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风不止(树欲静风不止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02 06:09:26 阅读: 评论:0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全诗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意思是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全诗

树欲静而风不止:谓树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全诗是什么?

全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以致耽误了赡养双亲的时间,这是过失之一。我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对君上对国家没有贡献,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很早就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于是就此辞世。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十之有三。



全文赏析:

出自《韩诗外传》卷九,这是皋鱼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停”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全诗是?

这两句不是诗,出自孔子门人所撰的《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译文: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扩展资料

孔子对西周的“孝”进行了继承发展改造和创新具体如下:

1、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

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

2、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3、把“孝”与“悌”结合起来。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出则弟”就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4、提出“几谏”的原则。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几谏”的原则兼顾到孝敬与社会群体利益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ùyùjìngérfēngbùzhǐ。谓树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这句话常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停”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造句:
1、树欲静而风不止,敌人又破门而出,公开地来同人民较量了。
2、人民渴望和平,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总是企图制造混乱。
3、树欲静而风不止,杀戮造就了历史,历史造就了杀戮。
4、人民饱尝了战乱的苦,渴望生活安宁,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反动派总是要兴妖作怪。

树欲静而风不止什么意思

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子欲养而亲不在” 并不是出自古语原句。古语原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古语整句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含义: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扩展资料

典故:

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性格直率,孝敬父母。曾因家贫,为双亲百里负米,忍受酷阳和冬雪,毫无抱怨。双亲去世后,楚王聘他做了高官,出则车骑上百,坐则列鼎而食,声势显赫。

可他忆起父母,却泪如雨下:我虽富贵,但父母已逝。即使我还想像以前那样负米回家,父母也永远得不到了!

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子路的话,正说明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道理。由此可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5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70856694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树欲静风不止(树欲静风不止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树欲静风不止(树欲静风不止是什么意思).pdf

标签:树欲静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