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洛夫的长诗漂木
作者:林子晚(序)在空境的苍穹眺望永恒的向度──论洛夫的长诗《漂木》
简政珍/文
洛夫在诗作上,总不时给诗坛带来惊喜。步入二十一世纪,他完成了一首约三千
行的诗!当然,诗的成就,不能以量计。若是纯粹以诗行的量来计算,三○年代
的朱湘及当代大陆某些诗人也有类似的作品。但朱湘这些人的长诗,大都以诗来
说故事,而缺乏诗的意象性所显现的诗质。西方古希腊的时代,荷马的史诗,即
是故事的叙述超越意象和抒情。二十世纪艾略特早期的诗,诗质浓密。但晚期的
〈四首四重奏〉已流于抽象理念的传输。洛夫的可贵在于在这么长的诗里,诗行
的流转,仍然保持意象思维,而非抽象论述。
诗和哲学交相辩证,来探讨错综复杂的人生。没有哲学的深度,诗容易流于
皮相肤浅。但要表现深度,文字又时常受到抽象论述的诱惑,而坠入诗行自我构
筑的陷阱。诗人要在这么长的诗里,纯以意象来观照世界,需要非凡的想象力。
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一个七十几岁的诗人,简直不可思议。洛夫这首长诗,无疑
推翻了那些认为步入高龄即无法写作的论断。其实,长诗的写作是检验诗人成就
的指针。洛夫这首诗是想象力的典范。观之当代写诗的情境,时下流行短诗创作,
若是和这一首诗相对照,很多诗人终其一生的作品,仍然还在造句的阶段。很多
诗人大都只有诗句,难得有诗篇,更何况是意象缤纷的诗篇。
Ⅰ
以诗的纵贯书写观察,这首诗分为四章,其中第三章〈浮瓶中的书札〉又分
为四部分。整体说来,第一章的〈漂木〉,第四章的〈向废墟致敬〉及第三章的
﹁致诗人﹂及﹁致时间﹂最能展现雄浑而带有谐趣的意象,也最能刻画深邃引诡
的人生。
第一章〈漂木〉是一块木头的「一种/形而上的漂泊」,它历经时空,更重
要的是,它从此岸到彼岸,穿透深入两岸的现实。洛夫虽然触及当代时空的诗作
比他同一辈的诗人要多一些,但和他自己的诗比较,这类诗的比例不算高。但在
这一章里,洛夫对现实的敏感,透过意象思维,造就了一些撼人的意象,如:「台
风。顽固的癣疮/选举。墙上沾满了带菌的口水/国会的拳头。乌鸦从瞌睡中惊
起/两国论。淡水的落日」。有时意象让读者啼笑皆非:「绿灯户送客。最短期
的政党轮替」。时空的距离,却使身在加拿大的洛夫触摸到已遍体鳞伤的台湾。
本章有关现实的意象,有历历在目的临即感。
2
第二章〈鲑鱼,垂死的逼视〉的文字带有较强的叙述性,描写加拿大鲑鱼回
流产卵的历程。和第一章比较,意象的谱成,节奏比较和缓。当然有时以鲑鱼的
眼光,反讽人世,观点的跳跃,引人深思。如:「我们从不追问/装在骨灰瓮里
粉状的东西/是变质的碳水化合物/或是涅盘」。
第三章〈浮瓶中的书札〉分四部分:「之一:致母亲」,「之二:致诗人」,
「之三:致时间」,「之四:致诸神」。「致母亲」以怀念在大陆已过世的母亲
