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县,是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为世人所知。
巧合在于,德安县也有一山,名曰桃源山,位于宝塔乡的杨桥村。
然而,《桃花源记》所写的,是一个渔夫绝处逢生的故事。但是,桃源山,却一直被历来的堪舆学家当作适合安葬的风水宝地。
而这里,确实埋藏了一个700年前的故事。直到1988年的那一天,才终于随着人们的挖掘,重见天日。
水塔下突然出现一朱红棺木,打开一看尘封700年的秘密揭开198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乡基础建设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宝塔乡也不例外,德安县义峰羽绒厂决定在杨桥村的向阳山上,建一座水塔。
当时,建筑工人们将打水塔地基的四根柱子架好,正准备进一步深挖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块硬硬的东西。
经验丰富的工人们,连忙扒开湿濡的泥土一看,只见这灰黑色的泥土之中,赫然有着一块青石板!
他们赶紧联系了领导,领导察觉到事情有异,也赶忙联系了德安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当工作人员到达现场之后,他们先将整个青石板的全体给挖掘出来。
很快,青石板的全貌便展露在在场所有人的面前——这是一座石制棺椁。
所谓棺椁,就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外棺,大部分情况下起保存和护棺的作用。而最巧妙的在于,像是说好的一样,工人们所架好的四根柱子恰好就在棺椁的四个角。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赶紧用专业工具打开了棺椁上的石板,一副朱红色的棺木,就安静地躺在了棺椁之中。
只见棺木的正上方,压着两块青石做的志盖和志铭。
志盖和志铭一般是一表两体,“志盖”上写着通常是标题,而“志铭”则是死者的简单生平。
而这座棺木的志盖上写着“有宋安人周氏之墓”,安人,是古代对妇女的封号,这代表这棺椁的主人应该是一名女子。
志铭则要复杂得多,一共写了153个字,将女子的身份大概说了遍。
但却没想到,这简单的生平,在之后的考察中,竟然出现了矛盾,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现在,在博物馆诸位面前的难题便是,此朱红棺木是楠木所制,重量实在是太重了,在当时,都是用铁葫芦将棺木从棺椁中取出。
所谓“铁葫芦”,是一种耦合器,通常都出现在矿地上,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搬运重物的工具。
但在这里铁葫芦却行不通了。最后,他们只能用起重机才将棺木移了出来,并迅速送往了德安县博物馆。
当夜子时,连月亮都没有。
所有当地的专家们都聚在了县博物馆,他们就等待着这一刻,开棺,“验尸”。
棺中女子五个月都没有下葬,体貌特征保存良好毛孔清晰可见之所以选在子时,并不是出于什么玄学理念。而是因为半夜月黑风高的时候,紫外线的影响也降到了最低,对棺木中的女尸最好。
毕竟那时候是1988年,许多技术都没有如今那么发达,所以大家只能用最朴实的法子去做。
打开棺木后,他们首先看到的是铺设在棺木上方的一块星空图,上面所绘制的星宿图案清晰可见。
除了观赏价值之外,其历史价值也极高。
要知道,宋代本身就是一个天文学发展极其迅速的朝代。
这幅绘有星宿的图画的出土,意味着我国对宋代天文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可参考文物。
当专家们还没有惊叹完星宿图所带给他们的种种惊喜,摘下星宿图后的女尸模样,更让他们震惊万分。
女尸被浸泡在棺液之中。棺液通常是指棺材内堆积的水状物,其成因目前来说,尚不明确。
有人说是人体死后,积聚的水气,因为棺材内部封闭,所以导致水气无法蒸发;另一种说法是棺材渗水,地下水进入到棺材中,导致棺液的形成。
许多棺材中都有棺液,比如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就是浸泡着棺液出土,周氏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周氏毛发、齿、头发全都在,连毛孔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虽然她的皮肤已经变成了灰黑色,但是她的面部肌肉显然还具有弹性,关节也很灵活。
为什么这具女尸会保存地如此完好?
要知道,江西可是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水丰沛不说,土壤还是酸性的,并没有具有完好保存尸骨的先天条件。
不过,专家们在把棺木从棺椁中取出来的时候,在棺木和棺椁之间涂了一层厚厚的石灰。
这层石灰也许和土壤酸碱中和,减弱了土壤的腐蚀作用。
与此同时,棺木之内还有许多防腐材料,如灯心草、石灰、水银等。其中,女尸的口中也含有许多水银。
再加上,这层棺木里三层外三层地封得死死的,密封程度也达到了一流。这也是为什么女尸能够一直保存至今的原因。
不仅仅是女尸,女尸周围的物品也保存得相对较为良好。
仔细看女子身上的物品,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她右手的手持物,从其特征分析,非常有可能是一株桃枝。
女子手中竟拿着辟邪的桃枝,穿的开裆裤体现了宋代风土人情在中国的众多古代书籍中,桃木是一种可以驱赶邪灵的护身符。在道家传统文化里,桃木剑也是他们斩妖除魔的武器。
所以,桃枝所代表的含义,在这个棺木中自然有了新的解释。
那便是家人希望周氏在前往阴司的路上,不要受邪灵的侵扰,能够顺顺利利渡过奈何桥,重新投胎。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桃枝上居然还挂着两个粽子。
这两个粽子和女尸一样,经历了700年,当然应该是不能吃了。不过这也算是距今最早被发现的粽子,可以说是“年龄最大”的粽子了。
再看女子的发型,是十分典型的宋代高髻。
当时,宋代女子以发量多且茂盛为美,所以会使用假发来填充发髻。
再加上她头上的步摇,其钗体呈梅枝状,宛若一枝傲梅别在她的发髻上,更显宋代喜爱高洁的风气审美。
而女子的衣着,也体现了宋朝的特点。她上身穿大袖罗袍,是一种极其庄重的场合才会穿的衣服。
而下身则更具有时代特色,一袭罗裤居然是开裆裤。从古书中可考,宋代的女性很多都是穿开裆裤的,这些开裆裤一般叫“绔”。
但是这些绔都是穿得比较贴身,主要是为了方便日常行动。
外面还有一层裳(古代指下装)或者深衣(古代指上衣和下衣连在一起),所以不用担心走光。
包括周氏身穿的衣物在内,还有几百件陪葬品,大部分都是宋代当时盛行的罗、绢、丝制衣品。
当然,除了开裆裤,棺中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引人注目。这东西,也恰好直指了周氏的死因。
女子为何而死百思不得其解,从其死状大概能推测出她的死因周氏的下身处,有几条散乱的素罗卫生带。
所谓“卫生带”,就是古代女子用的月经带,功能和现在的卫生巾差不多。
难道这女子是因为月事不调而导致的死亡?
