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子的拼音(绳子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3-03-02 11:21:29 阅读: 评论:0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音“板”

鱼还在砧板上bǎn(板),bǎn怎么写?

桶在水里dong(咚)几下,jiǔ(久)螺丝,dong、jiǔ对应的字该是什么?

湖广渔夫在前文中,分别谈了方言的古雅、形象、简洁的特征与优点,仍感到意犹未尽。其实方言还具有细腻的优势,对于一些场景的表述,方言比普通话更精细、更具体。一些方言,你用普通话,无法精准“翻译”转换。

方言用普通话表述分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同字不同音。

对应的是同一个字,只是读音有差异。

如,“街”,普通话读“jie接”,方言读“gai该”。苋菜的苋,普通话读“xian现”,方言读“han汉”。盐味之“咸”,普通话读“xián贤”,方言读“han寒”。街、苋、咸等字,出现南北读音差异的原因,是南方话承袭古音基本没变,而北方话发音变了(声母g、h颚化为j、x)。

同字不同音,就不存在转换问题。我们不可把方言“街”转写为“该”,“苋”转写为“汉”,“咸”转写为“贤”。

正确做法是,读方言的音,写本来的汉字。

另一种情况,字、音不一样,但用普通话字词可准确替代。

如方言表达扭转的动词“jiǔ久”,可用普通话“拧”完美替代。

湖北方言,把瓶盖松开,称“jiǔ久(发音)”,把盖子松开称“jiǔ开”,把盖子拧上,称“jiǔ紧”。jiǔ毛巾,jiǔ绳子,jiǔ胳膊,jiǔ麻花,jiǔ了筋。

衣服洗好了jiǔ干。把水龙头jiǔ紧些。修铅笔的卷笔刀说为jiǔ笔刀。

这个“jiǔ”,湖广渔夫认为,对应的汉字“本字”,应该就是“扭”。

扭niǔ,基本释义为“用手转动”,又引申出多个衍生释义。扭开,扭转,扭动,扭字本义与方言“jiǔ”含义完全相符。从读音看,niǔ与jiǔ,韵母一样,声调一样,声母n与j发音差别也不大,应是口语“扭开kāi”“扭紧jǐn”产生的声母音变。

从表义出发,我们可把方言“jiǔ”直接写为“扭”,或转换为普通话词汇“拧”。

拧,实为北方方言。要补充的是,“拧”含义比方言“jiǔ”要广得多。拧,多音多义,读作:níng;nǐng;nìng。

这孩子脾气真拧,不叫他去他偏要去(倔,固执)。

两个人越说越拧(别扭,抵触)。

也有专家建议,为准确表音,可把方言“jiǔ”,写为“糺”。糺,有两个读音,jiǔ(久)与jiū(纠)。糺,古同“纠”。

糺jiǔ是个生僻字,为古代辽金元时期军队的一种名称。

赣语中,借用“㧃jiù”,表达用力拧、抓之义。但“㧃”同“摎”字,本义是缚杀、绞死之义。

还有借用“捄 jiù”字,但“捄”同“救”字。

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一些方言词汇,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

▲▲ “足+反”bǎn(板)

“足+反”,音同“板bǎn”,这个方言字,电脑字库打不出,《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收入,但《汉语大词典》收有此字。本文暂借用“板”字。

板,最初应是表述鱼离开水之后的跳动、扭动、挣扎,鱼没有四肢,多数鱼为扁形,与其他动物比,鱼的挣扎是独特的。用跳、蹦、爬来表达,均不合适。鱼在地面也能跃起,但靠的是身体的扭动起跳,不像其他动物靠四足。南方水多、鱼多,需要有个简洁精准的字词来表达鱼的挣扎情形,相反北方水少、鱼少,吃鱼也少,不一定需要一个专用词汇。

方言的细腻,来自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方式,与地域相关。湖北是鱼米之乡,更需要有“板”这个常用字词。