为主。母亲已死,诗不免以意象思考生死和所谓的永生。
「致诗人」反讽了一些诗人,甚至自我解嘲。诗人这时以另一个自我,质疑
诗人的存有。其中「以诗论诗」讨论了西方几个诗人,如里尔克、梵乐希、马拉
美等。诗行也讽刺了当代流行的一些诗潮,有些诗人无时无刻不在追随新的主义。
自古以来,诗人最常对话的对象,就是时间。「致时间」这一节顺理成章地成为
本诗的力作。在玄学及哲学的基础上,意象有力地游走于时间与历史。诗的结尾
试图以各种手段或是方法来阻止时间的行进。但时间「躲进我的骨头里继续滴答、
滴答」。
「致诸神」以质疑「神在哪里」及「神无所不在」两种思维的纠结,来推展叙
述。当然,所有的叙述仍然是意象思维。
最后一章以《金刚经》的引文作前言,展开存在的意象论述。题目﹁向废墟
致敬﹂已暗指这是「实」与「空」的辩证,而「空」正是本诗结构上终极标的。
「空」落实于「实」。人经常是面对「空」的威吓时,才开始体会到「实空」交
相渗透的本质。从第一章的漂泊到最后一章面对「空」的思维,整首诗绵延成一
个虚实相济的结构。
Ⅱ
以诗的横切面进一步看待,这首诗有几个特色值得注意。
漂泊的意象
首先,以「漂木」为名,漂流、流荡、放逐、离乡背井当然是最明显的题旨。洛
夫本人移民加拿大,就是「漂木」的另一个身世。放逐者总是夹杂了悲喜的双重
回音。远离故土腾出空间的距离,使观照富于冷静的智能。但空间的距离也使表
象抽离的情感更加暗潮汹涌。诗里的第一章也以「漂木」为名,充满了类似的意
象。鞋子以及漂木以及被水冲击的木头,以及木头烧成灰而进行形上学之旅,都
是漂泊的化身。在形而上的观照下,意象带出两岸迥然不同的风景。有笑声,也
有欲哭无泪的场景。
大陆(故国)的山水,在现代化的旗帜下,成为特异的拼图:「黄浦江。脂肪过
多而日趋色衰/秦淮河的夜色。赶走了麻雀飞来了苍蝇」。风景变色,而人世呢?
「泛白的牛仔裤。吞下三粒威而刚也不管用」。大陆在成长中过渡,在过渡中成
长。但成长的悲剧却使既有的价值烟消云散。成长引来对过去乡愁,这对放逐者
3
更是如此。空间性的放逐总和时间性的放逐,相互纠葛。
台湾呢?更是啼笑皆非。「宝岛林木葱郁/内部藏着日趋膨胀的情欲,和/大量
贪婪的沉淀物」。林木葱郁,蕴藏生机,但只是酝酿情欲和贪婪。最后整个「宝
岛」只是沉淀了这些错误情绪的排泄物。为什么会如此?「大地为何一再怀孕却
多怪胎」?这是形上学的问题,答案似有似无。怀孕当然是延伸上述所谓的生机,
但这块岛上,总是时常基因突变,生下来总是一个一个怪胎。不仅如此,事实上,
这块土地已发展出特异的岛国文化,一种反淘汰的伦理。越是怪异,越能受到岛
民的推崇。诗中人对这个现象已无意置评:「诠释似无必要/空虚有时也是一种
充盈」。假如语言的嘲讽,让被嘲讽的对象痛苦难当。最极致的嘲讽,当是语言
的沉默。以虚实相对应,沉默是语言趋于饱满的状态,「空虚有时也是一种充盈」。
「不予置评」(nocomment)是嘲讽者最绝望的嘲讽。对于这样反淘汰的社会,还
有什么可说的呢?
