桑吉巴和马非亚群岛(Mafia Islands)
【繁 殖】他们在野外的繁殖季为2月到3月,在科摩洛群岛(Comoro)则为11月到隔年4月,一般都喜欢在枯死的树洞内进行筑巢并繁殖后代,母鸟一次会产下5到7枚卵,孵化期为21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38天。
2.费氏情侣鹦鹉【物种名称】 费氏情侣鹦鹉
【别名】 费希尔氏情侣鹦鹉、佛伊斯奇氏爱情鸟
【拉丁学名】 Fischer's Lovebird
【英文名称】 Agapornis fischeri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
【整体概述】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经人工培育,已形成多种色系的品系,如黄、白、钴蓝、紫、灰、银、乳白及杂色等。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鸟喙和眼睛之间、脸颊、喉咙为橘红色;头顶和头部后方为橄榄绿色;胸部上方和颈部为橙黄色;身体两侧、腹部、尾巴内侧覆羽黄绿色,尾部上方为蓝色;翅膀内侧覆羽蓝绿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宽的白眼圈,鸟喙红色,虹膜棕色。幼鸟体色较暗,鸟喙带有黑色。略小于同属的桃脸情侣鹦鹉,一般长度为13-15厘米(约5-6吋),体重42-58克。是一种五彩缤纷的小鹦鹉, 深橙色的额头和脸颊, 配以黄色的前胸,青绿色的身体,紫蓝色的尾巴,一对镶着白边的眼睛,鲜红色的嘴,灰色的脚,非常漂亮可爱。
栖息环境和习性:费氏爱情鸟主要栖息于灌木丛和金合欢属植物分布的高原地区、介于1100米到2000米之间各种棕榈树和其他树种分布的林区、刺丛平原区、开阔的草原地型和农耕区等。他们在繁殖季组成20到80只左右的群体,生性非常吵杂,往往还没看见他们的踪迹就会先听见那尖锐刺耳的鸣叫;他们平时会大批聚集于农耕区,觅食黍类、玉米和谷类作物等,有时候会高达数百只;平时他们大多在地面觅食,个性十分活泼大胆,可以在很近的距离内接近他们;他们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平常是游牧性质的鸟种,活动的地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而定。
食物:费氏爱情鸟主要以地面上的草类种子、浆果、水果、植物嫩芽等为食。他们也会定期前往农耕区觅食农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
【地理分布】栖息地:坦桑尼亚北部、赛伦盖提国家公园、卢旺达、蒲隆地;从笼中逃脱的鸟在各地都有族群,主要种群栖息于坦桑尼亚、肯尼亚等沿海地区。
【繁 殖】在干燥季节他们的繁殖季为1月和2月、4月和6月、7月;他们会寻找枯死的树洞为筑巢地点,也有些鸟会在峭壁上的裂缝中筑巢,母鸟一次会产下3到6枚卵,孵化期为20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32天。如果缺乏矿物质,亲鸟会有拔去幼鸟身上羽毛的倾向。
3.尼亚萨湖情侣鹦鹉【物种名称】尼亚萨湖情侣鹦鹉
【别名】 尼亚萨爱情鸟、莉莲爱情鸟
【拉丁学名】Agapornis Lilianae
【英文名称】 Lilian's Lovebird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情侣鹦鹉属(Agapornis)
【整体概述】:目前无其它已知亚种。
外型:尼亚萨湖情侣鹦鹉身长13.5cm,体重28-37g。 这种情侣鹦鹉鸟体颜色为绿色,胸部下方、腹部及尾羽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后尾羽部颜色较深.脑袋为淡肉色到橘色,过度到额头的颜色比较浅,面颊,喉,以及胸部上围颜色比较浅.眼圈周围颜色为一圈粗宽的几乎白色的眼圈.鸟喙为红色,虹膜红棕色,脚爪为灰色.幼鸟体色较暗,鸟喙带有黑色。
尼亚萨爱情鸟是另一种对饲养者比较新鲜的爱情鸟,最初由莉莲小姐所描述(Miss Lilian Sclater)也由此而得名.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进口欧洲.在野外状态下群居生活,一般为20到100只左右结群.笼养很容易繁殖成群,属于眼圈类珍贵品种。
