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沈阳地区的一所学校,为弘扬红色文化,安排学生们一起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那些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
其中,有一个小学生名叫董耀东,他在烈士陵园扫墓时非常认真,不敢遗漏任何东西。
董耀东不知道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蔡正国,其实就埋葬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直到18岁时,他才得知真相,那一刻他的内心,遭到了无比猛烈的冲击,甚至还因为情绪崩溃,哭成了泪人。
蔡正国原本出身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就连读书都是一个难事,蔡正国的父母希望蔡正国能够成才,就东拼西凑借钱送蔡正国去私塾念书,在那个年代,蔡正国能够念书是一件很不切实际的事,因为既要帮家里种田,又要承担起作为长子的责任。最后蔡正国不得不辍学在家帮助母亲种田,期间还学了一些木匠手艺。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满腔热血的蔡正国加入了红军,他参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打土豪,分田地,让自己这种穷苦的生活变得好起来。
刚刚参军之后的蔡正国,作战非常勇猛,逐渐被提拔成了班长,一直到连长。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蔡正国被迫跟随大部队离开瑞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尤其是在贵州战斗的时候,蔡正国不幸负伤了,为了不拖累大部队,他竟然忍着疼痛,用刺刀将子弹挑了出来。
在长征路途当中,蔡正国的伤口感染了,发起了高烧。在当时危险的情况下部队为了不耽误行程,留下几块路费让他就地休养或回家养伤,因此他落下了。
蔡正国醒来后发现队伍已经远去,但他不愿离开部队,一直紧追部队,一个月后才追求队伍,这是伤也奇迹般愈合了。
长征胜利之后,全国抗战突然爆发。
蔡正国因为优异的表现,担任了115师教导大队三队队长,抗日开展不久后,蔡正国很快就参加了一场极为有名的战斗,这场战斗就是平型关战斗。
而当时蔡正国也贡献巨大,他率领着部队,十分英勇阻击驰援的日军,为作战队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这场战斗中,蔡正国因为立下大功,被任命为115师的团参谋长,而他后面又直接升为了团长。
1943年在组织的介绍下,张博嫁给了蔡正国,二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
他们结婚后没多久,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可在生产之际却遭到敌人的袭击,张博生完孩子就开始躲避敌人的追击,因营养不良没有奶水,女儿在一个月时活活饿死了。
这也成为了夫妻两个难以言说的痛,直到他们第二个孩子蔡四东出生后,两个人心中的伤痕才被抚平一些。
抗战结束后,在渡海转移任务中,担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一职,第六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后,他被任命为第四纵队第十一师师长,指导了南山城子、梅河口、鞍山等多次战斗。
在后方作战中,很好地配合了正面部队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受到辽宁军区最高指导员的表扬。在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助力我军攻破锦州,取得最后战争的胜利。
辽沈战役中,蔡正国率领第十师参加了塔山阻击战,死死拖住了来援锦州的国民党兵团,为辽沈战役的胜利立下功勋,麾下的28团被中央命名为“塔山守备英雄团”。
辽沈战役胜利后,蔡正国率部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并调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副军长,横扫中南后,在韩先楚的带领下解放了海南岛。
从东北到海南,蔡正国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是第四野战军有名的猛将。
新中国成立之后,蔡正国果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恨不得天天陪着张博母子。但是当时局面并不安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
果不其然,在1950年,抗日战争爆发。蔡正国立刻收拾东西准备奔赴前线,临走之前蔡正国对张博说:“你放心,等我这次打完仗回来,我再好好陪陪你们!”