但其实并不然,因为专家们还在周氏的下身,发现了另一样可怕的东西。
那便是周氏的子宫。
通常来说,子宫是在体内而非体外。这也就意味着周氏也许是因为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子宫脱落。
从周氏身下还垫着十四床丝被,以及她的臀部、等处都有血迹,再加上她死的时候正当盛年——34岁,基本上可以推测出,周氏是难产而亡。
而另一个从侧面佐证周氏难产死亡的点,则在于周氏的志铭上。
志铭是由其丈夫——新太平洲(现在安徽境内)通判吴畴所写的,志铭上称,周氏生了一子一女。
但专家们在另一个考据的吴氏家谱里,发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吴氏家谱中,周氏是生了两个儿子。按照古代的陋习,一般写在家谱上的都是儿子,女子是没有记载的。
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们推测,也许是当时吴畴因妻子难产新亡,悲痛欲绝,一心想操办周氏的后事,没有去在意新生的孩子。
再加上也许有“迁怒”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吴畴在记录志铭的时候,没有写第二个儿子的名字。
直到之后,在记录家谱的时候,才把孩子放在家谱里。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比较简单的解释,那便是家谱在经过时间的流逝,记录错误。
其实,除了周氏的子女有偏差之外,关于周氏的身份也在考据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疑点。
身份还有新的疑点有待解释,志铭家谱居然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首先,得必须弄清楚周氏的母家背景。
周氏的父亲周应合原本家世显赫,官居御史。
但1265年的时候,得罪了当时的宰相贾似道。在贾似道的打压下,周应合被贬为饶州(今江西境内)通判,又被下放到华州(今陕西境内)做个可有可无的“观察使”。
后贾似道被气得告老归田,不问世事。
不过1275年贾似道倒台之后,周应合也官复原职,总归来说是个好结局。
而周氏出生于1240年,17岁的时候(1257年)嫁给吴畴。
那时候,周应合还没有得罪贾似道,属于京城高官,而吴畴只是个小小通判。
换句话说,周氏嫁给吴畴,算是“下嫁”了。吴畴在志铭上也说了,周氏是他的原配。
然而在家谱上却有个截然不同的说法。家谱上表示,吴畴在周氏之前,曾经娶过一个冯氏女,然后又再娶了周氏。
那么周氏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更像“续弦”而不能算“原配”。而且,周氏有“安人”的封号,显然这是正室才有的。
综合推测,只有一种猜测能够解释两种差异,那便是冯氏早亡,所以吴畴才会续娶周氏,并且周氏很快就有了其“安人”的封号。
吴畴对周氏的喜爱,并不因为周应合的仕途而遭受影响。
周氏去世的时候(1274年),周应合还没有官复原职,如果说吴畴是为了讨好妻子的显赫娘家,是说不通的。
尽管如此,他依然好好筹备了周氏的葬礼。
这些从陪葬品,以及桃枝、粽子等细节就可见一斑。那么他将周氏说成是自己的原配,也不足为奇。
不过,周氏的棺内,也有一些用心的细节,让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比如说周氏的下颌骨、手肘、膝盖都有一些银色护具,其用意为何,目前还尚不明确。
周氏的棺内还有一个划时代的细节,那便是她是中国最早可考据的第一个,缠足的妇女。
结语:可以说,发现周氏的棺木,对我国的宋史考察又增添了许多历史依据,也增添了许多新的疑惑。
宋朝时期的地方习俗,也在周氏的棺内的陈设摆位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今也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考量的重要标准。
与此同时,周氏丈夫吴畴与妻子之间的感情,也体现在了棺木的种种细节之中。正因如此,才提供了如此多的珍贵史物。
参考资料:
李科友,周迪人,于少先.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清理简报[J].文物,1990(09):1-13+97-101.
孙家骅.德安吴畴妻周氏墓志考释[J].江西文物,1990(04):94-96.
夏劲.《德安南宋周氏墓》简介[J].考古,2000(10):91.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1:0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1530496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卫生带(卫生带是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卫生带(卫生带是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