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恐怖真相(孔融让梨恐怖真相图片)

更新时间:2023-03-02 11:11:17 阅读: 评论:0

导语: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 是本人原创作品,目前共有七个板块:三国战役大盘点、三国人物那些事、青梅煮酒品三国、三国兵法大串烧、三国外交与战争、三国人物高手猜谜(微头条)、三国兵器猜猜猜(微头条)。本文为“青梅煮酒品三国”系列第4期。

嗨,大家好啊,我是小小米~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后汉书·孔融传》里面是这样记载的:“(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孔融4岁的时候,家里分梨吃,那么孔融呢只拿小的,他的父母就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所以要吃小梨”,此新闻一出,整个孔家族人都沸腾了,这么小就懂得谦让有礼,长大以后一定不得了!

孔融让梨的情景

而这个故事也不是虚构的,在《世说新语》中也有记载:“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这两个版本与现代人所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区别之处就在于没有后面的桥段,就是大梨还要让给弟弟,因此后面让给弟弟的那个桥段,很有可能是虚构的,不过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也就说明孔融在家里面是谦逊礼让,与兄弟父母相处得很好的一个孩子。

那么小伙伴们知道吗?孔融虽然才4岁就以孝顺和尊敬长辈闻名天下,可最后却是以不孝之名被曹老板咔嚓了。看到这儿,可能很多小伙伴会吓了一大跳:“孔融向来都是以孝顺闻名的,就连《三字经》上也都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的说法,怎么最后却是以不孝之名被处死的呢?”然而事实确实就是如此。那么孔融为何会落得这么个下场呢?本期我们就根据《世说新语》中孔融的表现以及《三国志》等史书来推敲孔融之死背后的真相。

孔融:不可能,你这是因嫉妒而诬陷我!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世说新语》中关于孔融的几个小故事:孔融4岁会让梨,10岁就跟随父亲来到京都洛阳,而当时,东汉著名的大官李膺(yīng)因为公正清廉声名远扬,官运亨达,已经当上了司隶校尉(监督京师与地方文武百官的监察官),凡是去李家拜访的人,只有名士才子和亲戚才能得到看门人的通报。孔融呢,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胆量不小,他来到李家的门前,对看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烦请通报。”

看门人通报后,孔融被请入内,屁股还没坐热,李膺看着这个自己素未谋面的小孔融,一脸懵逼地问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你跟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啊”。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先祖孔子曾经向您的先祖老子请教过关于礼仪的事情,后来孔子将老子尊奉为老师,所以我家和你家是世代交好的呀”。听完这番回答,李膺和在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感到惊奇的,毕竟才10岁的小孩就口才这么好,不是一般小孩可以做到的。

小时候的孔融:果然我口才好,不愧是我

这时,太中大夫(负责皇帝顾问、应答等事务的官职)陈韪来到李家的厅堂,有人将孔融的这番惊人之举告诉了他,陈韪不怀好意地评价道:“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以后可不一定有出息呀”。结果孔融听完坐在对面的陈韪这么一番评价后,不但没有着急,反而还不紧不慢地回应道:“哎呀,要是照先生这么说,想必您小时候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后,一时无言以对,很显然,他也是被孔融的这番机智之举给镇住了,也由此可以看出孔融小时候有多机智。

后来孔融长大后,担任东汉朝廷的北海太守,算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小诸侯了,而自己也有了两个儿子,第2个故事就发生在大的孩子6岁、小的孩子5岁之时:有一次,小儿子趁着父亲孔融睡午觉时候,偷偷爬到床头喝酒,大儿子看见,对他说:“老弟呀,你喝酒怎么不行礼呢(古人喝酒的时候要事先行礼)?”小儿子回答道:“哎呀老哥,既然我这是偷酒喝,哪里还顾得上行礼呢!”可见这俩孩子也遗传了孔融聪明伶俐的基因啊!

