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119(Paper1)

更新时间:2023-03-02 07:24:57 阅读: 评论:0

艺术家 / Artist

管伟邦 Koon Wai Bong

展期 / Duration

2021.4.10 (Sat) - 6.6 (Sun)

开幕 / Opening

2021.4.10 (Sat) 4:00pm

地点 / Venue:

亚洲艺术中心(上海)

Asia Art Center (Shanghai)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7号楼106室(周一休馆)

Room 106, Bldg.7, 50 Moganshan Road, Shanghai

亚洲艺术中心(上海)荣幸地宣布将于2021年4月10日至6月6日举办“坐看云起——管伟邦个展”。此次展览是继2017年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清风徐来--管伟邦个展”,继2019年亚洲艺术中心(北京)“神游:管伟邦个展”之后于亚洲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三次展览,也是艺术家的作品首次以个展的形式集结于上海。展览呈现了管伟邦近年的水墨创作,展出作品共计二十余件,为艺术家近年来不同形制的水墨作品,丰富地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

静水寒山 2021 水墨纸本|Ink on Paper 四屏|Tetraptych 34.5x34.5 公分[每屏]|cm each

展览标题“坐看云起”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山别》:“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东晋诗人陶渊明亦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古代士大夫崇尚幽深清远,林下风流,追求清静恬淡、超凡脱俗的自我觉察,审美情趣上更趋向于“清、幽、寒、静“,自然恬适,浑然天成。这在管伟邦的创作中极佳地体现。

行至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系列以竹为主题的多屏作品:《绿竹青青》、《竹雨斑斑》、和《有斐君子》。管伟邦对画竹有所钻研思索:“写竹之窍门,在于用笔沉强厚重,但姿态优雅脱俗,风度翩翩;立干、出枝皆有篆意,撇叶则如行、楷,落笔须灵活而疾速”。艺术家运用凝练的笔法,提取出具象与抽象的平衡,带领观众往复于虚构与现实交融的山水意境之中。展厅右侧墙面的大型作品《菉竹猗猗》标题出自诗经中的“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竹子自古以来也是君子的精神象征,有崇高坚韧之节,虚怀若谷之心。这些作品并非作者对竹树的直接描写,而是在他脑际中构建出来的自然形象,同时也包含他过往多年游历自然之观察和体会。当观者立于九十六拼巨幅竹林之前,犹如置身于清幽无人之域,行走于万籁俱静之境。

绿竹青青 Eau de Nil 2021 设色鸟の子画卡|Color on Shikishi Cardboard 八屏|Octptych 32x32 公分[每屏]|cm each

茕茕孑立 2020 设色鸟の子画卡|Color on Shikishi Cardboard 十五屏|Polyptych of 15 Panels 180x10 公分|cm each

“我的作品总是游走于古今中外,平衡各方:一方面,我追本溯源,浸淫于传统之中;另一方面,我则跨越书画,企图集结当代美学或其它文化于一身。”

——管伟邦

古人多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标准品鉴艺术创作。如能寓诗于画、寓理趣于画,则更别具一格。在管伟邦的作品中,不止能看到三维空间之山水自然,同时也浸渍在时间之内。山水不是静态地被刻镂,而是动态地被把握。山水、烟雨、竹石,都被用来共同塑造这一空间交叠的主题。而未在画面中直接出现的意象,通过时间这一维度,被充盈、圆满。同时,艺术家使用多屏的方式来呈现其所描绘之物。都市人的当代生活无时无刻不被各种荧光屏幕充斥着。“刷屏时代”下,人类早已被动改变了其“观看之道”。管伟邦借此种观看方式重新审视山水之景,由古及今,将昔日景别带到当今生活体验中,令观者于画面之前可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也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将时间一维度溶于笔尖、于画面的彰显。在2021年新作《飒飒风声》中,左右一大一小的区块将画面进行裁割,打破传统水墨的观看方式,令观者顾盼流转,望而生辉。而“飒飒”二字,更为画面增加除了视觉之外的听觉体验,思绪随声音牵引,仿佛看到草木随风摆动,动静相衬,声画相宜,正如李白所云“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

飒飒风声 2021 水墨设色纸本|Ink and Color on Paper 双屏|Diptych 41.5x38 公分|cm left 41.5x68 公分|cm right

竹雨斑斑 2018 水墨设色纸本|Ink and Color on Paper 八屏|Octptych 30.5x30.5 公分[每屏]|cm each

"坐看云起"一词提领起整个展览。“坐”和“看”都让我们感受到管伟邦作品中的清幽博远,臻微入妙;除此之外,更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乐观。而艺术家探索的贯穿于画面之中的时空辩证,提醒着我们身处当代信息繁杂冗余的社会中,更应神往于山水间、于幽簧里,与自然悠然契合,活在当下,回归本真、回归自我。

乍雨还晴 April Weather 2019 水墨设色纸本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19x84 公分|cm

乍雨还晴(局部) April Weather(Detail)

墨团团 In Blackness 2017 水墨绢本|Ink on Silk 120.6x65.8 公分|cm

关于艺术家

管伟邦

管伟邦,1974年出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学士、艺术硕士,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艺术博士;现担任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副教授。

重要个展:

“坐看云起--管伟邦个展”(亚洲艺术中心,上海,2021)

“神游:管伟邦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9)

“清风徐来-管伟邦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台北,2017)

“此时彼地 - 管伟邦当代水墨展览”(嘉图现代艺术,香港,2013)

“TRANSpo: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s by Koon Wai Bong ”(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巴斯,2013)

“流连:管伟邦国画创作展”(香港浸会大学,香港,2011)

“过去转成现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2009)

“管伟邦:经典再造”(蓝莲画廊,香港,2009)

“向高山举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2002)

重要联展:

“素描为本”(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香港,2020)

“原典变奏--香港视点”(香港艺术馆,香港,2019)

“港水韩山”(香港文化节,香港,2019)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东,2019)

“结队向前行:新亚七十艺术展”(香港 H Queen's,香港,2019)

“岛屿‧他方--台湾水墨 地景建构”(大观艺术空间,台北,2019)

“虚异 · 京港澳#水墨新媒体@2018”(炎黄艺术馆,北京,2018)

“图绘香港:香港当代水墨画”(香港科技大学,香港,2017)

“似重若轻:M+水墨藏品”(M+视觉文化博物馆,香港,2017)

“东方墨韵”(刘海粟美术馆&徐州美术馆,上海&徐州,2016)

“情系双城 - 沪港名家书画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2015)

“时间游人”(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2015)

“港水港墨”(关山月美术馆,深圳,2014)

“上海·香港·澳门当代水墨画联展”(上海中国画院,上海,2014)

“台北国际现代水墨双年展”(中正纪念堂中正艺廊&万能科技大学创意艺术中心,台北&桃园,2012)

“水墨对水墨”(上海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上海&香港,2010)

获奖:

“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2009”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2004”

“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新进奖,2003”

“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许让成艺术收藏奖,1996”

公共及私人收藏: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美国)

阿什莫林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英国)

新加坡 J. Safra Sarasin Group(新加坡)

M+视觉文化博物馆(香港)

香港艺术馆(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

香港九龙仓集团(香港)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1309799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paper119(Paper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paper119(Paper1).pdf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