吊诡的思辩
诗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诠释,透过意象,透过诗行起伏的韵律。《漂木》有很多
话要说。但那不是纯然的哲学的抽象论证。是意象的观照和思维。但意象本身就
是自我反思(lf-reflexive),在理念的往前的投射下逸走迂回。因此,这首诗
所展现的是一个曲折的辩证。不是说教,是非说教的言说。诗的书写绝对是有所
为的活动,但却不是目的论直接的投射。
如本诗的第三章第一部有如下的诗行:「蟑螂/亿万年前就已找到了永恒」。以
蟑螂和永恒的连结,是以诗想推翻制式的逻辑思考。蟑螂是人类心目中最卑微的
生物,但是得到了人所盼望的永恒。人的永恒,只有去除形体,才能在宗教里找
到救赎。但是所谓蟑螂找到永恒,并非形体不灭,而是亿万年前就已开始步入轮
回。
因此,这个诗行是双重反讽,一个吊诡的辩证。一方面,相对于人,最低下的生
物反而得到永恒。另一方面,对于蟑螂来说,从亿万年前步入轮回,蟑螂的物种
并没有提升,还是一只蟑螂。
另外,像这样的诗行:「诗人便笑了/笑声滴落在稿纸上湿了一片」。「湿」应
该跟眼泪有关,但诗行里却是由笑声引起。表面上,不合常理,但实际上,诗所
触及的一个更深沉的真实。笑会引发眼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笑到身体无法控制
的状态,二是笑声里所暗藏的悲哀。诗人的笑声可能是一个人生的悲剧的始末,
但只有滥情诗人才在诗里倾诉眼泪。一个严谨面对人生思维的诗人,只有苦涩的
笑声。
4
苦涩的笑声
批评家曾经在我的诗里听到苦涩的笑声。在这首《漂木》里,也充满了这样的意
象。事实上,在台湾的时空里,八○年代以后的人生,假如滥情的人生泛滥着眼
泪,一个以文字面对荒谬现实的人,绝不会妄想以眼泪来洗涤这个世界。但是世
界的荒谬依旧,流转的历史,荒谬依旧。从小我的个人到周遭的情境,无不是一
个掉了筋骨的图像:
正因为无常便有了无奈无助不洗澡换衣的借口
把历史,写成/帝王流血不止的痔疮
他特别突出某个雄强有力的句子/犹之广场上/那座雕像作势欲起的阳具
老人斑邂逅青春痘的错愕中
从落日酒吧步出便怒气全消/敌人只剩下一个/明日势将崩盘的股市
这些诗句使读者哭笑不得。帝王的痔疮之血流成历史,雕像在视觉里最突出的印
象是那「作势欲起的阳具」。老人斑和青春痘的邂逅,是对时间快速消失的惊呼。
如果时间无常,空间无理,人们可以轻易找到不洗澡的借口。如果一切将随落日
成黑暗,还有什么能再挑逗怒气,虽然心里知道明日的股市仍然继续沉沦。
对于这样的世界,我们不需要眼泪。眼泪,是虚假的滥情。眼泪,并不是悲剧真
正的体验。不,我们也可以说,苦涩的笑声,是严肃诗人唯一流下的「干涸」的
眼泪。
诗人自我的解构
身为诗人的洛夫在《漂木》里解构诗人。诗人在文学传统里几近神话式的行径,
常常被视为浪漫理念的化身。诗人饮酒赋诗,赏月乘风,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
样。当代的诗人虽然不得不面对人间。但很多诗人,字里行间,还在黏滞的情爱
里翻转,还在自我神话里沉迷。其实,诗人和常人一样,每天仍然要刮舌苔、刷
齿垢、蹲马桶。但有多少诗人能以生活的题材为诗?能在生活的情境里看到本真,
而以语言化解现实?
《漂木》不仅触及到现实,也触及到诗人的本真。因为触及本真,诗人嘲讽、「调
戏」诗人:
李白从河里捞起的/只是一件退了色的亵衣
他的诗,一辆破旧的车子/拿什么去载道?
