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云南民间国际友好交流基金会主办的2022年缅甸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云南、缅甸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同步举行。
本次培训为期5天,采用直播与录播方式开展,课程设置涵盖肉牛常见病防治、肉牛传染性疫病防控、肉牛养殖技术、反刍动物粗饲料的开发利用、肉牛养殖模式探讨及饲养成本控制、优质全株玉米青贮制作技术等,将助力缅甸肉牛养殖,进一步扩大滇缅交流合作空间。
交流合作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云南省缅甸“光明行”活动、“民相亲 心相通”系列活动——中缅边民“云联欢”、“心联通 云南行”民生工程……这些生动的实践表明,守望相助的“胞波”情谊里,人民福祉是永恒的主题。
“协会将继续与缅甸友人并肩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王宇表示,在经贸、农业、投资、旅游、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滇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希望滇缅双方人员利用此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充分交流新技术、新方法,分享新经验。
缅甸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缅甸农业、畜牧与灌溉部畜牧与兽医司副司长貌貌苏表示,畜牧业在缅甸农业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但在肉牛选育及养殖、饲料种植及加工、疫病防治等领域,缅甸目前的技术还比较薄弱。他相信,通过缅中双方人员的积极交流与分享,缅甸肉牛养殖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云南农业优势明显,在肉牛养殖业方面经验独到。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张巍关注到,近年来,云南相关地方结合自身特点,健全完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肉牛等养殖业发展,实现了乡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双丰收。
“本次培训项目体现了云南省带头推进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担当和行动,也反映了在长期友好交往中滇缅结下的深厚胞波情谊。”张巍表示,为切实体现中缅命运共同体精神,中国愿帮助缅甸农业进步发展,促进缅甸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优势互补挖掘更多可能
本次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发挥中缅肉牛领域的互补优势,丰富合作内涵,深化传统友谊。活动吸引了缅甸内比都、仰光、曼德勒等地政府畜牧部门官员、技术人员、养殖户约200名学员参加。
缅甸驻昆明总领事吴多达昂对缅甸学员们寄予厚望,他希望缅甸学员们抓住此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学以致用,将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
“我们不仅了解到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还和参与培训的中方老师线上交流了肉牛养殖技术。”缅甸学员们纷纷表示,参与培训的中方授课老师均是肉牛选育及养殖、饲料种植及加工、疫病防治等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为确保授课实效,在每堂课结束前,培训班增设了互动环节,老师在线答疑解惑。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研究所是本次培训项目的承办方。“作为云南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主要力量,我院一直积极努力,探索与缅甸农业相关单位开展合作的有效路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跃彬说。
2017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缅甸农业部农业研究司签署农业合作协议,通过合作交流,双方在品种选育和审定、重大农业跨境有害生物联合防控、文章发表、专利申请和联合实验室共建方面均取得一系列成绩。2015年至2019年,共有11位缅甸籍杰出青年科学家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水稻、陆稻、香蕉、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为滇缅农业科技合作积蓄人才力量。
张跃彬介绍,自2016年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研究所将“农业科技援外工作”做成了一项特色内容。到目前为止,已为赞比亚、肯尼亚、尼泊尔和缅甸等3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培训了350余人。“希望本次培训项目在丰富援外工作的同时,还能延续区域内农业科技交流的影响力,开拓援外工作思路,为讲好云南减贫、援外故事发掘更多可能。”张跃彬说。
本报记者 张莹琳 李雨曈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刘静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13448994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肉牛养殖技术(肉牛养殖技术和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肉牛养殖技术(肉牛养殖技术和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