孔融:不愧是我孔融的儿子哈哈哈哈哈~

可惜呀,好景不长,孔融被曹操抓了起来,家中内外,没有一个人不惊恐的,当时孔融的两个孩子大的9岁、小的8岁,他们依然在玩着喜欢的游戏,丝毫没有注意到紧张恐怖的氛围。孔融对前来抓捕的使者说:“我希望罪行只加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我的这俩孩子能不能放过?”使者还没有说话,两个儿子便走上前,对孔融说道:“父亲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里,还会有完整的鸟蛋吗?”果然没过多长时间,两个孩子也被抓起来了。

接下来重点来了,为何孔融会被曹操抓起来,以至于牵连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全家呢?这里就要提到孔融说过的话里,最惊世骇俗的当属“父母无恩论”。他原话是这么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翻译过来就是: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子女只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又对子女有什么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

孔融:哼~父母之于子女,当有何亲?

这番言论就是放到现在也是够大逆不道的的,更何况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不仅如此,孔融还藐视圣人,有天,祢衡与孔融互相吹嘘,说:“你是仲尼(孔子的字)不死”,孔融反过来对祢衡说:“你是颜回(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复生。”很不巧,这波商业互吹被孔融向来轻视,因此对孔融怀恨在心的的郗虑听到了,于是孔融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孔融真的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吗?等会儿,你以为我要说不是吗?不,我反而认为是孔融长大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

他虽然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统知识分子的代表,而忠孝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汉书》也有记载孔融十三岁丧父时哀悴过毁,要别人扶着才能起来,父老乡亲们都认为他孝顺得很。但很有可能后来由于思想层面发生了变化,所以才会说出像“父母无恩论”这样荒谬的言论,但任何史书上关于孔融的记载都没有提过现实生活中他对父母的不孝,归根结底,不忠不孝只是曹操除掉孔融的一个原因罢了,曹操非杀孔融不可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两人政治目标的对立。

孔融与祢衡商业互吹的场景

不管真假与否,匡扶汉室永远都是曹操最初的政治理念,曹操正是从匡扶汉室入手,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成就自己霸业的。在整个过程中,豪门出身、作为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一言一行足以影响社会舆论走向,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肯定会看重和拉拢孔融这类人才的。最初在纯粹的“匡扶汉室”阶段,孔融和曹操的关系不错,因为两人当时的政治理念相同。

但天下形势发生变化,曹老板的政治理念随之从大汉忠臣转变为称霸天下后,孔融依旧墨守成规,抱着“匡护汉室”的传统理念不放,一有不同观点就想方设法给曹操添堵。比如曹操向汉献帝请求像以前一样封国,而孔融偏偏就给汉献帝上奏,说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颍川、南阳、陈留、上党等郡不能封分给诸侯。上述地方正是曹操打算要的地盘哟,曹操明白孔融的意图,就是找些理由来钳制自己扩大地盘自立为王。

曹老板,你竟然阻拦我称霸,我要你好看

再比如,刘表管辖荆州以来,长期藐视朝廷的权威,不按时呈送贡品,包括曹操在内的不少朝臣主张讨伐,孔融却说刘表虽然是个大坏蛋,罪不容诛,但考虑到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全,不能去干削弱国力的事。曹操心知肚明,孔融是在想方设法保留汉室宗亲的诸侯力量来牵制他,真是想尽办法给曹老板添堵啊!于是就这样,因为政治理念主张的不同,曹老板在公元208年发动赤壁之战前,以“大逆不道,不忠不孝“的罪名,处死了孔融一家。

大家对孔融之死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倾心之作,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哦。

喜爱三国的小伙伴们,请继续关注“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文章,下一期更加精彩,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到那魂牵梦萦的三国 ......

愿所有看我文章的小伙伴们眼角带着笑,容颜永年少~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0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26677995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孔融让梨恐怖真相(孔融让梨恐怖真相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孔融让梨恐怖真相(孔融让梨恐怖真相图片).pdf

标签:真相   恐怖   图片   孔融让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