不知何时/诗人的颜面上/又多了几颗后现代主义的雀斑
类似的诗行在「致诗人」里潇洒地蔓延。揽镜自照,多少所谓的诗人会流下触及
本真的冷汗?有些诗人在追逐主义的旗帜时,只是脸上多长了几颗雀斑而已。
「致诗人」这一节里,提到梵乐希:「思想死了/诗,才开始飞翔。」这当然是
一个以非为是的反讽。假如「诗是他(梵乐希)的一种特殊思考方式」,思想并
5
没有死。只是诗的思考,不是常理逻辑的僵化思考。常理思考在路上歪斜地行走,
诗跳开这样的方式,才能「开始飞翔」。事实上,好的诗是最丰富的思想。《漂
木》的文字在这样声东击西的撞击中,读者需要把握住诗行中真正的语调,否则
很容易在其「语言的迷宫」中走失。
假如读者能在这些意象纷飞的诗作里,听到诗存在的本貌。他将在「致诗人」的
结尾里听到令人心惊的苦涩的笑声:
诗人没有历史
只有生存,以及
生存的荒谬
偶尔追求
坏女人那样的堕落
其专注
亦如追求永恒
「历史」是一个高韬的言辞。「永恒」通常也是一个诗人自渎的字眼。追求永恒
和追求坏女人划上等号。以其强调历史,不如强调当下的生存。这也许荒谬,但
这是存在的本真。因为能坦然面对自我的本真,诗的思维反而跨越自我设限的籓
篱。表象是诗人的自我解构,实际上是自我超越的建构。
虚实的辩证
《漂木》是人间和形上世界的对话,是意义的哲学思考。我曾经在拙作《语言与
文学空间》里论述「濒死的阅读与濒死的写作」,《漂木》里也有类似的「诗想」:
「诗是逼近死亡的沉默」。但这首诗最醒目的哲思是最后一章里的「虚实」辩证。
诗是这样开始的:
我低头向自己内部的深处窥探
果然是那预期的样子
片瓦无存
只见远处一只土拨鼠踮起后脚
向一片废墟
致敬
诗的哲学是意象的思维。因为只有意象才让我们体会这是人间。「内部的深处」
已经「片瓦无存」,这是实必须回归于虚。土拨鼠踮起后脚向废墟致敬是一个动
人而深沉的意象。身在人间,人何时才能体悟到「虚」无限的包容力?但只有真
实世界的情景才能反衬虚空的浩瀚无涯。只有人世真实的意象才能切入虚空的堂
奥:
一把提琴从幽渺的梦中回来/不巧,路上遇到/一只刚从巴哈乐谱中出来的蛀虫
被自己击溃/就再也没有向/池边的倒影道歉的必要
除了虚无/肉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参与轮回
我以为拔掉某个部位的零件//便拔掉了欲望的插销
6
巴哈的音乐是否永恒?对于这位被称为音乐之父的音乐家,似乎是理所当然。
但他的乐谱里已经有一只蛀虫。假如记载音符的乐谱即将消失,他的音乐是否真
能永恒?当提琴坠入音符中陶醉时,可曾想到醒转时已有一只蛀虫在等待?吃掉
琴谱后,蛀虫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那把提琴。于是,自我以及另一个审视自
我的存有,我和倒影,我和肢体,我和虚空的另一个我,进行存在的辩证。被自
己击溃倒下,在水边站不出倒影,当然也就没有向倒影致歉的必要。去掉某一个
器官和去掉欲望是两回事,即使自残肉体,也拯救不了灵魂。诗行苦涩而自我解
嘲。肢体将以生命的各种状态轮回,但自我的另一个部分--虚无,将永存于虚空。
只要在人间,实和虚将永续地相互纠葛缠绕。整首《漂木》也以这样的意象结束:
我很满意我井里滴水不剩的现状
即使沦为废墟
也不会颠覆我那温驯的梦
井里滴水不剩,已经到了沦为废墟的阶段,但这样的虚空并不会「颠覆我那温驯