【地理分布】栖息地: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津巴布韦北部、沿着尚比西河谷到赞比亚东南、马拉维南部、莫桑比克西北、坦桑尼亚南部。
4.黑脸情侣鹦鹉【物种名称】 黑脸情侣鹦鹉
【别名】 黑颊爱情鸟、黑脸牡丹鹦鹉
【拉丁学名】 Agapornis nigrigenis
【英文名称】 Black-cheeked Lovebird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
【整体概述】 身长:13公分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前额为红棕色;眼睛和鸟喙之间、脸颊、喉咙为黑棕色;头部后方和颈部为暗黄绿色;胸部上方为橘红色,到了胸部下方渐渐变为黄绿色;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黄绿色,尾部为浅绿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宽的白眼圈,鸟喙红色,虹膜棕色。幼鸟体色较暗,鸟喙带有黑色。
黑脸情侣鹦鹉的喉部为橘色胸前为绿色,在野外黑脸爱情鸟的数量很稀少,约只剩1万只左右,再加上一般笼养的爱情鸟大多互相杂交,所以人工饲养的纯种黑脸爱情鸟已经相当少,相比较之下杂交种有许多颜色的变种,也是台湾最普遍的小型鹦鹉之一,价格也便宜,是入门者不错的选择,但也有些稀少的变种价格依然不低,手养鸟好动活泼,惹人喜爱,也会调皮不听话或是常常性情不稳定,成鸟不易驯服,行动迅速敏捷,要小心它们不慎逃脱,若希望所养的幼鸟与主人亲近,不怕生,最好只养一只,因为若养一对,它们之间的感情会非常亲密,而不会与主人亲近,即便是手养鸟也会有此情形,但并非每一只鸟都如此。
分布地区小,加上严重的干旱使食物与栖息地骤减,因干旱导致的农地过度开发与人为盗捕贩卖,使黑脸爱情鸟的野外数量仅剩1万只上下,加上笼养鸟杂交情形严重,使得有纯正血缘的数量很少,前途非常堪虑;栖息在海拔约600-1000m的近河谷林地内,栖息地通常离水源区很近,平常一小群到数十只左右一起活动,食物包括种子、谷物、花、嫩芽、浆果等,繁殖期开始于11-12月间,在新巴威的维多利亚瀑布一般在9月就开始繁殖。笼养的黑脸爱情鸟叫声虽不大,但爱鸣叫,有时十分恼人,喜爱洗澡与啃咬东西,刚引进饲养时非常敏感,适应期长,适应后大多变的强壮。
栖息环境和习性:黑颊爱情鸟主要栖息于生长合欢属植物的灌木丛林、丛棘平原和介于600米到1000米开阔的草地;偏好在河谷区活动。他们在繁殖季会组成20到100只左右的群体,生性非常吵杂;他们平时会大批聚集于农耕区,觅食黍类、玉米和谷类作物等;他们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平常是游牧性质的鸟种,活动的地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而定。
食物:黑颊爱情鸟主要以种子、浆果、水果、植物嫩芽等为食。
【地理分布】栖息地:尚比亚西南、沿著尚比希河北到塞纳加(Senanga)和客辅挨国家公园(Kafue National Park);偶尔会出现于维多利亚瀑布、辛巴威西北。
【繁 殖】在野外他们的繁殖季为11月和12月,在维多利亚瀑布区为9月;母鸟一般一次会产下3到6枚卵,孵化期为20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32天。如果缺乏矿物质,亲鸟会有拔去幼鸟身上羽毛的倾向。有时亲鸟的繁殖频率也会随外部环境状况而出现变化。
5.面罩情侣鹦鹉【物种名称】面罩情侣鹦鹉
【别名】 黑头牡丹、面罩爱情鸟、黄领牡丹鹦鹉、黄领黑(头)牡丹鹦鹉、(黑)伪装情侣鹦鹉、黄襟黑牡丹鹦哥
【拉丁学名】Agapornis personatus
【英文名称】Masked Lovebird ,Yellow-collared Lovebird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情侣鹦鹉属(Agapornis)
