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数学

更新时间:2023-03-02 07:57:26 阅读: 评论:0

景点作文-足球训练方法

教学计划数学
2023年3月2日发(作者:长城公社)

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数学教学计划1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

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

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

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

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各位

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

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

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实行新教材后,高考的要求和高考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

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

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

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

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

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

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

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

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

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

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

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高三下册数学教学重点

1、数学思想方法

2、教材的重点、高考的热点

3、依据新大纲、夯实基础,突出内容,课程内容中的向量、概率以及概率

与统计、导数等的教学。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仍是重点。

4、注意以单元块的纵向复习为主到综合性横向发展为主。

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事物,提出有数学特点的问题,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与综合。

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四、高三下册数学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

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

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先备课后上课,加强学习,多听课,探索第一轮复习的教学模式。

3、脚踏实地抓落实

(1)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必要的练习检查督促。

(2)坚持每周一次小题训练,每周一次综合训练。

(3)周练与综合训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

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

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对每一次考试试题研究,努力提高考

试的效率。

①注意研究高考考试说明,近三年高考试题,特别是全国卷的高考试题。

②在综合练习中,不缩小考试难度,既注意重点知识的考查,注重对数学思

想和方法的考查。

③在综合练习中注意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阅读、

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够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

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说明。

④在综合练习中注意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

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

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

⑤在综合练习中注意个性品质要求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具有一定的数学视

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

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

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

锲而不舍的精神。

4、加强应试心理的指导

为学生减压,开启他们心灵之窗,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

5、高考数学试卷上的题与我们平日练习的题目不一样,怎么办?复习时应

注意什么?

(1)力求作到"三个避免"

避免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避免呆板的试题;避免繁琐的计算。

(2)"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没有见过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内容、思想方

法和基本能力,自己去研究试题所提供的新素材,分析试题所创设的新情况,找

出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重新组织若干已有的规则,形成新的高级规则,尝试解

决试题所确立的新问题。

6、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真正理解,并且理解准、透。如概念复习要作

到:灵活用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提防误用

或错用;全面准确把握好所用概念的前提条件;熟练掌握表示有关概念的字符、

记号。

总结: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

处,请批评指正!

数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

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二十以内的数

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

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

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

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

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

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

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3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数

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取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了

解概念和结论的背景和应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

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

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计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

力,数学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数学

模型。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科

学的态度。

6、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从而进一步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材的特点: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

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

关系,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具有以下特点:1。“亲

和力”:激发兴趣和美感,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发学习。

2、“问题”:用适时问题指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科学”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通

俗化、特殊化、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应用,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

养理性精神。

4、“时代性”和“适用性”: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材料创设情境,加强

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1、选择内容典型、丰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能反映数

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

感,引发学生“看发生了什么”的冲动,以培养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

究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3、教学中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简约化等数学思维方法,尽可能培

养逻辑思维习惯。

四,学术条件分析:

1、基本情况:两个班属于普通高中班,学习情况不错,但学生自我意识差,

自控能力弱,教学中要不时提醒,培养自我意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是计算能力

太差,学生不喜欢计算问题,所以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是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程改

革,高中课文之间的衔接有所减弱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堂、合理的要

求、师生对话等方式,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主观行动下提高和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走向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似

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知识;关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内部联系;加强审查和检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题的分

析,讲解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从头到尾进行教学的四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6、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

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

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

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

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

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

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

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

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

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

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

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

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

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

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

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

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

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

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计划5

一、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目标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1~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

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

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教学总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

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1-6和7-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

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

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

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

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

换成另一种图形。

2、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

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

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

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

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

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二、完成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

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

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

“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

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

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

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

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

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

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

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

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

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数学教学计划6

第一部分:学情判断(个体分析、整体判断、家庭背景、可用资源等)

本学期二年级三班、四班、国际班三个班共有学生79人,三个班从整体上

上看,数学的平均成绩相当。新生当中,从入学测试来看,大部分学生成绩尚可,

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

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从家庭背景和可用资源看,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

较好,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白领阶层居多,他们对孩

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这些学生的家长,有85%的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非常关心

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有的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督促和辅导,有的则

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所以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充分挖掘

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利用整体教育优势实施完整性教育。

第二部分:工作要点(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相关措施等)

工作目标具体措施

1、总体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

让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并使之

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2、采取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学、

学好数学。

3、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3.多方面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个性发挥、自主探索,培养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阶段目标

1、《认识除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认识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使学生获得平

均分的直接经验和认识。

2、《口诀求商》是使学生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认图形》是通过看、数等活动来认识四边形,类推认识五边形和六边

形。

4、《加和减》是让学生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帮助学生经历算法

发展过程,理解笔算方法。

5、《位置和方向》使学生能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认识东南西北。

6、《量长度》让学生认识线段、认识厘米、米,并能以厘米、米为单位量

长度。

7、《乘和除》(一)(二)两个单元是让学生能熟记7、8、9的乘法口诀,

并能用相应的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8、《时、分、秒》是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能认出钟面上的几时几