的梦」。梦在人间,虚空反而更能滋养梦,那是另一种「实」。到底洛夫是强调
空还是实?答案应是既实也空,既空也实。实者,把握当下。空者,看淡一切,
一切即将过眼云烟。
当人或是诗人以「空」来看待人世,他需要相当厚「实」的生命基础。《金刚经》
里的名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味着:心不因个相而生迷恋心或是厌恶心。
物有所应,过则不留。但心不住于相,意味世间无不是相。「有无」如此,「实
空」也如此。没有扎实过活的人,没有资格讲空。映照诗作也如此。没有写过诗
的人,没有资格讲:诗作是徒然的书写。论及「空」的抽象理念需要坚实的意象。
洛夫十几本诗作,已「厚实地」铺陈了他数十年的诗路。没有这一首长诗,他已
攀上中国二十世纪诗坛的高峰。有了这一首三千行的长诗,他已在「空」境的苍
穹眺望永恒的向度。
瓶中书札之三:致时间
时间是概念,也是实体,好像它不存在,却又时时在吸我们的血,扯我们的发,
拔我们的牙。时间其实是与生命同起同灭,孔子说:「逝者如斯,不舍画夜」,
陈子昂叹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既是对时间的知解,也是对
生命的感悟,而里尔克则认为他的诗(时间之书)乃是诗人与神的对话,但又何尝
不是与时间的对话。我的认知是:时间,生命,神,是三位一体,诗人的终极信
念,即在扮演这三者交通的使者。
1
.....滴答
午夜水龙头的漏滴
从不可知的高度
掉进一口比死亡更深的黑井
有人捞起一滴:说这就是永恒
7
2
另外一人则惊呼:
灰尘。逝者如斯
玻璃碎裂的声音如铜山之崩
有的奔向大海
有的潜入泡沫
3
都是过客留下的脚印
千年的空白
一页虫啮斑斑的枯叶
时间啊,请张开手掌
让太阳穿越指缝而进入
4
你那无人抵达的暗室
壁钟自鸣,寂寞的鱼子酱
在拥挤的玻璃瓶里
憧憬着
日出后的授精
5
去年从八十层石楼听到的鸽哨
跌落在
今日午餐的瓷盘里的
只是一根
丧失飞行意愿的羽毛
没有水
舌的红也开始发白
一只眼收进
6
譬如我的房屋,在寂静中日趋消瘦
对于风雨一向没有甚么意见
旧家具木头中的孤独
足以使一窝蟋蟀
产下更多的孤独
7
朝如青丝暮成雪,发啊!
我被强迫向一面镜子走近
试图抺平时间的满脸皱纹
而我镜子外面的狼
正想偷袭我镜子里面的狈
8
8
其实死亡既非推理的过程
也不是一种纯粹
绕到镜子背后才发现我已不在
手表停在世界大战的前一刻
把时间暂时留在
9
尚未流出的泪里。我们
只要听到门的咿呀声便委顿在地
不知来者是谁,只知门缝出去的是
比风阴险
比刀子的城府深
10
比殓衣要单薄得多的
某种金属的轻吼
秉烛夜游正由于对黑暗的不信任
举起灯笼
就是看不见自己
11
弃我去者不仅是昨日还有昨日的骸骨
伫立江边眼看游一片片衔走了自己的倒影
不禁与落日同放悲声
滔滔江水弃我而去,还有昨日
以及昨日胸中堤坝的突然崩溃
12
还有墓碑
以及墓碑上空仓掠过的秋雁
白桦在死者的呼吸中颤抖
这里,鸦雀肆意喧闹而叶落无声
时间在泥土中酣睡
13
时间在城市里显得疲惫而任性
简单的生活,深不可测的机器
投币不一定保证自动贩卖机开口说话
便秘,然后是久久的等待
然后哗啦…..掉下一个醉汉
14
一进入地铁便再也轻松不起来
他们搓着手,专注地等候
9
从口哨中彷佛听到大江的浪涛翻滚
一列快车从百年前的小镇飞驰而来
正好停在叔本华的后门
15
你好
好久不见,你的思想又瘦了些!
