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指哪三不知

更新时间:2023-03-02 06:20:21 阅读: 评论:0

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指什么

1、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具体是指: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不知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在是指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用来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
2、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一问三不知”的典故最早出自《左传》。
更多关于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指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19cb6161610016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的出处:

据史料记载,这“一问三不知”最早来源于《左传》,书中记载,晋国的荀瑶攻打郑国的时候,苟寅告诉陈成子,不能轻举妄动,即:君子之谋,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一问三不知”的故事梗概: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一问三不知”含义的演变:

《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

始:

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

中:

就是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

终:

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三不知”从最初的始、中、终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渐产生了别的意思,后来用“三不知”指对内情一无所知,有时指装糊涂。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说道:“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用“三不知”表示匆匆忙忙、冒冒失失。《金瓶梅》十三回里有“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可见,“三不知”还有突然、一下子的用法。

清代无名氏所作《定情人》中写道:小姐一见彩云,就问她:“我刚与若霞说的几句话,怎就三不知不见了你,你到哪里去了这半晌?”

而到现代,“三不知”就只是表示对情况一无所知了。


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拼音:yīwènsānbùzh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记录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
“一问三不知”原义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后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在句中常作分句;含贬义。
成语故事节选:
有个名叫荀寅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唉,君子谋事,对于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要考虑成熟才能上报。而我现在对这三方面全不清楚就发表意见,怎能不碰壁呢?难怪我总是得不到信任,只身逃亡在外,全怪我不懂策略呀……”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成语寓意: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任何事情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欲全面、系统地了解该事情,就应该对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一问三不知。该成语无论对于职业人,还是对于当代青年学子,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常言道:“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事有千件,贵在专一。”只要坚持不懈,用心学习,刻苦钻研,勤于积累,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始中终皆举之”的行家能手。

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

一问三不知的意思是怎么问都不知道,很糊涂或很无知。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

出自《左传》,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近义词

一无所知,拼音yī wú suǒ zhī,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见识少。


一问三不知说的是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

一问三不知说造句:

一、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恼火。

二、有的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问三不知。

三、他上课时常胡思乱想,没听进老师讲的课,所以一问三不知。

四、此人一问三不知,很难得到什么线索。

五、那是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给他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六、求职最怕“一问三不知”,但也不能“口若大悬河”;求职最怕“衣冠不整洁”,但也不能“打扮很新潮”。

七、老师向一位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可是这位学生却一问三不知。

八、说是导游,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问三不知,充其量算个日语拐棍吧。

九、世界太大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我都是一问三不知,我想这才是正常的。

十、台当局“蒙藏委员长”一问三不知遭炮轰哽咽落泪。


一问三不知是指的哪三不知

三不知: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结构:联合式。

用法:可作分句,含贬义。

拼音:yī wèn sān bù zhī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君子之谋也, 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近义词

一无所知

拼音:yī wú suǒ zhī

意思: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见识少。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9221980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问三不知指哪三不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问三不知指哪三不知.pdf

标签:一问   指哪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