分,并认识时间单位“秒”。

9、《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能观察出物体某

一面的形状。

10、《统计和可能性》是通过收集数据,让学生能用方块统计图表达数据,

并认识时间发生的可能性。

1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了解“每几

个一份地分”的具体过程,感受平均分可以用除法。

12、让学生在联系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

1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1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5、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

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生活问题。

16、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

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17、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18、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

间观念。

19、使学生能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20、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

作学习的态度。

2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3、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

学事实。

2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25、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呢感有序思

维、敢于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26、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

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部分:工作进度(教学进度、班级工作进度或部门工作进度等)

周次起至日期工作要点责任人实际执行情况

18/29—9/4《分一分》

29/5—9/10《认识除法》、练习一、单元复习

39/13/—9/17《口诀求商》、《练习二》

49/20—9/24《认图形》、《有趣的七巧板》

59/27—9/30《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610/1—10/7国庆放假

710/8—10/15《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810/18—10/22《单元复习》、《位置和方向》

910/25—10/29《量长度》、《量一量》

1011/1—11/5《乘和除》(一)、《练习七》、

111/8—11/12《乘和除》(一)、《练习八》、

1211/15—11/19《单元复习》、《时、分、秒》

1311/22—11/26《乘和除》(二)、《练习九》

1411/29—12/3《算“24点”》、《观察物体》

1512/6—12/10《统计与可能性》、《田园风光》

1612/13—12/17《期末复习》

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从上一学期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学习较努力,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成绩较好。但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成绩偏低,个别学习基础较

差,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接受,成绩不理想。鉴于此,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狠

抓两头、猛促中间,重视情景串教学及直观教具的运用,加强个别差生的辅导,

争取教学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材分析: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是按照教育部

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于经过全国中小学教

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下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本册教材共分为11个单元:1、万以内数的认识;2、千米、分米、毫米的

认识;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4、图形与拼组;5、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6、混合运算;7、统计;8、两、三位数乘一位数;9、时、分、秒的认识;10、

图形的周长;11、总复习。

第一、四、六单元系统地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仅扩大学生解决实际计

算问题的范围,也为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做一定的准备。第三单元这一单元让学

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各种长度单位。时、分、秒这一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学

过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是在一年级统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填写统计

表。图形与拼组是学生的初步认识。

混合运算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本教材的主要特

点有:

(一)“情景串”引出“问题串”。

(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三)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版块式”编排结构,突出基本的数

学思想方法,同时,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

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

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能正确辨认钟面

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

识五边形、六边形。

5、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6、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7、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验分段统

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

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

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

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

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察。

5、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

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

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

5、定期召开学生学法交流会,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加强对差生的辅导。

6、多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两个班,92人,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

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

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

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

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

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

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

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午米、分米、

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

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

元总复习。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

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

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

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

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

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

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

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

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

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

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

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

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

则去教学。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

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

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充分利用学具,让学

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

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

________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

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

成绩还算可以,有一半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原因,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

考试后知识学习太快,学习跟不上;还有就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

突破口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

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

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

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投入到自学和讨论中,积极的探讨新知,也有少

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空就偷着玩,不爱学习。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

练习抓的不够紧,没有及时跟上辅导,致使有些学生越拉越远。

二、设计思路: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

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

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

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

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

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

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会利用三角

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几类简单的尺规作图。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

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

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

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计算加

权平均数。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

与结论,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以前学过的一些重要定理。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__的主要内容是全等

三角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__的主要

内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

其性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第三章《分式》,__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

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

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

第四章《数据分析》,__内容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

程度、方差、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__内容包括

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证明举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4)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与计算.

(5)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定理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难点: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

(3)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

题.

(4)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方

差的计算公式.(5)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设。

五、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

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

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

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

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

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

数学教学计划9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

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

数感。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空间和图形的教

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现实学

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具体内容包括:克、千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的乘法,东西南北、旋转与平移现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周长、分数的初

步认识、年月日。

(二)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

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

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计算周长。

5.掌握年、月、日。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7、认识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给定一个方向,辨别

其余七个方向。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

认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高。大部

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

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

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学习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成为班级中的后

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力争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积极学习组织教学的方法和艺术,以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

负担。

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答案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

力。

4.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理念武装课堂。

5.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6.注意加强学生的补差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在校的学习情

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

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3)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

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7.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注意宽松氛围的营造和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

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促进从小热爱学习习惯的养成。

8.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的能力。

9.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能力。

10.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延

伸到校外,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1.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

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

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

心。

四、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安排

内容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1克、千克、吨的认识3

实践活动;小调查1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2-4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笔算6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6

解决问题及整理复习5

三东南西北5-7认识东南西北3

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2

实践活动:办数学小报2

四旋转与平移现象82

五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8-11两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估算6

解决问题及整理复习5

六周长12-13认识周长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2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13-14认识分数2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八年、月、日14-15年、月、日2

24时计时法2

实践活动:做一个家庭年历2

数学教学计划10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

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口算:

2.竖式笔算:

这四道题全班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4名同学写的打在实物投影上,并让这

4个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进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或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在口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

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

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

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联系图说明.学生可能答出:先算出图右边少的部

分,用(块)也就是用个数2乘3得6.再算出图左边整十的方块数,是用(块)

然后再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或继续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

(例1)”)

三、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9)反馈练习: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演示动画“一位数乘二、

三、四位数(例2)”)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采取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相同点:算理与算法相同,都是从个位乘起.而且都是不进位的乘法.