超级市场门口哲人的寒暄火花四射
菜篮里的鱼虾瞪着迷惑的目光
角落的那把雨伞原是三月的过客
泪水流向寂寞的街衢
16
我在城市里,镜子里
一具玻璃的身体里看到自己
头脑与性器同样软弱如刚孵出的虫子
一根长长的绳子牵着一匹兽
而被我拴住的日子却很短
17
不久我便和风筝同时来到秋天的草原
风筝上去了,时间把我扣留在地面
蚱蜢的岁月,不安的跃动
蒲公英的梦持续飞行
及至九月,我思想的矿脉终告耗尽
18
几经努力我仍无法飞起,这才发现
鞋子距离地球太近,距离灰尘
太近。有时我也想成为
一株枫树上最高的那片叶子
红得早,伤痛也早
19
在雪夜,我以白色的喧嚣镇压自己的冲动
一匹发情的豹子在体内窥伺
谁的手也抓不住牠
啊呀,我的豹子冲出来了
满床精虫蠕动
20
摇篮中我儿子被一头白发追赶得不断换尿布
祖母的微笑带有浓浓的樟脑味
箱子里旧衣服的每个钮扣都很完整
唯有时间受创最深
墙上的日历被翻得不断冷笑
21
钢索是一条永远走不到尽头的
惊悚之路。飞出去,两肋生风
10
我们在下面以掌声把他送到彼端
他突然坠落,一把抓起地面自己的影子
扔上去,他接住,立刻穿上且装作仍然活着的样子
22
死前大家都要忏悔一阵子
前不见秋天后不见落叶,孤寂和
谎言,玫瑰枯萎后留下的香气或许是另一种永恒
若未穿过铁衣
僧衣只不过是风中一块孤寒的布
23
无意中我又跨进了梦的堂庑
拨开蛛网和瓦砾
发现野荨麻中一堆青铜的钉子
楠木的大门久己无人进出
幽深的房间里我找到了那只抽屉
24
里面有一把形而上的钥匙
开启了我形而下的记忆
旧照片,过期护照(一种距离的辩证法)
指甲刀,咳嗽药水,镍币,刮胡刀,蟑螂屎
保险套(保险使你的灵魂更加完善)
25
这些都是时间之痂
岁月脱落的毛发
有人溺水而死,与时间一并下沉
又提着自己的头发浮了上来
一碗汤,上面漂着一片凄黄的菜叶
26
我恍然大悟
我欲抵达的,因时间之趑趄而
不能及时抵达
有时因远离自己
根本不欲抵达
27
有时因为风,风是我们唯一的家
梦从来不是,梦是堕落的起点
狗仔追逐自己的尾巴,我们追逐自己的影子
时间在默默中
俯视世界缓缓地坠落
28
大凶之年
所有萝卜都被吃光而大地不再怀孕
11
大家都知道,苦瓜的腹中
藏有一窝非理性的核
苦瓜凉拌革命,农民望着这个菜单吓呆了
29
吃萝卜
打了一个青色的嗝
吃苦瓜
打了一个空空的嗝
吃语录打了一个很馊很馊的嗝
30
这是历史,无从选择的沉重
时间,蛀虫般穿行其间
门,全都腐烂
脸,全都裱好悬挂中堂
恶化的肿瘤在骨髓中继续扩散
31
于是,我从一个裂镜中醒来
俯耳地面,听到
黎明前太阳破土而出的轰鸣
在母亲体内我即开始聆听
时间爬过青发时金属摩擦的声音
32
我学习聆听
开花的声音,树的乳汁流进石榴嘴里的声音
雨天竹子说着绿色的梦话
兵器互击之后钉子叩问棺木的声音
鸽子敛翅,黯然跌进油锅的声音,
以及
33
第一场风雪轰轰穿越历史的声音
接着就是茫茫的
一匹白
用那么多字记述一块冰融化的过程
你可曾听到历史家掷笔的声音
34
最后终于听到蚂蚁挖掘隧道穿过地球的声音
我想,那边可能
有更多瘦弱的好人和残羹剩饭
地球这边搁着一张梯子让人看得更远
但不久便被人抽走
35
虱子们也正在寻找
一个细皮嫩肉的新娘
喝惯了血当然嫌露水太淡
12
既非蝉,他们不唱秋天的挽歌
也不是萤,他们的行业最忌在屁股上挂一盏灯笼
36
或许绿于某种意识形态
游走于墙上的苍苔习惯往空洞的高处爬
你是否听到,轻俏的脚步声宛如
从时间的嘴里哼出的
一首失声天涯的歌
37
一朵直奔天涯的金色葵花
骑着从太阳那里借来的一匹马
牠回头问我:你的家在哪里?
