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蝉大侠)
上一期我们提到《道德经》里进入四维空间的“时间轴”,在此我强调一下,所谓在这个时间轴上“自由穿梭”的,是意识(或叫精神)!除了这个,还能是什么呢?想想庄子的蝴蝶吧!
芦老师一再强调,如要进入《道德经》的大门,必须把意识从肉身中分离出来,把肉身留在门外,意识才可以进去!
这正是很多人读不懂《道德经》的地方。
也就是说,带着肉身,向外求道,只能停留在三维世界,永远到不了更高维度,反而把美玉当成了顽石。
好,言归正传!继续上次的话题,按我的理解,打开四维空间的通道,关键一步是让我们的念头停在“一”这里,后边自然就没有二(分别)、三(欲望)、万物(执着)了,怎么做到呢?《道德经》告诉我们有两种方式。
师说(本文节选、改编自芦福安老师的《<道德经>心法》讲课稿,经芦老师授权分享,点击直接观看:完整视频)
我们前面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行本42章)。“道”生什么?道生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我们的念头运行到“一”,我们停下来,不生“二”(分别)生“三”(欲望)生“万物”(执着),这三层障碍是不是就没有了?
停下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知止,一种是拦蓄。
“知止”是我们见道以后的选择,这是在《道经》里体现的。如果在《德经》我们暂时不知道知止,就要硬性地去“拦蓄”。
知止可以不殆——通行本32章
道生之,德畜之——通行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的这个“畜”,我们一般认为都是“养”的意思,跟这个“道生之”的这个生,有生有养,这样理解是不对的。
“畜”是拦蓄!
我看过一个电视新闻,说一个水坝落成了,开始“拦蓄”上游来水。
我们这个“拦蓄”,拦的是什么?拦的就是上面我们产生的念头,把我的念头拦蓄在“一”之上的这个地方。
拦蓄,接近于我们各种各样的“戒律”,只是接近而已!
另外要注意,不是张三生、李四拦,是我们自己生、自己拦,拦蓄住了就叫心有所得,这个得就是“德”,没拦蓄住,跑出来了就是“失”。
知止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德”,拦蓄就是“下德”,如经文所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通行本38章
就像我们的防盗门一样,防盗门关严了?关严了!如果治安比较好的情况下,防盗门的作用就小,这就是“知止”,就是“上德”。如果治安不好,我们全依靠这个防盗门的作用,这个拦蓄虽然也达到了目的,但这是“下德”,在治安不好的情况下,不得不这样做。
拦蓄,有拦截、蓄积两层意思。我们生个念头,蓄积的这个“积”,就是第59章的“重积德”那个积。
我们在“一”这个位置把念头拦蓄下来,我们的念头到这停止了,就是“德”。德者,得也,人之所得,使万物各随其所欲,就是这个“德”。
我们只要能在“一”这里停下来,就没有后边的二、三、万物,《德经》的三层障碍就解决了。
如果没有拦蓄下来,念头从“一”这个位置跑出来了,就是“失德”。
为什么会有“失”呢?
因为“一”这里有一个口,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念头,都是从这个口跑出来了。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定要留这个口呢?
点击看芦老师完整视频:
《<道德经>心法》主讲:芦福安(“皂罗袍3”)
编者按:是啊,不留这个口不行吗?每个人生下来都是老子,都是佛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留个口,给众生一个犯错误的机会,让我们一路狂奔到万物的层次呢?这些问题,《道德经》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下期继续分享。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11428987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进入空间(进入空间的封面怎么取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进入空间(进入空间的封面怎么取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