不同点:例2比例1被乘数的位数多,例1被乘数是两位,例2被乘数是三

位.

4.验算的方法.

师:如何检查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再乘一遍.

师:我们要养成随时验算的好习惯,无论题目要不要求验算,都要在草稿上

重新乘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又培养了我

们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5.反馈练习: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并验算

(1)一个因数是233,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2)342乘2,积是多少?

(3)3乘331,积是多少?

2.笔算下面各题:

3.应用题:

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

牛有多重?

板书设计

例1计算例2

教案点评:

讲解例题从直观图入手,说出口算过程,在进一步巩固算理的基础上,指导

学生探索出写竖式的正确过程,注意让学生明确算理.教学例2时重点放在用乘

数乘被乘数的首位数字时,积写在什么位置上,所采用的教法是放手与重点指导

相结合的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本年级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

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

事物及解决问题,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

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整体需要加强的是:培养

书写工整和细心阅读的习惯、规范作图和列式;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

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

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安时完成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

优秀学生的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

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

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针对课堂练习中错误率高的知识点进行强化练习和加强辅导。

2、及时进行单元质量分析,做好针对性的巩固练习。

3、每天口算三十题,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

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

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

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书写和阅读等学习习惯。

二、本年级学生学科培养目标

基本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

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

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

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

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

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调整目标

1、大数的认识加强相应知识点的针对性练习,要求人人过关。

2、数角的方法和组合图形中有几个角的练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归纳能

力。

3、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加强大数乘大数练习和适当补充三位数乘三位数的方

法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加强组形的组合与分割练习,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本学期学生能力测试内容、测试标准,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措施

本学期能力测试内容是口算,测试时间5分钟,题量84题。

具体措施:每天定时完成定量的口算作业。

四、作业类型、每日作业量(时间)

书面作业:口算(3分钟)与每节课的配套巩固练习(15分钟)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主题、课文题目)

单元增减内容

所需的教学资源

主备负责人

课时

完成周次

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较好,对10

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很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但对应用题还不太适应部分差生无法判断用什么方法去做,对提问题脑海中印象

不深,有的不知怎么去提问题。在本班学生中优生占50%,中间人占40%,差生

占10%。差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对试题的理解能力较差,识别

能力弱,且教师辅导不及时,训练不到位。

二:复习内容:

(1)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复习认识图形,比高矮、大小、轻重,认识钟表和简单的统计。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20以内数字之间

的联系。

(2)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

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重点:

(1)重点复习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复习数的概念中突出数的组成。

五:复习难点:

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

力。

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本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比较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计算能力。

七:奋斗目标:

力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使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力争取得前三名。

八:复习方法:归类复习。

九:复习时间:10月20日——元月5日,

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

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

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

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

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

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

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

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计算工具并能进行计算。

4、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5、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6、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

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

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

事物及解决问题,三(1)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

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

能力弱。

上学期三(1)平均分在68分左右,及格率为81%左右,优秀率为21%。三年

年级(1)班优秀生比较少。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

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

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

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

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

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

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

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

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

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

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

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

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

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

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

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

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

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

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总复习的编排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

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

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

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

程度的作用。

三、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复习的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钟面的认识;

人民币的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

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

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

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

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

简单的问题。

四、具体复习安排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1课时)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

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

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

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4课时)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

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

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

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

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

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

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第98页的第5题。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

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

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

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

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

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

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

定。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

3.“元、角、分”的复习。(2课时)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

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

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

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

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复习。(2课时)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

分就可以了。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看钟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

下自己是怎么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习惯不同,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

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

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

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

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复习。(1课时)

第100页第10题是本学期所学有关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综

合复习。题目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提供一个楼房住家的情境,使学生能用自己

的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住的位置,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复

习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第100页第11题是数物体的题目。图中所摆的正方体有部分的遮挡,学生

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如果学生看图确有困难,还可以让学生

动手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摆成图中所画的形状,然后再数一数实物。最后,对照

实物和图,让学生讨论,哪部分是开始没有数到的,以后在看图时应注意什么。

6.“统计”的复习。(1课时)

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

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

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

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

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

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习一遍。

五、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9人,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

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或是由于年龄太小,或是由于基础、智力、学

习行为习惯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尤其本学期已经涉及到了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对于一些计算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另外,对于时间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位置的认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

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

六、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

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

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

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

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

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

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

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

习的方法。

6、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7、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

导工作

数学教学计划15

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中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个别学生因学习

行为习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二十以内的数

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

检查的习惯很少。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

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

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

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

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

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3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

本文发布于:2023-03-02 07:5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15046999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学计划数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学计划数学.pdf

上一篇:爱的作文开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