我默默地指向
从风景明信片中飘出的那朵云
38
优闲,比孤独更具侵蚀性
饮茶之
后,洗手
之后,便坐下来听远方的钟声
河对岸好像有人哭泣
39
我从来不奢望自己的影子重于烟
可是有时只有在烟中才能看到赤裸的自己
神的话语如风中的火焰,一闪
而灭,生命与之俱寂
我终于感觉到身为一粒寒灰的尊严
40
存活
以蟪蛄的方式最为完整,痛快,有效率
微笑或悲叹,一次便是一生
时间形同坎烟
飞过篱笆便是夕阳中的浮尘
41
一脸俨然
时间是仅次于上帝的恩竉
对如此的神论我点头不迭
而且把自己倒挂起来,轻轻一抖
刚发芽的梦便如铜钱般滚落一地
42
一个茧是一篇序?或是结论?
庄姓书生笑而不答
适时隔墙飞来一只蛱蝶
13
啊哈!
骷髅中又开出了一朵妖艳的鲜花
43
有人在信封中塞进一片凋残的花瓣
说是为了
增添一些语言以外的东西
已然失落但并不想找回的东西
掉在地上击出火花的东西
44
俯下身子寻找
他在暗香浮动中看到一滴血
血迹中一个啜泣的幽魂
这时月色暧昧
星群全盲
45
钥匙试过所有的豪门巨宅
就是找不到一个合身的锁孔
拔出来自然容易
而再要插回去──
锁孔己然锈死,而且
46
里面早已无人,不住于相(注1)
有没有锁孔并不重要,我们
何需找回甚么因为并没有甚么失落
除了风中的明天
除了从墙上相框里走失的里年
47
其实我是一个宽容的锁孔
甘愿对任何钥匙开放
请轻轻插入,徐徐推进
不要怕触及那淫晦的内心
我的贞洁也在里面,藏得更深
48
百代过客。有没有住店的?