【整体概述】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中部及北部与肯尼亚南部,在坦桑尼亚东部海岸区与其邻近的几个小岛也有它们的踪迹。是一种小型的鹦鹉。原产于非洲,野生大种群的黄领绿鹦鹉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中部北部及东部海岸,在肯尼亚南部、赞比亚西南部的卡夫国家公园内,津巴布韦西北方的维多利亚也有分布。由于繁殖容易,它们很早就成为人类的宠物,现在世界各地的宠物商店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容易繁殖,现已作为宠物在世界各地饲养。
习性:通常栖息于海拔1100-1800m间有林地的草原、农作物区等地内,一般4-5只左右成群活动,然而有时会一百只左右聚集,常常进出水源地喝水,一天可能数次,繁殖期在干季中,约在3-4月及6-7月,近年来大量遭捕捉贩卖至鸟市,数量已大不如前。
外形:面罩情侣鹦鹉颜色鲜艳,体长14厘米左右,体形胖乎乎如桃面牡丹鹦鹉,头较大,显得体态短小。野生的面罩情侣鹦鹉 头部为黑色,犹如戴上黑色头罩,这也是它的英文名字(masked lovebird)的由来。它的颈部和胸部为黄色,背部、翅、尾和腿是绿色。跗跖很短,脚灰色较粗大。黄领牡丹鹦鹉的显著特征是白眼圈和红色的喙。人工培育的黄领绿鹦鹉身体的颜色出现变化,头、颈和胸变为橙红色,还或有一种蓝色型的品种在1927年出现,胸、颈为白色,背、翅、尾和腿为浅蓝色,喙也变为粉红色或黄色。黄领牡丹鹦鹉雌雄外形无差异,性别鉴别很困难。雏鸟孵出时身上被覆浅红色绒毛,幼鸟颜色较成鸟黯淡。它们的叫声锐利、多变。
习性:野生面罩情侣鹦鹉多栖息在热带丛林及草原,在有水源的地区活动,平常多十几只一小群活动,有时也会一百只左右聚集。它们主要吃谷物种子,也吃果实和绿色蔬菜或草。面罩情侣鹦鹉在繁殖季节会因为争夺领地或配偶发生争斗。它们的喙十分强壮,在争斗时是危险的武器。由于生长在热带,人工饲养时面罩情侣鹦鹉 对低温耐受差,容易被冻伤。
繁殖:在野外,面罩情侣鹦鹉在树洞中营巢,巢材有树皮、枯草、树枝等,巢较大,接近球形。面罩情侣鹦鹉多由雌鸟营巢,雌鸟会独自携带巢材活动,这是区分性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野生的黄领牡丹鹦鹉除炎热的夏季,其他时间都可以繁殖。它们为单配制,雌雄会相伴终生。
卵生:一次产4至6颗蛋,常有未受精的情形发生,孵化期约18-23天,有时母鸟在第2颗蛋生下后才开始孵蛋,幼鸟约1个月后羽毛长成,育雏期间需提供足量的食物供亲鸟喂食,亲鸟如缺乏足够矿物质可能会拔幼鸟的羽毛,建议可于2星期左右或更早将幼鸟移出手养。
保护:面罩情侣鹦鹉的食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谷物,对当地人的农作物和果园有一定的破坏,常遭到当地人的驱赶,同时人为的捕捉贩卖也影响着它们的数量。另一方面栖息地的干旱化和农业开发也在使它们的栖息地不断减少。但因为此物种分布广泛,数量基数大,繁殖力强,以上不利因素目前并没有严重危及到它们的数量。由于人工饲养技术成熟,在世界各地都把面罩情侣鹦鹉作为合法的贸易鸟类。
护理:笼养的面罩情侣鹦鹉与黑颊爱情鸟叫声虽不大,但爱鸣叫,有时十分恼人,喜爱洗澡与啃咬东西,刚引进饲养时非常敏感,适应期长,适应后大多变的强壮 ,养殖难易度不高,幼鸟手养起是不错的宠物鸟,价位合理,且活泼可爱,在全世界受到广大的欢迎。
6.红脸情侣鹦鹉【物种名称】 红脸情侣鹦鹉
【别名】 红面爱情鸟、红脸牡丹鹦鹉
【拉丁学名】 Agapornis pullarius
【英文名称】 Red-faced Lovebird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
【整体概述】 亚种:目前已知亚种有Agapornispullariuspullarius分布于塞拉利昂、象牙海岸、加纳、苏丹、扎伊尔、安哥拉和刚果盆地。以及另一亚种Agapornispullariusugandae分布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扎伊尔。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和脸部前端为橘红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尾部上方浅蓝色,尾巴大部份绿色;翅膀内侧覆羽和翅膀边缘带有点黑色;鸟喙橘红色;虹膜深棕色。母鸟脸部的橘红色区域和翅膀内侧皆为绿色;幼鸟和母鸟的外观神似,但是身体的羽色不同,脸部橘红的羽毛区域偏黄色;鸟喙带有黑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红面爱情鸟主要栖息于充满树木的草原和草地、次要林区、高约1500米的开阔的主要林区;也会定期前往农耕区觅食。在繁殖季他们大多组成15到20只左右的小群体,偶尔在农作物成熟的时候会在农耕区聚集好几百只的庞大族群,到了晚上他们就会回到栖息的树木上过夜;平时他们会漫无目的地的到处觅食,会在地面上搜寻草类植物的种子,生性相当胆小,警觉性很高,无法接近观察。