张博含泪应了下来,没想到蔡正国后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壮烈牺牲,今后再也没有好好陪陪张博的机会。
40军在来到朝鲜境内不到十天就在温井附近遇到了韩军的第六师与第一师——第六师在40军的穷追猛打之下伤亡惨重。之后40军还在蔡正国的带领下,连破韩八师、美骑一师、美二十四师,将联合国军赶到了清川江边。
而正当40军势不可挡之际,1951年3月,志愿军调整了一部分指挥员,40军副军长蔡正国任50军任代理军长。将号称“常胜将军”的蔡正国调到50军,彭老总是有考虑的。
蔡正国接手50军后,50军很快就调整过来了,恢复了活力,甚至打出了援朝以来最为出色的一场仗,而且对手是硬骨头,国际名将的军队,来头并不小。
有50军的两位老战士共同回忆,这样写:
蔡副军长治军严格,处理军务一丝不苟,尤其注重理论和实际,让50军更有凝聚力,成为一支和谐团结能打仗的部队。
蔡副军长又手把手地培训我们,东北野战军的一点两面、三三制……等等战术。
蔡副军长带领我们,通过灵活的战术,战胜了装备先进的美军。
在蔡正国的指挥下,50军各部队在汉江南岸阻击美军进攻,坚守住了阵地,为志愿军顺利实施第四次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蔡正国功不可没。
除了指挥50军打赢汉江阻击战,蔡正国还努力将50军塑造成一支学习型部队。
蔡正国在这边的战场上驰骋,在遥远的家乡,他的儿子蔡小东也呱呱坠地。这个钢铁一样坚强又勇敢的男人,对妻子和儿子却有着如水的温柔。在给妻子寄回家的一封封家书中,他细心关切妻子的身体情况,叙述着自己对他的思念,还有对儿子的关心爱护,一字一句都洋溢着深情和温柔。
然而他这个平凡的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
1953年4月12日晚上10点左右,空中突然传来敌机的轰鸣声,防空警报随之而起。
就在这时,敌人8架轰炸机从东北方向而来,一枚枚炸弹呼啸而至,其中一枚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会议室上面,将房屋整个炸塌,弹片四飞。蔡副军长当时正站在台上讲话,头部、胸部多处受到重创,被紧急拉入坑道抢救,终因失血过多,于10点30分不幸牺牲,时年44岁。
消息传来,全军震惊,50军的将士们更加震惊。
据幸存下来的蔡正国的警务员回忆,这次空袭几乎摧毁了青龙里一带所有的地面建筑,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连指挥所的门都被炸得飞出了院子。我听见爆炸声就向指挥所冲去,发现蔡正国副军长时,他已不省人事,头部炸开一个口子,胸部也受伤严重。”
蔡正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到志愿军的总指挥彭德怀那里,接到电话的彭德怀,惊得久久不能言语。
同一天中午,正在午休的毛泽东,被叶子龙叫醒。在看了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电报后,他口里失声地“噢”了一下,刹那间脸色有些发白,随即神情有些木讷地站着,好一阵,毛泽东才喃喃道:“蔡正国,蔡正国,不幸殉国,又折我一员骁将。”
蔡正国牺牲时,幼子蔡小东出生还不满一个月,妻子张博当时已经向组织上交了申请,打算带着孩子到朝鲜战场上看望丈夫。不料还未动身,就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丈夫突然去世,张博根本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身体几乎垮掉。
休养了大半年后,张博的身体才好了起来,她决心好好抚养四东和小东,让他们将来继承父亲的遗志。但不幸的是,四东在6岁的时候意外身亡。还没有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来的张博再遭打击,一下病倒了。
独自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除了孩子张博还要照顾蔡正国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心中的悲痛不比张博少半分。母亲年轻时操劳过度,身体一直不大好,儿子离世的噩耗更是让这位老母亲久久下不了床。
张博一面照顾儿子,一面安慰生病的母亲,只有晚上的时间才敢偷偷掉眼泪。
当生活的方向与支点同时崩塌碎裂,张博的人生似乎也要就此消陨泯灭,但此时有一人站了出来。
出于对蔡军长的尊重敬仰,也出于自己医者仁心的品性道德,战地医院的政治委员董凤奎,主动走近张博,并替扛起了蔡军长扛起了照顾妻子、照料刚问世不久的孩子的责任。
于是正值壮年风茂的董凤奎与张博结为夫妻,新婚之日,董凤奎来到蔡军长的墓前,敬了军礼并庄严立誓。
结婚后,张博带着董耀东离开沈阳,随董凤奎去了边远的延吉,离开了这个她熟悉又充满回忆的圈子。
然而刚到延吉时,张博常常因为生不好炉子,直到上班时间饭也没做好。
董凤奎就只能饿着肚子去上班。
在他心里早已把董耀东当做自己儿子照顾。因此在儿子教育上,张博往往担任的是严母的身份。董凤奎则默默担负起慈父的责任。
为了给唯一的儿子蔡小东一个完整、健康的成长环境,母亲张博让他随了继父董凤奎的姓,改名董耀东。
董耀东上小学时,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位于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牺牲的烈士扫墓。他在墓碑上看到过“烈士蔡正国之墓”这几个大字,但他哪里知道,墓碑下竟埋葬着自己最亲的人!