一个脚印消灭了另一个脚印
而躲在我们体内的蛀虫
开始向灵魂一节节地钻进
伺机蠢动
49
李白三千丈的白发
已渐渐还原为等长的情愁
时钟走了很远
到达永恒的距离
14
却未见缩短
50
好累啊
秒针追逐分针
分针追逐时间
时间追逐一个巨大的寂灭
半夜,一只老鼠踢翻了堂屋的油灯
51
我一气之下把时钟拆成一堆零件
血肉模糊,一股时间的腥味
嘘!你可曾听到
皮肤底下仍响着
零星的滴答
52
于是我再狠狠踩上几脚
不动了,好像真的死了
一只苍鹰在上空盘旋
而时间俯身向我
且躲进我的骨头里继续滴答,滴答……
《漂木》(选章)
作者:洛夫(《扬子江》诗刊2003年第一期)
第二章《鲑,垂死的逼视》
《漂木》为著名诗人洛夫历时一载完成的最新力作(联合文学出版社,2001),全
诗三千行,分为《漂木》、《鲑,垂死的逼视》、《浮瓶中的书札》(《致母亲》、
《致诗人》、《致时间》、《致诸神》)和《向废墟致敬》四章。征得洛夫先生
同意,这里选章刊登,以飨读者。
4
我们没有更高的奥义
并不比一片草叶的存在
更具先验性
在神的面颊上
我们仍只是一滴永恒的泪
死亡
或可称为
另一种形式的遗忘
秋天,谁管它落叶的忧愁
为何是黄的
长长的旅程
短如一声枪响
张口轻嘘
烟,散去
15
虽比虚空具体一点
而终
归于虚无
用火凭吊自己
不失为一种理性的祭奠
融入大化之前
我们无法判断
陈旧的祷词与带有霉味的笑声
是否仍是
最后晚餐的主食
我们怀疑
是否就这样,亡故
像火的衣裳
灰了
像青苔下面的石头
哑了
生命周期又开始归零
死亡
是一艘刚启碇的船
满载着
下一轮回所需的行囊
以及一身铮铮铁鸣的骨架
以及,为再下一次准备的
骨髓里的
带刺的孤独
远离昨日,一册翻破了的书
远离水,云端飘起
一个早就被拧的魂魄
神,在屋顶偷窥
我们张口大声呼救
而满池的荷花依然笑得如此灿烂
远离童年
一两枚铜板便买来整个世界的童年
远离美好的诺言
(那水中的喋喋是我们早年的诺言?)
远离龙门
那梦魇的闸口
进去一身伤痕
出来一身疤。远离江湖
十年灯火在夜雨中一盏盏熄灭
涛声,远离码头
远离我们胸中毒性很强的乡愁
远离肌肤,远离各种器官
16
远离情爱
远离那些招惹蛆虫的欲念
你们
可以用盐腌我们
用火烤我们
切时间一样的切成块状
割历史一样的割成章节
然后装进一只防腐的铁罐
扔入深渊
一个荒凉的黑洞
不,一个未预期的抵达
最后我们又回到
一个巨大而寂静的茧
一次鸿蒙而深邃的
睡眠
诸神从天帝的双眉中央出生
据说那正是我们灵魂的产地
其实谁又在乎我们的死活
直到厨师把我们端上餐桌
美食当前,请用请用
剔骨头的动作
使全身的零件乐得吱吱发笑
我们内心却嘿嘿连声
被强烈的胃酸溶解只是初步的过程
肉身化了
还有骨骼
骨骼化了
还有磷质
磷质化了
还有一朵幽幽的不灭之光
我们不怕暴尸
佛祖喂虎
我们喂鹰
同样能享受冷酷的快乐
鹰的食欲
成全了我们高层次的理想
肉身
原本是承载基因的容器,或
解构主义者所谓的臭皮囊
一个形销骨蚀的结局
又何尝不是另一次旅程的启碇
当我们被稀释为
水中的微生物
17
我们终于在空无中找到了本真
新的机遇
也是新的轮回
麻麻的,有点痛
一种初醒时的怔忡
我们,安安静静的溶解
全生命的投资
参与一个新秩序的建构
一个季节之外的太和
我们开始
以另一种形式优游于
激湍与凶恶的漩涡中
十月的黄昏
隔年的雪比秋水温柔
河滩上的沙石比落叶温柔
我们载浮
载沉
最后在沙丘上相拥而眠
淡淡的夕阳
微温的梦
我们等待蜕变成为蜉蝣
犹之一群白鸽
劈哩啪啦从魔术师的衣袖中飞出
单细胞
富于蛋白质
此外就别无含意了
一种令人惊悚的
而又那么自然的
不存在
神在远方监视,看着我们
把腐败的肉身
一丝丝分配给每一个子女
吸吮血水就够了
泪则留给我们自己
我们需要一些盐,一些铁
一堆熊熊的火
我们抵达,然后停顿
然后被时间释放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12:4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3207862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十万行长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十万行长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