外形:是二态性情侣鹦鹉中的第二个大类,雄鸟颜色鲜绿,在前部和下部显露出微黄色,面部和头顶橙红色,飞羽与弯羽为绿色,肩部羽毛与后翅尖羽通常为黑色。喙为红色,脚爪为灰色,雄鸟体色是亮绿色,下体及前胸发黄,头冠及脸是橘红色的,飞羽绿色,肩及翼下覆羽黑色,喙红色,足灰色。雌鸟的脸呈橘黄色,比雄鸟浅的多,而且翼下覆羽是绿色的。
食物:红面爱情鸟主要以种子、浆果、水果(番石榴和无花果)、植物嫩芽、半熟的农作物和成熟的黍类为食物。
红脸情侣鹦鹉也是被人工饲养历史最悠久的牡丹鹦鹉,他们在16世纪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饲养了,但是他们直到现在依然很少见,而且人工饲养数量实际上也很少;原因在于他们与其他牡丹鹦鹉饲养方法不同,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必须单独成对饲养!
【地理分布】红脸情侣鹦鹉恐怕是分布最广的种群.他们从中非洲的海岸,以及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的西部.红脸情侣鹦鹉被认为是最早进口到欧洲的爱情鸟种类. 依据英格兰中部贝德福得郡公爵的记载,这种鸟最早在16世纪就被当作绘画的模特了.栖息地:盖亚纳、狮子山南部、安哥拉北部、中非、苏丹南部、乌干达西部、圣多美等地
【繁 殖】在东非他们的繁殖季为4月、6月和10月;在乌干达则为2月;在萨伊地区则是在5月到10月间的雨季;他们偏好将巢筑在白蚁塔中;人工豢养的红面爱情鸟繁殖难度不高,可以提供20*20*3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们一次会产下5枚卵,孵化期为24到25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50天。
考虑如此长时间地被囚禁驯养,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鸟已经被人类了解与认识的非常确定了.但是,事实是相反的.仅仅有很少的红桃脸被笼养,同时很少有繁殖的机会与场合.在美国,也只有少数人饲养成功.在野外,红桃面情侣鸟会在白蚁的巢穴上筑窝,然而,在笼子中,繁殖也会通过不同的方法.繁殖成功的关键似乎在于成对单独饲养这一方法。
7.桃脸情侣鹦鹉【物种名称】 桃脸情侣鹦鹉
【别名】 桃面爱情鸟、桃脸牡丹鹦鹉
【拉丁学名】 Agapornis roicollis
【英文名称】 Peach-faced Lovebird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
【整体概述】 亚种:除指名亚种(Agapornis roicollis roicollis)外,目前另一种已知亚种为安哥拉亚种(Agapornis roicollis catumbella)。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眼睛后方的细窄条状羽毛为红色;头顶、鸟喙和眼睛之间、脸颊、喉咙和胸部上方为粉红色;身体两侧、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尾部为亮蓝色,尾巴上方绿色,内侧蓝色;翅膀内侧覆羽为绿色,并带点浅蓝;鸟喙黄白色,虹膜深棕色。幼鸟的鸟喙会带有黑色,头部为灰粉红色,要4个月後才能长成和成鸟一般的体色。桃脸情侣鹦鹉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小型鹦鹉之一,也是体型最大的爱情鸟(体长16cm,体重46-63g),体长略短于黑翅情侣鸟鹦鹉,但体重较重,有各式各样不同色系的变种,也是一般入门者最常选购的鸟种之一,叫声虽不大,但是声音也尖锐,常会吵杂,个性十分活泼、爱玩与好奇,与主人从小有良好互动的手养鸟,会比较喜爱亲近人,有些也会很调皮、捉摸不定,行动很敏捷,一不小心常常会逃脱,可以修剪羽毛防范飞走的可能性,在野外共有2种亚种。