板,后来又引申出形容人的行为,板人,板命,跶脚板手。

板子:指鱼产卵的情形。一些淡水鱼产卵时,要游到浅水区水草中,扭动身体排卵,并且动静很大。

“鲤鱼板子。”“板子的鱼不肥。”

按字典规范,不宜写为“板籽”。

板人:累人,使人劳神费力。“这件事太板人了,我搞怕了。”

板命:形容人爱折腾,爱做危险事。“他这人爱板命。”

板浪:人或动物,在水里翻动时溅起浪花,扑腾。

板痧:骂人之语。

板,还有“摆弄”之义。“你别把车子板坏了。”“他这人喜欢板架子。”

跶脚板手:指人躺在地上,手捶地,脚蹬地,翻滚扑腾,非常悲痛懊悔或委屈愤怒的样子,程度超过“捶胸顿足”。

跶脚板手,也可简称为“板”。“她在地上瞎板。”比喻人像鱼一样,在地上挣扎。

板这个单音节词,在普通话语言中,找不到对应字。普通话双音节词“挣扎”“蹦跶”“扭动”等,均不能完全对应方言“板”的含义。

▲▲挏dong

挏dong(东字读二声),湖北方言常用词汇,特别是水乡地区多用。将物品在水中上下往返,如清洗家具,用桶在井里打水,都有往返击水的动作,称为“挏dong”。

《新华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均没有这个字。相关字也没有,dong拼音的二声字缺失。

《汉语大词典》《百度汉语》有挏字,但注音为四声“洞”。

跟前面说的“足+反”一样,挏这个湖北方言词,也体现了方言细腻特征,普通话词汇难以转换替代。

《汉语大词典》对挏字解释,①推引,撞击;②方言。自上掷下。

据《百度汉语》,挏,有在液体里来回猛烈地摇动或拌动之义。

挏乳——取马奶制酪。

二千年前的《说文解字》里有挏,解释为“推引”,与湖北方言含义差不多。说明这个方言,来自古汉语。

“自上掷下”并不完全符合湖北方言挏之含义,挏是掷下又提起。

湖北方言,有时把“蘸”也说为挏。“挏点酱再吃。”(蘸酱吃)

把漂浮物打进水里,也是挏。如水烧开煮菜,用筷子把浮在表面的菜挏一下。

方言挏还有引申义“盖”与“怂恿”。

盖印章——“给我挏个章子。”

促成,怂恿——“你去把他挏起走嘛。”

表达“怂恿”之义,挏可读为三声“董”音。这只是一种音变现象。

他这个人姓董(信挏)——信挏,轻信别人怂恿,指这个人特别容易受别人鼓动,上当受骗。

▲▲跶da

回头再说跶脚板手之“跶”。

跶虽然是普通话常用字,但字义窄、组词少,只依附于蹦跶、遛跶少数词汇中。

蹦跶:跳跃,现多形容挣扎。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方言跶da,读二声达,含义较多。基本字义是失足跌倒,对应跌、摔。

跶倒——跌倒,摔倒。跶跤——跌跤,摔跤。跶倒了。

普通话: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

方言:自家跶倒自家爬。自家——自己。家,读“嘎”。

方言“跤”,读古音“高”。跶跤,读“达高”,或“达了一高”。如果你读成普通话“达交”,就很拗口。

跶伤——跌伤。

跶,还有摔落、坠落之义。碗跶破了。小孩不小心从床上跶下来了。

跶脚板手之“跶”,是蹬踹、扑腾。

现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方言消失的很快。湖广渔夫认为,普通话对方言的替代,称呼与名称首当其冲。如现在的小孩喊祖辈,不称爹爹、婆婆了,基本上称为爷爷、奶奶。但对于那些有地域特色、普通话难以转换的方言词汇,仍将长期存在,并有可能融入到普通话词汇中去。如前面说的“板”“挏”等方言字词,仍有生命力,短时间不会消亡。

(配图来自网络)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0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27289997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绳子的拼音(绳子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绳子的拼音(绳子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怎么读).pdf

标签:拼音   绳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