董耀东刚刚15岁那年,产生了强烈的当兵念头,在他的心目中,当兵报国光荣,他希望自己也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战士。
在那个年代,谁家的娃主动提出参军,那可是全家脸上都有光的事情,正所谓“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和母亲说了以后,母亲的反应却让他大大意外,参军如此光荣的事情,却被母亲严词拒绝。
被逼无奈之下,董耀东耍起横来,用绝食的方式,向母亲表达着自己参军的决心。
最后,还是在父亲董凤奎的劝说之下,母亲才算是同意让董耀东参军。
1971年夏的一天,参军已经三年的董耀东正在练兵场上如同往常一样带队训练,这时,政治处主任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对他说道:快点,将手头上的工作做下交接,上级领导来了命令,让你立即赶往大连黑石礁49号楼,你的母亲来了!
当董耀东一听要去“黑石礁49号楼”时,顿时愣住了,这不是接待高管的地方吗?一般人想进都进不去的,自己的母亲怎么会在那里呢?
当他走到会议室,会议厅里,几位军官安抚了悲伤中的母亲,将当年的事情向董耀栋娓娓道来。
“小东,你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参与到了保卫国家的队伍当中,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你不姓董,你的父亲名字叫蔡正国,是50军副军长,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我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官之一”
听到这里,董耀栋许久不能平静。
随后,董耀东看到了父亲的遗物,一只铁皮箱子,里面装着父亲生前用过的公文包、纪念册,以及家信、佩带过的胸章……还有母亲为父亲织的一件绛色的毛背心,在精致的花针间,人们看到了两个灼伤的弹孔,曾经紧贴着父亲的心脏处和腹部。董耀东瘫倒在地,他想让母亲对这些再多一些解释,但母亲已经泣不成声。
后来,等董耀东思绪清晰之后,他来到了父亲所在的陵园,找到了生父蔡正国的墓碑。墓碑正面写着的一行红字“烈士蔡正国之墓”,后边镌刻的碑文是对蔡正国的生平介绍: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江西永新县丰田村人,生于一九零九年,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参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参加指挥汉江南北两岸五十昼夜的光辉阻击战,更表现了正国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优良的军事素养与英勇坚定的战斗作风,不幸于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二日在朝鲜前线牺牲,享年四十四岁。为悼念正国毕生对党对人民的丰功伟绩,竖碑铭文以志不忘,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这一次他再也难以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他一头扑了上去抱住了墓碑,撕心裂肺地哀声恸哭:“爸爸啊,爸爸!你睁开眼睛看看啊!您的儿子、解放军战士蔡小东看您来了!”
他用手抚摸着墓碑,一遍一遍地读着墓碑上的铭文,358个字就是父亲的一生。
并在父亲的墓碑前写下挽联,“子承父志,任重道远。”
董耀东得知自己的身世后,董凤奎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在他的建议下,儿子改回了原来的名字蔡小东。
1990年10月22日,在迟浩田的关心下,蔡小东随志愿军烈属代表团访问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40周年纪念活动。
活动结束,离开朝鲜之际,蔡小东感慨地说:“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还能来。如果下次再来,一定要去青龙洞,一定要去父亲最终倒下的地方看看,一定要到那里去祭奠我的父亲。”
2000年蔡小东和马晓丽开始创作回忆录《阅读父亲》,在这本书中,他们从儿子、儿媳的视角,结合长辈们的口述和历史资料的查询,最大程度地还原这位素未谋面却给了他生命的人。
在这本书里,他们立体地呈现了家庭的面貌和精神内核,带领读者走进烈士也走进那个年代。我们身处这个和平年代,已经不用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但那个年代的精神不该被遗忘。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富强,和平,在我们的眼中已经不是奢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依旧不能够忘记前辈的功绩,不能够遗忘前辈所遭受的苦难。
正是因为有了革命先辈的寸土寸血,拼了性命打下来的山河,所以才会有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1072098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去烈士陵园扫墓(去烈士陵园扫墓的流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去烈士陵园扫墓(去烈士陵园扫墓的流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