栖息环境和习性:桃面爱情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600米充满灌木丛和树木的干燥多岩地区,偶尔会前往棕榈树丛区、农耕区和沿着水源流过的栖息地,平常活动的地区不会离水源太远。平时他们大多组成12只左右的群体,偶尔会聚集比较庞大的族群;平时在群体中总是喜欢彼此争吵不休,非常吵杂;日常会漫无目的的觅食,遇到水源处就会停下来,等到水源干涸以后,鸟群就会继续移动寻找下一个水源,他们非常依赖水源,一天之中往往要前往水源处好几次;有时候农作物成熟时它们会大批聚集觅食,主要食物为种子,有时会在地上吃草类种子,也常至农田内吃小米栗及玉米,或到果园及花园吃葵花子,在许多地区被视为严重破坏农作物的害鸟,天气冷时会数只栖于树枝上紧靠在一起,通常筑巢在岩石裂缝中或占据别种鸟的巢。
食物:桃面爱情鸟主要以种子、浆果、水果为食。会定期前往农耕区觅食成熟的谷类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
【地理分布】栖息地:纳米比亚南部的橘河、南非开普省北部、东非的波札那等地。非洲西南部,包括安哥拉等国
【繁 殖】在2-3月及4-10月会进入繁殖季,仅母鸟孵蛋,窝卵数约4-6颗;人工培育出的桃面爱情鸟变种已非常的多,价位也随着其稀少程度而不同,笼养鸟十分活泼好动,是很健壮的鸟儿,喜爱鸣叫,有时很吵杂,爱啃咬,玩具及新鲜树枝可酌量提供,除了一般提供的混合种子外,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的提供可以使它们更健康。 繁殖难度低,适合刚入门者做繁殖尝试,群养繁殖也能有不错的效果,全年除夏天外,均能繁殖,可提供筑巢所需之稻草、树枝、树叶等供它们使用,约在交配后10-15天会生下第一粒卵,以后每隔一天再下一粒卵,一窝约产4-6颗,在6、7天后即可检查蛋有无受精,正常孵化期约19-23天,30-35天后幼鸟羽毛长成,在雏鸟孵出后的育雏期内,宜提供营养且品种丰富的食物,如人工手养的话,最佳天数约10-14天,在雏鸟尚未睁眼之前,而不宜太晚将幼鸟移出巢外。
【种群现状】桃脸情侣鹦鹉多年在人工饲养的培育下,有了很多不同羽色的品种。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是少数几种不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限制进出口的鹦鹉品种。
8.黑领情侣鹦鹉【物种名称】 黑领情侣鹦鹉
【别名】 黑领爱情鸟
【拉丁学名】 Agapornis swindernianus
【英文名称】 Black-collared Lovebird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
【整体概述】亚种;1.Agapornis swindernianus swindernianus 分布于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和加纳。2.Agapornis swindernianus zenkeri Reichenow 分布于卡麦隆、加蓬、中非共和国和扎伊尔。3.Agapornis swindernianus emini Neumann 分布于乌干达和扎伊尔。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头部、胸部和腹部为浅绿;颈部带有一条黑色的羽毛,连接颈部的区域为黄色和橄榄黄色;背部下方浅蓝色;翅膀内侧覆羽绿色,飞行羽为黑色并带有绿色滚边;尾巴为绿色;鸟喙灰黑色,虹膜黄色。幼鸟颈部的黑色羽毛不明显,鸟喙为黑底浅灰色,虹膜棕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黑领爱情鸟主要栖息于常绿林地、森林低地、高达1800米的山区森林。他们在繁殖季会组成至多20只左右的群体,大部分时间被人看见都是他们在飞行的时候,因为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因此非常显而易见;平时在树林间活动的时候,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相当难以被察觉;平时偏好在树顶遮棚区活动,鲜少到地面上活动,个性十分小心谨慎无法接近。
食物:黑领爱情鸟的食物相当特殊,主要以野生无花果,辅以几种特殊的种子为食;此外有时候会以毛虫、幼虫或是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粒或是黍类。
黑领情侣鹦鹉,这一种类不同于其他爱情鸟是由于它包含一个显著不同的亚种.亚种Agapornis Swinderniana Zenkeri种的黑领情侣鹦鹉,肩部以下的黄色区域扩展并呈现出橘色. 该种的黑领情侣鸟比A.s. swinderniana的绿色要略浅一些,个头也稍微大一些,该品种A.s. zenkeri黑领情侣鸟发现于喀麦隆,以及扎伊尔的中部以东地区.这一亚类最初由一为叫Hutbour的神父传教士保护.他用小无花果来饲养这些小鸟.然而,一旦这些小鸟离开这种食物,不过3天就会死去. 这种鸟从来也没有出口过.
【地理分布】 栖息地: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尤其是纳米比亚和迦纳南部。
9.黑翅情侣鹦鹉【物种名称】 黑翅情侣鹦鹉
【别名】 埃塞俄比亚爱情鸟、黑翅爱情鸟、黑翅牡丹鹦鹉
【拉丁学名】 Agapornis taranta
【英文名称】 Black-winged Lovebird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
【整体概述】身长:17公分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额头、鸟喙和眼睛之间、眼睛周围红色;胸部、腹部、翅膀内侧覆羽为浅绿色;翅膀内侧覆羽和飞行羽为黑色;尾巴为绿色;鸟喙红色;虹膜深棕色。母鸟头顶没有红色,翅膀内侧为绿色。幼鸟的颜色和母鸟很像,但是体色较暗淡,鸟喙为黑底黄棕色,要到3或4个月开始才会渐渐开始变成成鸟的颜色,完全长成成鸟般的体色需要8到18个月。
栖息环境和习性:黑翅爱情鸟主要栖息于森林高地,偏好桧属植物、合欢属植物和大戟属植物;介于1800到3200米的热带草原也是他们活动的地区。平时他们大多组成8到20只的群体,会在栖息的树木附近会聚集许多族群;偏好比较高大的树木,通常都会在破晓时分飞到觅食地区搜寻食物,然后在夕阳西下前一小时抵达树洞,并且整晚待在同一处枯死的树洞内,数只鸟会一起彼此警戒守候。野生的黑翅情侣鹦鹉,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浆果为食。在南方,该鸟常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驱赶。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
食物:黑翅爱情鸟主要以种子、浆果、水果(偏好无花果)为食。
【地理分布】黑翅情侣鹦鹉 ,雄鸟为浓绿色的,而额头部位,眼圈,以及眼部周围的羽毛带深红色的,后翅羽变为黑色.雌鸟的眼部或额头无红色,下翅羽为绿色,是黑中带一些绿色.黑翅情侣鹦鹉属于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高原鸟类.直到本世纪才为鸟类饲养者所知晓,20世纪初才出现相关的贸易.这种鸟终身都是单对生活的爱情鸟.
【繁 殖】黑翅情侣鹦鹉一年中除炎热的夏季外,其他季节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鸟每窝产蛋6-8枚,孵化期约19天。孵化过程中,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而雌鸟除取食、饮水和排粪时外出外,始终坚持孵化。雏鸟出壳后由亲鸟饲喂,35-40天方能离巢,50天左右才独立生活,6个半月达到性成熟。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1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25131055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牡丹鹦鹉怎么分公母(费氏牡丹鹦鹉怎么分公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牡丹鹦鹉怎么分公母(费氏牡丹鹦鹉怎么分公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